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毛家這一輩,大盧氏的丈夫毛禮是最小的兒子,上頭兩個哥哥都對讀書沒什麽興趣,便繼承家業經商,兩人又極具天分,這些年毛家的產業在他們的手上越來越興旺。

毛禮則入朝為官,現在雖只是一個六品小京官,但有着龐大的家產做後盾,日子過得也甚是舒心。

而大盧氏嫁給毛禮之後得丈夫百般寵愛,又加上她生性疏朗,極得公婆喜愛,和妯娌、小姑相處愉快,在京里也頗有些美名。

在端和回京之後,寧老太太就給大盧氏送了信過去。

因為端和的外祖父盧無涯前幾年生了一場病,傷了元氣,思量許久後上了摺子辭官,帶着陶氏回了老家濟南府養老。而端和的舅舅外放至湖北,一家大小都在那裏,於是端和的外祖家,也就剩了大盧氏還在京里。

大盧氏得了信就匆匆趕到武寧侯府,半路上心裏還在嘀咕——若說養病,京里哪比得上好山好水的蘇州,只怕她這外甥女的病有什麽蹊蹺。

她見到端和的時候端和已經回來小半個月了,怎麽樣也養回了些元氣,但依舊是病弱得跟只小貓似的。

寧老太太自然不好和大盧氏說太多,只說已經請御醫瞧過了,將養一段時間就能痊癒,又說原本也不想驚動大盧氏,可到底她是端和的姨母,外甥女回京了沒有不讓她知道的道理。

大盧氏是個人精,面上打着哈哈,心裏已經明白了七七八八,她那個妹妹哪裏都好,就是耳根子軟得厲害,個性又柔弱得扶不起來,凡事只想得到她自己。

看着唯一的外甥女跟只小病貓似的,大盧氏心疼得不得了,一邊往武寧侯府送東西,另一邊拾掇拾掇就去了趟蘇州。

大盧氏去蘇州時到底和小盧氏說了什麽沒人知道,只是守在小盧氏房門外頭的下人隱約能聽到大盧氏的咆哮和小盧氏的哭泣。

大盧氏在蘇州待了半個月才動身回京,而自大盧氏走了以後,小盧氏跟換了個人似的,漸漸的立了起來。

等到寧老太太再把寧連敬的乳母牛嬤嬤派過去時,發現這小盧氏終究有了當家主母的氣派。

毛家本就家底豐厚,大盧氏又不是小氣的,但她顧忌著外頭人,都是悄悄的往松柏堂給端和送東西——崖州的燕窩、遼東的人蔘、西北的毛皮、江南的錦緞,再加上各式各樣的藥材,幾乎填滿半個屋子。

當然,既然有端和的一份,武寧侯府其他人的也少不了。

而端和喜歡大盧氏這個姨母,不是因為她長得多漂亮,或者出手多大方,她是喜歡她的疏闊個性,帶着幾分英氣,總會讓她想起前世的母親,打心底生出了親近感。

現在聽到大盧氏派人來了,端和的小腦袋伸得跟長脖子怪似的,直勾勾的往外瞅,讓寧老太太看得失笑不已。

這回大盧氏遣了身邊最得力的顧嬤嬤過來,隨行的當然還有整整一輛馬車的東西。

顧嬤嬤是大盧氏的乳母,早先從盧家陪嫁到了毛家,是大盧氏最信任的人之一。

她五十多歲,圓臉龐,瞧著十分和藹可親,穿青灰色的萬字福紋褙子,頭髮整齊的梳在腦後,簪著兩根銀簪,極為素凈。

寧老太太讓小丫頭給她搬了綉墩,她虛虛地坐在邊緣,和寧老太太回話道:「中秋佳節,原本太太是要親自過來給老太太請安的,只是家事繁忙不得空,只得派了奴婢過來,太太讓奴婢給老太太帶話,還請老太太原諒。」

寧老太太擺擺手,「一家人說什麽兩家話,哪有什麽原諒不原諒的。你家太太身上一堆事不說,這節慶到了迎來送往的,哪裏能缺得了她?倒是你回去要囑咐你家太太,節慶里忙碌,也要注意身子。」

顧嬤嬤笑道:「老太太的話,奴婢都記下了,回頭定原話不動的帶給太太。」

大盧氏每次給端和送東西,手筆都不小,這回送來的禮物中有幾張皮子,除了墨狐皮就是雪狐皮,毛色水亮,滑不溜手。

寧老太太是見識過好東西的人,見着這幾張皮子,也忍不住贊道:「當年老侯爺去北地的時候,帶回來過一張墨狐皮,毛色極好,油光水亮,雨絲落上去都歇不住腳。如今我瞧著,比起這幾張,可還差得遠了。」

「老太太說這些可不是謙虛了,」顧嬤嬤答道:「這幾張皮子是咱們家裏的大爺今年去北地販賣毛皮時帶回來的,說是北地有人專門飼養狐狸賣皮子,想來當年老侯爺打來的是野生的,這飼養的和野生的,可是比不得的。」

「甭管是什麽,都是好東西,你家太太送的禮,也太重了些。」

「咱們太太說了,這幾張飼養的皮子值不了多少錢,就是保暖得很,如今入了秋,馬上就是冬天,北地寒涼,回頭把這幾張皮子裁了,不拘做成什麽,穿着暖和。」

既然對方都特地送來了,若是執意不要,也是掃了大盧氏的臉面。寧老太太做主把這些都收了,然後說道:「端姐兒回來一年多了,大多在家裏養著,回回都是你家太太這個做長輩的過來瞧她,我早覺得不妥了。現在端姐兒的身子養得差不多了,等過了中秋,我讓端姐兒去住幾天,也省得你家太太惦記。」

原本挨在一旁的端和眼睛一亮,顧嬤嬤也是喜不自勝的道:「那是再好不過了,奴婢回去就告訴太太,也不知太太聽了會高興成什麽樣。」

寧老太太摸了摸端和的小腦袋,打趣道:「只是端姐兒這孩子瞧著穩重,其實是個再鬧騰不過的。回頭你家太太要是不耐煩了,我這裏可是不收的,什麽時候住夠了日子,什麽時候才能回來。」

顧嬤嬤又和兩人說笑了幾句,這才離開。

大盧氏這次給端和送來的,除了毛皮、錦緞,還有一匣子珠花,總共十二支,皆是用翡翠等磨得薄薄的玉石,按著紋路和顏色,用細細的金線穿成各式花朵。

端和趴在炕桌上,把十二支珠花一字排開,映着外頭照進來的日光,熠熠生輝。她嘴裏念叨著,「這兩支是蘭花,二姊姊肯定喜歡。唔,這個是牡丹,三姊姊喜歡……」

寧老太太瞧著,心裏歡喜,她最喜歡端和這一點,從來不小氣,有好東西也從不藏着掖着。

隨着這一匣子珠花送來的,還有一個巴掌大的黑漆描金海棠花盒子,端和打開後,瞧見裏面躺着一個鐲子。

這是個細細的絞絲纏花金鐲子,上頭綴著一朵食指指甲大小的紫玲花,雖然不怎麽貴重,卻頗有童趣。

端和喜歡得不得了,拿出來才發現裏頭躺了一張小小的桃花箋。端和自然是識得全部的字的,只是當着寧老太太的面,還是做出一副連猜帶蒙的樣子來。

原來這鐲子是她的表姊特地送給她的,說是之前在天工樓偶然看見這個鐲子,覺得精巧得很,所以特意買了送給她,希望她喜歡。

端和興高采烈的戴上,探到寧老太太面前,問:「祖母,好看嗎?」

白嫩嫩藕節似的小胳膊上掛着黃澄澄的鐲子,襯得膚色越發白皙。寧老太太笑咪咪的道:「好看,咱們端姐兒長得好看,怎麽都好看。」

端和美滋滋的,覺得自己離著天仙也就是一步之遙。

晚上小廚房做了大盧氏白日送來的小銀魚,端和就著碧粳飯吃了滿滿一大碗,放下筷子後,仍舊眼巴巴的看着桌子。

寧老太太也吃得差不多了,正慢慢的喝着紅棗粥,看着端和的小模樣,失笑道:「怎麽,還想吃?」

端和用力的點頭,「嗯。」

這些小銀魚都是大盧氏莊子裏養的,肉質鮮美且少刺,最適合小孩子和老人食用。

寧老太太想了想,誘惑道:「那要不要再吃一點?」

端和看了看魚,又捏了捏胳膊上的肉,忍痛道:「不吃了。」

寧老太太來了興緻,「為什麽?」

端和叫道:「減肥!」美人都是瘦的,她要做美人,自然要瘦一些才好。

寧老太太笑了個倒仰,六歲的小娃娃就開始愛美了,她倒要看看,端姐兒能撐多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繡良人 卷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錦繡良人 卷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