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隴西風雲

第六章 隴西風雲

?安葬了遇難的村民后,一行人在這個小小的村落之中安頓了下來。過不多時,有幾戶外出躲避的村民歸來,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趴跪在全村人的墳塋前號哭不止。

他們不願離開村子的親人故交都喪生在這場浩劫中。劉仲康收殮了遇難村民遺體,他們亦是對劉仲康一行感恩戴德。劉仲康見他們無處可去,於是便邀他們同行。第二天,這支隊伍便又走上了去往西涼的路途。

雖然眾人挑選山野險峻人少之處行進,倒也是有驚無險,只是路難行,免不了要多行幾日。然而目睹了那個村莊的慘象之後,劉仲康已不得不決定如此而行。

從那間廚房裡撿回來的倖存嬰兒此刻正在劉仲康夫人的懷中咿咿呀呀地叫著,揮舞著白胖的小手。眾人開始都是犯難用什麼來喂這個孩子,好在隊伍中幾名尚處在哺乳期的婦人自告奮勇,接過了餵養這個不幸孩子的重任。李延昭不由得感慨萬千,在這個眾人都尚且朝不保夕的時代,這群不管誰坐江山,都會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卻無時無刻不閃現著人性的光輝。

隊伍就這樣緩緩而行。出了陳倉,便已走出了劉趙控制的地界,眾人都是鬆了一口氣。十幾日後,前方探路的青壯回報已進入隴西郡地界。劉仲康與李延昭等不由得精神一振。進入隴西,再折向西北,行六七日光景,便可進入涼州域了。

李延昭對劉仲康道:「愈近邊界,行止愈難。劉趙既與涼州交兵不止,疆界之所,必屯守重兵,此後我等行止,更需愈發小心才是。」劉仲康深以為然,此後派去探路的青壯便三四人一組了。曹建曹參二兄弟亦自告奮勇多次前出。李延昭觀兄弟二人行止有度。相問之下始知兄弟二人常于山中打獵,對於追蹤躲避之道倒是精通。於是多有倚重。

隴西之地,相比秦川之地卻是要荒涼許多。一方面因為乾旱少雨,另一方面亦是因為連年戰亂。此地近涼州,又聞涼州牧張氏自始至終沿用晉朝年號,並置武興、晉興二郡安置漢人流民。於是隴西歸心,上至豪門望族,下至黔首黎民,紛紛背井離鄉前往涼州。隴西之地便逐漸顯得愈發荒涼了。望著眼下田地荒蕪,渺無人跡的廣袤田地,李延昭轉過頭去,對劉仲康說道:「劉氏趙國,命不久矣。」

劉仲康的目光卻竟是茫然及疑惑。在他眼中,劉趙據關中之地,兵強馬壯,張牙舞爪,可怖至斯,而面前這個年輕人卻輕言道劉趙命不久矣,他實在是無法篤信。

看著劉仲康疑惑的目光,李延昭緩緩道:「歷來爭天下,成霸業者,無不據一城、一郡、一州之地。勤政愛民,鼓勵生產,人丁興旺,廣積糧谷。待得時機成熟,便舉義兵,攻略周邊,據有要地險地,得以自保一方。再徐圖霸業。而觀劉趙,據有整個關中之地,卻殘暴不仁,壓榨百姓,妄起刀兵,致良田沃土,盡成荒野,桑梓百姓,被迫流亡。國力江河日下,如何與天下英雄相爭?」

語畢,劉仲康恍然大悟,對著李延昭豎了豎大拇指:「高見,小友高見,老夫聽小友一席話,方知這天下大事竟是如此之理。」

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劉仲康對李延昭的稱呼早已變成「小友」。惟因二人愈熟,愈覺得公子這一稱呼太過於生分,於是便改了。李延昭也是感恩於劉仲康路途之中的諸多照顧,將脖頸上戴著的那個玉觀音贈予了劉仲康的小孫。劉仲康眼觀那玉翠綠無暇,倒知亦非等閑之物,連道使不得,然而最終卻拗不過李延昭,便收下給小孫佩戴了。

二人談笑之間,劉季武詢問何時找尋過夜之所。劉仲康看了看日頭已漸西沉,遂道:「就近尋一地吧。」

「孩兒還有一事,有幾個老人不堪路途勞頓,水土不服,可能害了病,急需醫治。可通曉醫術那幾家人也不曾帶有藥材。孩兒特意請示父親,此事如何辦。」

「此去隴西郡城,尚余多少路程?」李延昭聽聞,便出言問道。

「約莫二十餘里。」劉季武答道。

「不如用牛車載著幾名病人,速去郡城尋一間醫館。」李延昭對劉仲康道。「小侄願往。」

劉仲康對李延昭的老成持重也比較放心,便道:「武兒你與小友同去,萬望照料妥當。」劉季武亦是領命。

李延昭隨劉季武一同上了一輛小些的牛車,二人載著五名患病的老人,趕著牛車,直向郡城而去。

車上幾人裹著棉絮,面有菜色,高燒不止,似乎是傷寒癥狀。然而兩人依然不敢怠慢,劉季武不時地用鞭子去抽兩頭拉車的牛,只盼它們能快一些。

此時看天色已經是酉時時分,按常理,戌時宵禁,城門關閉,若是過了那時辰,入城就別想了。看著車上載的幾位老人的神情,若是今晚露宿野外,他們鐵定是撐不到明天卯時開城門的。天色漸暗,劉、李二人急切不已,愈發惶急地趕著拉車的牛。

牛車走上了官道之後便一路不停,過了不知多久,當二人遠遠地望見道路盡頭高聳的城牆,和還未關閉,露出內部燈火通明街道的城門,二人心下不由得都是大喜。

二人趕著牛車,小心翼翼地進了城。興許是看著二人一副貧民打扮,牛車也破爛不堪,車上還載著幾個病弱不堪的老者。守城軍士便也沒有過多為難,李延昭詢問城中醫館在何處,一個年輕軍士還指給他。他連忙道謝,轉身就指給了趕車的劉季武。二人順著軍士指的路,轉過兩條街,一間較大的獨門別院已現於兩人眼前。門頭上大大的「濟世坊」和內里飄來的陣陣草藥味道,向兩人肯定了它正是一間醫館。

李延昭看著那間別院,悄聲問劉仲康:「老丈給你多少錢,看這個病,夠嗎?」

「放心吧,家父給了某三千錢,差不多都是一半的家產了。」劉季武苦著臉道。

也無怪李延昭的擔心,不管在什麼年代,看病這件事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大難事。後世姑且不提,李延昭能想到的盛世年代,平凡人家若是有誰大病一場,恐怕全家也得傷筋動骨。更不用提各朝各代醫生的醫術還不怎麼樣,甚至醫書中還有用人血饅頭治療肺癆的荒誕記載。

李延昭吩咐劉季武在院外看護著那些病人,自己上前扣了扣門,立時便有一個小廝打開門,問明了李延昭的來意之後,伸頭看了看外面車上的一干病人,便引著李延昭進入內堂。堂中擺著一張桌子,桌后一名中年人正神情專註地稱量著面前的一堆堆藥材,稱量好了后,便小心翼翼地把定量的藥材用油紙一包一包包好碼放在桌側。他的後面是一隻有很多抽屜的大立櫃,上面貼著紙條,一絲不苟地標示出各個抽屜里藥材的名稱。與李延昭在後世中醫藥店裡看見的立櫃如出一轍。

小廝帶著李延昭進堂之後便即退下。李延昭看著那掌柜的中年人忙碌,便也不曾出聲打擾。約莫過了一炷香的光景,那掌柜的稱量完畢面前的藥材,見李延昭立於廳內。便出言相詢:「閣下何事?」

李延昭將情況敘說了一遍,並言道幾名病人此刻正在院外牛車上。掌柜的便道:「走,出去看看。」

二人來得院外牛車旁,掌柜的靜靜上前觀察了幾人面色,又搭上幾人脈門。片刻過後,他喚過內院的小廝,吩咐將這幾人抬進內廳之中,李延昭不由得心頭一緊。在旁急切道:「敢問掌柜,這幾人究竟是何種病症?」

那掌柜神情鬱郁,道:「觀其目無神,面有菜色,恐熱畏寒,舌苔色白,脈搏無律,深恐其為癘氣耳。」

李延昭不由得心頭一緊,便問:「掌柜可有良方?」

中年掌柜沉思了片刻,正待說話,門外突然進來一個少女,柳眉星目,顧盼之間,頗有種我見猶憐的姿態。她怯怯地望了李延昭一眼,而後轉頭對那掌柜喚道:「阿爹,今日又有疑難雜症了嗎?」

「巧兒。」那掌柜無奈道:「日後我不喚你,你不可來堂上亂走。」少女小嘴一癟:「阿爹說的是,巧兒記住了。」掌柜言罷取了一根方巾,對摺成三角形,然後罩在少女的口鼻處,在腦後繫緊,對她道:「側屋內有五個病人,你去看看他們的病情,而後將藥方開與我。」

少女雀躍著去了。掌柜微笑著看她遠去,而後轉頭看向李延昭,神情已變成凝重之狀。

「此病醫卻是不難,然而須告知你一點,此病戾氣極重,若是眾人,起居食宿俱是一同,此病便一傳十,十傳百,端的是猛烈。然而一旦治癒,日後必不再犯。」

「謝過掌柜,然而在下那邊確實是眾人一同,還煩請掌柜多開些葯。」

掌柜言道,這卻不難,隨後便問李延昭具體人數。李延昭答道兩百來人。掌柜卻是面有難色,告知他道,有幾味藥材庫存不多,可能須得明後日才能湊齊。李延昭連連稱諾。便問道診金之事。掌柜掐指算算,道:「一副葯需得十文錢,二百人每人需服三劑,便是六千文。」

李延昭聽得心頭一驚,卻是面色如常。須臾,那少女蹦跳著出來了,手上還捏著一張紙遞給那掌柜:「阿爹你看,巧兒的方子可有錯漏?」

掌柜看了半晌,隨後讚許地摸摸少女的頭:「不錯,不錯,巧兒的方子開得與為父開的一般無二。」

得到讚許后的少女滿心歡喜,向李延昭福了一福,便走出院子了。掌柜亦是吩咐小廝給病人們煎藥,趁此空暇,李延昭悄悄地對劉季武言明了診金的問題。劉季武不由得大驚:「即是不夠,那當如何?」

李延昭想了想,便道:「把那三千錢給我吧,我去問問掌柜。」劉季武依言而行。

李延昭拎著沉沉的錢袋,心裡也沉沉的。他摸出了貼身放著的一物,一隻純金製作的生肖轉運珠,約有兩克重的樣子。還串著一根編織的紅繩。那是他前世的時候,本來給即將過生日的未婚妻準備的禮物。也是他在這一世里,與之前的自己唯一有聯繫和回憶的一物了。他捏著它看了看,隨後攥緊了手中的那物,堅定地向掌柜所居住的內堂而去。

李延昭向掌柜道明了來意,坦言自己身邊帶的錢不夠支付那麼多診金。隨後他趕忙遞上了那隻轉運珠,表明自己願意拿此物來抵部分診金。

掌柜接過,細細端詳著,只見那是精妙絕倫的一隻手鏈,精心編織的紅繩上墜著一隻純金打制的羊頭,不管是眼鼻嘴,還是羊角,都雕得栩栩如生。

掌柜心下讚嘆不已,隨後想到了什麼,便應道:「此物便抵五千錢罷,再與我一千錢便可。小友覺得這價錢可算得公道?」

「尚可,多謝掌柜了。」李延昭忙不迭地應道。

雙方一拍兩合,遂各自去了。李延昭與劉季武二人且在城中尋了一客棧住下,李延昭買了一些筆墨紙硯之類物品,將剩下一千八九百錢還給劉季武,劉季武驚詫不已,連連追問。李延昭卻只是笑而不答。

而醫館掌柜,則是把寶貝女兒叫到房中,將李延昭用作抵診金的那隻黃金製成的羊頭轉運珠給了女兒,言道你生辰將至,為父便將此物贈與你。那喚作巧兒的少女,見之歡喜不已。且按下不提。

次日清晨,得到藥材今日便可齊備的消息后,李延昭便返回隊伍停留之地,將此事告知劉仲康,請留駐半日許,等待藥材及眾人的歸來。那幾位患病的老人服了葯,已見好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涼州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涼州辭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隴西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