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德意志帝國

第二十章 大德意志帝國

1840年1月18日.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德意志各個邦國的君主們匯聚在此,主台上.德意志的國王們站在最前排.主台下,則是眾多帝選侯國,大公國.親王國,公國等邦國的君主.

主台上的國王們分別是: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

薩克森國王,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

符騰堡國王,威廉一世.

漢諾威國王,喬治五世

以上六位德意志邦國國王,組成了當代德意志最強男子天團,台下各個德意志邦國的君主,則是德意志最強親友圍觀團.如果不是路德維希強烈拒絕教皇入場,避免重複神羅皇權與教權相爭數百年的悲劇,那麼在這法國皇宮中,評委也有人選了.

「上帝見證,我們齊聚在此,重拾丟失三十年的帝國威嚴……」巴登大公朗讀著宣言,直到最後一刻看向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用蒼勁豪邁的聲音鏗鏘有力的喊出:「威廉皇帝萬歲!」

揚刀,注目,行禮,歡呼.鏡廳中台下的德意志君主和貴族以及衛兵們,用各自的方式或被迫,或順從,或興奮,或無奈,或敬畏,或狂熱的向皇帝致以敬意.開始不約而同的高唱起<向德皇敬禮>.

歌聲中,五位德意志邦國的國王們分別在德皇身前,單膝下跪行吻手禮,接着起身與德皇相擁后.站在了德皇的一旁.

蒼老的普魯士國王,不.蒼老的德意志皇帝兼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現在是德皇腓特烈?威廉一世了.

皇帝那滿頭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已經顯示,這位德意志開國皇帝快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登臨至尊之位的榮光使他的精氣神暫時飽滿.接受了國王們的行禮和擁抱后,皇帝走下下台去,與前排的幾個德意志邦國君主一一握手,然後一言不發的離開了鏡廳.

目送皇帝的離去,路德維希心想,父親比自己的歷史原型還要刻板固執.當初自己開國加冕為帝時,雖然沒有得到德意志蘭皇帝的頭銜,也深深的感覺到了屈辱,但好歹也說了幾句場面話再離開的.

不過頭銜在路德維現在看來終究是虛的,集權才是王道,而在帝國化的道路上,他將比歷史上的第二帝國走的更遠更徹底.

當皇帝和各位君主回到了他們各自的邦國,大德意志邦聯議會改組為德意志帝國議會,邦聯外交,戰爭,總參,稅務等等部門,同樣改組為帝國的部門.並且所有帝國直屬機構直接從法蘭克福遷往柏林.大德意志邦聯的國號從此正式取消,改為德意志帝國.

各種統一法案開始被陸續通過.德意志各個邦國在懸掛本邦國旗時,必須懸掛帝國國旗.對外事務一律不得使用邦國名義和國旗,只得使用德意志帝國的名義.所有海航船隻和北非的殖民地,只得懸掛帝國國旗.

各邦國各地區一律採用德語教育,必須在書籍上強調,帝國皇帝為德意志帝國最高元首.凌駕於各邦君王之上,將帝國最高權利下放給帝國議會,行政,司法各機構和各個邦國.

帝國戰爭部改組為陸軍部和海軍部,包括普魯士,奧地利在內的邦國海軍力量和海軍部門一律撤銷,改組為直屬德意志帝國的海軍.

陸軍部和總參謀部除了在戰爭爆發時,擁有帝國內各邦國所有部隊的指揮權利外,另有權視國防需求,有權裁撤或增編直屬帝國的陸軍部隊.

包括普魯士,奧地利,巴伐利亞在內,各邦國陸軍需向帝國陸軍部報備,所有變動需以邦國名義向帝國陸軍部提出申請.嚴禁各邦私自裁撤,增編,調動陸軍.

內閣大臣由帝國皇帝在參考議會建議后直接認命.

撤銷各邦國己有的工,商,鐵道部門,由帝國統一新增工業部,商務部,鐵道部.稅務部門統一增收國內消費稅.

……

隨着國號的確定,帝國的統一.各項議案相繼通過,包含奧地利的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初.就擁有了僅次英國的綜合實力.

在當今世界.各國工業實力的排行中.

以英國工業指數為100分來計算.

那麼德國約為35.

法國為:26,

比利時為24,

美國為:17.5,

尼德蘭為1.3.

俄國,奧斯曼,西班牙等國由於沒有展開工業化.不計分數.

人口方面.各列強人口是:

英國(包含殖民地)為1.32億.

德國(包含奧地利)為6840萬.

俄國為:6260萬.

法國為:3410萬.

奧斯曼土耳其為:2160萬.

西班牙為:1700萬.

美國為:1640萬.

新的大德意志帝國,包含了整個奧地利后,也繼承了其民族複雜的問題,導致整個帝國內德意志人只佔帝國總人口6840萬的53.9%.匈牙利人則佔8.8.%

由於意大利還未能統一,倫巴第,威尼西亞,南羅蒂爾等地區仍舊在帝國手中.意大利人佔了總人口的7.6%.

帝國的波蘭人則佔了總人口的7%,捷克人為5.7%,羅馬尼亞人為3.8%,烏克蘭人為3.4%,斯洛伐克人為2.9%.

另還有南斯拉夫各民族,包括佔總人口2%的克羅地亞人,1.4%的斯洛文尼亞人,1.3%的塞爾維亞人,以及2.1%的其他民族.

整個大德意志帝國在人口方面,成為跟俄羅斯一樣的人口大國,同時也跟現在的俄羅斯差不多一樣,成為了一個民族大雜燴.可預見在德語普及前,人們甚至連溝通,都將成為問題.

而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兩個工業化差不多的國家裏,人口就成為了最重要的國力指標.擁有更多的人口,就能動員更多的兵源,招募更多的工人,以及有更多的農業生產人員.這在全面戰爭爆發時的總體戰里.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而路德維希想要的德意志帝國,是一個能獨立挑戰全球秩序的德意志,是一個將來能同時跟美國拼工業,跟英國拼海軍,跟俄國拼陸軍數量,跟法國拼陸軍質量的大德意志.

那麼帝國內幾乎佔一半的非德意志人,妥善引導其融入帝國以增強國力,則是帝國統一后最重要的事務.

當德意志帝國逐漸利用法國的戰爭賠款,慢慢還清了所有國債貸款后,剩餘的巨額資金,則是路德維希實現諸多想法最堅實的經濟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大德意志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