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度玉門關(八)

春風不度玉門關(八)

八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像是有誰發出了命令,成千上萬頭牛,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湧向銀城。無論通衢大道,還是山間小徑,到處都可以看見涌流的牛群,腳步雜沓地朝着一個方向彙集。頂着斗笠穿着草鞋的牛販子們,浮現在牛群的前後,手裏揮動着大半用不着的竹條或樹枝。這些竹條和樹枝不像是驅趕的鞭子,更像是招搖的旗幟。柔和的晨光中,牛群邁著平靜安詳的步子,哞哞的相互召喚著同伴。好看的彎角和龐大的身體,在輕微的碰撞中靈敏地保持着相互的間距。偶爾會有誰退出行走的隊伍,悠閑地停在路邊,把一泡又黃又熱的尿雍容大度地撒到草叢裏,然後再旁若無人地匯入到夥伴們中間。在灰黑色的水牛隊伍里,偶爾也夾雜着黃牛鮮亮的身體。今天,它們用不着留戀路邊的青草,因為臨出發前它們已經足足地吃飽了嫩草,喝足了清水,又到堰塘里舒服地滾了澡。今天聽不到惡聲惡氣的斥罵,更不會被打得遍體鞭痕。今天聽到的都是誇讚和奉承,看到的都是笑臉。它們知道今天是自己的節日,它們知道今天自己才是銀城真正的主人。〖BF〗銀城春秋兩季的牛市確實猶如盛大的節日。春市以雞鳴鎮為主,所買賣的大都是瀘縣、敘永、江津、涪陵、萬縣等地的下江牛,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永川的大架牛。秋市以高山場為主,所買賣的大都是洪雅、夾江、大小涼山和雲貴來的上川牛,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筠連的鳳山牛。因為春秋兩市是最大的牛市,按照三、六、九的集期規矩,春秋兩市就把三月和八月的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三集合一,開市三天。每年在這兩鎮牛市上做中間商的「牛行戶」們,都要推舉出一位「客長」做整個牛市的首領。由這位大家推舉的客長,對一切糾紛、協議做最終的調解和裁定。為應牛市的需要,鎮上除了長年修建幾十座牛棚而外,所有的茶、酒、飯、旅店鋪,和所有的空餘民宅都要用來接待來客。因為趕來交易的牛太多,兩鎮周圍的村子也成為牛群歇腳的地方。所有的牛棚里要事先準備足夠的鮮嫩青草和飲用的凈水。鎮邊的河灣、池塘都留給牛們來輪流滾澡。每逢春秋牛市開市的前一天,由推舉出來的客長率領牛行戶們,專程到銀城牛王廟焚香跪拜,誦念禱文,祈領香火迎接回鎮,供奉到牛王牌位前,請道士專門照看香火,開市期間晝夜不得間斷。開市,收市都要由客長在牛王牌位前焚香后鳴鑼宣佈。為避免牛群踏傷人,事先要由更夫傳鑼四方:婦女、兒童一律不得上街。在這春秋兩季的大市上,每次集市結束時,要由所有的牛行戶、客長,和所有來買牛的鹽場掌柜們一同推選出一頭牛王。這當選的牛王要披紅挂彩迎回牛王廟,接受所有牛行戶和井灶鹽商們的跪拜。本季當選的牛王在下一季牛王選出之前不可使役,不可傷害,不可轉賣,更不能宰殺,只能精心餵養。誰家的牛能夠當選牛王,都被銀城人視為光耀門庭的幸事。等到開市的這一天,整個鎮子滿眼看去,熙來攘往的都是牛群。所有和牛群相遇的人,都只能緊貼牆壁站在街邊,恭等牛群莊嚴地走過。牛角和牛背的河流在街道上舒緩地流淌,堅硬的牛蹄從容地踏遍了人的居所,新鮮的牛糞覆蓋了所有的街道和空地。天南地北原本素不相識的牛們會聚在一起,耳鼻相觸,擦肩摩腿,忽然間觸發了無比的骨肉親情。成千上萬頭牛從古老的記憶中蘇醒過來,幽深的柔情照亮了它們又大又黑的眼睛,哞哞的呼喚聲匯合一片,數里之外清晰可聞。在銀城的牛市上,買賣雙方並不直接對面談價錢,要經由牛行戶從中說和。牛行戶除了精通買賣雙方的要求而外,更要精通判斷、辨別牛的經驗,用行話說就是要懂得牛經。一眼就能判定牛的年齡、壯弱,毛色膘情好不好,口眼腿腳靈動不靈動。一般來說,小牛長到三四年後才能長滿八瓣奶牙,這叫做原口。此後,每年更換一對,逐年改稱做對牙,四牙,六牙,邊口牙。換完八對,滿口的牙根都要變成黑色。再往後,每年又逐次變白一對,滿口全白就叫白口牛。四牙為壯年,白口為老年。白口之後的牛至多還能役使三四年。另外,從牛角上也可以看出年齡。小牛的角,角根粗壯。老牛的角,角根細收。小牛的角外表比較光滑整齊。老牛的角表面粗糙,有突出的角箍,角箍每年長出一圈,白口之後才會停止。皮毛潤澤、骨肉豐滿的叫做「氣水」好。耳眼靈動、身架勻稱的叫做「生法」好。尾根兩邊的斜插骨勻稱寬大的叫做「秋板子」好。前胸肌肉要突起如雞心。後腿要像一隻倒掛的琵琶,腿肉要有明顯的「勁包」。蹄子要大、蹄殼要厚。除年輕、高大、腿腳粗壯、骨肉豐滿而外,還要看它的行動,凡是力氣大拉勁足的牛,走起路來后蹄印都要蓋過前蹄印。有了這一番挑剔的選擇比較之後,才可以初步確定了牛的好壞和等級。牛行戶要在買賣雙方不見面的情況下袖裏乾坤,向雙方掐指報數。諸如大指為六,小指為七,中指為一,曲指為半,等等等等。在一番加減進退討價還價之後,由牛行戶用紅土塊在牛背上寫出價碼,一手拉起賣方牽牛鼻繩的手,朝買方作揖,口中高喊「恭喜你掌柜推萬萬年!」如果賣方鬆手,買方接過鼻繩,買賣就算成交。由牛行戶在號棚開出號票。成交之後買方並不當時付錢,要領回三天仔細餵養,觀察牛的胃口如何,有無病症,一切滿意才付錢給牛行戶,如果發現病症再交由牛行戶退給賣方。每買賣成交一頭牛,要交牛王廟一兩銀子的功德錢,一半用來做廟宇的修繕維護,另一半交做惠濟公局的賑濟本金。牛行戶可從中抽取傭金白銀二兩。凡在牛市上做牛行戶的,一要有豐厚的家產可做抵押,二要有可靠的店保做信譽擔保,以此來確保賣牛人的利益。牛販子們花了本錢,翻山越嶺跋涉數百里把牛群帶到銀城,當然要選最可靠的中間人。在常年的交易中,也成就了人們之間最牢固的相互信任。任何一次違約和欺詐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壞了行市」的人,從此很難再回到交易中來。牛行戶們並不親自做跑腿、攔牛、收款的雜事。這樣的事情都交給「跑二排」的人去做。「跑二排」的人沒有傭金,只掙茶飯錢。牛市上最大的交易自然還是由銀城八大鹽場來做的。九思堂李家,慎怡堂王家,陶淑堂趙家,敦睦堂劉家,都是最大的買主。各家都要派最得力的掌柜到牛市上來。在比較、算計、等待、較量之後,常常要把成百頭好牛買回到自己門下。每到這種時候,歡天喜地的牛二排和牛販子們,會牽着牛鼻繩排出一、二里長的隊伍,在各家的號棚前等著開號。大清宣統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高山場的秋市大集鳴鑼收市。客長、牛行戶和來買牛的各大掌柜們,一致推舉一頭筠連來的鳳山牛為本季牛王。這牛王的主人是敦睦堂的劉三公。消息傳出,滿城轟動。連平日與牛無關的人們也都趕到牛王廟去看拜牛王。消息靈通的銀城人已經知道,手眼通天的劉三公竟然在數日之內神秘地痛失兩子。人們都想看看死了兩個兒子的劉三公,如何來撐這個場面。終於,那個標誌着二品官階的隊伍顯赫地走了過來,一柄紅綢大傘蓋領隊,然後是八名青衣皂靴的精壯轎夫,轎夫後面是一個戴寬邊大帽穿長袍的騎馬跟班。銀頂皂幔的八抬大轎來到了牛王廟正門外,依照規矩,轎子穩穩停在了大門外的牌樓跟前。轎夫掀起轎簾的時候,翎頂補服一身披掛的劉三公,從那頂八抬大轎里走下來。隨着弓腰抬頭的身體,綉在胸前的那隻錦雞,花團錦簇一般在石青色的絲綢底襯上跳躍不已。儘管大家已經做了無數的猜想,可銀城人還是被驚呆了,人們赫然看見在血紅的珊瑚頂戴下面堆滿了如雪的白髮。在憂心如焚的悲絕中,劉三公煎熬出滿頭白髮,猛然間變成一個顫顫巍巍的老人。新選出的牛王披紅挂彩,安詳地站在牛王神像下邊,額頭正中用紅綢挽了一朵大紅花,兩隻彎角像翅膀一樣翹在紅花兩側。在升騰的香火和一片讚頌聲中,新牛王看見滿大殿的人朝自己虔誠地跪下來。那個滿頭白髮的老人跪下去的時候,忽然老淚縱橫。新牛王晃動着龐大的身體和它好看的彎角,眨著善良溫順的眼睛,不動聲色地打量着眼前這些充滿了好奇和**的人們。那雙慈祥的眼睛似乎還深深地留戀在骨肉親情之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李銳《銀城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李銳《銀城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