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可是不好當

老闆可是不好當

【1、在現代企業裏面,僱主和僱員在公司的位置不同,責任也不同,因此,對待工作中的問題,態度肯定有不小的差異。

2、僅僅按照學校和學歷作為薪酬的標準並不科學。

3、要想僱員有工作熱情,除了獎懲分明以外,更重要的是僱員在工作中的能力成長。】

韓銘自己創辦文化公司已經四年了。這可是他四十多年來,活得最辛苦的四年。從公司註冊,到財務稅務、業務開發、招聘僱人……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親手一點點做起來的。親戚、朋友、老同學見了他,都羨慕地說他是個「成功人士」。他卻對我說了心裏話:「徐博士,我是不是成功還很難說,可是做到今天這個程度,代價太大啦。我的身體搞壞了,放棄個人愛好,孩子顧不上,連老婆都差一點跑了。我勸朋友們別上這個道,他們還笑話我裝蒜。」

我明白韓銘,看着他這幾年頭髮變得花白了,知道他不容易。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有本事的人,就應該當老闆。以為自己開公司干出點名堂,那才叫成功。美國人可不這麼想。我現在才體會到,為什麼很多高智商、高學歷的美國人,願意在別人的公司里做僱員。因為自己開創一攤子事業,投入太大,責任太大,而且是陷進去,就很難拔出來。往往像韓銘現在這樣,在市場競爭的驅動下,變成了一架瘋狂運轉的機器,連自己的快活日子都沒了。

你真讓我失望

最讓韓銘頭疼的是,公司里的僱員不像他那樣拚命幹活。從電話里傳來的韓銘的聲音,聽起來焦慮又沮喪。

韓:公司規定是5點半下班。可是盧瑜也不想想看,都什麼時候了,圖書訂貨會只差一個

星期了,她手上的活兒才幹了一半,竟敢5點半抬起腿來跑!我把她攔住訓了一頓,

看她那樣子還挺委屈。我知道其他的人也都豎着耳朵聽呢,我就是要讓大家都聽聽,在

我們公司干,可不是坐機關上下班。

徐:自己干一個公司,確實不容易。

韓:唉。(韓銘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我就不明白,我當初創業多難啊,沒白天沒黑夜的,

打下了這片地盤。他們這幫年輕人可好,進了公司,都像大爺一樣,一點咬牙拚命的勁兒都沒有。徐博士,您說現在這些人都想什麼?!

徐:你當初為光明出版社幹活兒的時候,有這麼緊張嗎?

韓:那時候當然輕鬆了。下了班,還能買點東西,回家逗逗孩子,周末還能和朋友去釣魚、

下棋。

徐:那時候,如果你的老闆不讓你按時下班,你有什麼感覺?

韓:嗯,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了。打工的人和為自己乾的人,對那個事兒就是不一樣。

徐:對啦,你要當老闆,就得操心,就得拚命干,特別是創業階段。你怎麼可能讓僱員像

你一樣拚命呢?他們每天想什麼?想着和其它公司的僱員比較工資、工作時間,特別是發展機會。總之,是從他們自己的需求出發想事情,不會為公司的發展考慮,就像你在國營單位上班的時候一樣,你每天想出版社的前途嗎?

我聽到不少當老闆的人,向我抱怨:「我自己幹得辛苦極了,可是我雇的人,卻整天在那裏晃來晃去,拿着我的工資,混飯吃。」有這樣想法的老闆,通常在辦公室里打「人盯人」,搞得工作氣氛緊張,效率底下。就我個人的體會,這裏面有三個主要的問題:

1、中國做老闆的人,沒有擺脫中國人做家長的心態。覺得公司僱員就像自己的兒孫,應該和他本人一樣,急公司之所急。老闆希望自己像大家庭里的老太爺,坐在那裏發個話,子孫都賣力氣地幹活兒。其實,在現代企業裏面,僱主和僱員在公司的位置不同和責任也不同,因此,對待工作中的問題,態度肯定有不小的差異。僱員通常認為你派給他(她)的任務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便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希望不操太多的心,可以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去享受自己的生活。美國絕大多數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碩士,寧可打工,拿薪水,也不願意自己開業當老闆,圖得就是一個省心。所以,如果僱主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接受這個現實,不期望僱員和自己對公司有同樣感受,也就沒有那麼憤怒了。

2、公司工作程序有問題。常常是僱主口頭交待一項工作,他自己心裏有個模糊的質量和完成時間的標準,既沒有與僱員討論,也沒有給予僱員明確的要求。結果執行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了,往往達不到老闆的期望。所以,在公司里形成一套規範的工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任務要明確,有截止時間,有結果評議。而且根據每個人的工作績效,有明確的獎懲制度。這樣一來,每個進了公司的人,都會按照規矩辦事。沒有老闆在,僱員也會自覺地工作。因為他們有明確的標準,隨時可以衡量自己的工作。

3、要想僱員有工作熱情,除了獎懲分明以外,更重要的是僱員在工作中的能力成長。現代企業,特別是像IT業和文化業這種智力產品的企業,個人成就感和工作人員的成長,是企業最大的資源。剛剛走出學校門的博士、碩士們,並不會工作。他們在你的企業里能夠成長,自然就有工作動力。那種動力來自於他(她)自身發展的需求,而不是你的公司發展的需求。

碩士為啥不幹活

經過幾年的拼搏,韓銘的公司策劃出了一批有影響的書籍,在出版業內,也小有了點名氣,資金比前幾年寬裕多了。於是,韓銘今年招了五位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和一位博士,希望公司有更大的發展。可是,韓銘的麻煩好像也隨之增加了不少。

韓:徐博士,這北大、人大的碩士、博士,怎麼工作得那麼差勁啊?我給的工資可是不低啦,

每個月都是四、五千一個人。可是,他們幹得還不如我們公司華師大的「大本」小伙

兒李立辰,人家的工資才三千七。

徐:李立辰畢業以後工作多少年了?

韓:好像三、四年了吧。他到我的公司都兩年半了,以前在別處也干過。

徐:你新招的博士、碩士們有工作經驗嗎?

韓:都是今年才畢業的呀?剛出校門的人。

徐:這就對了嘛,剛畢業的中國學生哪個會工作呀。他們從小就知道念書、考試,念了小學

進中學,然後拚進大學。大學畢業了,不好找工作,或者乾脆害怕工作,才去讀研究生。

中國的研究生,全都聽導師指揮,自己根本就沒有獨立工作的概念和能力。你指望他們

比工作了四年的大學畢業生幹得好,好像不太現實吧?可是,你為什麼付給他們的工作

比李立辰還高呢?

韓:那是市場價格呀,外企不是也挑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呀?工資還要高呢。

徐:那你為什麼要聘剛剛畢業的博士、碩士呢?

韓:我想,他們要的工資,比同等學歷有工作經驗的人低。而且,會好管理一些。剛剛開始

工作的學生,還沒有成形,我容易把他們調教成我需要的樣子。您說是吧?

現在不少公司,都遇到了韓銘面臨的問題。我認為,有兩點需要提起注意:

1、中國現行的勞動市場並不成熟,僅僅按照學校和學歷作為薪酬的標準並不科學。就一般情況來講,工作了3年以上的大學生、大專生應該是最好的僱員。因為他們有知識,有工作經驗,而且已經渡過了最初的工作適應的心理階段。他們的薪酬絕對不應該比剛剛畢業的碩士還低。

記得我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看見一位幽默的老教授,在他辦公室的門上貼了一張剪報,上面發表了美國在電機工程和計算機領域裏,就業率最高的人群,是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其次是有兩年經驗的碩士;最後才是剛剛畢業的博士。我懷疑,目前中國的企業拚命用高薪,爭奪剛剛畢業的高學歷人的風氣,還是受了我們千年科舉制度的影響,都爭着要「狀元」。殊不知,善於讀書、考試的人,可不一定是會做事的人。特別是中國的研究生,在學習期間,並沒有自己獨立做項目的機會。走進工作場所,必然是無所措手足。花高價錢雇了他們的老闆們,期望立即收回「投資」,是和自己找彆扭了。

2、為什麼「外企」還是願意雇傭名牌大學的博士、碩士?而且,不少年輕人確實在那裏很快成長起來。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像GE、IBM這樣的巨人公司,早已具有各種健全的制度,形成了自己穩定的公司文化。年輕畢業生進入公司以後,只要跟着走,多數人很快能夠適應了環境,進入比較好的工作狀態,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其次,這樣的公司也等得起,它們反而沒有指望剛剛畢業的博士、碩士,立即創造多大的價值。可是,韓銘那樣的新興公司,這些條件不具備,一下子招聘這麼多「名牌」、「高學歷」,使得僱主和僱員都難以滿足自身的需求,造成了兩方面人的心態失衡。

另外,韓銘還有個人更深層次的心理衝突。韓銘是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雖然自己的事業發展得不錯,可是在中國這種仰視名牌大學、高學歷的氛圍里,總覺得矮人家一頭。所以,雇傭名牌大學的博士、碩士,不僅讓他感到自己的公司提高了「檔次」,心理上多少也找回了一點平衡:「名牌大學博士又怎麼樣?還不是要給我打工?」當然,這樣的「念頭」是隱藏在韓銘的潛意識裏,只是偶然間,他的話里話外,讓我品出了味道。由於韓銘這些潛意識中的衝突的存在,給他和自己僱員的關係,更塗上了一層灰色的背景底色。由於,我和他不是醫患關係,也不便為他「深挖」,只好先由他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
上一章下一章

老闆可是不好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