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仁帝之名

第三百五十九章 仁帝之名

放采女出宮返家,是關係到天家顏面的大事。永安帝在朝堂上提出后,只有潘長飛一人同意,葉晉考選擇了沉默。

皇家為天這種思想在他們的心中紮根太深,一時半會兒想要破除,很難很難。

永安帝知道這事利大於弊,只在朝堂上說了句再議,卻沒說再也不議。靈犀有自己的打算,更是不會輕易放棄放采女出宮的打算。

所以聖旨未下,可放采女歸家的風聲卻在兩人的有意下放了出去。

風聲一出,三百采女幾家歡喜幾家愁。

儲秀宮的劉嬤嬤往東西六宮中跑的更勤了,皆是為那些落了蘭亭終選后不甘心的采女奔波,想要找個門路走進後宮中來的。

對此,靈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鬧騰的過分了,她就當是看不到。

永安十二年九月二十,年邁的王太醫向永安帝請旨,告老還鄉,結束了他四十載的太醫生涯。

永安十二年十月初十,王太醫帶着自己的得意門徒徐季同到長樂殿中給靈犀請了最後一次平安脈。

在請完脈后,年邁的王太醫對靈犀笑道,「娘娘,老臣年邁,再不能侍候在娘娘的身前了。老臣走後,將會由徐太醫繼續照料娘娘的身體。」

徐季同徐太醫對靈犀跪下,道,「微臣徐季同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娘娘萬福。」

靈犀對王太醫點點頭后,對徐太醫笑道,「徐太醫請起,以後本宮的身子就勞煩徐太醫照料了。」

徐太醫站起身後對靈犀笑道,「能侍候在娘娘的身側,是微臣的福份。」

客套幾句后,靈犀讓知月送徐太醫先出去,將王太醫留了下來。

當殿內只剩下靈犀和荷葉后,王太醫從袖子裏拿出兩張藥方放到小几上,笑道,「娘娘,這兩張藥方,一張是調養娘娘身子的,另一張,則是能助娘娘再誕下一對雙生子的。」

微微一頓,王太醫又道,「娘娘,老臣要多一句嘴。娘娘如今尊貴無比,實在不需要再做有損鳳體的事了。」

靈犀點頭,明白王太醫話中的意思。

再誕下一對雙生子固然榮耀,可其中要經受的風險實在是太大。如今的靈犀,實在用不着再用皇嗣來固寵了。

將桌几上的藥方拿起來將給荷葉收起來后,靈犀問道,「王太醫打算什麼時候動身?」

「一個月後。」王太醫笑道,「其實也沒有什麼要收拾的,只是還有些不舍罷了。」

「若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你儘管開口。」靈犀將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對王太醫頷首笑道,「你在京城中,我說話也許還有幾分重量,若是出了京城,只怕就不管用了。」

「娘娘美意老臣心領了,」王太醫笑着擺手,道,「娘娘的賞賜已經夠多了……」

靈犀端起茶盞后飲了一口,雙眸輕轉,放下茶盞后問道,「徐太醫,他可靠嗎?」

王太醫略一沉吟,笑道,「徐太醫跟在老臣的身側有十餘年的時間了,人品可保,醫術也頗佳。」

「可是盡得你的衣缽?」靈犀別具深意的問道。

宮中醫術好的太醫多得很,以她現在的地位想找到忠心的也不難。可想找到一個如王太醫一樣對香料,對毒藥都精通的人,卻是難上加難。

「徐太醫對香料頗有研究,可堪大用。」王太醫如實回道。

靈犀點點頭,心中有數了。王太醫又坐了會兒,便離去了。

永安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沁嬪誕下了十二公主,母女平安。

相反誕下十一公主時的氣餒,沁嬪很是開心。她每日裏安心的養身子,對永安帝連看都不來看她們母女,如看不到一樣。

永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入宮三年之久的茉婕妤終於傳來了喜訊,其腹中已懷有龍嗣三月有餘。

永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新入宮的簡婕妤亦是傳出喜訊,她已經懷孕二月。

一個接一個的喜訊,讓近年來恩寵頗多的菁嬪坐不住了。她膝下雖然養著九公主,可到底不是她親生的,她想誕下一個屬於她和永安帝的孩子。

菁嬪為此讓多位太醫為她診治過,可結果卻是她身子很健康,現在無孕,只能說是福氣還未到。

無奈之下,菁嬪又找到了靈犀。

在菁嬪心裏,靈犀是萬能的,靈犀是她身後的一座山,她解決不了的事,靈犀都能解決。

面對一心求孕的菁嬪,靈犀也是無可奈何。這想將一個妃嬪肚子裏的龍嗣拿掉簡單,可要想往菁嬪的肚子裏裝一個龍嗣,就只能靠菁嬪福氣和運氣了。

時間似水,一晃便來到了永安十三年的陽春三月。御花園中百花爭放,美景如畫。

太子過完生辰后,已是到了六歲的虛齡。按大順的祖制,要為其專門請師傅教導其學業,培養為君之能。

自太子將七公主推下荷花池被靈犀斥責后,性子要比以前好上了許多。慢慢的也能與眾位皇子公主們和睦相處,收斂了身上高傲的姿態。

永安十三年四月初二,永安帝下旨封蘇兆為太子太傅,負責太子課業。

聖旨一下,沁嬪的腰板挺直了三分。她是蘇家女,蘇兆被封為太子太傅,她頗為長臉。

永安十三年五月初一,永安帝再次在朝堂之上提議放采女歸家。這次以葉晉考,潘長飛為首的左右尚書紛紛力挺。

永安十三年五月初五,藉著端午佳節的喜慶,永安帝下旨賜婚。在三百采女中擇其優者,賜與未婚臣子為妻,以示皇恩浩蕩。

餘下的采女,定於永安十三年七月,分三批出宮歸家。

唐氏姐妹在觀月台上的舉動太過驚世駭俗,她們沒因容貌靚麗而被指婚,而是留在了儲秀宮中等待出宮。

放采女出宮的旨意一下,永安帝贏得了天下萬民的讚譽,稱其為仁帝。

在永安帝贏得了仁帝之名的同時,靈犀也得到了朝中大臣們的讚譽,稱其德行堪為賢后。

永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最後一批八十采女由劉嬤嬤帶着從儲秀宮的西角門出宮,歸家團聚。

永安十三年八月初十,潘長飛,蘇兆聯名朝中十數位大臣上書,稱賢后難得,讓永安帝冊靈犀為後。

永安帝看這道摺子的時候,靈犀就坐在他的對面,臉上帶着恬然的笑,正在處理後宮中的事務。

永安帝將手中的摺子放在桌案上,抬頭對靈犀輕聲喚道,「皇后……」

靈犀的頭依舊低着,髮髻上簪的海棠步搖因她的動作而微微晃動。時而,眉頭微微的顰起,時而,貝齒咬上了櫻紅的嘴唇。

永安帝清了清嗓子,又叫道,「皇貴妃……」

靈犀聞言抬眸,眼中含笑的看了永安帝一眼,笑道,「皇上,你叫臣妾何事?」

「你竟是入神了,朕剛剛叫你你都沒有聽見。」永安帝臉上的笑道,「在看什麼呢?」

「臣妾在看這兩年宮中為修葺宮殿所用的開銷。」靈犀柔柔一笑,回道,「看看有沒有空子可鑽,也好節省出來一些。眼看着冬日便到了,若是能以後宮妃嬪的名義捐出去救濟一下災民,也算是臣妾們的一番心意。」

「你倒是不怕她們對你心生不滿。」永安帝笑道。

「不滿便不滿吧。」靈犀滿不在乎的一笑,道,「這過日子向來都是如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後宮之中人口眾多,若是再不算計著些那可真是無底洞了。就算是節省出一兩銀子能用到黎民百姓的身上,對皇上治國也是極好的。」

將手中的帳本放下,靈犀柔柔的問道,「皇上,您的摺子看完了?臣妾陪您到外面走一走吧。」

永安帝搖搖頭,拿起案几上的摺子,對靈犀笑道,「靈犀,你這兩年為後宮,為大順所做的一切贏得了滿朝大臣的讚譽。你,可願為後?」

靈犀起身的動作被定在那裏,看向永安帝的雙眸眨了又眨。

須臾,她盈盈走到永安帝的身前,伸手將那摺子拿到了手中。將上面的一字一句看完后,靈犀對永安帝笑着問道,「皇上,臣妾現在所有的一切與皇后之位還差什麼?」

「一道冊封為後的聖旨。」永安帝微仰著頭看靈犀,道,「你如今執掌鳳令,管理六宮,教養太子,做的事全是皇后應該做的。你與皇后之位,只差一道聖旨。」

「臣妾不在乎那道聖旨。」靈犀將摺子遞還給永安帝,笑道,「冊封臣妾為後並沒有多給臣妾一些什麼,可不冊封卻能成全了皇上的拳拳孝心。」

永安帝將摺子接過來放於案几上,一嘆,道,「若皇祖母福至今日,她定會同意朕封你為後。」

說罷,輕咳了幾聲。

近一個月來,永安帝的身子總是病歪歪的。可為了朝政,他還是堅持每日上朝,處理政務。

仁帝之稱,既是讚譽,亦是一座沉重的大山。想將仁帝之名保持下去,只能比以前更加的勤奮。

小井子從外面走進來,對永安帝道,「皇上,太醫來了,就在殿外,可宣?」

永安帝點頭,對小井子道,「宣。」

靈犀對永安帝福了福身,笑道,「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去看看太子。」

在永安帝點頭后,靈犀扶著荷葉的手出了書房。在紫宸殿的迴廊上,她與前來給永安帝診治的太醫迎了個對面。

靈犀的腳步一頓,看着跪下去給自己請安的人皺起了眉頭,詫異的道,「史鶴占?」

史鶴佔起身後對靈犀一笑,「正是微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鶯妃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鶯妃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 仁帝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