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構草案

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構草案

軍事、經濟、政治制裁是一把雙刃劍,既傷到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當然這得在雙方相互緊密依賴,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方能兩受其害。否則,一方只能低聲下氣地哀求,軟弱無力的妥協了。

經過第一天談判的試探,幻想中方能無條件釋放所有被俘將士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第二天,德國外交部副部長闊默爾平靜地走進溫伯利大酒店小型會議室,開始心平氣和地與楊路展開實質性的談判。

「中德兩國是友好夥伴關係,德軍東征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我們上了狡猾法國人的當!」闊默爾歉意道。

楊路暗忖:「什麼美麗的錯誤?怎不說是你們德國人的貪婪呢?」他展出迷人的微笑,伸手扯緊白色襯衣上的領帶,同意道:「我人民根據地政府與普魯士王國一起從弱小發展到今天的強大,患難中足見真情,中德兩國還有廣闊的發展、交流空間,還有共同的敵人,我們何須急於撕破臉皮做那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我本人及我國政府都真誠希望貴我雙方能和平地解決戰俘問題。」

闊默爾有感於楊路的真誠,點頭同意,溫和問:「請說出貴國政府的條件吧!」

楊路有備而來,他打開文件包,抽出幾份文件散發給德方談判代表,道:「這是我方列出的條件,請各位過目!」

闊默爾暗罵:「還說沒有接到國內的指示,連索求的條件都已成文了!」他展開用德文書寫的文件,掃一眼,臉色大變,耐著性子看到一半,可實在無法再看下去,把文件狠狠摔到桌上,聲色俱厲道:「獅子大開口,虧你們想得出來!」

楊路好整以暇,鎮定自若道:「怎麼樣?貴方可要認真考慮否?」

闊默爾怒氣沖沖:「沒門!第一條,居然要我們賠償一千萬兩白銀,據我所知,四國聯軍被俘十萬人以上,與貴國簽訂的和平協議中也僅賠償不到一千萬兩白銀,我方此次才有多少被俘將士?」

楊路眯眨眼睛道:「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五國聯國強大,而我人民軍尚還弱小,我們需作些妥協,更何況當時我人民軍的首要任務不是與他國結仇,而是打倒滿清政府,解放全中國。」

闊默爾不理楊路的解釋,揚著文件道:「第二條,讓我所有遠征軍放下一切武器,方可回國。據我所知,我遠征軍海軍還完好無損地暫寄於朝鮮濟州,你們憑什麼要他們也放下武器?」

楊路睇一眼,不屑地慢慢道:「貴國遠征軍海軍目前已彈盡糧絕,能源耗盡,我國將壓迫朝鮮不得再向他們提供任何的支援。如此,如沒有我國的允許,貴國的海軍能駛離中國海?」

闊默爾白花的鬍子上下翹動,氣得吐血道:「你們居然還說,如由你們護送我方被俘人員回國,還需另付遣送費一百萬兩白銀,這不是打搶嗎?船費用得着那麼多嗎?一百萬兩白銀不說坐船,就是買船都可以買十多艘了!」

楊路避重就輕,苦着臉道:「船費當然是要出的啦,我國人民交納的稅錢可都是血汗錢,豈能白花?如果你們對此有意見,我們可以少點,這都可以商量嘛!」

闊默爾怒視:「你們根本沒有一點和談的誠意!」

楊路睜大雙眼問:「你們對此不作考慮?」

闊默爾側着頭,臉撇向一邊,道:「不作考慮!」

楊路無所謂道:「那就是沒得談了?」接着嘲弄:「紙包不住火,貴國政府向民眾嚴密封鎖消息,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知道真相后,會找政府的麻煩的。」

闊默爾冷冷道:「那是我們的事,我這裏鄭重忠告貴國,你們準備為此承受高昂的代價吧!」

第二次的談判,中德雙方又是不歡而散。

在回領事館的路上,原人民軍總政治部外事局駐德代表,現駐德武官石敬林上校不解地楊路:「楊主任!我們為何要提如此苛刻的要求,這確實有點過分了!德方根本不可能答應!」

楊路蘊藏深意地笑道:「我知道!」

石敬林更疑惑了:「知道還這樣做?不怕中德兩國真的發生戰事嗎?我們與德國聯繫緊密,我們的損失不會小啊!」

楊路胸有成竹:「德國與中國相距遙遠,中德之戰打不起來,最終中德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的!」

「敬林!你看着吧,下午便會有人來找我!」楊路自信滿滿,詭異地一笑。

石敬林不相信地搖搖頭,雙方態度均如此強硬,他看不到有任何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存在,可他又無能為力,因為國內來的指示中,明確指出由楊路全權負責,如出現異議,以楊路的意見為準。

在德國政府內閣首相辦公室,俾斯麥陰沉着臉聽着闊默爾的彙報,他現已沒了先前的那份自信,「中國人到底在幹什麼?他們到底想要什麼?」他困惑地暗忖,他並不為中國人的漫天要價而憤怒,這明顯是一種煙霧,他從中看出中國人在傳遞一種信息,只是那信息是什麼,卻不知道。

他決定讓與楊路私交甚篤的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布因德以私人名義拜訪楊路,探探其口風。

布因德的到來,令領事館中眾多對楊路的獨斷專行有異議的人倍感驚訝,他們還以為中德之間談判的大門已關閉了呢!武官石敬林訝異的領着布因德到楊路的辦公室,他不得不對楊路的判斷感到信服。

「我的老朋友,我不認為你們的要價是合理的,你能告訴我貴國的真實意圖嗎?」布因德喝着楊路遞上來的美酒,以朋友的口吻問。

楊路豈會不明白布因德的來意,他嘆一聲道:「我親愛的朋友,並不是我不願告訴你,實是我也不知道國內的意思!」

布因德也是老奸巨滑之人,怎會相信楊路的鬼話?「老朋友,你別騙我了,我雖以私人身份來拜訪你,但卻有政府一層的意思,我不希望中德兩國因此而交惡,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楊路咬咬牙,作出很為難的樣子道:「親愛的布因德老朋友,在這個方面我也只是聽命行事,我覺得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得由貴國政府派出一支談判代表團前往我國,雙方坐下來開誠佈公地展開談判,方能解決問題。」

布因德點點頭,覺得有理。

楊路又好意提醒:「貴國如想低條件便把那些戰俘要回來,唯一的辦法就是……!」他瞟一眼,故意停頓下來。

布恩德急問:「就是什麼?」

楊路道:「就是瑪麗娜!以瑪麗娜與林主席的交情,此事並無不可能!」

同時,在首相辦公室冥思苦想的俾斯麥想到順利解決戰俘事宜的唯一辦法也是瑪麗娜。

瑪麗娜坐在閣樓上,透過窗戶仰望無盡的夜空,外面鵝毛般的大雪無聲地下着,她已離開中國八年,也就是離開自己最思念的林逸八年,八年時間,不算太長,但對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人來說,一天時間都是漫長的。

歲月是一把雕塑家手中的刀,雖然瑪麗娜丰采依然,但歲月這把雕塑刀還是在她亮麗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她看上去已像一個中年婦女。八年時間,家中的小弟小妹都已成家,只有她還是孤身一人,家裏人知道她在等待什麼?渴望什麼?她身邊一些意志不堅的追隨者也已慢慢離去。

瑪麗娜喜歡有星星的夜晚,她可以透過面向東方的窗戶,遙望天際的星光,她總在尋找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星,她相信那一顆最亮的星星就是林逸。看着閃閃的星星,她總能清晰地幻影出林逸刀削的輪廓,英俊的面龐,總能詳細地回想起與林逸在一起的一點一滴。

外面風停了,但大雪還未停,寒冷還是如黑夜般籠罩着瑪麗娜全身,但此時,瑪麗娜卻感覺不到一絲一毫地冷意,她的心裏正旺燒着的一盆火燃,德國政府需要她出使遠東中國。從前幾日中德談判,楊路的漫天要價中,她便於猜測出這是林逸的安排,在歐洲可能只有她與楊路讀懂了其中的含意。

「林逸沒有忘記我!」瑪麗娜偷偷喜極而泣,「天啦!他終於有能力了,他終於出手了!」

樓下,家裏人正在激烈的爭論著,以父親愛爾森-馮-威廉親王為主的幾個家庭成員堅決反對瑪麗娜出使中國,誰都知道瑪麗娜這一去便不會再復返了;而以哥哥博格-馮-威廉伯爵為主的幾個家庭成員則贊成瑪麗娜出使中國,為了國家利益,家族、個人作出一些犧牲是必要的。他以前也是堅決反對瑪麗娜與林逸在一起的人,只是他身為德國政府內閣成員,還是把國家利益擺在了第一位,此次瑪麗娜將要出使中國的消息便是由他傳回家的。而以母親為主的幾個家庭成員卻左右為難,她們既不然看到瑪麗娜永遠這樣無望下去,又不願就這樣永遠失去了瑪麗娜!

作為當事人的瑪麗娜高坐閣樓上,好像下面談論的事與她無關一樣。冰雪聰明的她較之以前更加成熟,更具有敏銳的政治敏感度,更具有卓傑的遠見。她凝視深邃的天空,一朵雪花飄落窗邊,馬上與其它雪花擁擠成團,她宛爾一笑,對自己充滿強大的自信,此次出使中國是鐵定的事了,頑固的老父親怎麼反對都無用,明天可能俾斯麥首相或是國王陛下就會召見父親,說服他。

公元1860年1月23日,也就是人民軍攻下天京城的那一天,瑪麗娜乘坐一艘5000多噸的德國主力鐵甲戰艦,率領一個二十人的德國談判代表團出使中國,陪同一起前往的還有一支德國一百五十人規模的龐大商貿代表團,而中國駐德領事館主任楊路也陪同前往,八年了,他也應該回國一趟述職了。另,經德國政府同意,船上還有一百多名學成回國的中國留學生。

瑪麗娜懷着無以言表的激動心情登上戰艦,雖然還要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煎熬幾個月,但這畢竟是希望的開始,畢竟是在不斷地拉近與心愛的人之間的距離。

碼頭上,威廉家族的人個個哭得像淚人兒似的,母親不敢再多看瑪麗娜一眼,生怕忍不住就會撲上去阻斷瑪麗娜的出行。老父親像一個小孩一樣,在碼頭上轉來轉去,又是跺腳又是捶胸,渾身的痛苦,就像掉了心頭肉一般。

瑪麗娜滿含熱淚,用力揮舞着手,心中默默祝福着家人。戰艦離開碼頭,越駛越遠,漸漸沒了身影。

1860年的中國農曆新年過後不久,在剛回到北京的人民軍總參謀部部長吳命陵的策劃下,總參謀部與國防部協作,出動五十萬常規軍與五十萬內務部隊發動了代號為「大掃除計劃」的全國範圍內的剿匪清匪行動,歷時一個月,總計剿滅各種山賊土匪八千多股,擊斃十五萬餘人,收容改良一百多萬人。同時,由人民軍總政治部、安全部、警察總局主導的打擊黑社會、宗教組織、地痞惡霸團伙的「平安行動」也取得巨大成績。此之後,全國的社會治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再難有走路被明搶,上街被明偷,做生意被明欺,有女被明霸的現象出現。

兩股最大的流竄太平軍殘餘——遵王賴文光率領的北路五千騎兵部隊與由懷王周春率領的西路一萬部隊也告覆沒,只是兩支部隊的命運各不相同。懷王周春雖出身綠林,有豐富的游擊戰經驗,但他的部隊最後遇到的對手是人民軍最具野戰、最具游擊戰、最具特種戰經驗的51特種部隊,他們的命運便可想而知了。新春尚未出元宵節,饑寒交迫,衣不遮體的懷王部被圍於一山谷中,全軍覆沒,懷王周春亂軍中被射死。

而遵王賴文光部同樣被人民軍第二十七軍第108師與第107師圍於一片深山老林中,最後第108師射入一封由東王楊秀清與翼王石達開書寫的勸降信后,賴文光忍着悲痛率部出來投降。賴文光部太平軍士兵出來時,樣子慘不忍睹,他們衣衫破碎,血跡滿身,長期的飢餓和惡戰,已使他們脫了人形,兩隻深深凹下去的大眼睛,像兩個漆黑無底的深洞。他們出來時的第一件事便是搶人民軍戰士們身上的乾糧吃。

三月的春天,春寒還掛在樹梢,林逸今天要出席由劉汝明主持的政務院常務會議,今天討論的主題是有關政務院機構建設與全國行政區域劃分的工作會議。

劉汝明作會議的開場白:「眾所周知,隨着全國的解放,各種事務大量增多,原來人民根據地那一套機構設置已遠遠不能適應國家管理的需要,因此,中央政府的機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林主席提出的『行之有效,盡量精簡』的原則,此次是我們第三次專門討論有關中央政府機構的設置問題了,這次,有林主席親自參加討論,我們務必拿出最後的方案來。」

「下面由政務院副總理唐堯文先講一下我們前兩次討論、修改過的中央政府機構設置草案!」因時間關係,在座的高官都有大把的事待處理,所以政務院的日常會議從不拖泥帶水,劉汝明三言兩語便直入主題。

唐堯文也不客氣,望一眼林逸與劉汝明后,展開文件道:「人民政務院即中央政府,為最高國家權力行政執行機關,實行總理負責制,設一個總理,一個副總理,一個秘書長、及若干部長級官員。下設機構十二個部,五個總局、三個院,兩個局,一個行,總計二十三個部門。十二部是:外交部、國防部、教育部、安全部、民政部、財政部、資源部、交通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工業部;五個總局是:審計總局、警察總局、海關總局、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三個院是:政策研究院、科學院、發展研究院;兩個局是:儲備局、檔案局;一個行是:中央銀行。其中儲備局與檔案局為副部級。」

唐堯文放下文件,掃視大家一眼,道:「大家有什麼意見儘管提,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其實,哪用得着他通讀一遍啊?每人面前都擺了一份同樣的文件。

這一份草案政務院日常會議已討論過兩次,該改的早改了,改加的早加了,哪還有什麼意見?大家都把目光射向林逸,因為今天主要就是聽取他的意見,由他最終拍板。

前幾天,這份草案送到林逸手上之後,他作了認真思考,當然有其想法,不然他也不會來參加這個會議,直接批示同意了結得了。

林逸掃視一通,道:「可以考慮增加一個衛生部,負責全國的醫療、藥品、衛生方面的事務;增加一個公共事業部,負責管理所有國家性質的公共財物;增加一個人事部,負責國家行政人員的編製與人才、人事方面的管理。」

大家覺得有理,劉汝明道:「以前由於公共投資的企業工廠不多,所以分由商務部與工業部管理,今後就不同了,今後國家獨資、合資、政策性參股,收取管理費的企業將越來越多,是得由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這龐大的公共財物。」

林逸打斷道:「但今後國家最好少參與這種經濟活動,除一些攸關國計民生,國家命脈的大型企業外,國家將逐步淡出這些經濟體。」

商務部部長劉安東求教問:「這樣國家不是要損失許多的公共利益?」

林逸抿嘴笑笑:「不會!國家將把參與年分紅改成提高賦稅的方式保證以前的那部分權益。」

「林主席!衛生部的設置是否多餘?有關救死扶傷方面的事務不是由醫務協會來管理的嗎?」農業部部長李忠實問。

「如果這種專業性的行業都設立一個部,那麼要設立的部就太多了,如電信部、郵政部、化工部、水利部等等。」民政部部長安源同意李忠實的意見。

林逸不以為然道:「兩位部長所言有理,只是這醫務方面的事務關係到全民的健康,人的生死,而且今後許多醫療機構都為政府公共財物投資,也得有人來管理。而醫務協會只能制定標準,監督權還是由政府部門來行使為好。」林逸想到後世的流行性傳染病,沒有政府的力量,私人的力量是無力的。

大家見林逸堅持,雖覺有點多此一舉,但也沒有反對,他們一直對林逸對事物的洞透力有信心。

科學院院長徐新有其它疑惑:「林主席!人事部的設置不是與檔案局的設置職能重疊了嗎?」

林逸搖搖手,解釋:「檔案局只負責文件、資料等方面的管理,而人事部將主要負責行政人員方面的管理。包括公務員檔案,政府機構編製、社會各類人才的管理、培訓等。」接着他又道:「昨天我考慮了很久,還應增加一個發展部!」

大家不懂了:「發展部!」

林逸鄭重地點點頭:「專門負責各區域各省市之間發展的協調,國家各重大項目的立項,及對整個國家發展的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它與發展研究院不同之處在於其務實,具體執行與監督國家的發展,而發展研究院務虛,只提供政策與理論方面的依據。」

大家這才明白髮展部的作用,國家那麼大,各省之間需協調發展,不能重複建設,這個部門的設置很有必要!

大家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林逸待大家消化掉這新添的東西后,又道:「還要再增加兩個副部級的局——統計局、民族宗教事務局!」

然後詳細講解它們的作用,他洪亮聲音道:「統計局主管國家經濟的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民族宗教事務局負全國少數民族與宗教信仰方面的事務。」

劉汝明非常贊同:「統計局可為國家制定發展規劃提供有力的數據依據,這對政務院對國家的科學管理很有幫助。全國幾十個少數民族,十多種宗教信仰,各種民族習俗迥異,各類矛盾衝突不斷,事務繁多,應該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一管理,不能都推到地方政府身份上。」

林逸的提議,獲得通過。林逸補充道:「社會是發展的,事物是變化的,機構的設置什麼時候也不能一塵不變,因地制宜,因時而制,因需而設,也應因不需而撤!」

他側頭望着劉汝明:「下面說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吧!」

劉汝明點點頭,吩咐:「唐堯文副總理接着說說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

唐堯文抽出另一份文件,其它經也跟着換了另一份文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中華「逸」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構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