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進駐中南海的人

最早進駐中南海的人

周恩來、林伯渠、李維漢等5月的進駐,並不能說明**中央已經有將中南海作為黨的領袖和黨的核心機關聚集點的打算,而更多的是出於方便工作的考慮。

籌備新政協的工作班子,差不多是最早進入中南海的了。他們中的幾位負點兒責的人,是受周恩來耳提面命,先期到北平為**中央進北平打前站的。

帶隊的是當時**中央城市工作部和統一戰線工作部的秘書長齊燕銘。派他到未來新政權的首都打前站,籌備新政協會議,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他早年生活在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是當時**黨內不多的宏達博雅才子,被**提及的延安評劇院演出的《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就出自他的手筆。早在1945年7月籌備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時,他就擔任過副秘書長。

其餘幾位也是統戰系統的。周子健是統戰部行政處長,他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士,抗戰初期在北平從事過地下工作。

申伯純是統戰部交際處長,他也是老北京人,而且是老統戰了。他早年參加馮玉祥的西北軍,傾向革命后,積極促成楊虎城聯共反蔣,在西北軍中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1年被推選為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議長,進行上層統戰工作。解放戰爭初期曾出任八路軍駐北平辦事處處長。

幾人中惟一一位和北平沒什麼淵源的,就是浙江諸暨人金城,他也是統戰部交際處的處長。早在1924年,他就在同鄉**人宣俠父影響下接受進步思想,於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屠殺**人之際,加入**。此後一直在白區從事地下工作。1936年,他受命加入李濟深等組建的民主革命同盟,進入統戰領域。

1937年,金城到延安后,就出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交際科長、交際處長,耳聞目睹**、周恩來、朱德、林伯渠等人的統戰藝術和風采。在領袖的言傳身教下,他成為**優秀統戰工作者,接待了數以千計從全國各地及海外到延安的國內外著名人士、國際友人、國民黨聯絡官員、外國記者,受到**領袖的高度讚許和**的致函表揚。

解放戰爭期間,金城擔任西北軍區敵工部長和解放軍教導團團長。「本來,我爸爸已經在西北軍區了,1948年底到西柏坡開敵工會議,還是已經就新政協籌備工作開始與民主黨派和社會知名人士緊張接觸的林伯渠說:『你還得回中央來。』把我爸爸留了下來。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成為最早進入中南海的人了。」金城長女金戈如是回憶。

在金戈記憶中,她和父親等剛剛過完中國人最看重的春節,就從石家莊出發,直奔北平。「當時一路伴隨我們的,是天寒地凍的感覺,所以雖然時隔數十年仍然難忘。」

打前站的人剛到北平,喘息未定,周恩來的電報就追到北平了。葉劍英接到電報告訴齊燕銘等:周恩來指示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飯店接收下來。中南海,後來成了新政協籌備會議和正式會議的會場;而北京飯店,則是開政協會議的代表們下榻之所。所以打前站一開始就和政協的籌備工作連在了一起。

周子健到中南海,辦理了移交手續。接收下中南海后,籌備新政協會議的幹部,大都住在了豐澤園、勤政殿周圍和與勤政殿隔橋相望的瀛台島內。金城在接收了北京飯店后,也住進了中南海。

那個時候的金戈和弟弟金矛,以及申伯純的孩子申漳等,都是剛到學齡卻尚未入學,他們都隨長輩們進了中南海。稱他們為最早進入中南海的**下一代,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我們剛進中南海,發現許許多多的外國的旗子,到處都掛着宮燈。這些東西被摘下來后,堆得到處都是。因此我們最初的印象,就是滿眼亂糟糟的,再有就是骯髒和破敗。到處是垃圾衰草,瀛台島上的樓台亭閣破損得不成樣子。樓梯顫顫巍巍,攀上去發出吱吱嘎嘎的響聲。」

金戈的描述,不由讓人浮想起末代皇宮曾經有過的景象:在這太后、皇帝駐蹕的皇宮西側的御苑,每當夜幕降臨,樓閣殿堂,院落迴廊之間,便會亮起盞盞宮燈。在豐澤園北面,慈禧晚年建成的海晏樓,當色彩繽紛的各國旗幟高張之時,衣着華貴的公使夫人們,便款款步入這皇宮中對外社交的場所。沒想到,這一摞一摞的宮燈和各國的國旗,居然在近半個世紀后還能看到。

天氣剛剛熱起來,蚊蟲就開始煩人。據一些擔任領袖保健工作的大夫們回憶,剛進中南海時一項工作量比較大的事情,就是噴灑熏滅蚊蟲的藥水,以防領導同志被蚊蟲叮咬后,感染病症影響工作。環境的惡劣,容易讓人感到時光流逝的緩慢,所以在金戈等孩子的印象里,是住了很久以後,**等才進的中南海。而**等進入后,經過一段對環境的治理,情況才漸漸地開始改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牆童話:我家住在中南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紅牆童話:我家住在中南海
上一章下一章

最早進駐中南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