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輕財好施,以任俠聞

第76章 輕財好施,以任俠聞

所以說黑山軍這股勢力應該拉攏,而不是與之為敵。

之後可以從其共推的首領張燕下手,歷史上他也是樂於被朝廷招安的,說不定這一世也有機會招安他。

除去這些勢力不談,烏桓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大勢力。

烏桓這個民族擁有游牧民族的獨有特點——貴少輕老,也就是看重年輕力壯的人,輕視年老體弱之人,而且血族復仇之風盛行。

血族復仇這種風俗產生於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時期。

當時出於一個共同祖先的氏族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胞族和部落也是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

因此在原始社會人們的各種關係中,血緣關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同一氏族和部落的人,有相互幫助和相互保護的義務,而個人也只有依靠氏族、部落的保護才能生存。

當氏族或部落的成員受到外來傷害時,則視為對本氏族或本部落的傷害,就要殺死對方的人員為之報仇,這就是血族復仇。

同時歷史上古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和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明確規定保留血族復仇的習俗。

正因為如此習俗,導致烏桓人人人好鬥,常年戰鬥的他們,戰鬥力十分強悍,其騎兵更是驍勇善戰。

不過正是因為其驍勇善戰,所以常常被漢朝徵召參與對匈奴的戰爭當中,因此烏桓人對匈奴人很是仇視。

當然,烏桓從沒建立過一個統一的勢力,其著名的首領只有一個蹋頓。

但是蹋頓掌管的烏桓勢力跟并州的烏桓勢力八竿子打不著,因為也就是在今年初平年間(190年),烏桓的單于丘力居去世,兒子樓班年幼,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因此由他代立為單于,並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註:這三郡都在幽州)

所以說現在并州的烏桓部族是一片散沙,不足為懼。

如果劉協想從白波軍和老單于之子於扶羅入手,那完全可以利用烏桓對匈奴人的仇恨,幫助於夫羅登上單于之位,

一個受控制的匈奴單于總比一個不受控制的匈奴單于好,況且烏桓絕對願意看到匈奴因為這次單于之爭元氣大傷。

所以說,就算烏桓不幫於夫羅爭奪單于之位,也會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

......

將并州大部分的勢力的實力與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捋清楚后,劉協這才朝賈詡問道:「文和,你和朕詳細解釋下為何要先從王匡與張揚入手,先利用韓暹與楊奉與白波軍扯上聯繫不行嗎?」

當然劉協是不會說明是要利用與白波軍合作的老單于之子於扶羅的名義入駐并州討伐匈奴的。

因為血鴿在并州的勢力並沒有那麼強大,只是對并州各勢力的情況稍有了解,是不會對此等私密之事那麼清楚的。

畢竟於扶羅正處於流亡階段,斷不可能輕易暴露自己的行蹤,所以他與白波軍的合作是一個秘而不宣的事情,幾乎沒有人知道。

賈詡微笑搖頭,他不知道其中蘊含的真相,只當劉協還小,考慮的還不夠周全,耐心解釋道:「陛下,誰又知白波軍肯不肯與我們合作,再加之他們乃劫匪,四處劫掠,居無定所,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據點,所以說我們不能先從他們下手。」

說到此處,賈詡呷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陛下,吾等如想奪取并州,萬萬不可操之過急,需徐徐圖之,先在并州南部低端站住腳跟,然後遠交近攻,分化并州各種勢力,然後再一舉鯨吞併州!」

劉協點頭稱是,賈詡說的戰略很是穩妥,按照他說的那麼做也不是不行,反正先佔領河內與上黨與聯繫白波軍又沒有衝突,可以同時進行。

「文和,按你所言,朕該如何在河內郡與上黨郡站穩腳跟呢?」劉協輕笑,「河內的王匡和上黨的張揚,其二人聽聞都不是那麼好相與的人,說不定包藏禍心。」

繼而自嘲道:「他們二人可不會理會朕的命令,畢竟聖旨出不了洛陽啊!」

賈詡不予置否,「張揚此人性仁和,無威刑,根本無法統御部下,不足為慮,大義壓之便是。而王匡此人在河內屯兵三萬,手下還有大將方悅,又是討董十八路諸侯之一,不可小覷。」

說到這,賈詡冷笑不已,「就怕這個『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的王匡、王公節,先假意讓陛下軍隊入駐,然後陰險地在背地裡捅刀子。」

劉協頷首,心中很是贊同賈詡對王匡的看法,因為王匡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的確不咋滴。

年輕時的王匡與當時清流派名士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又不吝嗇財物,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捨他人,又愛出頭,時常幫助他人,懲惡揚善。

所以得到一個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的美名。

而後在中平年間,王匡被大將軍何進任用,擔任大將軍府掾。

當時何進有意誅滅宦官,在強迫其妹何太后支持他之後,於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徵召許多名豪傑一同招兵買馬,做好殲滅宦官的準備。

因此,屬於何進部屬的王匡為了執行他的命令,返回家鄉兗州泰山郡徵兵。

他成功徵招五百名強健的弓箭手,並且運往位於西邊的京師洛陽,準備在起事時使用。

然而,在同年八月戊辰日(9月22日),以張讓為首等多名宦官搶先殺害何進,使得整體計劃化成泡影。王匡知道消息後有意躲避家鄉。

不久,袁紹再度聯合大家討伐宦官,使得王匡決定與袁紹等人聯手。

最後,以袁紹、王匡為首的人馬率軍進入承明堂,順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以及其他宦官。

政變發生后,王匡返回故鄉觀察時事,不久受朝廷的徵召,成為河內郡太守。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王匡與袁紹在河內郡匯合。

在討伐董卓期間,為了穩固基地河內郡,王匡派幾名讀書人到郡縣中暗中觀察官民的行為。

只要發現有人犯罪,就抓來押入牢房,嚴刑拷問他們。

這些嫌犯必須拿出錢財或物資才可以抵罪,否則就要與其宗族一同處刑,以便得到更多的錢財和物資來充實自己的勢力。

總得來說王匡這人對於錢財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

年少時,他樂於助人,會毫不猶豫地把錢財給予其他人。

但是,任河內郡守時,為了物資需求,產生向當地官民進行榨取物資的念頭。

當時,因討董的緣故,需要一些錢財和物資在戰場上利用,故藉由拷打被抓來的官民,交出錢財或物資用來贖罪,並以罪犯連同宗族處刑,打消犯人不想以拿出物資抵銷罪名的念頭。

所以說現在的王匡不再是年少時那個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的王公節,而是變成了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河內郡守、亂世諸侯的王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帝劉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帝劉協
上一章下一章

第76章 輕財好施,以任俠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