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麥肯錫公司有着輝煌的歷史,它是由詹姆斯·麥肯錫教授於1926年創立的諮詢公司。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它的規模日趨龐大。如今它在全球40多個國家設有80多家分公司,擁有7000多名諮詢顧問。「麥肯錫」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品牌。從規模上講,麥肯錫公司可能還稱不上世界上最大的戰略公司,但無疑是最成功的戰略諮詢公司。在商界,它有良好的聲望,聲名遠揚,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戰略、組織機構和業績改善方面的諮詢公司」以及「真正的全球性公司」。

麥肯錫公司的諮詢領域非常廣,包括汽車、銀行、能源、保健、保險、製造、零售、電信、交通和公共事業等各個行業。在麥肯錫公司眾多的諮詢對象中,就包括了《財富》雜誌500強中的大多數企業;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業中,有70%左右是麥肯錫的客戶,其中包括西門子公司、雀巢公司、殼牌公司、平治公司、花旗銀行等。不僅如此,美國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還有一些外國機構,也紛紛成為其客戶,這裏成了眾望所歸之處。

「麥肯錫諮詢顧問」這個光環,讓許多人贏得了國際聲譽。在信貸危機時,勞威爾·布瑞安就為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提供過諮詢。已經離開麥肯錫的肯尼奇·奧瑪在管理學和未來學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著述頗豐,他的著作在日本暢銷一時。赫伯·漢茨樂曾為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做過諮詢服務,是關於商業和經濟事務方面的內容。特別要指出的是,一些麥肯錫的「校友」,他們在世界各地都佔有了顯要的位置:湯姆·彼得—管理學大師,《追求卓越》的合著者;哈維·格魯伯—美國運通公司的總裁;阿戴爾·特納—英國產業聯盟的主席,曾多次被提名擔任這一職務。

企業要發展壯大,都會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麥肯錫公司同樣非常重視這一點,商學院的畢業生是它的一大人才來源。公司有很多吸引人才的因素,比如薪金高、提升快、與商界精英交往的機會多等,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些都會吸引各路英才加盟麥肯錫公司。當然,也不能只看到光鮮的一面,麥肯錫公司對工作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它要求全心全意地為客戶服務,嚴格遵守工作程序,緊張時,可能幾周甚至幾個月不能回家,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任務。表現出色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很快得到提拔,而表現差的則面臨被淘汰的可能。在麥肯錫公司,大家就像在賽跑,有領先的,也有落伍的,優勝劣汰,制度就是這麼嚴格。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嚴格的訓練,進入麥肯錫公司,同樣要經過嚴格的培訓。企業里都會有培訓,這本身沒什麼奇怪的,接受培訓是新入職員工的必修課。但麥肯錫公司的培訓卻顯得有些「出格」,它嚴格的程度,甚至給外界以過於刻板的感覺,讓人聽了看了都有點心生恐懼。我也想告訴大家,在麥肯錫公司,不僅有嚴格嚴厲的訓練,在這裏,你同樣能享受到人性的體貼,麥肯錫對它的員工還有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麥肯錫公司有些獨到的地方,比如它有自己的行話,一般是以縮寫的形式出現,像EM、ED、DCS、ITP、ELT、BPR等。對於每一個「項目」,也就是他們的任務或計劃,麥肯錫的團隊都會找出他們所追求的「附加值」的「關鍵驅動因素」。這些口語化的東西,都是簡便易記的,而它們一旦被外界所理解,就會成為麥肯錫的一種標誌。

本書將詳細講解「麥肯錫人」在長期為客戶解決商業問題過程中,總結出的高效的思考方法,麥肯錫人通過這些獨特的思考方法,在複雜而重大的問題面前心懷信念、勇於挑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商業難題。

諮詢行業有其特殊的性質,麥肯錫公司不需要設備和原材料,一切收入和產出都源於每一位員工的頭腦,源於客戶對諮詢方案的認可。同任何龐大的組織機構一樣,麥肯錫組織嚴密,對於外界而言似乎顯得很神秘。通過這本書,人們或許能夠掀開它的神秘面紗,發現它成功運作的秘訣,充分了解它、解讀它,從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

對於許許多多此刻正值守商界的人士來說,大家都希望自己事業有成、事業興旺,為了這個目標,就要加強學習,完善自己的技能、技巧。他人的成功經驗在解決商業問題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好方法,許多我們曾經遭遇的困境,在這裏或許都能找到擺脫它們的途徑。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經過實戰總結出來的,都是經過實踐驗證的,是麥肯錫成功經驗的總結。

最後要說明的是,對於每一位與管理顧問打交道的高管,無論這些管理顧問是來自麥肯錫還是其他公司,本書會提供一些幫助,讓大家了解這些顧問獨到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家諮詢公司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諮詢顧問在工作中,都帶着客觀公正的態度,自身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在這一點上各家諮詢公司是大致相同的。了解了這些,當你與他們有所交流時,就會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深入了解麥肯錫人的思考方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更高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更快速地走向成功,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輝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麥肯錫思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麥肯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