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吧,康迪!」(2)

「沖吧,康迪!」(2)

那麼大眾如何看待她的這些宣言呢?心理學家索爾曼認為,賴斯沒有贏得任何信任:「她是帶有明顯的情緒登場的。這是一種催眠療法。她給予積極的回答,說話平靜,有節奏感和暗示,比如:我們是勇敢的。她會時常在她積極回答問題的同時搖頭。」尤其是在對伊拉克人的審訊問題上,她的態度讓很多觀眾無法接受。和平離伊拉克還有很遠,聯軍進駐巴格達一年後,並沒有帶來和平和自由。以「上帝的十字軍來剷除惡魔」為名義發動戰爭的小布希,不得不繼續與「一個又一個的惡魔」進行鬥爭。所有公開的資料顯示,薩達姆沒有給美國的安全造成任何威脅。小布希以前的合作夥伴,從保羅·奧尼爾到反恐專家理查德·克拉克,把白宮描述成一個「陰謀家的樂園」,為實現其戰爭計劃而讓國民的心靈沉沒在世貿大廈的瓦礫和灰燼中。最近在2004年11月,又爆出讓人震驚的新聞照片:美國士兵向沒有武裝的傷員和無抵抗能力的抗議者射擊。一個攝影組拍下了這些戰爭罪犯,而美國政府卻對此反映冷淡。自伊拉克戰爭開戰以來,賴斯一直試圖用愛國主義來掩蓋她的上司在政治上和道義上的無能以及她的錯誤。她甚至當面訓斥理查德·克拉克——這位不僅曾在小布希政府的全球戰略中舉足輕重的反恐專家。在傾聽調查委員會對「9·11」事件的報告時,克拉克給他的前任女上司以很大的壓力。他聲稱:小布希的安全部門早就認識到了恐怖襲擊的危險。在2001年夏天幾乎天天都有恐怖警報,而賴斯卻錯過了防範它的時機。克拉克認為,在任職初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沒有對基地組織給予重視,她意識到政府要重視恐怖主義,但沒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採取預防措施。前任FBI女翻譯官斯伯爾·愛德蒙德給了這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更嚴厲的批評。愛德蒙德在「9·11」事件之後調任至聯邦警察局工作,負責翻譯了FBI所有的文件和行動計劃。在聯邦聽證會前的一次秘密會議中,她接受了3個小時有關「9·11」事件的詢問,愛德蒙德說:以前的文件很明確地指出,早在2001年年初和夏天就已有了足夠多的襲擊信息。對有關計劃中飛機的使用,小布希也已知曉。但賴斯否認說這是「令人反感的謊言」。在電視上,從一個頻道到另一個頻道,都是她和小布希在否認。為了懲罰克拉克的不忠,她炮轟克拉克,更加暴露了她值得懷疑的動機。不只是民主黨人指責她避重就輕。她也受到共和黨同僚們的批評。聽證會成員約翰·雷曼指出,這讓人覺得,賴斯在躲避些什麼。最終,迫於公眾的壓力,賴斯成立了由10人組成的「『9·11』調查委員會」。她身着一套淺色典雅的長褲套裝去接受調查,回答參議員問題的時候平靜而有條理。與委員會成員的第一次交鋒,她東問西查,反而步步緊逼,輕鬆掠過有問題的部分。這個小布希的忠實跟隨者用搪塞和粉飾矇混過關。針對「白宮完全低估了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危險?」的質疑,賴斯承認,美國政府一年來時刻準備着應對日益增長的不可預知的恐怖威脅,這種情況使政府在過去的20年裏,應對了每個預警,但這與民主經濟不相適應:「恐怖分子在戰爭中針對我們,但我們不會針對他們。」所以小布希政府無須承擔任何責任,「沒有特殊武器可以避免『9·11』事件的發生」。白宮和總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小布希是有遠見的、有強大領導力的、坐在應坐的位子上的人。賴斯知道人們會選擇什麼樣的責任指向,誰也不可能預測到什麼人正在為襲擊而操練,所以「9·11」的責任完全是基地組織的。小布希從一開始就認真地對待了危險,他把克林頓政府針對基地組織的政策發展下去。這個目標是消滅基地組織網絡。這個方向在9月4日被確定下來的,但沒有什麼戰略計劃可以來避免9月11日的襲擊。小布希和賴斯在得克薩斯農場的採訪畫面出現在了電視上。小布希對她的策略很滿意,她引導民眾把關注的視線轉向小布希為美國對伊戰爭和制定戰爭計劃而付出的努力上。2004年11月16日,在美國總統大選后的兩個星期,也是賴斯50歲生日後的兩天,小布希表彰了她的忠誠,並提名她為鮑威爾的接班人。賴斯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小布希說:「賴斯受命危難於之際,國家正處於對確定的反抗者的戰爭中……她是『國際政治問題專家』,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對她的忠告堅信不移,從她的經驗和準確的判斷力中受益匪淺。」他的話語中也常常流露出極其親密的個人關係,把她和「有權勢的女人」聯繫起來,在私下裏他叫她「康迪」,她要把嘴湊到他耳邊來悄聲言語,還要他一起祈禱,唱教會歌曲。是出於權力和道義使賴斯迷戀並愛上了小布希嗎?還是只是在尋求刺激而已?在她和某位著名時事評論家吃飯時,無意間竟然用「我的男人」來稱呼他。在小布希提名賴斯為國務卿人選的新聞發佈會上,賴斯對小布希說:「在您的指引下美國發動並贏得了反恐戰爭的勝利,我很高興……您希望我作為國務卿,能為您的政府和我們的國家服務是我的榮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人:賴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人:賴斯
上一章下一章

「沖吧,康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