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仿寫:(1)

天津卷仿寫:(1)

樹根的不平老小樹根被爸爸媽媽逼着再一次走考場。爸爸說,你的飯菜燒得再好也白搭,還不是像我,永遠都是一個廚子,有什麼出息?還是考學好。樹根非常不情願。都三年了,每走進一次考場,都要承受一次屈辱。是啊,樹根的興趣根本就不在文化學習上,況且他的天賦也不是文化學習。但是,樹根並不笨,不是木頭腦袋,這孩子聰明著呢,燒得一手好菜,嘗過的人無不稱奇。別看他學習成績不好!語文,不行,提筆忘字;數學,不行。看着那些符號,樹根都頭痛。他經常想,學那些幹嘛,會1、2、3、4、5……會加減,能算賬,乘除都多餘,不需要;英語,不行。他的舌頭都打不過彎來,讀出來的英語,經常惹得同學們轟堂大笑。後來,他乾脆不讀了,就逼着自己默默地看,可看久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物理、化學、生物就更別說了,直接沒戲。坐在考場的樹根,望着課桌上的卷子發獃。他不會呀,不發獃,不獃著,又能幹什麼呢?考場內不讓左顧右盼,不讓交頭接耳,不讓帶電子辭典,不讓帶手機,還不讓提前出場……他只能這樣獃著。樹根發現兩個監考的老師表情都有些詫異,兩個人竟不顧考場規則,走到一起悄悄地議論開了。樹根知道,他們一定又在說他:什麼都不會,還來考什麼學呀!但這沒什麼,過去的監考老師也如此,樹根習慣了。議論就讓他們議論去吧,反正也不礙我什麼,再說自己也管不了啊。一個考生能去干涉、制止兩個監考老師的言行嗎?樹根無事可做,又陷入了沉思。前世的樹根,就是一段樹根。但前世與今生不同,前世不時興考學,無須學語文、數學、英語……樹根就在深山老林里靜靜地躺着。一天,一個木匠來山裏選木頭。他遠遠地看到樹根靜靜躺在地上。心想,這段木頭好,不用自己費力再去砍伐,拉回去就可以用。但木匠看看樹根,上下不直,左右不正,凹凸不平,不著繩墨,不能做梁,不能做檁,即使一根椽子也做不了啊。木匠搖搖頭,走了。樹根依舊在那裏靜靜躺着。不知等了多久,又來了一位藝術家。藝術家看到樹根,如獲至寶,花大價錢僱人把樹根從山裏拉回去。樹根清楚地記得,當時拉它出山時,不少人都以藝術家有病,放着那麼多的上好木材不拉,卻拉一個不成材,難成器的樹根。樹根自然、古拙的造型被藝術家發掘了出來。樹根一下轟動了那個城市,人們從遠遠近近湧來,參觀這一稀世珍寶,大家一個個都嘖嘖讚歎:真是鬼斧神工!樹根暗暗在笑:鬼斧神工?其實,我樹根就是樹根。離交卷15分鐘的提示鈴聲響了。鈴聲將樹根從深思中喚醒。一個個都是木匠,沒有一個藝術家,今生難比前世。樹根心想:為什麼自己沒有投胎仍然做一段樹根,卻做了人呢?為什麼學校的老師,還有監考老師都跟木匠一樣,沒有一個人像藝術家呢?如果他們是藝術家,不!只要三分像藝術家,一分也行,自己就拿出烹調的絕活讓他們開開眼,品品自己製作的美味。罷了,罷了,我沒有運氣,他們也一樣沒有口福。樹根交完卷子,走出考場,很沮喪。2004年6月9日於蝸居墨跡與名畫佚名我國著名畫家張大千在畫壇德高望重,久負盛名。他尤以山水畫最為擅長。他的山水與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齊名,不僅馳名國內,而且名揚海外,在國際美術界同樣享有盛譽。這天,錢書記和他的老伴、兒子兒媳以及五歲的小孫子特意慕名拜訪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既向他求山水畫一副,也讓自己的小孫子感受一下大師的文化氛圍。但不巧的是張大千有事,就把錢書記一家五口安排在書房等候。錢書記耐不住寂寞,就起身在書房踱步。他環顧四周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山水風景畫,不禁為大師的藝術魅力所折服,口中不停地發出嘖嘖的讚歎。忽然,張大千桌前一副未完成的習作映入錢書記眼帘,這立即引起他的興趣,趕忙招呼兒子孫子來拜讀大師傑作。錢書記捋了捋鬍子,點着頭說道:「果然出自大師之筆啊,名不虛傳。瞧!這恢弘滂沱的下筆,這蒼勁有力的收筆,非泛泛之輩所能及啊!」兒子看到眼前不過是一塊碗大的墨跡,聽得他不知所云,不過他還是隨聲附和道:「是啊!這若有若無,似真似幻的下筆彰顯老藝術家的深厚功底,它還象著着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這不正是大師對祖國母親的無比熱愛和深情謳歌嗎?寓情於景,借景抒情,高!實在是高!」錢書記的兒媳領着小孫子,在一旁也不甘落後,插觜道:「依我看,這變化莫測的墨跡不正是西方超現實抽象的慣用手法嗎?大師是大膽將西方繪畫寫實主義於我國傳統的山水畫相結合,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將東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融會貫通,是老藝術家在藝術上的升華,獲得了又一次新生。兒子,你說媽說的對嗎?」小孫子不屑一顧地看了一眼「名畫」,奶聲奶氣地說:「什麼名畫,不就是灑了點墨嗎?我也會。」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攻克高考作文的法寶:2004高考滿分作文非常解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攻克高考作文的法寶:2004高考滿分作文非常解讀
上一章下一章

天津卷仿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