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獨厚(1)

得天獨厚(1)

駐外多年,有機會多次往返於北京歐洲之間,飛機起飛后,我習慣地從舷窗俯看祖國的西北大地,下面一片土黃。飛越歐洲的時候,則見一片翠綠。幸運的土地自幼接受的知識,都說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地是大,但多是貧瘠的土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比美國大,可耕地面積只有美國的1/4。物是博,礦產資源總量不少,但品位不高,種類不全。相比之下,法國地下富礦較多,它的鋁土礦和鈾礦儲量居歐洲之首,鐵、鉀鹽也相當豐富。從另一方面看,我國平原佔12%的國土,加上其他丘陵,可耕地僅1/5左右。法國則平原廣大,可耕地面積達4/5,和我國的比例正好倒過來。同時法國三面臨海,1/4領土被森林覆蓋,這個比例在西歐為第一。法國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雨量從西北向東南由600毫米遞增到1000毫米,雨量豐富並且分佈均勻。而我國年均降雨量東南沿海可達1500毫米以上,向內陸逐漸遞減,西北部在50毫米以下,分佈失衡。乾旱如此,如何不土黃一片!西北大面積土地荒山禿嶺,土山上沒有植被,偶爾一場雨,就衝掉半邊山。法國人真是運氣好,佔了地球上的好地方。拿巴黎和北京做個比較。北京處於北緯40°,巴黎49°,比哈爾濱還靠北,緯度與我國北部滿洲里相當。再者巴黎距海比北京遠,有200公里,常理上講巴黎應比北京冷得多,實際情況正相反。巴黎不僅冬天比北京暖,夏天還比北京涼快!原因是巴黎得益於大西洋暖流,北京則受制於西伯利亞寒流和內蒙古的風沙。巴黎大部分時間和風細雨,而法國南部則陽光充足,也不顯乾燥,隔段時間總有場雨下。那裏草木很多,連石頭山也有植物覆蓋,不像毗鄰的西班牙,雖同屬歐洲,比法國乾旱得多。也是北部陰天多、陽光不足的緣故,許多法國人都患有鼻炎,他們講如果誰發明治癒鼻炎的良方,一定會獲諾貝爾醫學獎。巴黎從沒見過北京那樣飛沙走石的春天,遊客不必擔心遇上倒霉的天氣。因為雨常常下得適可而止,又處處有躲雨之地。巴黎人養成了不怕雨的習慣,淋淋雨更有情趣。雨天看他們,與中國人差別真大。下了雨,中國人沒有不跑的,至少疾步而行,再把隨身的東西蓋頭上。巴黎雨中,沒帶傘的女士依舊步伐不亂,西裝革履的男士也不緊不慢,一副不惜水洗高檔西服的架勢。我自己如西裝筆挺遇上下雨,肯定跑着找地方躲著去了。從飛機上俯視北法平原,能看到一塊塊不同顏色的耕地,驅車行駛於法國南部山區,能看到一片片小山坡上的牧場,但絕看不到成塊的梯田,而中國農村,陡坡上也能開梯田,有的僅幾平方米。看着這樣托盤式的梯田和周圍為防水土流失而砌的石頭圈子,你會從心裏感到農民的艱辛,愚公移山在中國並非天方夜譚。法國農民早已現代化了,但他們歷史上也不曾有愚公移山,人均佔有土地法國比我們大得多,不必費那個力氣。法國從歷史上一直是地廣人稀,農田多得用不了。所以農業經營的特徵是:千百年來土地實行輪耕制和休耕制,或二者混用。休耕指把農田放荒,使土壤休養生息。而輪耕指在同一塊土地的不同時期種不同作物,因不同作物吸收土壤的養料不同,如在一塊地上連續種同種作物又沒有施足夠肥料的話,地力會衰竭得非常快,種向日葵就是這樣。我國農民都知道輪耕的必要性,除非種植大面積的小麥、水稻等對土壤破壞不嚴重的作物。但我國農業史上很少休耕,人口實在太多,土地實在太少,南方農民恨不能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總之,要充分使用土地。現代農業化肥的大量運用,彌補了地力不足,使人們更能肆無忌憚地從土地榨取儘可能多的糧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休耕的農田歷史上法國農民經常性地休耕。他們會在幾個耕作期中找出一種合理的、有條不紊的耕作秩序。直到18世紀前,他們都採取放火燒地、草木灰肥田的方式。農民往往連續進行三四年種植,有的甚至持續8年,在產量下降預示地力衰竭時,放棄耕作,讓野草荊棘任意生長。這種休耕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好多年,或改成牧場。後來在全國範圍內形成養地休耕及輪耕制度,逐漸規律化了。短的一種是兩年輪耕,播種年以秋播為主,接下來一年的休耕,就是說一個農莊一年裏大體只有一半土地耕作收穫,另一半土地空閑,如此周而復始。長的一種三年輪耕,稍微複雜些,是把土地分成三部分,有的種植,有的休耕。比如第一部分秋季播種冬小麥,第二部分春季種春小麥,第三部分休耕,到來年春天種冬小麥。其餘兩部分依次交替,如此年復一年進行三圃輪耕。以後這種輪耕形式逐漸帶有強制性,有的地區規定全部土地分作三個輪耕周期。技術的進步和化肥的使用,使近代農業耕作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已經會以很少的人力管理更多的農田,同時實現更高的產量。但法國人得天獨厚口卻沒有發生革命性的增長。與其他西方工業國一樣,法國以百分之幾的農業人口養活百分之百的人口后還有大量農產品剩餘,不需要那麼多農田了。現代農業的問題不是如何輪耕,而是怎樣勸說農民盡量休耕,少種莊稼,因為多收穫的產品賣不掉,政府還得補貼。所以在穿越法國農村時,除了看到大塊綠色地帶相連,還能看到一塊塊沒有作物的棕黃色土地,與我國大西北的土黃不同的是,這裏的棕黃色土地是閑置的良田。法國農民還有的悄悄把牧場改成農田,再進行「新形式的休耕」,以便獲得歐盟農業補貼。歐盟對牧場和農田的補貼不一樣,從事農耕所獲補貼比維持放牧草場要高得多。這種現象在過去20年間不斷發生,尤其西部的布列塔尼及盧瓦爾河谷地區,此兩地的草原牧場面積均在縮減,農田逐漸增加。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車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車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國
上一章下一章

得天獨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