黑暗中的舞者(3)

黑暗中的舞者(3)

黑暗(暗指生活)、舞蹈(暗指理想)的對立統一是整部電影的主題,導演在其中呈現了真實和虛假的碰撞、人情味和抽象的碰撞、真情實感和虛情假意的碰撞。塞爾瑪一直純真地活在自己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塞爾瑪套著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知道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脫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

影片着重突出的是一種紀實的風格,它潛移默化地向人們訴說着人生就是如此,平實而凄慘,沒有一絲暴躁黑色的影像風格,卻足以令觀者動容。

《黑暗中的舞者》的片頭出現的不是片名而是一幅長達3分多鐘的「畫布」,白色的畫布中點點斑駁躍然其上,悠悠長號悄然響起,當觀眾還在依著畫面的情景想像這畫是什麼時,色彩漸漸地變了,畫中的形態也變了。從茫茫雪原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陽光下的水面上金色的波紋,玫瑰的花瓣,黃色的向日葵,白雪皚皚的山巒,路邊飄落的黃葉……其實它一直都在變,你發現了也好,沒發現也好,它不停地變化著,幾乎所有的色彩都在這一畫布上出現過。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著,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著。不管你接受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規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有機會出現。也許會有人認為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著和立於生活的信念。(佚名)

☆曾受到魯迅先生熱烈讚譽的電影《城市之光》是著名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被認為是人類電影史上的珍品。在影片中,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身無分文卻古道熱腸地竭力想幫賣花女重見光明。一日,他搭救了一個富翁,被請回家並奉為上賓,但次日富翁醒來卻不認識他了。流浪漢為幫盲女復明,參加了拳賽卻功敗垂成,徘徊街頭又巧遇富翁,兩人盡釋前嫌,富翁給流浪漢1000元資助盲女,不料他們卻遭遇了強盜,富翁受了傷,流浪漢捨命保錢,送盲女就醫,自己卻被警方誤會而被捕入獄。

《城市之光》從另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悲劇,它以喜劇為表演手段,展示了美國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表達了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情懷。

☆澳大利亞影片《艾美的世界》講述的是關於一個30歲的單身母親帶着她的小女兒在當今社會的冷酷下如何去承受憂傷的故事。小主人公艾美8歲了,由於她在4年前親眼目睹了做搖滾歌手的父親的死亡,因而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從此她陷入了無聲的世界,不能說話,也聽不見聲音,與外界隔絕了。

為了尋求更好的醫療條件,母親帶着她搬離偏僻的內地,來到了都市。在新的環境中,艾美依然孤立自己,母親帶着她四處求醫,最後在一位熱愛搖滾樂的音樂家的影響下,艾美原本自閉的心靈開啟了。艾美有了聲音,透過歌聲,她開始接觸外界,但離開了歌聲,她仍然無法說話。於是屏幕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歌聲,每個想要和艾美說話的人都大聲地唱歌,鄰居、警察、心理學家們用優美程度大相徑庭的歌唱和小女孩對話……最後,艾美終於開口說話了,她的聲音很甜,她打破了內心的桎梏。

影片在嘲喻的幽默中,凸顯出人性的純真及溫暖。它向人們表明:生命就像是連續的事件,快樂和痛苦往往是相隨而至,但無論如何,你都應抱有一種希望,因為那是你突破現狀、創造、改變的力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生要看的50部經典電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生要看的50部經典電影
上一章下一章

黑暗中的舞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