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回朝

第235章 回朝

果然,接下來皇帝便召回了榮汶,經過一番親自面授培訓后,派他前往蒙古索要失蹤的姜采。

人自然不是蒙古汗王劫走的,要也是白要。但榮汶帶着精銳部隊前往,態度十分蠻橫。

蒙古汗王一開始還能和顏悅色的接待榮汶,可後來實在經不住榮汶的蠻橫和屋裏。到底是一國之君,什麼時候受過小崽子的氣,蒙古人脾氣本就暴躁,而蒙古汗王更是暴躁戶中的翹楚,沒過半個月,鐵血真漢子蒙古汗王怒了。

在宴請榮汶的宴席上,掀翻了桌子,抽出腰間跨刀指著榮汶的鼻尖,從榮汶不懂事一直罵到皇帝給臉不要臉,再到最後問候了榮氏祖宗十八代。

士可忍孰不可忍,榮汶也暴起。曝光了蒙古汗王多年前弒君上位的醜聞,還把當年撿了一條命逃出去的真正繼承者白泉推了出來。

白泉躲在中原籌謀多年,與蒙古舊部裏應外合,又藉助了榮汶帶來的大齊兵力,迅速發起政變,軟禁了竊國十幾年的蒙古汗王。

被蒙在鼓裏的呼倫被傳召回來的時候,正是蒙古汗王被軟禁的第一天。他是個憨直小伙,父親在他心中的形象一直高大威猛、完美無瑕。乍一聽聞此等醜聞,一時難以接受。

白泉雖然顛沛流離多年,但秉持着上輩恩怨不霍及子孫的原則,並沒有對呼倫作出任何制裁。只剝奪了他的儲君之位,保留貴族身份,養在身邊。並且按照蒙古多年的規矩,繼續繼承了蒙古汗王的妻妾,組建了自己的後宮。

當年蒙古汗王篡位之時,殺光了白泉一部所有的人,包括才牙牙學語的白泉小兒子。白泉算是以德報怨,留了蒙古汗王一個后。也留下了他這些年辛辛苦苦搜羅而來的各部族美人,維護了這些年的各種外交關係。

白泉設宴感謝榮汶,並在席間告知了榮汶姜採的下落。

榮汶頗為驚訝,「聖上是早有預謀?」

果然君心難測。

白泉點頭,「陛下是個重情重義的君子。他心中記掛着和采丫頭娘的情誼,如何忍心讓她嫁到這氣候凜冽的地方。」

君子?謀權篡位,何來君子?榮汶心中不服,面上表情凝重。

白泉也深知當年事,「生在皇家,多有身不由己時。我跟你爹,也是故交。」

榮汶心中一驚,抬頭看向白泉,見他神色凝重繼續道,「靖安王與當今陛下一母同胞,兄弟感情甚篤。」

「我父王乃廣安王爺。」榮汶糾正。

白泉大手在榮汶肩上一拍,「這屋裏都是你我心腹,沒必要遮遮掩掩。我跟你爹是拜過把子的兄弟。」

皇帝狡詐,這白泉顯然是和皇帝一夥的。也許是皇帝發現了蛛絲馬跡要詐榮汶也未可知。

榮汶仍然很鎮定道,「幼時曾聽父王提起過靖安王,但我們小輩不議論長輩是非。」

「得,」白泉一擺手,「你小子倒謹慎。罷了罷了,我也不做這和事老了。有什麼等你回了中原,讓皇帝老兒親自講給你。明兒天一亮你就動身吧,采丫頭在那小破屋裏住了這些日子,怕是盼你去接已經盼長了脖子。」

「盼我?」榮汶很敏銳。

「嗯。」白泉點頭,「你以為你私闖禁宮和采丫頭私會,皇帝不知道啊?不過是不想棒打鴛鴦。」

榮汶很緊張。

連這種小事兒皇帝都知道,那他的身世,以及他密謀的事情他一定都知道。既然都知道還對自己如此寬容,是放長線釣大魚,還是良心發現?

榮汶有些惴惴不安。

但當務之急,要緊的是去接姜采。

榮汶歸心似箭,第二天天一亮,就和新任蒙古汗王——白泉告了別。按着他給的地圖,快馬加鞭奔向姜采。

……

姜采數着日子,過了整整18天。自己做法打掃、燒水洗澡、洗衣服,還要照顧兩個留下保護她的人。這是她有生以來,度過的最辛苦的十八天。

天氣已經進入初夏,但是北方仍然沒有熱起來。她坐在院子裏,看着將開不開的花,發獃。忽而聽到外面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兩個保護她的蒙古侍衛也聽見了,不知從哪兒竄了出來,一左一右持刀站在他的身邊。

姜采也進展的站了起來,頗有幾分期待的向外望去。

這18天以來,這是她頭一次聽見院外有響動。

隨着馬蹄聲越來越近,她看見一個玄衣男子策馬而來,再近一些,她看清了,來者是榮汶。

姜采高興極了,「是我們大齊的廣安王,是友非敵,不要緊張。」

兩個侍衛收回腰間跨刀,就看見榮汶跳下馬向姜采奔跑而來。

姜采也高興的迎了出去,一把被榮汶攥在懷裏。「真是嚇死我了,我以為你出了意外。」

姜采被他摟的有些喘不上氣,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笑到,「我福大命大,又不是第一次被擄走了。沒事,沒事!」

榮汶鬆開她,雙手握着她的手臂上下打量。見她一身粗布衣裳,未施粉黛,頭髮只隨意的挽了一個低髻,額前還飄着幾絲俏皮的碎發。比起素日裝扮精緻的樣子,更多了積分脆弱和可愛。忍不住笑了,「你這模樣,倒和尋常村婦無甚差別。」說着拉她進屋,見灶台上放着廚具等物,又問「也開始做飯了?」

「郡主做的飯,真是不敢恭維,太難吃了。」矮小侍衛一臉委屈。這些天郡主苦不苦他不知道,他們吃了18天難吃的飯菜很苦。

榮汶蹙眉,「那日你做的鱸魚羹其實不錯啊。」

姜采面上一紅,「那是碧絲代勞的,我哪裏會做什麼菜。」

果然是沒有為了呼倫特意下廚,榮汶哈哈大笑,「果然,瞧你的樣子便知道是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的。」

姜采挑眉,「你見過白泉大伯父了?」

「你怎麼知道?」榮汶詫異。

「這話是他常說的,我們京中沒有這種俗語啊。」

榮汶撇嘴,「你真是細心。正是他要我來接你的。」

榮汶將這些天蒙古發生的一切和姜采和盤托出,又陪着她收拾了一番,謝過兩個一直盡心儘力保護姜採的侍衛。等了大概半天的時間,凌肅趕着馬車,帶着隊伍追了上來。

姜采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了回家的馬車。

……

回京之後,姜采被送回了英國府。

跪在佛祖面前求孫女平安的老太太,扶著田媽媽的手顫悠悠的從小佛堂里走出來。

見姜采一身布衣,面黃肌瘦,頓時老淚縱橫。抱着姜采心肝肉的叫着。

老太太一把年紀還為了自己跪在佛祖面前祈福,更因為擔心吃不下睡不着,熬的臉色灰黃。姜采心中又感動又愧疚,也哭了起來。

祖孫兩個抱頭痛哭。

三太太心軟,在一旁扯了帕子抹眼淚。

四太太詫異,完全搞不明白姜采怎麼命這麼大。

已經定了親事的江淮,心裏還在想着未來夫婿,感受不到感人氣氛。

一直提心弔膽的姜瑜,激動的小臉通紅。

懷了身孕的國氏,一激動,又開始孕吐。

一陣感情交流之後,老太太平靜下來。小丫頭們迅速用溫水投了帕子,來給哭的最慘的祖孫二人擦臉。

「若是早把你嫁了,哪裏還有這許多波折。」老太太拍著姜採的手,一臉的懊悔。「如今,你四妹也議親了。偏早該嫁人的你還沒個着落。」

接連兩門親事都出了問題,縱然姜采美名在外,婚姻一事也成了難題。

姜采倒不擔心自己,她相信榮汶。反而很好奇,姜淮的親事。於是問道,「四妹妹,定了誰家?」

「是皇帝賜的婚,二皇子。」老太太聲音很冷漠,顯然是對這門婚事並不滿意。但是聖命難違。

姜淮終於盼得如意郎君,一臉幸福模樣。紅著小臉,垂著頭。從沒如此乖巧過。

姜采趕快恭喜,「恭喜四妹妹,有情人終成眷屬啊!」

姜淮心頭一驚。

老太太瞥了姜淮一眼,早就知道這丫頭是私下裏做了功夫的。若不然,徐貴妃為什麼求娶她!

姜采自覺失言,忙打圓場,「怎麼沒瞧見二嫂。」

公主自從嫁進來以後,擺足了譜。從不把婆婆和祖母放在眼裏,別說給婆婆端茶送水,就連每日的晨昏定省也未有遵循過。每日睡到日上三竿,還要打雞罵狗,日日不得安寧。

三太太覺得很沒面子,臉白了白。

姜采發現自己找錯了話題,頓時覺得無地自容。

國氏圓滑,把摘好的葡萄粒分別用小瓷碗裝好了,遞給姜采和老太太。「我吩咐人把二妹妹的琉璃閣重新收拾了一遍,燒了熱水。妹妹過會好好洗個熱水澡,舒服舒服。回頭來陪老祖宗吃飯。我前兒就打聽好了妹妹的喜好,今兒全做的妹妹愛吃的。」

「謝謝大嫂。」國氏的圓圓臉很得姜采眼緣,又見她如此和氣圓滑,心下喜歡的不得了。

老太太也對長孫媳婦很滿意,「你有着身子,不必這麼操勞。眼下,你二妹妹回來了,許多事兒上讓她給你搭把手。你是頭胎,合該仔細自己的身子才是。」

「祖母放心吧,哪裏那麼嬌貴了。皮實些,孩子才長得好呢。」國氏笑呵呵的,拉了姜採的手。「我陪妹妹回去吧。」

姜采點頭,和屋內眾人打了招呼,便和國氏出去了。

半路上,國氏拉着姜採的手。「你大哥昨日差人送信回來,桃槐戰事膠着,一時半會怕是回不了京。囑咐我要好好照顧你。」

國氏雖然語調平靜,可眼神中卻滿滿都是擔心。姜采安慰道,「大哥十五歲從戎,跟着父親打了很多硬仗,沙場經驗很足,又兼得一身好武藝。嫂子不必擔心。我經歷這許多事以後,也皮糙肉厚了許多。嫂子不必憂心我,好好養胎給子明生個小弟弟才是要緊。」

說起子明,國氏細眉微蹙。「自我入門,子明便搬去了學里住。很少回府。」

明顯是不喜歡她這個后媽。

姜采沒有給人當后媽的經驗,但是有過後媽,能理解姜子明的心理。可國氏不是惡毒繼母,便又安慰她,「子明性子慢熱,他母親走後一直是我帶着他。這些日子我又進了宮,他肯定會不適應。過些時日,他也就想通了。」說着看向國氏微微有些隆起的小腹。「再說了,等他的小兄弟出生了,他指不定多開心,日日要往家裏跑呢。」

國氏撫了撫肚子,露出希冀之情,「會嗎?」

「當然會了,小孩子嘛,都喜歡軟萌可愛的小孩子。」姜采拍胸脯打包票,「小孩子,大人教他什麼就是什麼。兄弟倆本來就是血脈至親,大人再多加引導,自然是兄友弟恭嘍。」

這話是敲打國氏,以後也要好好教育自己兒子呢。國氏聽得明白,卻並不反感姜采。反而對姜柏和姜采兄妹之間,互相關愛的這份情誼覺得很感動。

她握住姜採的手,「可惜我嫁進來的晚了,如今妹妹已經及笄,過不了多久就要嫁人的。不然你我在這內宅中相互為伴,該有多好。」

姜采挽著國氏的手,「好嫂子,就算我出閣了,日後我們情誼也是一樣的。」

國氏點頭,希望姜采能在出閣前解決了她和繼子之間難以相處的難題。

為此國氏把姜采照顧的十分妥帖,並自掏腰包送了姜采很多東西。

其實繼子和繼母的關係多數不好,況且姜子明已經長到這麼大了,就算母子兩人只維持表面和平的關係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國氏為了姜柏在中間不難做,仍然極力的想辦法拉近自己和姜子明之間的關係。

就憑她這份赤城和體貼,姜采也願意幫她。

於是在修整了幾日之後,趕上姜子明休沐的時候,把他叫了回來,苦口婆心、循循善誘的提點了他一番。

小孩子是固執的,很難一次見效。但好在姜采很有耐心,隔三差五給小子明洗洗腦。

直到姜柏班師回朝那日,子明主動回了家,併當着姜柏的面,喚了國氏母親。

姜柏很欣慰、國氏很感動,姜采舒了一口氣。

「這次雖然勝了桃槐,但卻折損許多將士。明日進宮,不知等着我的是獎是罰。」姜柏一臉憂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貴府嫡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貴府嫡女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5章 回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