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相對緩合

第一百五十五章:相對緩合

大唐江南的半壁江山,逐漸的落入了周星星的益州軍掌控之中,這個時代的大唐,因為人口有限的原因,除了蘇揚二州,徐州,秦淮河兩岸和江浙等地,己經初步的得到了開發之化,後世之中的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大部分地方,不僅人口十分稀少,而且還處於蠻荒之中。

大唐土地寬廣,人口不過三五千萬,不足後世中的一個中等省份,除了漢中長安己經有了土地兼并的苗頭之外,其它稍偏一點的地方,都是土地荒蕪,長滿了荒草,甚至路邊的屍骨都無人掩埋。

就是周星星在四川那邊,也還沒有完全的開發,很多肥沃的土地上也是長滿荒草,無人耕種,荒草中,到處都是屍骨,人口少得可憐。

儘管周星星掌控的地盤不小,但人口卻也只有不只二百萬戶,不到千萬人,還不如後世之中一個稍微發達一點的人口大市。

不過江南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地理環境又是以丘陵地勢為主,而且氣候溫暖,造就了江南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小山峰無數,又有利於農作物的種植,可謂是易守難攻,而且容易發展起來。

佔領了江南之後,周星星又大力的發展造船業,打造水軍的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好長江天險,和大唐實現划江而治。

這個時候的大唐,李承乾初登帝位,用的又是不光彩的手段,根基十分的不穩,又有西突厥和高句麗虎視眈眈,在數次和益州軍交兵大敗的情況下,一時之間也是對周星星的益州軍毫無辦法。

周星星頂着益州王的頭銜,既不稱帝,也不立國,仍然奉大唐太宗皇帝為主,都卻不承認李承乾的皇帝身份,對於李承乾用皇帝的名義下的聖旨,當然是從來都不聽的了。

一時間相安無事,大家都忙着低頭髮展實力,大唐忙着向北擴張實力,周星星也不能專心的發展,因為南方的嶺南地區,還有更往南的安南地區,在看到大唐分裂之後,也開始變的不安份了起來,紛紛發動叛亂。

周星星不動大唐,這不代表他會容忍安南這邊的叛亂。

安南本屬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後來歸降於漢帝,雖然中原王朝一直更替,但既便是三國大亂之時,安南也牢牢的控制在東吳的手中。

雖然每一次叛亂,都會被極時的平叛,但安南每一次在中原王朝動蕩之時,還是會十分的不安份。

儘管安南聲稱是只服從大唐的管轄和統治,而不是什麼叛亂,但周星星那裏會管這麼多,安南既然是左南方,那就絕對必須聽他的,他肯定是不會讓安南在後面不安份的。

周星星命令薜仁貴和薜萬徹一同南下,由周星星自己親自統率,一支十萬人的兵馬,一路越過嶺南,向安南前進,但有不肯向他投降的,一律斬殺,沒有一個安定的後方,怎麼發展江南,怎麼和大唐對抗。

蘇定方被周星星委以重任,負責操練兵馬,防範唐軍的突然進攻,死守位劍南道,不讓唐軍寸進。

而江南則交給了楊建業,楊紅兵這些楊家的家將,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比楊紅兵這些家將,還要讓周星星放心。

而且楊家的這些人,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楊建業的手中,還掌握著為數眾多的還留在北方的楊家死士。

而且周星星自己的產業,包括以前楊家的家業,交給楊建業也十分方便經營。

李承乾穩住了皇位之後,展開了進一步的清洗,李世民的楊妃,以及蜀王李恪,首先被清洗,遭到了斬殺滅門,就是太上皇也選擇了冷眼旁觀,因為他也自身難保,又怎麼有力量去保護一個妃子。

一些和周星星有關係的人,比如程咬金,不得不冒險逃脫,踏上了逃亡之路,好在程咬金的面子大,交遊廣,很多人也賣了一些面子給他,追殺他的人不賣力,阻攔他的人放水,程咬全帶着自己的府兵和家人,最終還算是順利的逃出了陝西,進入了周星星統治下的益州。

蘇定方和薛仁貴等眾人,其實是反對周星星帶兵掛帥,掃蕩南方的,但南方,特別是進入嶺南之後,由於山高林密,未經開化,瘴氣瀰漫,周星星好歹是南方人,又有後世的經驗,對於如何防止這些東西,應對南方的氣候條件,還是有不少經驗的。

「郡王,安南那邊雖然條件惡劣,但朝廷又不是沒有對安南用過兵,而且既然郡王有辦法應對,寫出來交給領兵的將領的就可以了。」楊建業第一個反對着說道。

「楊總管說的不錯,郡王可是我們大家的主心骨,郡王的安王是最重要的事情,雖說安南不足為懼,但大家也是放心不下的,萬一郡王要是有個閃失的話,讓大家怎麼辦?我們這麼多人可都是來投奔郡王,」蘇定方也說道。

蘇定方的心裏也非常清楚,憑着他的聲望是無法壓制住大家的,萬一朝廷出動重兵全力攻打江南的話,如果他到時候指揮不動大家,任憑他蘇定方再怎麼歷害,也是必敗無疑的。

反對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勸著周星星,周星星也是沒有再堅持,對於大家說出來的反對理由,周星星決得還是有那麼一些道理的,身為首腦,一昧的想要去冒險,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下,也是十分不可取的。

周星星駕不住大家的勸,自己也認真的想了一遍,覺得自己在江南坐鎮指揮,的確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最正確的選擇,便只得同意了大家的建議。

江南曾經是隋煬帝楊廣最喜歡去的地方,為了方便他從長安到江南的出遊,他不惜興師動眾的征了百萬勞工,開挖出了幾條大運河,往返於揚州到洛陽,杭州到燕京之間。

李世民雖然迅速的平定了天下,江南的蕭家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投降了大唐,但蕭家的勢力還在,楊家的力量也潛伏下來了許多。

江南多的是崇山峻岭,又人煙稀少,大部分地方地是渺無人煙,想要藏身起來,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過周星星卻深知,南宋之後的江南,有多麼的繁榮,人口更是迅速的暴漲。

所以周星星選擇了搶佔江南,發展自己的力量,與大唐划江而治,進可攻,退可守。

隨着雙方氣氛的逐漸緩和了下來,新的大唐皇帝李承乾己經意識到了,必須儘快的搶奪軍權,畢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一大批能征善戰的老將,被李承乾駕空了手中的兵權,雖然一個個看似在品級上還都上升了一層,但卻再也無法調動大軍,而一批批由長孫無忌和侯君集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代替了昔日的老將,把控起了軍權。

這些年輕的將領,他們的能力和經驗,或許不如那些老將。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效忠於新的皇帝,或者說是對長孫無忌和候君集,十分的忠心。容易掌控。

太上皇李世民驚覺到了這一切之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多了一些英雄遲暮的感想,卻又為自己的兒子李承乾感到十分的欣慰,他認為李承賢已經具備了一個帝王的手段。

越是如此,李世民心裏也越是後悔,當初不該放任周星星的發展,弄的現在天下又不太平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廚神在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中華廚神在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相對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