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這個永遠擺脫不掉的煩惱

「石油」這個永遠擺脫不掉的煩惱

美國對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政策實際上是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力量對比中地位的真實寫照。歷史上美國曾一度率先進行石油開採、生產和利用,最近30年卻大批進口石油。如果和歐洲或者日本相比,美國還算正常,因為歐洲和日本的石油產量微不足道,甚至完全依賴進口。1973年,美國每天生產920萬桶石油,出口320萬桶。1999年石油日產量為590萬桶,日進口860萬桶2000年《美國統計摘要》,第591頁。。按照目前的開採節奏來算,美國的石油儲備將在2010年衰竭。我們於是可以理解美國的石油情結,更何況布希政府里有眾多的石油巨頭。美國對石油能源的關注既不是出於理性的思考,也不是為了制定有效的帝國戰略,理由有如下幾點:首先,鑒於美國經濟對進口的嚴重依賴程度使得石油問題只具有象徵意義,確切地講並不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沒有石油消費會下降,有了足夠的石油但商品供應不足也會造成消費下降。石油進口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不容忽視的,但卻是次要的因素,2000年石油進口額為800億美元,美國的貿易逆差則為4500億美元。無論哪種類型的封鎖都將使美國變得脆弱不堪,石油問題的中心地位並非源於理性的經濟分析。對石油供應不足的擔憂並不一定會導致對中東耿耿於懷。美國的石油供應國遍布全球,阿拉伯世界雖然產量可觀,石油儲存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根本沒到掐住美國咽喉的程度。美國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新大陸:主要是墨西哥、加拿大和委內瑞拉,從軍事角度說這些國家對美國更安全。從這些國家進口來的石油總量加上美國自產的石油量達到美國石油消費總量的70%,這些石油都來自門羅主義所界定的西半球的美國勢力圈。較之依賴中東供給石油的歐洲和日本,美國的石油安全是有保障的。波斯灣國家只供給美國所需石油的18%。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部署的海軍航空部隊和地面部隊,針對伊朗的外交戰,不斷攻擊伊拉克等等,都處於美國的石油戰略框架內。美國所要控制的並不是美國的能源供給,而是世界的能源供給,更確切地說是為了控制美歐日大三角中其它兩極——生產力強大、國際貿易出超的歐洲和日本的能源供給。美國的這一行動確實帶有帝國色彩,但未必使人放心。現階段,伊朗、伊拉克,甚至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不得不出售石油來緩解壓力。歐洲和日本根本無須擔心這些民族的行動自由。美國宣稱為盟國的石油供應而戰,然而通過控制歐洲和日本所必需的能源對他們施加強大的壓力才是美國的真正企圖。我所論述的是一位老戰略家基於簡單的幾組數據和幾幅地圖之上的空想,這位戰略家的原型就是拉姆斯菲爾德。美國已經失去了對伊朗和伊拉克的控制。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脫離美國的勢力範圍,海灣戰爭后美國在此建立永久軍事基地不過是做最後的努力,以免完全失去對該地區的控制。這種做法是美國的戰略趨勢。沒有當地力量的支持,任何海空力量都不可能在距離美國本土如此遙遠的地區長久地維持其軍事優勢。因此可以說在技術上沙特和土耳其的美軍基地比美國的航母更重要。對穆斯林世界石油的關注與其說反映了美國擴張帝國的實力,不如說體現了美國對遭受排斥的恐懼。它所表現出的是美國人的焦慮而非強大:美國人擔心其經濟的全面依附性——石油缺口只是這種依附性的一個象徵;美國人擔心失去對美國的兩大保護領地歐洲和日本的控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帝國的衰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美帝國的衰落
上一章下一章

「石油」這個永遠擺脫不掉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