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苦 無 良 策

第二百四十二章 苦 無 良 策

討伐逆賊思良策

拋卻生死闖虎穴

在臨安南園,韓侂胄迎來人生中最難熬的新春佳節。利州東路安撫使劉甲派出的兩個義士先後到京,吳曦叛宋投金的消息迅速在朝野傳開。

對於韓侂胄來講,這是個比戰事失利還要壞得多的消息,如同在他布滿傷口的身上又灑了把鹽,讓他五內俱焚肝腸寸斷。以前有人說吳曦心存異志,絕不能放回川蜀,他總是不以為然,以他的了解,這個吳巴子,是個精幹果斷之人,儘管有些粗獷霸道,但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誠然,其祖其父是難得的將帥,為保衛川陝屢建戰功,不過朝廷對他吳家也不薄啊,吳璘死後曾追封為王,數十名吳姓子孫封侯作將,極享榮華富貴。一個糾糾武夫能到如此地步,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當初放吳曦回去,他本想對北伐有所幫助,決沒想到會出現如此糟糕的結果。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吳曦呀吳曦,枉費韓某對你的信任和期待。那個王位就那麼好嗎?你要是想得到個王爵,只要打兩個勝仗,佔領幾個州縣,韓某完全可以為你爭取,如今,你不做人偏做鬼,那個向金賊乞來的王位能做得安穩嗎?

韓侂胄寢食不安,一籌莫展。第二天醒來,才發現頭髮和鬍鬚白了許多。

早晨上朝,到達待漏院,明明聽到裡邊有多人在談論,他跨進以後,聲音嘎然而止,眾人只是向他點點頭,便陷入了寂靜。好在時辰已到,眾臣依次進入垂拱殿。

「皇上駕到。」小黃門扯著嗓子喊道。

眾官行注目禮,趙擴緩歩走上陛基,轉身環視,端坐於龍床。

小黃門叫道:「皇上有旨,有事即奏,無事退朝。」

眾官分行而立,不一會,有人高聲說道:「陛下,臣御史中丞章良能有本啟奏。」

「准奏」,趙擴即刻應允。

樓智信向前出列,持笏而言:

「臣彈奏宰相陳志善老邁昏庸,收受賄賂,致使反賊吳曦犯上作亂。」

自古以來,川蜀自成一統,有蜀去天日遠之說。有人云,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吳氏世職西陲,盤踞興州八十餘年,威行四蜀,號為吳家軍,不知有朝廷。為此,自高宗朝起,眾多有遠見的大臣都主張對吳氏加以鉗制,皆留其子孫於中朝,所以為慮者,尾大不掉自立為王。淳熙年間,知福州趙汝愚上奏:吳氏四世專蜀兵,非國家之利。紹熙四年,吳挺離世,宰相留正、同知樞密院事楊文端等大臣強烈反對吳曦世襲。楊文端說:吳氏世握蜀兵,今若復承襲,將為後患。置大將而非其人,是無蜀也;無蜀,是無東南也。光宗皇帝未決之時。知樞密院事的任命令已下達,趙汝愚拒不出任,理由是:武興(興州的古稱)未除帥,臣心不敢安。他表示:武興朝除帥,則臣夕拜命。

而宰相陳志善昏聵無能,對吳曦潛畜異志從無察覺,只為一己之私,置江山社稷於不顧,放虎歸山,不僅不留其子侄於朝,反對罪臣吳曦一再加以重用。開禧二年三月升吳賊為四川宣撫副使,次月又兼任陝西、河東路招撫使,特許便宜行事,有權先斬後奏。自紹興末年以來,宣撫司主管軍政,總領財賦所掌管財政,兩個機構勢均力敵,相互牽制。卻將總領所隸屬於宣撫司,致使財賦之權又歸於吳賊。而派往四川的宣撫使程鬆軟弱無能,才不足以馭其奸,根本無法牽制吳賊。正是有陳相的包庇縱容,才有今日西蜀六路五十四州拱手於金。

陳志善所為,害國害民,如此貪婪昏庸,實為大宋罪人,應革去所有職官,著南海安置。

章良能侃侃而談,老邁的陳志善聽得心驚肉跳,站在前排的韓侂胄也不禁面紅耳熱。

趙擴舉目四望,「眾卿以為如何?」

「臣史彌遠附議。」

「臣衛澄附議。」

韓侂胄側轉身,虎著臉看著群臣,仍先後有四人附議。

「韓愛卿以為如何?」趙擴又接著問。

「陛下,吳曦賣主求榮,枉自稱王,實為大逆不道,罪該萬死。當務之急,微臣將召集宰執集議,進行討伐。」

「此等亂臣賊子應及早除去。眾位愛卿還有何言?」

開府儀同三司臨安府尹楊次山出列,持笏奏事:

「陛下,臣楊次山有本啟奏。」

「准奏」,趙擴應道。

「臣彈奏罪臣蘇師成。此人為刀筆小吏,憑阿諛奉承而竊居樞密要職,不懂軍務毫無韜略,卻蠱惑興兵北伐,致使金人重兵南下,連陷數城,襄陽、楚州、六合被圍,距長江僅三十里。」

「微臣以為,此等奸人,應予誅殺抄家,以敬效尤。」

「韓愛卿以為如何?」趙擴看著韓侂胄問。

「陛下,近日內外事務眾多,先急后緩。待時局平穩后,再計較個人得失。」

「韓愛卿所言極是,就依此辦理。」

散朝後,宰執大員在政事堂議事。當下,有兩件大事急需辦理,首先就是吳曦叛變投敵的應對措施。

韓侂胄開宗明義,讓諸位敞開胸懷出謀劃策。一時間,會場寂靜無聲,一個個作沉思狀。

想起剛才在大殿上章御史的彈劾,看到陳志善無精打采半死不活的模樣,韓侂胄頓時產生厭惡之感,當初就是他極力慫恿,主張讓吳曦回蜀的,如今出事了,好象與他無關。見眾人都不說話,韓侂胄直接點他的將:

「老丞相,你先說說。」

陳志善一楞,結結巴巴地說:「我沒什麼意見,平章王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劉璘也覺得好笑,堂堂一國宰相,只知唯唯諾諾連個相應的處理手段都沒有,真是曠古未聞,不由得脫口激他:

「平章王的調子還沒定,聽聽你有什麼好主意。」

「我,我沒主意。」陳志善小聲回道。

「那劉相說說看。」韓侂胄又面向右丞相劉建秀。

「按說對吳曦這樣的亂臣賊子,朝廷應出兵平叛彈壓,然而吳曦握有重兵,朝中禁軍又在北伐前線,加上川蜀獨特的地形,就是想彈壓也無兵可派。唯一的辦法,就是希望蜀軍內部有人領頭去襲擊吳賊。」劉建秀的年齡與陳志善相仿,均已七十齣頭,一襲白須垂至胸前。

參知政事李石章接話:「劉相之言有理。俗話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川蜀有三大都統司十萬餘人馬,又分在十個統制之下,還有五個路的安撫使司,這麼多將軍帥司不可能都心甘情願跟吳賊走。只要有一支軍隊願意討伐叛賊,吳賊就不會睡得那麼安穩。此時,朝廷只需頒發詔書,重獎反吳勇士,那些觀望之人就會反戈一擊,這樣的話,不用出兵就能平叛。即使他們打敗不了吳賊,玉蚌相爭漁翁得利,再派兵也不遲。」

知樞密院事劉璘說:「劉丞相李參政說的我贊成。但是,目前還有一種危險的事態,我兩淮京西十多萬大軍與金二十餘萬軍隊在襄陽、六合一帶作戰,相互膠著,吳賊一旦聽從金廷號令,領兵出川,向東攻打我們,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眾人聽了,心頭沉甸甸的,是啊,長江歷來是阻撓金軍南下的天然屏障,由重慶出三峽,長江不再是天塹,由西而東,如何阻擋的巨敵。劉璘見大家個個哭喪著臉,輕鬆地接著說

「不過,諸位也不必過於擔心,形勢還不那麼壞。吳家尚有多名子弟在江南為官,想必吳賊不會置他們死地於不顧。朝廷現在不能公開下詔緝拿或號召大家殺賊,免得吳賊狗急跳牆,來個魚死網破。」他轉向韓侂胄:

「平章王,我有個想法。可能不是什麼上策,但也是被逼無奈,不知當講不當講。」

「都是為大宋江山社稷作想,有什麼就說什麼,不必擔心,有問題我兜著。」韓侂胄直接表態。

劉璘的想法是雙管齊下。先穩住吳曦,不就是想當蜀王嗎,沒什麼難的,朝廷照樣可以封,唯一的條件是你吳曦不能投靠金國,投過去再反回來,要是打金人,朝廷照樣出錢出糧;同時,在川蜀文臣武將中,選些忠心大宋的,給他們封官許願,私下鼓動他們造吳賊的反,能殺掉更好,誰能打敗吳賊就封他為四川安撫使。

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好辦法,都相信,東風總會壓倒西風,賣主求榮叛變投敵,定為眾多有志之士所不齒,隨波逐流之中,不都是一潭死水,總會暗流涌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定有仁人志士誅殺國賊。

在川蜀的上層官員中,劉甲和謝淵明都有不願附賊的跡象,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們,誰能領頭誅滅吳賊,誰就是大宋的忠臣,朝廷自有重賞。

討論集議的第二項,就是下一步北伐怎麼走,打下去,還是尋求議和。

在座幾位反覆討論,一致認為:形勢已經很明朗。金傾巢而出,渡過淮河,攻陷一些州縣,前期看似勢不可擋,近一個月來,與我軍在楚州、六合和襄陽一帶對峙,互打拉鋸戰。金左丞相兼都元帥完顏宗浩親自督戰。北伐步履維艱,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結果。既然金人也有和談之意,何不順水推舟,派人赴金談判呢。

關於談判的大使人選,李石章、劉璘均推薦方信孺。韓侂胄最後拍板,那就派方信孺吧。

十日後,蕭山縣丞方信孺到達臨安。皇上趙擴在文紫宸殿召見,韓侂胄、劉璘陪同。

韓侂胄一看,中等個,不胖不瘦,白白的,三十來歲,一副文弱書生模樣。不禁有些疑惑,如此毛頭小伙,能堪當大任嗎。

內侍押班李同傳達皇上口諭:蕭山縣丞方信孺,幹練勤勉,朕心甚慰,特晉為朝奉郎、樞密院檢詳文字,充任樞密院參謀官,赴金參與兩國議和諸事。

方信孺伏地頓首,口言:承蒙陛下信任,微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方信孺,你可知道此行的重任嗎?」韓侂胄忍不住問。

「回韓平章的話,微臣知道,我軍北伐難以奏效進退維谷,金人雖氣勢洶洶,但也無力渡過大江。此去談和,無異於上刀山下火海,忠君愛國乃為人臣本份,國家危急時刻,大丈夫當挺身而出入虎穴闖龍潭。到了金邦,應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涉及領土主權和朝廷尊嚴的決不答應。」方信孺挺胸抬頭地回答。

幾句話說得韓侂胄心服口服,這小子看來的確是個人才。

不料,方信孺直接向他開口:「平章大人,我方首開戰火,金人假若追問首謀是誰,該怎樣回答呢?」

韓侂胄聞聽此言,氣得臉紅脖子粗,不知如何回答。

劉璘解圍:「那你就說,此乃蘇師成、王甫斌、鄧友龍等人立功心切,蒙蔽朝廷所為。」

方信孺心想,這不是推卸責任將屬下當槍使嗎。

二月初一,宋通問使一行北上,踏入去金和議征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園夢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園夢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苦 無 良 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