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個目標(3)

第一章 一個目標(3)

如果你想在35歲之前成功,一定要吸取別人的教訓,做事一定要專註,要以賈金斯為鑒。美國一位成功學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好多年前,當時有人正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賈金斯便走過去管閑事,說要幫他一把。他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子鋸掉再釘上去。」於是,他找來鋸子之後,還沒有鋸到兩、三下又撒手了,說要把鋸子磨快些。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接着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又得先磨快斧頭。磨快斧頭需將磨石固定好,這又免不了要製作支撐磨石的木條。製作木條少不了木匠用的長凳,可這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賈金斯到村裏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也不見回來了。賈金斯無論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他曾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但要真正掌握法語,必須首先對古法語有透徹的了解,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學好古法語是絕不可能的。社會上想改變自己處境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將這種改變處境的**具體化為一個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結果,這些人的**也僅僅是**而已。賈金斯進而發現,掌握拉丁語的唯一途徑是學習梵文,因此便一頭撲進梵文的學習之中,可這就更加曠日廢時了。賈金斯從未獲得過什麼學位,他所受過的教育也始終沒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輩為他留下了一些本錢。他拿出十萬美元投資辦一家煤氣廠,可是煤氣所需的煤炭價錢昂貴,這使他大為虧本。於是,他以九萬美元的售價把煤氣廠轉讓出去,開辦起煤礦來。可這又不走運,因為採礦機械的耗資大得嚇人。因此,賈金斯把在礦里擁有的股份變賣成八萬美元,轉入了煤礦機器製造業。從那以後,他便像一個內行的滑冰者,在有關的各種工業部門中滑進滑出,沒完沒了。他戀愛過好幾次,雖然每一次都毫無結果。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跡。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開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學校上了一個半月的課,但不久便自動逃掉了。兩年後,當他認為問心無愧、無妨啟齒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給了一個愚蠢的傢伙。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愛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個妹妹的姑娘。可是,當他上姑娘家時,卻喜歡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後一個也沒談成功。來回搖擺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成功賈金斯的情形每況愈下,越來越窮。他賣掉了最後一項營生的最後一份股份后,便用這筆錢買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終生年金,可是這樣一來,支取的金額將會逐年減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時間長了,早晚得挨餓。社會上想改變自己處境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將這種改變處境的**具體化為一個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結果,這些人的**也僅僅是**而已。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做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為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25年後,這些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如下:3%的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向實現目標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那些沒有人生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10%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得以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60%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餘下27%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狀況很不如意,經常處於失業狀態,靠社會救濟,並且時常抱怨他人、社會、世界。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計劃的人只有5%,大多數人不是將自己的目標捨棄,就是淪為缺乏行動的空想。把一隻蜥蜴截成兩段,一半向前跑去,另一半向後跑去。這正如一個人做事情將目標分開一樣。成功不會光顧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35歲以前成功的12條黃金法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35歲以前成功的12條黃金法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一個目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