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劉明的計劃

第六十四章劉明的計劃

三方聯軍一連幾日均無法攻下壽春城池,所以三方只好擺兵各回住所,袁術在准南得斥候來報得知曹操、劉表、孫策三家軍馬己撤退非常開心,於是安心在准南過着皇帝生活,但其後,袁術萬萬沒有想到冬季碰上大旱災與大飢荒,實力嚴重受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一日,袁術帶眾文武經沛縣,沛相舒邵(字仲應)見后立勸袁術開官倉發放糧食己救饑民,沒有想到袁術聽后大怒,立叫刀斧手推出斬之。眾人求情,舒邵又開口說道:「我知以下犯上吾必死,但為什麼我知必死還要講與聖上知。是因為寧願以吾一人之命,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袁術聽后大受感動,於是下馬扶起舒邵牽其手說道:「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邪?」袁術於是聽從仲應之言。開倉放糧救黎民百姓。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冬天發生了部曲陳蘭、雷薄叛變,掠糧草奔於灊山,袁術於是派兵征繳,但因軍中無糧而無功而回,走投無路的袁術,將帝號歸於袁紹,想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結果在路上被孫策派來的周喻、甘寧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中途想要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留住三日,士眾絕糧,於是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最後吐血斗余而死。

袁術從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勛。孫策破劉勛后,袁術的家眷被孫策所得。後來袁術兒子袁耀為郎中,其女成為孫權的夫人,耀女又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然而此時大司空劉明則抱定「韜晦以示弱天下」的良策,禮部尚書華歆、工部孫乾等文官見袁術稱帝,也紛紛上表讓其稱王,劉明非但拒絕了部下讓其封王的想法,且自降兩級俸錄為一千石。採取『外示弱,內奮發,整軍備,改田制』十二字方針,大力發展民生、商業、大興教育,大搞創新。「實行農入北地(北府軍所控範圍)便得耕耘之安(有田地分而耕種),子女有讀書之利(可以免費入學);商家入北地便得財貨之利(有錢轉),百工(手藝)入北地便得器用之富(擁有一技之長發揮之地而轉錢養家);精壯入軍便得戰功之賞(只要能當上兵就有機會入兩院或得封地);士子(讀書人)入北地便得盡才之用。」一時之間,大漢國內眾多無地、少地鄉民攜家帶口,蜂擁而入,劉明號令各地衙門搭建民舍數萬間讓各地擁入之鄉民入住,同時從官倉內取出糧食借與鄉民渡過難關。各洲郡一時販夫走卒、商賈一時雲集,熱鬧非凡,北府軍所控之地的書籍(紙質)大量的經過商賈湧入曹操、劉表、孫策、袁紹等諸候所控之地,讓讀書不在是世家大族所獨有,不少中農富商也省吃撿用讓家中子女識字讀書。這些地方出產的茶葉、絲綢和瓷器,又經過商賈流入北府軍報控四洲。劉明見一切都慢慢走入自己所設想的軌道上運行,但劉明必竟是來至後世,知道很多無良商賈多奸詐之徒,屯積貨物居奇,盤剝百姓,所以決定採用後世之連鎖超市的方法組建一支大型的商業隊伍。因甄家本為商賈大家所以立馬派人請來甄姜之大哥甄儼掌管劉家商鋪。一日劉明閑來無事,決定上街市走走,只穿了一件尋常的無肩小褂子,只帶三個隨從大司空府後門走出,只見街市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不知不覺就走到『天下酒樓』進得酒樓,上得二樓尋了一張靠窗的桌子座下,大聲叫道:「小二,來一壇『百里香』一碗燒牛肉、五斤涮羊肉、一隻雞、一條魚......。劉明點好菜並讓隨從一同座下,左右一看,整個大堂己有五成客人,左邊一桌几位老者邊吃邊聊天,右邊則是幾個商人在一齊吃飯,往後一點則是幾個青壯在吃飯聊天,好象在小心爭論什麼?......

只聽一一個紅臉青壯說道:「我只是有些不明白,為什麼大司空劉將軍要這麼大費周章?現在無論國力,軍力,我們對曹操而言,都佔據着絕對的優勢,如果我們集中優勢兵力,傾全部北府軍之力,消滅曹操、袁紹等諸候並不是很為難的事情,可我看現在將軍大人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進攻的意思,而是在想法的穩定生產,讓各洲郡沒有地的佃農流入北府軍所控之地,這是為什麼?何不簡單一些直接派軍攻擊曹操、袁紹等人?」

「簡單一些?」只聽別一位白臉書生狀的青年呵呵地笑了起來,看着他對面之人,溫和地問道:「你所說的簡單一些,就是發大軍去進攻么?」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你看現在各地流民入境,各級衙門要修房造屋,並且還要借糧令與他們,還要登記造冊后又分田地與他們,這些都是出錢出力的事,你看現在官倉內往來庫存的官糧越來越少了,假如曹操派軍攻來,我們當兵的都無糧可吃還打什麼仗?不管是張將軍所率領的魔鬼軍團還是許將軍的飛鷹軍團或張將軍的青龍軍團,那一個是吃素的,派出去誰人能擋,特別是將軍大人的近衛軍集結了北府軍大部分的精銳軍隊,士氣,武器配備,那一位諸候手下的隊伍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為什麼不直接打過去?」紅臉青壯問道。

「打過去容易嘞,但你想過沒有,這樣硬打,我們在取勝的同時,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白臉書生回答道。

「打仗嘛,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打仗,我們乍么能取得軍功?我還想進入下院當議員呢。」紅臉壯漢不以為然地道。

「是啊,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在軍校受訓時,經常聽我們的教官講,我們作為指揮者,一定要考慮到利益,什麼是利益---那就是說要用最少的付出(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穫。這句話讓我想到很多,所以我每次在作戰室中研討怎麼打時,都是要考慮怎樣才能將傷亡降到最低呢?在軍校時我也問過我的教官,這句話是誰講的,你猜出是誰講的?」

「誰?......」眾人都問道,白臉書生回道:「是我們的大司空劉將軍大人。」

白臉書生又對紅臉壯漢說道:「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你還是一名百夫長,比你后升職為百夫長的也有不少人升為千夫長、校官了,你想過沒有是何原因?不要一天只想着打仗,你要明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這次我們有幸來學習,所以要好好的珍惜。」

「這是當然。如果沒有大司空將軍大人,我們現在有飯吃沒有都難說?更不用說當兵打仗,讀書識字。」

白臉書生繼續說道:「大祥啊,每一個大漢朝的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能少死一個人,便要少死一個人。現在平推過去不是不可能,這樣付出的代價是我們不願承受的。我們也是從第一線經歷過來的人,每一場戰鬥勝利之後,我們在歡呼勝利的同時。背後卻有無數個失去兒子,丈夫,父親的家庭在哭泣。你又想過這些嗎?為什麼大量流民入境,我們借糧與他們渡過難關,同時修好房屋低租金租房與他們住,還要分田地與他們,你們知這是為何?在這些流民身上,我們各級衙門三年內都在他們身上一直都有付出,沒有收穫,為什麼我們還要治行大司空將軍大人的命令,這是為何?」

眾人聽了白臉書生所問之後都低下頭沉思,然後均搖頭說不知。白臉書生繼續開口說道:「我以前也不知,也是聽了我們將軍大人的話才明白,一家流民一般五至八口,官府在他們身上三年內會分批付出二十兩以上白銀,但三年後就可以慢慢回收,十年內就可以還清官家的錢並且還有餘,十年後他們也成為了富農,有衣穿、有糧吃、有書讀、並且還有存錢,他們還想離開嗎?當然不想了,都想過富裕安穩的日子,假如有人來攻擊我們北府軍,你說他們會乍樣做?當然是出錢出力好男兒都去當兵保家衛國,你們說是不是?反觀我們的對手,因為大量貧民流走,那些世家大族無人幫其耕種,田地荒蕪,他們和官府無糧可收,無錢發兵響,因流走人員太多而無人當兵,到時會乍樣?那時在戰場上多是老弱病的軍人,是不是到時我們北府軍就可以輕易的打敗他們?」

眾人聽了一片愕然,半晌。終於還是難為情地搖搖頭。只聽那個叫大祥的紅臉壯漢說道:「懂了好象又沒懂,等我們回去慢慢想。」

「這些都是我們將軍聽大司空將軍大人所講的,當時我也一時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你們回去后慢慢想吧。」白臉書生說道。

「你們這些當兵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位老者開口說道。白臉書生抬手抱拳對着老者說道:「不知老伯高姓大名?如何稱呼?請老伯賜教,小生等願聞其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來到三國我為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來到三國我為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劉明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