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心結

第一百三十六章 心結

從顧煙口中知道了四皇子計劃的一部分和京城的局勢,太子妃更加的焦急和不安,險些控制不住自己跑去京城。好在太子妃幾乎抑制不住自己的衝動,但寧熹還在旁邊,太子妃冷靜了一回,向寧熹道謝,道:「還好有你在,否則,我恐怕已經衝到京城去送死了!」

若真到了無法挽回的程度也就罷了,但此事分明還有轉機,只要宋縝能儘快找到太子,並且護送太子回京主持大局,他們依然有很大贏面,畢竟四皇子至今都不敢調兵,這說明,就算皇宮甚至京城都被隆盛帝控制着,但四皇子肯定還沒有拿住完全的主動權,不然,怎麼會留着這個局面夜長夢多呢?

寧熹也着急,宋老國公和宋老夫人,還有她兄長嫂子都在京城呢!但正因為這些人都在京城,寧熹更不會衝動,總不能房子還沒有塌呢,被自己一棍捅倒了。

就這麼焦心的等待中,宋縝離開的第十天,終於收到了宋縝讓人送來的家書,說太子已經平安無事,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直接護送太子進京,他們安心在秦州等消息。

雖然沒有見到太子的親筆信和信物,太子妃倒是安心了下來,將顧煙五花大綁了讓人送到京城去,倒是真過上了帶着孩子遊山玩水的幸福生活。寧熹覺得太子妃會不會輕鬆得太早了,這麼大一盤棋,會有這麼容易擺平嗎?那可是她夫君孩子爹啊!這件事上,太子妃倒是既有信心又看得開,道是這件事上最難的是擺脫四皇子的截殺控制,既然這一步都平安過了,若是還是爬不出來,只能說天意了。

這麼說也有道理,寧熹想想,居然也不那麼擔心宋縝了。

秦州不算地處偏僻,在宋縝怕寧熹擔心,專門安排了人手注意京城的情況,並及時向寧熹彙報的情況下,京城的消息傳到秦州也只需三天。太子妃從寧熹手裏的紙條當中了解了京城的情況之後,忍不住感嘆,道:「阿熹,你說你夫君為什麼不直接給你送信?」

寧熹將寫了消息的紙條丟水裏毀屍滅跡,順便回答太子妃的話,「自然是為了避免讓人攔截了消息。我和鹿兒在秦州不是什麼秘密,誰知道了也無妨,要是讓人知道世子不在秦州就麻煩了。」到時京城的事還沒辦好,先給宋縝安個擅離職守的罪名,那可就糟糕了。

「但是,世子一病這麼久,別人會不會擔心他出什麼事了?」太子妃有些擔心道,從宋縝離開秦州去中州營救太子到現在,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年紀輕輕的秦州刺史一病半個月,還不讓人探望,人家難免懷疑宋縝是出了什麼事或者去了什麼地方。

「當然會啊!」寧熹老實點頭,「所以,早在世子離開的第五天,我就讓人給知府大人那裏和蔥林關那邊送了信,說世子去隴州,跟隴州刺史商討應對蠻族秋牧的事了。放心,隴州刺史是我爹,這事他老人家會幫世子擋着的。」

北地的蠻族主要游牧為生,糧食產量遠遠趕不上需求,除了用財物和馬匹跟南邊交換之外,就是秋收時往南劫掠,並將這種劫掠稱之為秋牧。去年蠻族剛剛被打敗,元氣大傷之下也沒有力氣跑到這邊來劫掠,但今年可就不好說了。這種事當然不能等到秋天才開始防禦,事實上有點腦子的地方軍事長官都會在春末夏初,就開始商議防守並組織練兵,以免到時被打個措手不及。

太子妃前兩天就想問這個問題了,只擔心寧熹嫌她多事,畢竟她如今雖然是太子妃,可也實在寄人籬下,太多事總是讓人不喜歡的。沒想到人家早就想到了,連應對策略都想好了,太子妃對神隊友感激的熱淚滿眶,實在是讓東宮的豬隊友們坑出陰影來了。

宋縝從京城回來時,已經是五月中,畢竟他從京城回來,還繞道去了一趟隴州,帶了軍事部署的成果回來。五月的秦州,天氣已經熱起來,宋縝沒有讓人大聲通報,走到門前時,只見寧熹正抓着拚命往小魚池裏撲的鹿兒。

見宋縝進來,寧熹露出一抹笑容,將女兒提起來,道:「瞧,你爹回來了,還要去陪小魚兒嗎?」

鹿兒眨眨眼,這麼大的孩子已經認得人了,雖然宋縝一走好些天,但有寧熹的提醒在前,鹿兒準確的喊出了爹爹,然後就被爹爹抱住了。

宋縝一手抱着鹿兒,一手去拉寧熹的手,道:「娘子,為夫回來了!」

太子妃和劉皓已經被太子派人接回京城去了,雖然知道京城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宋縝也平安從京城回來了,只是去隴州走個過場,但沒見着人,寧熹就安心不下來。不是那些造反的,總會有些餘孽嗎?太子如今地位更加穩固,人家不敢動手,說不定就盯上了太子的幫手呢?寧熹這些日子總在擔心宋縝會遇到些追殺、刺殺什麼的,此時被宋縝溫熱的手握住,寧熹才算安心了,道:「你終於回來了!嗚嗚,明明知道危險,還不得不笑着跟人說你只是去隴州商議軍情,還得看着你這不省心的女兒,我真是太辛苦了!」

宋縝覺得自己真該被寧熹這句話感動的熱淚盈眶才對,可聽着寧熹這語氣,總有種想笑的感覺,輕輕碰了碰寧熹的額頭,宋縝笑道:「沒事,我回來了!日後就沒有這些事了,咱們安安心心在秦州待個兩三年熬資歷,就可以回京城享福了!」

這話說得忒沒志氣了些,但寧熹喜歡,宋家有爵位,宋縝有錢,寧熹有嫁妝,說真的兩人就算做個富貴閑人也不愁有一天餓肚子。

鹿兒如今走路更穩當了些,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還處在萬事由著自己的感覺來,鹿兒到處跑來跑去,熱了就想往水池裏面跑,若不是那小池子裏養了些珍貴的魚,寧熹都打算將池子填掉了。好久沒見到父親,鹿兒歡快地圍着送怎鬧了一陣,終於累得睡著了,寧熹將孩子交給青枝和奶娘看着,這才拉着宋縝的手,到外間說話。

在隴州修整過一回,宋縝看上去並沒有十分倦怠的模樣,見到寧熹和鹿兒,就更是一點睏倦都沒有了,還有些興奮的拉着寧熹說話。雖然有宋縝的人收集來的消息,但畢竟不可能那麼詳細全面,寧熹好奇地問宋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不是四皇子謀反嗎?怎麼連福王父子和澄音公主都連累在裏面了?還有,皇上他……」

宋縝冷笑一聲,道:「還能為什麼?這兩家想撿便宜,四皇子謀反之前接觸過兩家,兩家有自己的心思,都沒答應,但也沒告發四皇子,還等著等亂起來或是撿便宜,或是搶人家果子。結果,四皇子控制了皇宮,但沒抓到皇上,布了局截殺太子一家,但沒抓到太子本人,這樣一來,四皇子不敢接着往下走或者直接登基,事情就僵持下來。那兩家看着那個局面,就跳出來了,打着勤王的旗號,跟四皇子打起來了,我跟太子秘密聯絡了人手回到京城的時候,四皇子已經死在福王和澄音公主聯手之下,而福王正準備登基。」

「……」寧熹明白了,四皇子死了,正在篡位的是福王,於是福王一家以謀逆的罪名處死,澄音公主作為幫凶也跑不了,唯獨一直被扣在宮中的寧思母子,既是宗室成員,又沒有半點污點,隆盛帝大方的把福王府還給了寧思母子,還專門安排了人手教養才牙牙學語的小福王。

寧思嫁入福王府之後過得清醒又坎坷,相對而言,倒是在宮裏過得還舒坦些。她身份雖尷尬,但跟宮裏的女人們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皇后只防備着她與福王府裏應外合,其他的倒是不曾虧待她。寧熹早前就想過,福王府有反心,寧思做了世子妃恐怕難逃一劫,相對而言,在宮裏做人質,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沒有參與謀反,又是寡婦幼子,精明的隆盛帝父子說不定會留着他們換一個好名聲。

「我一直不明白,澄音公主究竟想做什麼?太子可是她嫡親兄長啊!她喜歡林君如滿足她了,她出嫁十里紅妝連食邑都有了,她這麼做到底圖什麼?總不是想登基做女皇吧!」早前發現澄音公主在培養自己的勢力,寧熹就不明白,她所知道的,歷史上確實出過女皇,但做女皇哪有那麼容易,與其沒有優勢的情況下賭上一切去爭皇位,還不如安安心心做個公主,日後不管誰做皇帝,都不會為難一個已經嫁人的公主。

「這個太子也想知道,所以專門問過她。」宋縝理解太子,任誰發現盡心疼愛費心照拂的嫡親妹妹還有跟自己一拼皇位的心思,都得鬱悶得非要弄清楚不可,「澄音公主說,當年當今聖上還未當上皇帝的時候,福王府的大小姐已經封了郡主,而她還沒有任何封號,當時那位大小姐說她,說她父兄都是靠不住的,就算是東宮太子,皇位也註定是福王的,跟當今皇上沒什麼關係。澄音公主那時才六歲,但先皇寵愛福王一家的事大家都知道,那一番話中只有一句話深深刻在了小公主心裏。」

「父兄都是靠不住的?」寧熹憑着感覺抓重點。

宋縝點點頭,「就是這個,那位大小姐本意是欺負澄音公主沒人替她做主,但澄音公主卻記住了沒有人靠得住,只能自己為自己做主。當然那個時候這句話對澄音公主的衝擊也沒有那麼大,到澄音公主長到十一二歲的時候,那時今上已經登基,澄音公主是尊貴的公主,再一次遇到了頗為落魄的那位大小姐。」

「當年受過的侮辱,小公主要報仇?」寧熹好奇道,「所以她將那位大小姐欺辱了一回?」

「是啊,當然要報仇,她把那位姑娘堵在假山裏,用宮裏整治人的手段將那位姑娘修理了一回,那位姑娘一切都受了,最後十分倔強的將當年那一句話再次還給了澄音公主,一個公主嫁出去了更皇家就沒多少關係了,到時走着瞧。」宋縝唏噓了一回,「澄音公主年少時沒過上什麼好日子,還要時常為皇位爭奪的緣故提心弔膽的,那一句話勾起了澄音公主的心病,於是她決心將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寧熹倒是沒想到,看上去高傲又活潑的澄音公主,竟然是一個問題兒童,不僅是問題兒童,還努力自己給自己創造安全感。若非生在這個公主想要晉級只能努力做女皇的時代,這位公主說不定能成為一代女強人。

「說起來倒是林君如有些可憐。」宋縝嘆了口氣,「林家本來是書香門第,當年因為一些事被奪了官,林君如苦讀詩書也是想考功名重振林家。因為林家先前的事的緣故,林君如就算考中功名,也不可能做上實缺,但至少可以保持林家官宦人家的身份,但如今一來,本來已經有案底的林家,被舉家流放邊疆,連孩童都不例外。若是澄音公主果真對林君如一片真心也就罷了,但她只是需要那麼個人,卻是林君如愛慘了澄音公主,將整個林家都搭了進去。」

寧熹想想,確實看不出澄音公主對林君如有太多的情義,就連當初,澄音公主一直表現得跟寧熹很親近,但寧熹也感覺不到澄音公主與她結交的真心,澄音公主只是需要她的身份,而她恰好有理由被澄音公主接近。想到這個,寧熹也不覺得難過,她又不傻,澄音公主只需要利用她,她還會掏心掏肺的對澄音公主好,那才是腦袋長包,她跟澄音公主關係不錯,純粹是因為沒必要得罪澄音公主。

「對了,這回因為這件事,大哥的婚事也沒辦成。在這節骨眼上,祖父和祖母也不爭這一年半載了,索性將婚事推遲到九月,到時咱們估計不能趕回去,倒是四妹妹,回京參加大哥的婚事,正好也可以開始準備嫁妝了。」說完了京城的局勢,宋縝說起宋家的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錯嫁小嬌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錯嫁小嬌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心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