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買方市場到德國超級控方市場(1)

從中國買方市場到德國超級控方市場(1)

比較幸運的是,衛莉到德國留學的一切手續都是自己辦的,德國的和中國的中介公司都沒有撈到她一分錢。她一直居住在生活極其便利的柏林市中心,過着舒適、儉樸的留學生活。她與通過中介公司去德國的多數人相比,其最大區別就在於:通過中介去德國的,大多數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但花的錢遠遠多於自己辦出國所花的費用。可是,王芳英(化名)等人顯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儘管她在德國有許多不太令人高興的遭遇,她在接受筆者採訪時,還是不希望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她說,她爸爸來信告訴她,國內對「科隆語言學院」問題已略有所知,也都知道在這個學校的中國人都是通過中介公司辦的,不希望她的名字再在中國媒體上出現。德國官方媒體《德國之聲》(世界上一家非常龐大的官方媒體,總部設在科隆)曾報道說:幾經周折之後,上海姑娘王芳英選擇了科隆的一家中介公司。對這位會計出身的23歲姑娘來說,這家中介公司介紹的學校的名字聽起來極具吸引力,該校名叫「科隆語言學院」——它的中文譯名聽上去像一所大學。根據該中介公司的廣告介紹,申請人在讀完一年的語言班后即可在科隆大學免費學習,並以碩士學位畢業。王芳英於是在合同上籤了字,支付了一萬美金,幾星期後就乘上了飛往德國的班機。然而初到「校園」時迎接她的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儘管王芳英在德國有這樣的遭遇,遺憾的是,當筆者親自在科隆找到她時,她不願過多地談及自己的問題,而是有諸多猶豫,對於中介公司的做法也不願多說。有關「科隆語言學院」的情況,中國《科技日報》2001年的一篇報道這樣說:有位上海來的女學生,看到科隆某中介機構的廣告介紹說,申請人在「科隆語言學院」的語言班學習一年後,即可免費進入科隆大學,畢業后可獲得碩士學位。她隨即簽了合同,並交了10000美元中介費。幾個星期後,當她乘飛機來到萊茵河畔的科隆時才發現,所謂的「科隆語言學院」不過是一個工地的工棚,而且與她夢寐以求的科隆大學毫無瓜葛。按德國有關規定,凡是赴德留學的外國學生都必須經過語言培訓,而且培訓結果需被德國的大學認可。目前,在這所「學院」學習的56名中國孩子仍被蒙在鼓裏。這所語言學校是一位名叫赫爾巴赫的德國人和一個中國人策劃的,專門矇騙想到德國來念書的中國孩子,從中牟取暴利。本書濃墨重彩的就是這所學校,由於情況極其複雜,後面再細述,但這裏需要簡要解剖這個典型的「留學垃圾」的全部製作過程:第一步,買方市場:一些本不該或根本沒有資格去德國留學的人,他們想到了要去德國,因為花錢就可以到德國去,留學的買方市場就這樣形成了。還有些人是沖着德國上大學不要錢的想法去的,現在先吐血是寄希望於將來。因此,很多很有潛力的「留學垃圾」自然會被吸納進來。第二步,一級賣方市場:有人想花錢出國,自然就有市場,自然就有人想辦法把錢從那些孩子或孩子家長身上掏出來,中介人或中介公司應運而生。當然,他們也會提供一定的服務,至少能讓想留學的人跨出國門,留學的買方市場也就產生了。國內中介、德國中介,把學校說得天花亂墜,而且信誓旦旦。筆者所採訪到的絕大多數學生都對中介公司恨之入骨。第三步,二級賣方市場:幾乎所有的中介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所說的和所做的都是限於國內的,對於國外的情況,他們或許知道不多,或許明知有問題但不向學生明示,為的是把錢從別人口袋裏掏出來,中介必須有求於學生。在中介看來,只要把留學生送出去,交給德國中介或德國學校后,其一級賣方市場的使命就完成,而且把未來的問題和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那麼,這個二級市場,即與國內中介「聯袂主演」的國外中介或學校也就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留學與垃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留學與垃圾
上一章下一章

從中國買方市場到德國超級控方市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