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第2章

李莞一時竟有些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白梨花在風裏飛,浮浮沉沉,伸手想接兩片到掌心,卻總被從指間縫隙溜掉,明媚的陽光透過枝丫照射而下,斑駁成影。

手心芝麻大的紅痣還在,手還是她的手,卻比記憶中小了一圈,青蔥白皙,指甲透著健康的紅。

一個頭髮梳的油光發亮,一絲不苟的婆子從裏屋走出,穿着李家僕婦的衣裳,統一的青色細布上衣,醬色裙子,走起路來雷厲風行,手裏拿着薄氈子,看樣子應該是拿出來給李莞蓋的。

看見李莞醒了,那婆子便道:「與姑娘說過多回,莫要在院中打盹兒,要是凍著還得捏著鼻子喝葯,憑的遭罪不是。」

嘴上埋怨,卻還是進屋給李莞拿蓋被了。

這婆子李莞不陌生,分明是年輕了十幾歲的王嬤嬤,頭髮漆黑黑的,說話中氣足,很是精神。

李莞看着年輕的王嬤嬤,鼻頭忍不住發酸,想着如果這是人臨死前的夢境,那她是不是可以多要求一點,直直對王嬤嬤問:

「嬤嬤,我娘呢?」

母親早早離世,一直都是李莞心頭的痛,臨死前如果能見娘親一面,那她也能瞑目了。

王嬤嬤先是一愣,沒一會兒眼眶就紅了,把頭偏到一旁,那帕子掖了掖眼角,對李莞扯出一抹苦笑:

「姑娘說什麼呢。太太早就……」

李莞嘆息。

連個夢都不能讓她如願。

王嬤嬤見李莞神情低落,知她今日定然又想起傷心事,跟着一嘆,把手裏的氈子抖落一下,披到李莞身上,看着眼前這姑娘,與太太年輕時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這麼漂亮,如天上明月般的眉眼,如果太太還在的話,瞧見了得多喜歡。

李莞披着氈子,在院子裏轉了一圈,努力回憶著夢中的場景,這像是她未出閣前住的李家閨房,一處獨立的小院子,名為攬月小築,是娘親還在世的時候取的名字。她和娘親大部分的回憶,都在這裏發生,所以這院子對李莞而言,不僅僅是閨房,還是儲存娘親記憶的地方。

李莞的母親是在她五歲那年去世的,帶她去白馬寺上香的途中,馬車翻下了山,她爹找到她們的時候,發現李莞還活着,母親卻沒了氣息。母親去世時不過二十歲,她的模樣李莞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很溫柔、很美。

如花美眷,香消玉殞,遺憾不言而喻,當時李家為母親操辦的身後事在大興府極為轟動,直到今後好多好多年,依舊有人談論當時的盛況。

垂花門那頭傳來一陣急急忙忙的細碎腳步,一個身穿淺藍上衣粉色裙的丫鬟小跑着過來,穿過那累累的海棠花、徑,來到李莞面前,喘息的說:

「姑娘快去看看吧,八爺回來了,醉醺醺的癱在門房裏。奴婢看見已經有人去通知夫人和老夫人了。也不知道大房和二房那兒有沒有人去通知,不過像這種事情,大房二房的太太們最愛湊熱鬧了,肯定有人去嚼舌根子。」

這丫鬟叫銀杏,是李莞身邊伺候的,銀杏口中的八爺,指的是李莞的父親李崇,多年前,大興府出了名的神童、才子。可一次會試不中后就意志消沉,自我墮落,如今更是成了個眠花宿柳,穿花蛺蝶的風流頹廢人。

李莞從記事開始,就聽老一輩的人說她爹年輕時有多聰慧,十幾歲就中了舉人,可那之後卻毫無進益,上天彷彿一夜之間把他身上的靈氣全都收走了似的,一日日的腐敗下去,兩天清醒三天醉,越活越沒有人樣。

不知道為什麼臨死前的夢裏還會夢到她爹,她們父女一向不親近。

銀杏和王嬤嬤都在等李莞說話,李莞想了想:「既然通知了老婦人和夫人,那咱們去不去都無所謂。」

這個夫人,是她娘死了以後,她爹重新續的弦——崔氏,大家閨秀出身,在一個女人最好的年華里,選擇嫁給了她爹,為他操持後院,為他生兒育女。從前李莞並不喜歡這個繼母,不過現在,對她有點感同身受的同情罷了。

這點上,李莞覺得自己很有話語權。一個女人在夫家最難過的情況,不是婆母小姑刁難,不是為家務操心勞力,而是來自丈夫無休止的冷漠,一個眼神,就能讓你寒徹心扉,如度冷冬。

從前家裏的紛紛擾擾想起來就頭疼,李莞覺得有那功夫,她寧願在攬月小築里好好回味回味最後的時光。

王嬤嬤過來把李莞身上的氈子取走,又給她整理一番衣裳,勸道:

「那總是你爹,不去不成。」

銀杏也有想法:「是啊,姑娘若不去,豈不是越發生分。」

一左一右的勸諫,讓李莞有些為難。

得,那就去唄。

見一世人,度一世緣,了一世怨,下輩子誰也遇不見誰。

據說她爹已經從門房被扶到他自己的院子裏去了,銘心院裏已經站了好些人,老夫人寧氏,八夫人崔氏和二夫人吳氏。

崔氏扶著喝的滿面酡紅的李崇,接過丫鬟手裏的毛巾給他擦面,一邊嚴厲的質問陪李崇出門的長隨小廝:

「我平日裏與你們怎麼說的,老爺犯糊塗的時候,你們得拉着些,不指望你們幫着老爺走正途,可也沒的這樣把人往壞處領的,全都去領十個板子,扣兩月錢。」崔氏是三房的主母,管着李家中饋,自然有資格做這般處置。

李崇身邊有兩個的長隨,張平和趙達,這兩人對李崇忠心耿耿,後來李崇中了狀元,兩人隨李崇進京,最後是跟李崇的死訊一起傳回來的。

李崇醉醺醺聽見崔氏的聲音,口齒不清的發酒瘋:

「誰,誰敢罰他們,我,我的人,你休得,休得動。哈哈,周兄,來幹了這杯,我,我還能喝。哈哈哈,哈哈哈,誰不喝誰是孫子。」

崔氏冷著臉招來伺候的丫鬟,扶著李崇進裏屋去,省得他繼續在人前繼續耍酒瘋,丟人現眼。

李崇進了內室,偶爾還有些醉話傳出來。

老夫人寧氏從剛才開始就一直紅着眼睛垂淚,二夫人吳氏守着她安慰:

「八爺性子爽直,誰勸酒都不拒絕,等他酒醒了,定會來娘跟前兒請罪的。」

寧氏扶著額頭,沒有理會吳氏的話,身邊伺候的嬤嬤在寧氏耳邊說了句話,寧氏才抬頭看向門邊,嚴厲喊道:

「你在哨探什麼?」

李莞站在門邊,看着屋子裏的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寧氏、崔氏、還有二伯母吳氏,這些人的樣貌都有些模糊,但只要看見她們,就斷沒有認錯的道理。

吳氏親自出來把李莞拉進門:「菀姐兒既然來了,站在外面做什麼?」

李莞來到寧氏跟前兒,既不行禮,也不說話,沉靜深邃的黑眼珠子一眨不眨盯着寧氏。

寧氏是李莞的嫡親祖母,大房的二伯父和二房的五伯父都是庶出,只有李莞的爹李崇是老夫人寧氏嫡親的孩子,所以李崇好與不好,老夫人寧氏都是最有感觸的。

但是對於李莞,寧氏好像怎麼都喜歡不起來,雖然沒有打罵,平日卻也沒什麼好臉。倒是對崔氏生的兩個孩子李茂和李嬌十分喜愛。

「孽障,鬼鬼祟祟。」

寧氏淬著毒的嘴對李莞說了這麼一句。

這哪是對親孫女說的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李莞是她的仇人呢。

小時候聽寧氏說這些惡言惡語,李莞心裏會難過,也恨過,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嫁給宋策都有十餘年,如今再聽寧氏說這些,早就沒有從前的氣性了。

端端正正的對寧氏和吳氏福了福身子,低聲回了句:

「祖母息怒,我進去看爹爹。」

說完之後,李莞便果斷轉身往內室去,不管寧氏喜歡她或者不喜歡她,她都是李家的四小姐,誰也改變不了。

李莞這行徑看在寧氏眼中,那就是叛逆,指着她往內室的背影還想罵點什麼,被吳氏在一旁安慰著平復下來。

李莞跨入通往內室的門檻,在抱夏里環顧一圈,這地方她從前也不常來,所以沒什麼印象,兩排整齊的座椅放置四扇檀木窗子下,有時候掌柜們就在這裏等候傳話。

李莞自己掀開帘子,進入內室,遠遠就聽見內間里傳出崔氏的聲音:

「再打點熱水過來,萍兒去給爺拿換洗衣裳,西窗打開透透氣,去問問廚房醒酒湯熬好了沒。」

崔氏一邊安排事情,一邊用帕子給李崇擦臉和手,李莞進去,差點跟一個急急忙忙端著水出來的婆子撞到,鬧出點動靜,崔氏回頭,看見是她,眼裏透出一股不耐,沒說什麼,回頭繼續給醉醺醺的李崇整理。

丫鬟們替李崇換了臟衣服,李崇嘴裏還在那兒念念叨叨說胡話,偶爾還突然跳起來叫一聲乾杯什麼的,也不知喝了多少,竟醉的這般徹底。

崔氏把李崇打理完了,見李莞還站在門口,連腳印子都沒挪一下,就那麼一聲不吭的盯着床上糊糊塗塗的李崇。

「老爺累了,要休息了。四小姐請回吧。」崔氏走過來對李莞說道。

李莞抬眼看了看崔氏,帶着寒芒,脫胎換骨般冷聲道:「夫人要走便走,我留下伺候爹爹。」

崔氏眉頭蹙起,想說什麼,被身後張勇家的拉了拉袖子,崔氏才冷哼一聲,態度不善的留下一句:

「你要留下便留下,誰還管你不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山如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春山如黛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