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戰爭

阿爾及利亞戰爭

1830年,阿爾及利亞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後來當它變成法國的一個省時與法國關係更加緊密。這與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相反,它們最初是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法國的保護國,直到獲得獨立。民族解放陣線是阿爾及利亞尋求獨立的秘密組織,在一群年輕的學生和研究生,包括本·貝拉的領導下的3000名游擊隊員準備不惜任何代價趕走法國人。多年來,不僅法國人,還有義大利、比利時和西班牙的移民到達阿爾及利亞,並在這裡定居,逐漸轉換為法國國籍。11月10日是7年血腥戰爭的開始。這一天民族解放陣線在阿爾及利亞展開了30次進攻,一名軍官、兩名士兵和兩名警察被打死。法國的反應同樣強烈,馬敘將軍的傘兵隊對民族解放陣線採取同樣強硬的手段:折磨、夜襲和進行集體屠殺。在利比亞與突尼西亞和摩洛哥邊境建起了隔離電網,阻止起義者接受援助和供需品。本·貝拉落入馬敘的陷阱:馬敘的間諜劫持了本·貝拉所乘坐的由突尼西亞飛往摩洛哥的飛機。飛機迫降在阿爾及爾,本·貝拉被俘。他在法國監獄中呆了6年,直到1962年才作為新獨立政府的首腦勝利回到祖國。後來,本·貝拉被他的軍事部長布邁丁罷職,1965年被神秘殺害。與此同時,民族解放陣線的等級不斷提高,產生了嚴格的軍事組織,曾在法國部隊擔任軍官的阿爾及利亞人任各部隊首領。很多人曾以海軍上尉的身份在印度支那作戰。在同法國部隊作戰中,他們採用了從越盟那裡學到的游擊戰術。穿軍裝的士兵被稱為穆斯林游擊隊員(「為信仰而戰的戰士」),那些經過特殊訓練進行恐怖活動的非正規軍被稱為突擊隊員(「勇士」)。每支隊伍除了軍事指揮官外,還按照蘇聯紅軍的做法,配有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有兩項任務:保證士兵接受正統的學說,並要「教育群眾」。確實,巴黎以及整個法國對民族解放陣線的襲擊的反應有很大差別。孟戴斯—弗朗斯說「這是一塊從法蘭德斯延伸到剛果的領土」。法國的反對態度對難以控制的不滿的民族情緒倒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士兵的家屬們想知道為什麼僅僅為了保護少數法國人的利益,他們的兒子要去外國打仗,而且戰死,他們已經被認為是黑腳法國人。派往阿爾及利亞參與游擊戰爭的軍隊達50萬人—這個數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的軍隊人數。法國政府因無法回答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問題,而導致了第四共和的產生。1958年5月13日,法國殖民地居民和士兵聯合起來反抗巴黎,開始了一場總罷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英雄薩朗將軍的領導下成立了公共安全委員會,這就是「阿爾及利亞政變」。這一事件在法國產生富有戲劇性的反響,普夫利姆林政府辭職,共和國總統科蒂任命一位新總理:查利·戴高樂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戴高樂將軍隱退在家鄉科龍貝教堂附近。起初,阿爾及利亞叛兵十分歡迎任命戴高樂為總理,但很快他們便不得不重新思考。(1958年6月)當戴高樂第一次訪問阿爾及利亞時,使薩朗及其支持者很失望,因為他拒絕在戰爭中偏袒任何一方。不久,國民大會賦予戴高樂以極大的行動權力(經過公決投票做出的決定)。1959年1月5日,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此時,他可以無所畏懼地表露自己的觀點。在一次廣播講話中,戴高樂宣布法國將賦予阿爾及利亞獨立自主權。「歐洲」阿爾及利亞人感到被出賣了。他們不想被法國拋棄,繼續與民族解放部隊戰鬥。這種情況在阿爾及利亞持續了將近兩年。兩年間,不斷有攻擊、爆炸、殘酷的小型戰鬥及死亡。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以及同他們一同戰鬥的部隊成立了特殊部隊組織,到處製造恐怖,包括在法國,向電影院和商店投擲炸彈,甚至不斷刺殺戴高樂(但失敗了)。1961年4月戴高樂發表了著名的電視講話。在講話中,總統譴責那些「叛徒將軍背叛他們的國家」。軍事法庭早已做好了審判叛亂者的準備。戰爭因1962年3月18日埃文協議的簽訂而結束。15.8萬名阿爾及利亞人及3.3萬名法國人死於戰爭。1962年7月1日,阿爾及利亞公民投票中,99.72%贊成獨立,100萬黑腳法國人捲起鋪蓋,離開多年以來構建的家園、學校和工作,返回充滿敵意的法國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