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7章 匠人之神

第1737章 匠人之神

唐陽羽和唐惜雪對視一眼兩人全都努力放鬆下來,只是單純的自己想要放鬆根本不行他們必須摘一件事情來做,分散注意力同時重新凝聚注意力。

因為兩人的精神再次處於崩潰的邊緣,如同刀劍舞蹈稍有不慎就永世不得翻身了。幸好唐惜雪很快就想到一個很不錯的辦法,看電視,看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

這不是什麼高明的法子但是卻簡單有效,他們兩個人的神經過於緊繃,會斷裂的,變成瘋子,他們需要回歸到正常的人類世界人類氛圍。

而唐惜雪選了一部她已經看過四五遍的紀錄片。

……

壽司,這種冷靜的食物,沒有油煙滾滾的火熱,沒有鏟勺叮噹的嘈雜,極致簡單,味道怎會如此有深度?大衛·賈柏百思不解,於是就決定拍一部關於壽司的紀錄電影。

米其林的三星餐廳,意味著此處的美味,值得你專程造訪該國。數寄屋橋次郎是米其林三星餐廳中最獨特的一個——位於東京銀座一棟大廈的地下層,只有十個座位,店內沒有洗手間,只售握壽司,只接受預訂。

食客們在這裡每人至少三萬日元,吃二十個壽司。這樣算下來,每個壽司售價差不多18個美金,人民幣120元,好貴。但還是絡繹不絕,預訂有數月之久。有這麼好吃?

大衛·賈柏百思不解,就拍了這部紀錄電影——《壽司之神》

很多食客來到這裡用餐,面前不苟言笑的小野二郎會讓他們緊張。是的,大師面前,很少有人可以氣定神閑,談笑風生。這是應該的,是對技藝的敬畏,尤其是這種已臻化境的技藝。

小野二郎做壽司超過七十五年,一生都在這個技藝中。他每完成一個壽司,彷彿搭起了半座橋,食客吃下去,臉上洋溢著滿足、欣喜,還有一點點驚詫,這個慧黠的老頭眼睛里閃過一道異彩的光,便是又搭好了另外的半座橋。

那一刻,食客與庖廚心領神會,靈欲相通,共襄朵頤。就像鍾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琴聲中的高山流水,提奧先生看出了梵高畫里的熱情與苦難。

紀錄片開始以後兩人的心態迅速平穩,然後也不知道為什麼竟然靠在一起然後手拉起手來,他們的手起初是冰冷的如同死屍,慢慢的慢慢的隨著紀錄片節奏的進展手掌手指開始恢復一點人類的基本溫度。

於是他們繼續聚精會神的看下去。

壽司是日本料理中最具風格的代表作。跟日本其它很多國粹一樣,起源都是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文中將壽司寫作」鮨」或「鮓」。但這兩個字在漢語中的意思有所不同。

「鮨」最初出自《爾雅》,指用鹽腌鹹的魚貝、肉類食品,尤其指腌魚;「鮓」最早出現在晚於《爾雅》的《說文解字》,指把米飯、魚、鹽放在一起,經腌制發酵后,產生一種帶一點酸味的魚飯。這個意義更接近於現在的壽司。在日本滋賀縣,仍有這種被稱為「鮓」的壽司,但不同於「鮨」,主要是指熟壽司,其味頗古。

進入室町時代,壽司製作中縮短了發酵時間,所腌制的魚和貝類食物還略帶腥味,處於半生狀態。並且出現了半腌制的魚和米飯同時食用的現象。這種壽司目前在和歌山還可以見到,被稱作「半熟壽司」,日語叫「生成壽司」。從此,壽司從一種食品的貯藏加工方法真正轉變為日本料理。

江戶時代延寶年間,京都醫師松本善甫發明了不需要發酵的「早壽司」,也被稱為「松本壽司」。早壽司的製作時間,起初需要一周左右,後來逐漸縮短到一天,出現了「一夜壽司」。一夜壽司的問世,改變了過去自然發酵壽司的傳統製作方法,發酵壽司日漸式微。

進入十九世紀的江戶時代,壽司販售主要以路邊簡易食攤為主,這種壽司稱「江戶前壽司」。文政年間的華屋與兵衛對壽司進行了改良,用東京灣的魚、貝,即席為顧客手攥壽司。

這種「握壽司」的大小合適,一口吞,味道鮮美,很快風靡於世。江戶時代堪稱日本飲食完成時代,許多當代我們熟知的日本料理均在這一時期定型成為日本傳統食物。如:壽司、天婦羅、刺身、素麵、烏冬面、蕎麥麵、蒲燒鰻、便當、驛便。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社會設立了許多延至今日的標準。就像東京語成為了日本的標準語一樣,壽司界極力推廣握壽司,並把它作為壽司的代表向全國普及。現在的日本壽司正是指這種握壽司。而中國常見的用紫菜包裹米飯和各種芯料,切段出售的壽司,被稱為「卷壽司」,是後來出現的,屬於一種方便壽司。

而小野二郎傾其一生製作的,就是這種握壽司。

「你覺得二郎真的不擅長跟人溝通么?我覺得恰恰相反,他只是不跟普通人溝通。」唐惜雪輕聲評價。

「凡是成了大師的人物都是真正的聰明人,所以你說的沒錯。」唐陽羽給予肯定回答,這很少見。

對著紐約來的壽司發燒友,小野把令人痴迷的手藝坦陳為對職業的堅持:「一旦你選定了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

小野以令人嘆服的堅毅和隱忍踐行著這個職業的風骨。他九歲就離開家,自謂「跟父母不熟」。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這段對於童年的默然回憶,讓我如鯁在咽。青年時代,他如藝術大師一般,對於壽司的想象力一發不可收,創造了許多新的壽司品種和獨特的搭配。

終於在老年功成名就,被日本人奉為「壽司之神」。他所追求的,已經不是滿足普通人的口腹之慾,而是「讓米飯和魚肉水乳交融,捏出完美的壽司」,從而使享用它的人品味到醍醐灌頂般的「旨味」。

與「壽司之神」合作的,也全是各路大神。魚商蝦販,全是生意做到一個境界的,全是各個領域的專家。每條鮪魚的味道都不一樣,鮪魚商藤田只選最好的那一條。

米商本田弘道曾經拒絕賣米給君悅大酒店,說他的米只有小野二郎懂得煮,不會煮的人買了只是浪費。築地市場的這位蝦販看起來就很有藝術家氣質,他手中的蝦好像從水墨淡彩畫中濕漉漉地拎出來一樣,精緻通靈。

美食界有個定律,要想做出美味,必須要對食材有充分了解,並且要善待食材,不能以「做壞了大不了扔掉重做一份」的心態製作食物。將這些頂級食材拿來之後,小野和他的助手像畫家得了極品的文房四寶,充滿虔誠地細細腌漬每一片魚肉,精心烹煮每一粒粳米,專註炙烤每一張紫英。甚至章魚,要經過數小時的耐心按摩,才會拿去料理。

所以,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專業職人的精確寫照。一群專業的頂尖高手彼此信任,互相敬仰,日本職場精神也可管窺一斑。

以中華飲食文化中的「鼎鑊之氣致中和」的飲食觀來看,生食並不值得大力提倡。中餐認為,食材不經過加工,不僅吃起來並不美味,或者說不符合中國口味,也無法展現傳統庖廚的精湛技藝。中餐很擅於通過調和各種食材和佐料達到豐富的味覺審美,這是美食的另一種理想境界。

平安時代後期,隨著遣唐使的廢止和東土大唐的沒落,來自島國之外的文化影響相對減弱,中國文化逐漸與原有的本土文化融通交匯,逐漸催生出一種鮮明的本土文化形態。日本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國風」,以區別於之前影響至深的「唐風」。

這一時期形成的日本古典美——調和之美,及其「物哀」「幽玄」「閑寂」的美學精神一起構成了日本人的基本審美觀念,為日後的飲食文化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到了鎌倉時代,禪宗傳入日本,並迅速突破了佛教本身,滲透到了日本國民精神和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社會生活領域中。

或者說,禪宗就像一個大廚的最後一味點睛調味料,激活了日本民族精神生活中原本就有的相似因子,得到了強烈的共鳴。與茶道一樣,這種突如其來的影響形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基本美學追求——在視覺和觸覺上對美的精緻經營,和對食物原初滋味及其季節性意味的纖細感受。

在數寄屋橋次郎里享用小野二郎親手製作的壽司,行雲流水般的上菜,就像身處一場美妙的音樂會。第一樂章是經典菜色,包括比目魚、墨烏賊、竹莢魚、鮪魚赤身、鮪魚中腹、鮪魚大腹、斑鰶……新鮮的刺身喚醒味覺,使你胃口大開。

「嗯,等我們從這裡出去我就帶你去吃二郎親手捏的壽司。」唐陽羽恢復了至少一半體力和精力,看到最後大手一揮豪氣頓生。

「可是我們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小野二郎也沒有這家壽司店,我早就調查過了,然後我才想起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部紀錄片……」可是唐惜雪的話卻再一次讓唐陽羽墜入冰窟。喜歡神級修復高手請大家收藏:(www.shouda88.com)神級修復高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級修復高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神級修復高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37章 匠人之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