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陶邑之戰三

第一百五十二章:陶邑之戰三

「崽子,走吧!不必留念這些東西了。」站在破爛瓦房的老兵頭對崽子說道。

「嗯!」崽子狠狠的點了點頭,他有些迷茫的看著破爛瓦房的一磚一木,掉漆的陳舊木瓮,略高地面的床榻,上面鋪滿著雜黃色的蒿草,沾染著臭腥味的臟羊皮地毯,床榻下的幾雙破爛的磨出刺腳的野芒草鞋。

他局促不安的抖動著腳下穿著細料布子做成的厚底布鞋,這是他第一次穿這麼舒適的東西,他來藍田大營的一個半月都沒有捨得去用自己的腳粘一下,只用平常山林間的野草自己去做草鞋,身上穿著的衣裳是用黑色粗布製成的,這是秦軍標準的配備。

這一個月的訓練期終於結束了,自己的鄉黨包括自己的通鋪的兵甲都會在藍田將軍的指引下加入秦軍,至於藍田將軍這個職位據崽子聽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官職,所有的新兵都歸他管,本來秦國是沒有這個職位的,可是在秦孝公嬴渠梁的時代,為了訓練新軍,藍田大營和藍田將軍也就應運而生。

崽子在這一個月的收穫就是手指間又多了幾道粗繭,和平常侍弄莊稼地拿農具的老繭不同,他的中指、食指上有著厚厚的像皮墊的繭,這樣可以給弩機滑膛的時候,不至於割傷。

秦軍給崽子這等弩兵的配備就是油亮的足可以映出影子的黑色漆木弩機,以及兩套黑色粗布衣裳,沒有甲胄,在秦軍甲胄都是自己祖輩傳下來的,或是自己出金打造的,崽子的父親那時到是有一套家傳的甲胄,可是自己的父親戰死沙場,這些東西也就遺棄了。在崽子的背上到是背著箭壺,圓筒樣的東西,上面有著竹蓋,裡面裝著十二支青銅箭矢,青銅的三棱箭頭,竹子或者桑木製成的箭身。

在秦國基本上沒有弓箭兵這種說法,只有弩兵,相比於弓箭這種需要長期苦練的玩意,弩兵來的更快,而且威力更強,所以弓箭一般都是秦軍軍官配備的。

「來了。」崽子將箭壺扣得嚴嚴實實,用一根白色長繩緊鎖在自己的背後,這些箭矢可不能遺失,不然就會受軍法,嚴重的還會剁手。

箭囊這種東西的發明,是在蒙元時代的,在戰國時代,不管是弩兵還是弓兵都是用箭壺裝載箭矢的,不過與常人理解的不同,雖說箭壺裝載箭矢很是吃力,但一般都不會掉的,不然一場遠途打仗還吃什麼勁呢?

老兵頭點點頭,他的穿著和崽子一般無二,不過身上卻穿著黑色的漆木甲胄。老兵頭他是這一群新兵的伍長,秦軍以五人為伍,這是最低等的軍隊編製,按照秦軍軍法伍長一級的人是必須著甲的。

「這結鬢不是這麼扎的。」老兵頭看著崽子那端正的四四方方的正鬢就將黑紅的臉色拉了下來。

崽子訕笑了一下,連忙將頭上的鬢往左偏了偏,連忙說道:「伍長,額不是故意的,忘了,忘了。」

老兵頭搖了搖頭,一臉鬱悶的臉色,看著崽子雜亂的頭髮,沒好氣的說道:「待會休息的時候,重新整理一下,要是叫別人看見了,少說一陣軍鞭。」

說起來這扎斜鬢的緣由還不是從秦軍來的,而是從楚國而來的,楚國人被周氏封國素來看不起,也就破罐子破摔,不僅軍服是雜色,而且就連這鬢也是扎斜的。

不過常年和楚國聯姻打仗的秦國發現這斜鬢的好處,就是發射弩箭的時候可以看清前面的視線,所以在秦軍弩兵必須要扎斜鬢,這是強制要求,在秦國百姓到是沒有這種東西。

隨波逐流的崽子就這樣加入了這密密麻麻的黑壓壓的秦軍隊伍,肅穆的秦軍隊伍在一片荒蕪的野原上行走,如同長蛇一般的隊伍在經歷幾個時辰的奔波之後終於停了下來。

......

「伍長,咱這到哪裡去啊!」崽子看著四處寂寥的景色一陣迷茫,他來的目的只有賺軍功,分錢糧。

老兵頭鬆了松身上的甲胄,一股濃烈的汗味就從他的身上開始散發了出來,不過周圍的人卻沒有一個表示不滿,因為他們都是如此,老兵頭張了張乾涸的嘴唇,發黃髮黑的牙齒露了出來,他舔舐了上唇,抬眼看了看天色,對著一群後生說道:「這是去咸陽的路。」

「咸陽?」眾人傳來一陣驚呼。

「額這一輩子都莫去過咸陽。」崽子感慨的說道。

對於他們這一杯子都沒出過深山林子的「野人」來說,咸陽這個名字就在他們心中時久徘徊,內心充滿渴望,可又充滿膽怯,膽怯離鄉的恐懼。

「說起這咸陽,可是額見的最大的城了,好傢夥,那城高的很,聽說這都是從山裡拉的石頭一個個砌成的....」老兵頭回憶道。

「咱去咸陽做啥呢?」另一個人不明所以問道。

老兵頭用乾裂出黑色土垢的手指敲了敲那個提問的人,「哐當」一聲,眾人暗自發笑。

「去咸陽,你們這群新兵要和咸陽的軍隊回合。」老兵頭向眾人解釋道。

「埋鍋做飯!埋鍋造飯!」來傳令的秦軍騎著一匹駿馬,從著遠離崽子們的山塬上疾跑了下來,嘴裡不斷喊著這幾個字。

春秋戰國時代的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除了貴族有的吃三頓飯外,為了節省糧食,吃兩頓飯是最好的。

崽子也解開了深綁著的箭壺,將弩機和箭壺放在了右邊的位置,然後一臉期待的看著五人其中的一個人,他身上有著一個陶制的瓦罐,這個瓦罐有一個人頭大小,上寬下小,在兩旁有著兩個鏤空的「耳朵」,上面系著繩子。

在秦軍,並沒有火頭軍這種東西,他們都是五人為一組,設伍長之職,吃飯的傢伙是四人輪流帶著的。

不過多久,五人就用樹枝支起了一個架子,在陶罐的兩耳出綁著粗繩,平時用來背,吃飯的時候是在上面釣著,下面用著樹枝燒著柴火,陶罐裡面煮著熱水。

熾熱的火焰熊熊的燃燒著,崽子和其他人一樣,從背後包裹中拿出用藍色布條重重摺疊的粗餅子,這些餅子都是用高粱製成的,也就是大麥,裡面夾雜這渣渣的黃色的糠,這都是用火炕的死麵餅,硬的發人。

不過雖說這粗麵餅難吃,可是有一個好處,就是抗餓。

只見崽子熟悉的將粗麵餅掰成小塊丟進木碗裡面的熱水,這些粗麵餅遇見熱水就像是農村餵豬時拌的豬飼料,粗色的糠和著黃白的餅子,從中發出麥香味。

他們就像是饕鬄一般,將這些濃稠的面泡餅吃的津津有味,吃的時候他們唯恐浪費一點,就用靈巧的舌頭來迴旋轉,意味飛出的「湯汁」接住,吃的得勁的時候從鬢角留下的汗水將粗黑的臉頰滑出一道道說不清是白是黑的深深溝壑。

快吃完的時候,他們也唯恐浪費一點,從陶罐中的溫熱開水在木碗中「洗刷」一下,就張開大嘴,將裡面混合著的面、糠料抖動的乾乾淨淨,那隻沾滿著厚重黃色黏重舌苔的舌頭,像是最忠誠的家犬一般將碗舔的油金髮亮。

......

秦國朝堂。

六十多歲的秦王嬴稷來臨了他平生最巔峰的年月,忍讓了差不多二十幾年,終於在范雎的幫助下趕走了壓在自己心頭的舅舅魏冉,將自己的親生母親宣太后趕到了深宮,他急於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的不凡,即使他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

在過去他當秦王的日子,舉國上下的朝政就是由丞相魏冉和宣太后羋八子垂簾聽政,秦國鄢郢之戰,將楚國趕到陳郢的是白起,而這個時候是丞相魏冉指揮的,這是距今為止的唯一一次大勝。

包括不久之前的趁著趙國趙王丹初繼位的時候,發起的攻打趙國戰役也不了了之,而且在二十年之間一直打醬油的齊國竟然敢冒風險將陶郡吞併了。

即使是擅長忍讓的嬴稷自己也不能忍,如果齊國還是二十年前那個齊閔王不可一世的時代,那個連趙武靈王都不敢直視的國家,這口氣說什麼他也得咽下。

可是那個攻破函谷關的齊國戰神匡章已經老死了,齊之競技也早已經不負威名。

「寡人之意,命令武安君白起率領八萬秦軍,另韓國出兵三萬,魏國出兵十萬,總計二十一萬人馬,共伐齊國!」嬴稷緊緊盯著朝堂上下的官員,手裡摸著王座的紋路,雖說早已經和百官議論好了,可是心底還是有些不安。

「臣武安君白起受命,率領秦軍攻伐齊國,不勝不歸。」白起對嬴稷半跪道。

嬴稷嘴角露出一絲笑容,看著白起的眼神充滿了滿意,正要說道:「武安君請起。」

可是在右首的丞相范雎卻打斷了嬴稷的話,他拱了拱手說道:「王上,此次武安君出討齊國,八萬秦軍太少了吧!」

嬴稷狐疑的看了范雎一眼,心裡猜測不斷,這八萬秦軍是范雎說的,如今又說八萬太少,不知道範雎心中賣的是什麼關子,不過出於對范雎的敬重,嬴稷沒有出聲打斷范雎。

「孫子說過: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今我秦國雖說出兵八萬,合秦魏韓三國兵力有二十一萬之巨,然兵者貴親疏,離別間,三者之於齊國,兵不一定能盛,勢不一定強,雖有二十一萬,然不敵齊軍十萬之眾也。」范雎緩緩說道。

范雎的意思就是此次出兵去攻打齊國,雖說秦國有八萬,韓國有三萬,魏國有十萬,可是這三家的兵力合到一塊並不能給齊國以一定的壓力,因為這是攻城戰,而不是野戰。再說因為秦韓魏三家雖說有二十一萬的兵馬,可是這三家面和心不和,到時候發揮出來的實力是比不上齊國的十萬兵馬的。這句話雖說有些誇大,但是說的確是實話。

就像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和日軍,先不說裝備,就中國軍隊雖說人多,可是派系也多,有張學良的東北系,也有馮玉祥的西北軍,劉鼎的四川川軍,再加上蔣中正的黃埔系,更別說那些種類多得多的南方軍閥,而日軍雖說有陸軍和海軍之爭,可是基本上是一體的,這樣發揮的實力就大打折扣。

而范雎現在說這些是幹什麼呢?

嬴稷頓時明白了范雎的想法,魏冉已經死了,對於白起而言自己的恩人死了,這筆仇要算到誰頭上?

是他嬴稷?還是提出逐四貴的范雎?

范雎現在提出這句話就是試探白起的心思到底在哪裡,是繼續擁護秦王,和自己何解...亦或者是相互敵對。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的目光紛紛集中到了白起的身上。這位武安君又會如何回答呢?

在朝堂上半跪的白起緩緩抬起頭,瞥了范雎一眼,淡淡說道:「丞相只不過是縱橫家的言論,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丞相不懂得就不要開口。」

這句話一處,滿堂寂靜,白起這打明不給范雎面子啊!

「孫子兵法雖說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可是卻還有一句: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白起慢悠悠的說道。

白起這句話反駁了范雎的言論,孫子兵法的意思是說善於用兵作戰的人。兵員不徵集兩次,軍糧不運送三次,兵器裝備從國內取得,糧秣從敵國徵用,這樣軍糧就充足了。

就是說:進行戰爭,必須要解決好後勤保障問題。在戰爭中,保證部隊糧草供應至關重要。從本國調集所需糧草,雖然是一條基本途徑,但長期下去,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沉重負擔,而且路途遙遠,損耗巨大,還有可能隨時遭到敵人的攻擊和搶掠。

在這種情況下,孫子提出了部隊糧草籌集的一種新方式:因糧於敵,即掠其田野,在敵國就地解決糧草問題。就地取用糧食一鍾,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鍾;就地徵集飼草一石,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石。因糧於敵,即可以節省本國的開支,又可以破壞和削弱敵國的經濟實力,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是孫子後勤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就相當於以戰養戰,如果八萬兵馬再多的話,就會對秦國的財政產生巨大的壓力。

可是白起這句話一說,就是徹底得罪了范雎,難道範雎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范雎這樣說只不過是像白起示好而已,如今白起這樣打臉范雎,擺明和范雎不死不休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我是齊國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我是齊國太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陶邑之戰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