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竄紅影壇(2)

迅速竄紅影壇(2)

劉家昌捧紅了林青霞,可真有點無心插柳的味道。站在客觀立場上分析。林青霞的成功,可以說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台灣的電影業起步很晚,國民黨退居台灣之後才開始,由於底子薄,政治上限制多,給台灣電影發展,造成了諸多制肘。差不多整個50年代,台灣電影市場,主要是香港影片的天下。從香港輸入的影片,相當一部分,難以通過嚴格的審查,能夠進入台灣市場的,無非是那些無關政治的武打片,這些影片,通常又以色情為噱頭。香港影片的流入,加上台灣當地電影的跟風,很快形成了拳頭加枕頭的台灣電影趨勢。這類電影畢竟格調低下,時間一長,觀眾開始厭倦了。此時,文藝片開始走俏,並且逐步形成了台灣自己的特色。林青霞走入影壇,恰逢這一蛻變期。兼且,她的運氣非常好,遇到了劉家昌這個搞音樂出身的導演,使得這部文藝電影,同幾年來台灣所拍的文藝電影完全不同。劉家昌極其強調電影語言的表達,首先,他在畫面上強調一種水彩畫的效果,使得整部電影,有一種詩一般的美感。其次,敘事手法上,他又採取散文的風格,許多時候,他不在乎演員的語言表達,而是用畫面來敘事,摒棄了傳統電影中借鑒於小說的敘事手法,達到了一種飄逸而且抒情的效果。此外,作為音樂家,他自然不會放棄在影片中表達他個人的音樂思想。他將音樂有效地融入影片之中,使之同影片整體交融。觀眾進入影院,立即就受到了來自於電影畫面以及音樂的巨大衝擊,他們突然發現,看電影,原來可以經歷一次美學的洗禮。台灣本地女星,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以甄珍、何莉莉為首,她們承襲的是林黛、李麗華帶有某些好萊塢風格的路線,突出的是線條的圓潤流暢,身材的性感迷人,甚至不惜動用良好的身體條件,演出某些暗示性暴露鏡頭。另一類以歸亞蕾、唐寶云為代表,走的是傳統婉約路線,演繹的是中國傳統婦德。林青霞不屬這兩種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她以清新自然獨立於兩種路線之外,讓觀眾領略到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那段時間,觀眾在傳誦林青霞的名字,媒體用最顯眼的位置報道林青霞評價林青霞。有一個影評人評論說:「因為林青霞的出現,台灣影壇,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觀眾們驀然發現,以前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原來是如此的陳腐,如此的噁心。林青霞將他們帶到了沒有絲毫污染的大自然,讓他們領略了春天的明媚風采。毫無疑問,林青霞很快便會成為台灣上空,最響亮的一個名字。」台灣《聯合報》評論說:「她就像原野上一條涓涓流動的小溪,絕沒有半點污染,洒脫而自然,給人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感覺。」香港《申報》說:「台灣颳起了一股林青霞風。」香港的一家電影刊物評論說:「她踏著彩雲,太陽使她金燦燦,清風令她飄飄然……所有的人對她都是那樣呵護,她太得意了。」導演王家衛說:「林青霞,註定是大明星,她無論在哪裡出現,都會發出光芒,她註定是要貢獻於電影藝術的人。」大作家金庸說:「青霞的美是無人可與之匹敵的。」作家亦舒撰文稱頌她的美,說:「林青霞不只美在臉蛋,她是那種連手指、腳趾都美的美人。」著名作曲家兼著名電視評論家黃沾當年第一次見到林青霞,便下斷語:「這位新人,實在了不起,一臉秀色,真讓人瞠目結舌。」18年後,林青霞走上了黃沾主持的電視訪談節目,黃沾追憶當年,頗為感嘆地說:「那時青霞只有十八歲,已是一個小美人了,黑黑的濃眉,直直的鼻樑,配上佩德羅娜式的下巴,臉上不見一絲化妝的痕迹,真是清麗逼人。我一看就知道這是電影圈百年難遇的一個上鏡面孔,走紅,是必然的。」一夜之間,林青霞紅了。紅得她自己都覺得像是一場夢。她說,讓她覺得自己成了大明星的直觀感覺來自於台北西門町的目光。以前,她和朋友或者是獨自走在西門町,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現在,再走在西門町上,立即就會引起交通阻塞,許多人圍上來要求她簽名。林麻蘭英希望女兒的影片不賣座,可她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雲飄飄》公映一個星期之後,便躍上了那一周的票房榜第一的位置。那一年拍下的其他一些影片,像《純純的愛》、《女記者》、《女朋友》、《青青草原上》等,都取得了極好的票房成績。以至於有評論說,台灣影壇從未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管這部影片的藝術性如何,只要出現林青霞的名字,上座率就有了保障。林青霞,簡直成了電影業的票房神話。這一年拍攝的第13部電影《長情萬縷》,在當年的台灣電影金馬獎上十分風光,一舉奪得兩項大獎。林青霞雖然與這兩項大獎無緣,對於一名新人來說,也算是無尚榮譽。有關評論甚至說,甄珍終於遇到了最強勁的對手。因為林青霞的出現,甄珍這顆台灣影壇最亮的星,從此開始失色了。其實,感受到來自林青霞威脅的,遠不止甄珍。甄珍以下,還有不少排名靠前的著名女演員,甚至還有些憋足了勁要衝上一線的二線演員。林青霞僅僅用一年時間,便躍上了繆斯女神的肩頭,從而使得諸多人物黯然失色,更使許多人離巨星夢越來越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林青霞畫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林青霞畫傳
上一章下一章

迅速竄紅影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