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拋磚引玉

第161章 拋磚引玉

內書房中擺了很多書籍,可這裡並不是看書之所,而是朱林辦公的

書房裡放置了一張碩大的棗木床,床頭有個專門存放文件的吉慶雙魚櫃,可以保證皇帝可以隨手拿到需耍的文書奏章等物。朱豬有在床上處理國家大事的習慣,專門讓宮人在床上鋪好了厚厚的墊子,可以半躺半坐的處理一些國事政事。有時候甚至讓人把御膳端到床上,一邊批閱奏章一邊吃飯,這些年以來,這已經成為慣例。

做個皇帝也不容易,尤其是做個有所作為的皇帝,則更加不易。

初更不睡,五鼓難眠,一有邊報災美,更要隨時應對處理,稍微懈怠就會出亂子,,

把內閣六部徹底架空的朱橡過分的集中了權利,這也就需要他本人親自處理更多事務,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還在現如今的大明朝已經開始走上正軌,無論軍政民事,都有章可循,不必浪費很多心思。真正讓朱豬憂心的還是兩個兒子。

黝黑帶紅的棗木床下首,站立著一個穿飛魚服的錦衣衛。穿的是從五品服色,正低頭垂手的等候著朱林的問詢。

朱豬從堆積在炕桌上的文件底層。抽出一份奏報,交給旁邊的錦衣衛:「你再好好看看,這個消息是不是確切?」

錦衣衛雙手接過,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看了兩遍,很謹慎的說道:

「回皇上的話,這份情報是臣親自過手,絕對準確。」

五品的錦衣衛官職真的不算很高,可這個時候的錦衣衛可不歸那些廠公管理,而是由朱林本人直轄,基本等於皇帝的本部親衛。平時都可以不必理會各部各衙,直接向皇帝負責,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不必理會大明朝的律法這是凌駕於律法之上而且只效忠朱豬本人的組織。在所有的錦衣衛當中,從五品已經是極高的級別了。

朱豬微微停頓了片亥,面上不帶絲毫表情語氣之中也聽不出什麼喜怒,很平淡的再一次問道:「這個東西事關重大,聯要你再次保證,奏報之中是不是有誇大之言?是不是有不實之處?」

從五品的錦衣衛頭目微微後退半步,行禮道:「臣敢以項上人頭擔保。這些情報沒有絲毫誇大沒有半點不實。正因為事關重大,臣才反覆確認,耽擱了六個月,鐵證如山,絕對不會出錯

朱捷面色之中不見絲毫波瀾。很隨意的揮揮手:「好,你下去吧,此時不可對任何人提起」是。」錦衣衛躬身退下

等到錦衣衛頭目退下之後,朱豬喚來老侍衛劉成:「今日當值的侍衛是你安排的?」

因為劉成是朱林身邊的老心腹了。所以對於皇帝本人的安全工作朱豬一直很放心的交給劉成去做,從來也沒有過問過。

聽到皇帝問起,精明幹練的劉成就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要不然皇帝不會問起這個。

劉成並沒有去猜測究竟出了什麼事情,而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回萬歲的問,內書房和乾清宮的當值衛士是臣親手安排,因為萬歲曾交代今晚不去柔儀宮,所以那邊不是臣親手布置」

劉成這種資格老而且深得朱林信賴的老人物,只負妾皇帝本人的安全保衛工作,至於其他地方小就有別的侍衛管理了。

朱豬似乎漫不經心的說道:「那我就放心了,內書房這邊再加幾咋。侍衛吧」

皇宮的侍衛當值都有規矩,哪裡安排多少人手都有章法,如朱林這樣臨時要求加強內衛保護,肯定是事出有因,但是劉成不會問原因,也從來不管是什麼原因,應了一聲很快調集來八個侍衛」

朱豬面如止水的端起茶碗,很平靜的說道;「好了,傳煦兒進來吧。」

劉成是燕王府中的老侍衛了。在朱豬還沒有封燕王之前就是他身邊的老人,對於朱豬父子都很熟悉。作為一個父親,見自己的兒子之時還要專門加強保衛力量,這已經足以說明一件事情:朱高煦要完蛋了。

皇家之事,不是劉成這樣的身份可以插嘴的,劉成老老實實的按照朱豬的吩咐去傳喚已經在外邊侯了小半個時辰的朱高煦」

劉成在前,朱高煦在後,穿越重重廊閣,劉成意有所指的說道:「漢王啊,宴上好像不怎麼順心,一會奏對的時候你要小心些

作為一個看著朱高煦長大的老人,能夠做到的也只有這一點了。

很明顯朱林已經不再信任朱高煦,很可能今天就要對下手,雖然劉成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朱林剛剛所做的一切已經足以證明這介。推斷了」

漢王朱高煦笑呵呵的應著,很快就到了內書房。

報門之後,就聽到書房裡的朱抹笑著應了一聲:「煦兒進來吧,劉成,給煦兒看個座!」

明明要對自己的兒子下手了。居然還能笑的如此自然,劉成只能低著頭搬來坐器。

朱高煦謝了座之後,朱林和隨意的問了一些朱高煦正在辦理的差事。略略的誇獎了幾句之後說道:「那天你給皇後送的那個葯叫什麼來著?就是看起來象石頭一樣的東西小

朱高煦笑著回答:「回父皇的問。那叫做龍涎玉,其實不是石頭也不是玉,而是南洋小邦的特產,有理氣潤肺之功效,兒臣特意託人帶回來孝敬母后

「嗯,那個東西不錯,皇后服用之後很有鎮咳的功效,一直誇你有孝心,聯也很喜歡」朱林隨手在身上摸了摸,也沒有摸到什麼東西。哈哈一笑道:「聯身上也沒有帶什麼好玩意兒,今天就不賞你了。回頭讓皇后賞你點好吃的點心吧!」

朱高煦笑著說道:「這本是兒臣應盡的孝道,如何敢要什麼賞賜?。

「嗯,不錯,百善孝為先,這一點你做的很好,這也是你唯一的優點了。」朱林語氣一頓,從身邊拿出一條明黃色的綾絲絛,交給旁邊聯劉成:「將煦兒拿下吧,發回鳳」曰屍祖陵,皇后若是問起,就說煦兒出外辦差事去

所謂的發回鳳陽看守祖陵,其實就圈進高牆於世隔絕,犯了錯誤的皇室成員多是先接受這種懲罰,然後再具體定罪,,

不虧是皇帝,剛才還父父子子和和睦睦,眨眼間就翻臉無情,說拿下就拿下。

劉成稍微猶豫了一下,想對朱高煦說什麼,終於沒有開口,而是依照皇帝之言用明黃色的綾絲絛捆綁朱高煦,,

朱豬下意識的看了看外面的幾個侍衛,朱高典若是反抗或者忤逆的話。那幾介,侍衛立刻就會衝進來,,

朱高煦很明顯的呆住了,臉色漲的通紅,大聲詢問:「父皇,這是」這是怎的了?」

朱豬道:「你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聯只能如此。」

「兒臣身犯何罪?請皇上明示!」

若是別人犯了這樣的彌天大錯,朱豬肯定要誅其九族的。現在看兒子被捆綁著跪在下邊,朱林重重的嘆息了一聲:「這幾年來,你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實力擴張太速。這些多是要用錢的,聯一直很奇怪你哪來的這麼多錢。前幾年你還可以說是林三洪報效給你,畢竟揚州的錢財那是揚州的,只要按照律法交給了朝廷的那一部分,剩下多少朝廷也不好去理會。可是這兩年你連三品京官都搭上了好幾個,上上下下花去的銀錢也不在少數,如今的揚州知府的聯的欽點之人,絕不會再給你一分一毫銀子,那麼你的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

不管是百官還是皇子,都是拉幫結派,在下邊的官吏當中,完全就是公開的事情,即使是對皇帝小也可以算是半公開了。這本身並不算是如何嚴重,關鍵是錢。

如朱高煦這樣的皇子,本身就有各種各樣的產業,確實有些來錢的路子,但是這些正經路子能也賺不了太多。基本就是可以維持一個王爺的體面。要是收買官僚,壯大勢力,那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

當初林三洪為揚州知府的時候,把揚州打造成了一座金山,可那麼多的錢是屬於揚州府台衙門的,不是屬於朱株這個皇帝的。朝廷的手再長也伸不過去集體財產和國家財產這兩個概念想必不需要再解釋了吧?,林三洪作為漢王的鐵杆,明裡暗裡肯定給朱高煦墊了不少,這點灰色收入雖然上不了檯面,也不算真正的大事,只要沒有嚴重要需要朝廷過問的地步。

林三洪守著一座金山,幾乎可以給漢王提供無限的財力支持,這對老老實實經營的大王爺朱高熾而言,確實有點不公平。而想看兒子真正本事的朱林自然不能讓漢王開這樣的「外掛」所以明明知道林三洪應該留任揚州,依舊把他給調開了。

可是調開了林三洪之後,漢王依舊大手大腳,花錢如流水一般,實力急劇擴張,這自然會引起朱抹的警覺,所以暗自派人追查。

漢王偷運禁物給蒙古人是一條很重要的收入途徑,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觸犯國法的勾當,所以做的很隱秘,無孔不入的錦衣衛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終於抓住了漢王朱高煦走私資敵的真憑實據。

當初這些證據擺在朱豬面前的時候,朱林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居然會做出這種事情,膽子也太大了吧?

是不是有人陷害朱高煦?皇帝御駕親征和蒙古人拼的你死我活,皇子在背後資助敵人,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

就算是有了真憑實據,朱橡依然不敢輕信,又讓錦衣衛去核實去確認。又過了大半年之後,已是鐵證如山了。

這些年來走私到蒙古的物資。尤其是最近這些多半年來,武器都開始偷運出去了,所以的目標都指向了漢王朱高煦,證據確鑿想賴也賴不掉。

朱豬大為震怒,直接就對兒子下手了。

兩個兒子為了太子之位,多多少少都有一點出格的舉動,朱豬並不是不知道這些。對於那些小錯小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畢竟他自己就是藩王出身,知道下邊的這些勾當,,

為了自己的壯大,不擇手段到這種地步,已經大大越過了朱林的底線,再也無法容忍,,

「父皇問的是那些錢?」朱高煦低著頭稍一思量,旋即說道:「那是兒臣自己賺來的小

「一派胡言!」朱林抓起炕桌上的鎮紙要砸朱高煦,這也太能扯了。給蒙古人運送物資既然還能說是自己賺回來的,,

其實朱林還是和喜歡朱高煦這個兒子。想想以後他很可能要一輩子圈禁到高牆之中,再難見到世人,心中也是一軟,緩緩放下手中的鎮紙。努力把語氣放的很平穩:「煦兒,你真的認為聯不知道你做了什麼?那是資敵呀,為了你一己之私而動搖國本,聯又如何能容你?。

其實朱高煦已經猜到父親為什麼要對自己下手了。要不是因為資敵的事情,尖親不至於這樣。

跪在地上的朱高煦抬頭問道:「父皇可是說的私運物資到蒙古一事?」

朱高煦不問還好。這一問差一點沒有把朱豬氣死。明明知道私運是犯法的事情,也知道這事情的嚴重性,這麼說等於是親口承認了,那個事情根本就是他做的,而不是什麼下屬瞞著他去做。

朱豬大怒之下,再次抓起鎮紙,劈手就砸在朱高煦的腦袋上。

「咣」的一聲響動,砸的朱高煦頭破血流。

朱高煦還是抬著頭,努力讓臉上掛著笑容:「這個事情確實是有的。兒臣已經做了」做了兩三年吧。仔細想想,確實是孟浪了,應該先知會父皇

這種事情已經做了兩三年了。而且還要知會皇帝?朱林真的懷疑這個兒子是不是瘋了,下意識的再次伸手在炮桌上亂摸,想要隨手抓起什麼東西再砸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劉成看出事情有異,急忙提醒:「皇上且熄雷霆,臣看漢王似有下情

「什麼下情?」朱捷真的是再也收」二住自只的怒火,面煮猙獰的響哮電來!「資敵就是資艘,凝有什麼下情?」

朱高煦不慌不忙的磕頭。說道:「請父皇屏退左右,兒臣稟被…」

「不必。有什麼話你就說吧。」

劉成猶豫著說道:「皇上,臣還是」還是迴避一下吧。」

「迴避行么,他都不怕丑,還怕人知道么?」

朱高煦還是跪著,整理一下思路說道:「兒臣府中有一本細賬,詳細記錄私運貨物的種種樁樁,攏共從中渣利約莫七十萬貫,已為我大明收攏蒙古部落十三,這十三個部落又攻佔八個其他部落,總人口不到三十萬,佔地東西長一千七百餘里。南北闊六百餘里,不日將再有大戰。預計可將版圖再次拓展兩百餘里,新增人口兩萬四千

朱林愣住了,不明白朱高煦說的是什麼,而朱高煦還在不停的往下說:

「共計交易回精良戰馬六百餘匹,生革一萬四千餘張,另有毛氈雜物無算

「十三部總共有精銳騎兵八千九百,戰兵約莫一萬一千上下,若帖本兒進犯,全力一擊傾巢而動的話,各色戰兵雜兵混合,總兵力不會低於八萬。雖然定非帖木兒的對手,可作為先鋒替我大明抵擋一陣,應該夠了!」

帖木兒這嚇人物雖然距離大明朝有萬里之遙,其實對於朱豬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當初洪武太祖抗元的時候,帖木兒曾遣使前來協商共同抵抗蒙古事宜。帖木兒和朱元璋是東方和西方對抗蒙古最只要的力量,雙方的實力可是說是不相上下。只不過因為朱元樟動手早成事也在,朱元樟開國的時候帖木兒還在荒漠里打游擊呢。後來雙方各自建立帝國開闢疆土。兩個帝國一前一後崛起與東西兩個方向。帖木兒崛起之初,雙方還互派使節。後來帖木兒在西方漸漸勢大。有了入侵大明的念頭,曾兩次斬殺大明使節,兩次意圖打通到大明的通道。只是因為西邊出了亂子,才沒有實現。自永樂朝以來。又在兩年前斬殺了永樂使節,厲兵秣馬準備把勢力拓展到東方」

自從北元逐漸衰落之後,其實草原上分崩離析混戰不休的蒙古勢力已經不能從根本上對大明朝構成實質性的威脅,放眼四顧,也只有帖木兒才算是朱林在同一個等量級上的對手。

朱豬也在暗中防範帖木兒帝國,只是沒有想到朱高煦已經搶先下手了。

讓朱豬感到奇怪的是,朱高煦說起蒙古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之時,好像是在說自己的隊伍一樣!什麼時候遙遠的蒙古部落歸屬漢王管轄了?

「兒臣暫領禮部,和蒙古的一些部落也有接觸。得知很多遙遠的蒙古部落和內地的私運商隊之間關係密切。因利益巨大,很多人鋌而走險私自販運貨物出關,這些商隊很難根絕。兒臣以為於其徒勞封堵。不如收為己用,所以用了點手段收攏了幾個私運貨物的商隊,在其中夾雜精幹細作,逐步滲透。輸出絲綢鹽茶等物,漸漸和蒙古部落有了信任」朱高煦侃侃而談,說起蒙古偏遠部落對於商隊的依存關係。說起逐漸用商業手段影響到部落版圖,朱豬也是個一點就透的聰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兒子所說的這一切都具備操作性,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實現。

「你說的這些或許是有,卻也不盡不實。」朱林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一針見血的指出朱高煦話語之中的破綻:「縱是為了些許鹽茶,那些蒙古部落就肯甘心為你賣命?就肯拿出數萬武力去和帖木兒叫陣?」

「兒臣,,兒臣在那邊安插了得力人手,現為部落聯盟總首領」朱高煦當然知道林三洪那介。「通商首領」是個有職無權的擺設兒。可這咋。時候絕對不能這麼說,所以故意把總通商首領說成了總首領,僅僅是少說了兩咋,字,其中的含義卻有天壤之別。

漢王的手下居然執掌了十三個蒙古部落,做起了部落聯盟的盟主!這讓朱豬有點不敢相信了。

這麼多年以來,漢人和蒙古人之間的廝殺就沒有斷絕過,蒙古人怎麼可能讓一個漢人執掌數萬大軍?怎麼可能讓自己的族人在異族人的指揮下去疆場拼殺?

「是哪個做了蒙豐人的總首領?」

「是,是,是,」朱高煦猶豫了半天,知道事情已經隱瞞不下去,咬牙說道:「是林三洪」。

林三洪?朱林低頭思考片剪,猛然以手加額:「就是從揚州府任上下來的那咋。林三洪?」

作為一個皇帝,如林三洪這樣年輕有為的官吏,雖然會比較愛惜,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這個名份不可逾越。當初林三洪「戰死」沙場。朱豬也沒有感覺如何難過,這些年來,雖然偶爾也會提起這個名字。可真要是有人說出「林三洪。這三個字,還需要仔細想想才會回憶起來一朱林已經把林三洪給忘記了!

「林三洪還活著?」

「活著」朱高煦趕緊幫林三洪打圓場:「當時蒙古敗軍衝突之中。林三洪點燃軍糧軍資,本欲與蒙古敗軍拚死廝殺,奈何敵人勢大。被衝散了。於是流落荒原,途中刊好為兒臣派遣的商隊遇到,被…被…」

這種破綻百出的謊言自然瞞不過朱豬。

朱豬不是沒有見過陣仗的皇帝,大軍突圍是什麼情形他比朱高煦還要清楚。就林:洪手底下的那幾個人。如果決心死拼的話,只可能被砍為肉泥而不可能被衝散。千軍萬馬瘋狂突圍,林三洪居然還能被「衝散」這也太兒戲了吧?

當時的情況下,正面面對敵人。只要還活著,肯定是臨陣脫逃了。這個規律比板上釘釘還要靠譜:「衝散?聯不知當日的情形么?大軍奔突是何等威猛」算了,聯先不說這個,說說林三洪如何駕駐蒙古部落吧?你不是口口聲聲說為我大明如何如何么?」

剛才朱高煦所說的那些,其實就是林三洪的構想和目標,距離真正大譏二有相當距不過朱高煦現在的形勢實在危急,群訛以鎮定的把林三洪描繪的那一套美好前景拿出來抵擋一陣再說其他。

按照朱高煦的說法,現在的林三洪已經執掌了部落聯盟,他指到哪裡就有完全大軍殺到哪裡,在朱高煦的口中,林三洪就是部落的總首領聯軍的總指揮,至於實情到底如何」現在是說實情的時候嗎?

「兒臣以為,世人皆趨利,以利誘之可為我所用。」朱高煦半真半假的說道:「而林三洪也頗有些手段。接連的水磨功夫做下來,已經聯合了十三個部落。這十三個部落不敢東進犯我大明天威,只好西進拓展以求生存謀擴張。如今西汗國外強中乾,又要和帖木兒開戰,無力顧及這股力量,只能任由林三洪發展。兒臣前幾天才接到的消息,帖木兒已經攻陷了汗國都城,俘虜了窩闊台的後裔,接下來必然東進,或沿父皇北伐路線南下,或穿越大漠東來。不論帖木兒的大軍採用何種路線,必然先和林三洪的蒙古軍隊先碰上。」

「林三洪的部落聯軍雖擁兵萬計。其中多是雜兵輔兵,斷斷無法抵擋帖木兒的四十萬百戰精兵,屆時只能內附,然後懇請父皇出兵」「蒙豐部落為什麼要內附?」

朱高煦道:「蒙古部落吃的是大明的鹽茶,用的是大明的絲綢,和在極遠之地,卻和內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至關緊要者,這些小部落之所以強大,就是依賴兒臣以利相誘。利者,天下人共趨之

「帖木兒的大軍橫掃大漠方圓之際,各部落要麼被帖木兒吞併,要麼內附我大明,別無選擇。只要父皇給予其封號,承認其身份,當可為我所用。大敵在外虎視眈曉,十三部落終會將危如累卵,近有林三洪極力促使,遠有父皇招撫封賞小各部落只有內附。若父皇派遣大軍接應。此事已成定局」朱高煦大聲道:「我大明與帖木兒必有一戰,父皇早做決斷!」

早在洪武樂間,朱元璋就曾斷言和帖木兒之間必然會爆發戰爭而且這場戰爭將是大明朝最為關鍵的一次。帖木兒能夠遠征東方,必然是傾盡全力,這次戰爭的規模將是空前」,

朱豬執掌全局,自然明白和帖木兒帝國之間的戰爭必然爆發,唯一的區別就是或遲或早而已。

帖木兒攻打窩闊台後裔。本身就是威脅大明,出兵對抗已是必然,只不過是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機會罷了。

這種國家戰略級別的決策是朱林應該關心的,不是漢王朱高煦可以做主。

不過眼前的局面確實讓人耳目一心。

如果朱高煦真能主導遙遠的蒙古部落,等於是在前方安插了一個小小小的釘子,這裡頭的利害關係朱豬比朱高煦要看的更加清楚。

如果能把戰場放在大明之外小在帖木兒摧毀蒙古汗國之後扶植一介。嚴重親明的蒙古勢力,這將給所有的蒙古部落樹立一桿標尺。若是這十三個部落肯於內附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

「林三洪」說起這個人的時候,朱株就想許多東西。卻不方便說出來,最後只是說道:「林三洪的本事是有一點,也肯踏踏實實的做事情。不過這個人喜歡玩弄旁門左道。終究上不了檯面。

而且他上來的太快,扯慣了順風帆。做事總是不計後果。這一手內附的妙棋走的不錯,但是風險太大,聯始終認為這個林三洪不夠忠誠。可用而不可重用

不可重用,這一句話就等於封死了林三洪的所有出路,一個有本事卻讓皇帝感覺不怎麼放心的人才,已經註定了沒有多大前途。從林三洪步入仕途開始,從來就沒有真正進入過可以影響全局的那個圈子。始終遊離在外圍和地方,就算屢次提拔也處處體現著朱豬對這個年輕人的不放心:「這個事情你們做的太過草率,也太兒戲了,不過聯念你們本心不差,尚未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也不欲責罰。煦兒你把這個事情交到內書房,下去吧。」

朱林輕描淡寫的忽略了這個事情。屏退了朱高煦。

從內書房出來之後,朱高煦早已汗透重衫。

剛才那一幕實在是太驚險了。

若不是有林三洪這一步後手指棋。今天就徹底的栽了。朱妝首先是大明帝國的皇帝,然後才是朱高煦的父親,發現兒子有不軌之舉以後。若是沒有這最後保命的一招。後果不堪設想,,

「漢王也不要擔心,我看皇上還是很讚賞這個事情,要不然」要不然今天漢王就要吃苦頭了」劉成是朱株身邊的老人,看出了朱豬的心意:也許朱林不是很讚賞朱高煦和林三洪聯手做的這個事情,但是並不等於否定此事的正確,僅僅是看不上他們幼稚而又冒險的行事手法而已。要不然也不會從朱高煦手中奪過此事的主哥權,這分明就是準備親自操刀了。

皇上準備親自去辦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大方向上都不會冉錯,只要有了這一點,漢王就足以自保。

「劉叔」朱高煦下意識的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想說點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

「別,漢王千萬莫用舊稱,如今漢王已非十年前燕王府的小王子了。嘿嘿,上下尊卑可不敢亂了」

出了宮門,招來侍從在側的馬車,一腦袋扎進車裡,鎮定自若的朱高煦已癱軟如泥,解開衣衫靠坐在車廂里,如離水的魚兒一樣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今天這一幕實在是太驚險了。雖然沒有什麼刀光劍影皇上也沒有要砍要殺,可差一點就一敗塗地。幸好有林三洪埋下的這個伏筆,要不然就真的無法收拾了。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更加思慮到林三洪的目光之深遠:慘烈的奪嫡之爭,靠的是平素積累起來的綜合實力,想著冒險求存一舉擊敗對手終究不發算,一旦失敗就會萬劫不復。

而且皇上很明確的表示出不會重用林三洪,那就表明這件事情結束小舊林二洪的如意算我很可能會落空,系少不會倉部實唯一讓朱高煦感覺高興的就是皇上認可了這個事兒,把對蒙古十三部的謀划從漢王府賺到內書房,就說明皇上已經要親手接管了。雖然這樣做最後的功勞肯定會落到皇帝頭上。可只要皇帝本人知道此事的根源,就會對朱高煦另眼相看,這已經很不錯了。

在草原上放一點利益出去,讓各部落去爭奪,進入促成一種依存的關係,這是一步妙棋,其中的好處朱捷看的清清楚楚。僅僅從朱高煦做的這些小動作來看。就已經賺取了大幾十萬貫,另外還有馬匹和生革這些草原上對內地禁運的物資。更關鍵之處還在於。已經間接的控制了十幾個小部落。

這些小部落雖然難入朱接的法眼。可十幾介,聯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不算小的力量。哪怕不為大明所用。任其自生自滅也足以挑起很多事端了。

在蒙古內部投下一枚很不安定的棋子,必然可以對當地的局面產生巨大影響,這種程度的影響對於朱林也許算不了很大的誘惑,可是若多投幾枚這樣的棋子,整個草原必然烽煙四起各路人馬必然互相征伐,」

而這些棋子其實是受內地間接控制,只要稍微用點小手段就可以左右其興衰,隨著時日的積累,對於內地的依賴只會更深。一旦有變,很可能會直接內附,成為大明力量的一部分。

採用戰爭的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僅僅是永樂朝的一次大規模北伐,就耗光了幾年的積累,取得的效果還沒有朱高煦利用私運的效果更大。

一支小小的商隊,再加上內外協同,可以影響到幾十萬人,至於成本開支一這麼做是在賺錢,和用銀子砸出來的北伐勝利有本質區別。

朱豬的北伐耗資幾百萬,動員人力同樣超過百萬,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歷次北伐之中比較不錯的一次:殺傷敵軍數萬精銳。

這點成績其實無法改變草原上的根本局面,用了幾年,就會有新的蒙古精銳被組織起來,接二連三的北伐反而讓蒙古人的抵抗情緒更烈。

自從見了《大明國》書之後,朱豬的目標就是很明確,並非要消滅蒙古,而是要儘可能的建立一個包含蒙古在內的龐大帝國。一味的戰爭雖然會打擊對手,也會削弱自身。

而朱高煦採用的這個手段顯然要高明許多,只要方法得當,讓幾十萬蒙古人內附大明王朝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用一支小小的商隊和事後的封賞。就可以化敵為友,這和勞民傷財的戰爭比起來,孰高孰下已不言自明。

封鎖並非最有效的方法,最佳的手段是把物資打入對方內部,讓對方和大明成為依存關係。以利誘為主,以威壓為輔,再助以安全保證和封賞,這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略。

朱高煦和林三洪所做的這一切並沒有錯,但是他們的手法太不成熟,也不夠老練,朱林要是親手的話,肯定比兩個年輕人偷偷摸摸的做要更加犀利。不過林:洪已經滲透到了十三部落聯盟當中,並且成為「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不管朱林從何處下手,都繞不過這個林三洪這個關鍵人物。

朱豬確實很欣賞林三洪的才能和眼光,但是對於這個人卻實在放心不下,原因很簡單:林三洪的功利之心太強。對於皇帝似乎不那麼忠誠。

作為臣子,被皇上認為不夠忠誠的話,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註定不會受到重用。

林三洪喜歡劍走偏鋒,事事出人意料卻往往能夠收到奇效,雖然沒有以堂堂之師擊煌煌之陣的大氣。總是弄一些偷偷摸摸上不了檯面的東西出來,雖然這不算什麼大的缺陷,最多也就算是格局有限,但是這咋。人考慮冉題的出發點不是對於皇帝的忠誠,而是經常利用局勢逼迫皇帝做出選擇,這一點在湖廣的時候表現的尤其明顯,而在揚州則是對他無可奈何,這讓朱豬心中很是不快,,

雖然朱林不大喜歡林三洪這個人和他的做事方法,可這一次要做大事的時候,又不得不用他,,

朱豬素來少在內書房中安排當值的宮人,也不喜有這些閹人在這種制定國家決策之地出現,所以下了床親自打開床頭的吉慶櫃,從堆積雜陳的奏章文書當中找出甘、陝兩個都司的資料,想了想又感覺不夠,又翻出哈密東的幾個蒙古衛的資料,詳細比照,,

一直到伺候的宮人捧來了茶水點心。順便點起內書房之中的燭火之時。朱林才發現天色已經昏暗下來。宮人小心翼翼的詢問是不是要把晚膳傳到內書房皇帝有這個習慣。

「傳膳過來吧朱林隨口說道:「今歲江南的貢茶拔出幾擔來。還有遼王送過來的老山參,也裝一些,遣禮賓司弄的隆重點,給哈密衛的幾個蒙古王送過去

對於西北那幾個歸順大明的蒙古王爺,朝廷還是比較禮遇的,年節之際都會有一些象徵性的賞賜,若是災荒邊報什麼的事情,朝廷也會做出恰當處理。而那幾個大明朝的異姓王爺也表現的不錯,經常貢些東西。雖然都不值幾個錢,畢竟是一點點心意,至少從表面上看來朝廷和內附的蒙古諸王之間相處的很不錯。

按照體制,大明朝的藩王和軍隊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就算是邊王,和軍隊之間也隔著都司。但是這些歸順過來的蒙古王是個例外,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兵和族兵。在對待西蒙古十三部落這個事情上,無論是忠王還是順王,是一定要出兵的,哪怕不用他們打仗,就算是完全為了象徵意義,也需要他們出兵。

因為朱林想的讓十三部內附,而同為蒙古人的忠王、順王等無疑會讓十三部落更加相信大明王朝的誠意」,

比:感謝在書評區留言的朋友。謝謝。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品公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品公卿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1章 拋磚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