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輝煌的文化苦旅(侯 宏)(2)

通向輝煌的文化苦旅(侯 宏)(2)

我們在一個小亭子裏的石凳上坐了下來,要上幾杯清茶,買了兩包瓜子,開始了輕鬆愉快的談話。用學友黃玉春的話說:「聽余老師講話絕對是一種藝術享受。」此言並不誇張。在我看來,余老師的口才絲毫不遜色於他的文筆,聽他談話與讀他的文章一樣,是一種美的享受。十一月七號上午,余秋雨先生應邀來到山東藝術學院。偌大的禮堂座無虛席,許多沒有座位的同學只好擠站在牆邊。余老師講了三個小時,禮堂里秩序井然,鴉雀無聲,站了三個小時的同學竟然一點也沒有感覺到累。最後,全場聽眾以熱烈的、長時間的掌聲對他的講課做出最生動的評價與回報。一位老院長說:「這是我們建院以來最精彩的一個講座。」在上海戲劇學院,每當聽他的課時,有些生病請假的學生都會不約而同地放棄休息,帶病來上課。即便是平日最不守紀律的學生,在他的課堂上也會被他的講課吸引住,變成認真聽課的好學生。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香港在新加坡,凡是聽過余秋雨講課的,無論是否同意他的學術觀點,都總是會被他的演講所吸引,所折服。聽余秋雨談話的最突出的感覺是輕鬆愉快,滋潤清醒。他的情緒和風格正如他的名字,恰似習習秋雨從高天之上瀟瀟地灑落,不溫不燥,不冷不火,不強加於人,也不含混模糊,清晰的邏輯分析配合著準確生動的例證,似庖丁解牛,如管仲撫琴,於從容瀟灑之中蘊含着厚實深邃的功底,形成—個強有力的磁場,由不得你不投入。余秋雨認為,一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等重要。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用嘴講話要比用筆寫作多得多.因此,必須有意識地鍛煉「發言」的生動、敏捷、準確、深邃。因為,對於一個文化人來說,信口開河或拙於表達都是很不好的。余老師的最大優點在於:他不是一個埋頭書齋,為了出書而寫作的學者,他投身於現實生活的激流,站在現代文明的前沿,是面向世界和未來的先鋒式、前衛式的學者。熟悉余秋雨的人都知道.他經常和青年學生在學生食堂邊聊邊吃;經常到學生宿舍聊天;經常參加學生們自發舉辦的文藝活動。許多年輕人很快就會驚異地發現:這位滿腹經綸的大學者竟然比我們還天真活潑,還思想解放,還敢於創新,還現代!現代,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對過去的時代的否定,是對新的未來時代的創建。對此,余秋雨曾用春夏秋冬一季否定一季進行解釋:沒有否定就沒有進步。不是因為哪一個季節錯了才否定它,而是新的季節的到來必須以舊的季節的逝去為前提,在藝術上尤其是如此。用什麼來否定過去呢?用新的季節!新的創建!「創建藝術,創建人生,只有不息的創建,才能通達人生的壯麗。」——他在我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下了他的這句箴言。余秋雨對現代文明的呼喚和推動,贏得了無數青年的擁戴,他們從《文化苦旅》中獲得了愛國主義的啟悟,從《文化的碎片》中意識到用文明戰勝愚昧和野蠻的歷史責任,鼓動起了奔向未來的風帆,振奮起了創建新的藝術和人生,創建新的社會和時代的青春活力。對此,也曾有人指責和嘲笑余秋雨的「激進」,作為他的學生,我曾擔心學者氣十足的余先生會因此走向安穩、和諧、寂靜甚至圓滑。也許有人會譏笑我:此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不能撒謊說我未曾有過這種擔心。事實否定了我的這種擔心,在新舊文化的衝突中,他沒有退縮也不會退縮。他時刻在關注著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在進行着有關文化建沒、人格鍛鑄、民族精神的升華、都市文化的走向、文學藝術的發展等重大社會課題的思索.並以極大的熱忱去參與在他看來是具有創建價值的社會活動。他已經把傳播現代文明、創建現代文化、塑造現代人格的重責壓在肩頭,壓在心上,馬不停蹄地走着他的「文化苦旅」,走着民族和人類的文化苦旅,這也許就是他的宿命。對於種種嘲諷和指責,先生的態度是:對某個具體人本身,他將盡量地寬容,但對於愚昧、野蠻等惡劣醜陋的人格和行為,當然不能妥協。記得余秋雨本人曾在評論一部電影時講:「任何走向新生活的人,對於那些生活在舊軌道上的人來說都是不可尋訪的。」豈是「不可尋訪」。而且也是不可調和的。融合和衝突永遠地相互伴隨着,余秋雨也不能逃避。文明的輝光不會黯淡,通向未來的道路不會阻斷。「文化苦旅」的路途儘管崎嶇艱難,但它卻通往壯麗和輝煌。我想,在余先生旅途跋涉小憩之時,定會從心頭湧出幾分甜美之樂、豪壯之喜吧!我想,中國有餘秋雨這樣具有文化良知和淵博學識的大學者在,嚮往和走向現代文明的人們當不會寂寞,前景也是光明的。余先生又去雲遊了。我們歡迎你再到濟南來!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上一章下一章

通向輝煌的文化苦旅(侯 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