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 知己知彼

第1742章 知己知彼

一個眼裏能有一座星辰大海的男人深不可測,但是從唐惜雪的角度講她又不得不進一步了解他才行。

否則她雲里霧裏只能生死有命只能任憑他掌控支配了,她在眼前二人組合當中可以不做領頭羊不做頭領但是也不能做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

她同樣需要掌握主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她所在的世界有一點跟唐陽羽的一樣那就是都有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

其實唐惜雪還真的是最近才開始研讀孫子兵法的,是她開始給這邊房子地下通道做緊急物資儲備的時候開始看,她最感興趣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她研讀孫子兵法不像別人先一口氣從頭讀到尾,她是撿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看,看完之後便會查找各種書籍資料進行詳細研究,她很仔細,比很多人都要仔細。

因此她會在這個時候本能的想到這個計謀,只是她的理解遠比常人深刻,絕不僅僅是知彼那麼簡單。

孫子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也就是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但是,從這個「地形篇」來看,其實相比較於「知彼」,更重要的是「知己」,而不是「知彼」。

在這一篇中,孫子通過對作戰地形的形勢、軍隊的狀態、將帥的領導能力三個方面來闡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偉大戰略思想。

首先是針對不同地形如何知己知彼,孫子主要針對應該在不同的地形如何與敵人展開戰鬥,並且論述了戰鬥勝敗和地形之間的密切關係,最終的目的是在戰鬥中要爭奪有利的地勢。

對於地形篇,曹操的註解是「欲戰,審地形以立勝也」,地形是作戰的關鍵,所以作戰之前,要先熟悉和偵察地形,才是取勝之道。

李世民打仗,每戰必親自去查看地形,甚至觀察敵營,多次遇到危險,他也絕不把這活派給別人,一定自己去。因為一切答案都在現場,「現場有神靈」,只有到了現場,才知道在什麼地方怎麼用兵,一路打好腹稿,作戰時就胸有成竹。

孫子首先提出了六種地形,並且提出了這六種地形的作戰策略,這六種地形是:通、掛、支、隘、險、遠。

首先:「通」就是相互可以來往,就是你可以進攻,敵人也可以進攻的地形。遇到這種地形怎麼辦呢?「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就是先佔據視野開闊的高地,佔據向陽面,並保障糧道的暢通,這樣作戰就比較有利。

其次:「掛」就是可以過去,但是很難回來的地形。遇到這種地形怎麼辦呢?「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遇到掛形,要看敵人有沒有防備。

他若沒有防備,則出兵突然襲擊勝他。他若有防備,我們攻擊不能得手,就進退兩難。

第三:「支」就是這兩條誰先進攻都比較困難,對誰都不利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遇到這種支形,敵人雖然利誘我,我也不出擊。我們應引軍離開,讓敵人出擊,出了一半我們出伏兵再攻擊他。一言以蔽之就是「誘敵深入,伏而攻之」。

第四:「隘」就是「狹隘」類似兩邊高山,中間的一條山谷。這種地形怎麼辦呢?「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如果敵人先佔了隘形,盈之以待我,那就別去。

如果他只佔了一頭,或者沒占隘口,那咱們就攻進去。因為如果他沒有把守兩頭,他就沒有地利,勝敗就取決於敵我雙方,而不取決於地形了。

第五:「險」就是地勢險要的地形,易守難攻型的。這種地形怎麼辦呢?

孫子很簡單,就是敵人佔領了制高點,我們就撤。當然如果我們佔領了制高點是最好的。

第六:「遠」就是兩軍相隔比較遠,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相距較遠,而且兵力又有懸殊的話,不戰是最好的。

孫子指出,軍隊統帥和將領,一定要了解這些地形的作戰策略,這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便是第二個「知己」也就是對自己軍隊能力分析。孫子也提出,軍隊有六種情況,分別是:走、弛、陷、崩、亂、北。

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卻要以一擊十而導致失敗的,叫作「走」;

士卒強悍,而將帥懦弱而造成失敗的,叫作「弛」;

將帥強悍,而士卒懦弱而導致潰敗的,叫作「陷」;

高級將官怨憤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憤然擅自出戰,主將又不了解他們用兵的能力,因而導致失敗的,叫作「崩」;

將帥懦弱無能,訓練教育沒有章法,官兵關係混亂緊張,列兵佈陣雜亂無章,因此而導致失敗的,叫作「亂」;

將帥不能正確判斷敵情,以少擊眾,以弱擊強,作戰的時候又沒有選擇精銳先鋒部隊,因而敗北的,叫作「北」。

以上六種情況,都是將帥對於敵我情況判斷有誤導致的失敗,要認真對待。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知己」的第三個方面:將帥的領導能力。

孫子說: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能夠正確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惡,計算道路遠近,這些都是有智慧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用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作戰必定能夠勝利,不了解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定失敗。

根據戰爭規律進行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堅持去打也是可以的;國君主張一定要打,根據戰爭規律進行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不打也是可以的。前進不謀求名聲,後退不迴避違命的罪責,只求保全士卒性命,而這也符合國君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對待士卒就像對待嬰兒一樣關心,那麼,士卒就可以同將帥共赴患難;對待士卒就像對待愛子一樣愛護,那麼,士卒就可以跟將帥同生共死。如果對士卒厚待而不能驅使,溺愛而不能指揮,違法而不能懲治,那就如同嬌慣自己的子女一樣,是不可以用來與敵人作戰的。

了解自己的部隊可以打,而不了解敵人不能去打,只有一半取勝的可能。

了解敵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隊不能去打,也只有一半取勝的可能;知道敵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隊能夠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於作戰,取勝的可能性仍然也只有一半。

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人,他的每個軍事行動都是非常清醒而不會迷惑的,他的作戰措施變化無窮。

唐惜雪腦海里迅速轉動,之前她也一直在思考總結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她自己在這樣絕望的環境情況下到底有多少實力,潛力戰力究竟有多少。

這件事唐陽羽可以不清楚可以輕視她但是她自己必須先搞清楚才行,她首先得出的結論是在絕境當中她的生存力戰力都不如唐陽羽,所以她才示弱不正做領頭人。

那麼接下來她需要更加深入細緻的自我剖析。她在腦海里突然想到了一個實戰。

唐高祖武德元年8月,唐高祖李淵任命秦王李世民率數萬唐軍攻打薛仁杲。11月,薛軍十餘萬人出戰,唐軍堅守不出,雙方相持兩個多月,薛仁杲糧草用盡,人心離散。

李世民見時機成熟,遂令梁實率部誘敵出擊,薛軍精銳來攻,梁實據險不出。等到薛軍疲憊時,增派龐玉部在淺水原佈陣牽制敵軍,而自己則親自率領唐軍主力衝進敵陣,薛軍大敗。

李世民乘勝追擊,守城薛軍紛紛出城投降,薛仁杲也被迫投降。

李淵建立唐王朝後,為了統一華夏,剪除各地割據勢力,發動了一系列戰爭。而秦王李世民就是這一系列戰爭的忠實指揮者,他在這場統一戰爭中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知兵者」。

在攻打薛仁杲的過程中,李世民沒有死拼硬打,而是首先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然後把握有利戰機,主動出擊,最後一舉消滅了薛仁杲部,為唐王朝的統一掃除了障礙。

所以孫子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了解自己,又了解對方,獲得勝利就不會有風險了。再加上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就可以百分之百保證獲得完全的勝利了。

唐惜雪的嘴角突然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她已經在腦海里對自己的戰力潛力做出了最新一輪的自我評估,她有了更大更強的信心。

她不必回復唐陽羽的自大,她只需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遠比他想到的更快更強就行。喜歡神級修復高手請大家收藏:(www.shouda88.com)神級修復高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級修復高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神級修復高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42章 知己知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