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末清初(1)

前言:明末清初(1)

關於明末清初這個年代,初賤接觸了很多。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已經『了解』歷史了。

(所以,為了免被無端的謾罵淹沒,以導致全家遭殃。以下言論,謹代表初賤個人觀點。)

歷史是什麼?

很多人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然而我想說,真正的歷史並不是這樣的,它充滿了各種世間百態。陰謀、政治、勝利……包括失敗。

它只不過是對於那些過去的年華,留下的一個『事實的記載』,僅此而已。甚至它也會成為某個勝利者為了『標榜自己,抹黑他人』的一種手段。

它沒有真相,更沒有對錯。一萬個人裏面便會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歷史亦是如此。

基於初賤的這番『謬論』,我們再來大致的解讀一下『明末清初』,這個風雨飄零的年代。

猶記得當年看《明朝那些事兒》時,才將將踏入社會,懵懂與騷動並存的我,並沒有從中讀出什麼更深層的意味。在那時的我看來,這本書只是幫助我了解了一段我並不清楚的歷史罷了。

可是當你真正的將這段歷史了解后,就會發現,這其中真的沒有什麼對錯可言。

之前在論壇上看過好多明粉們在聊,若是沒有韃子入侵,沒有李自成起義。那麼明朝也不會滅亡。

對於這個觀點,我只想說。這不是亡國的借口。

多爾袞統帥八旗軍入關時,僅僅不過十二萬人,而這十二萬人裏頭,其中滿軍不過七萬,漢軍不到三萬,蒙軍兩萬多一點。

然而定都北京后,一年之內!僅僅一年之內!即招降了四十多萬各路明軍。

雖然當時的八旗兵確實要比明朝兵力強盛,但這能當作亡國的原因嗎?

崇禎繼位之前,明朝的國政稅收每年也就一兩百萬白銀,即便是崇禎繼位后,在如此橫徵暴斂的情況下,也就只不過一千七百萬兩左右而已。

可是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在那些官員商賈家中,整整搜刮出了七千萬多萬兩銀子!

官員的腐敗成性,再加上當時的明朝,對百姓的壓迫已經到了一個慘不忍睹的地步,各種苛捐雜稅,各種民不聊生。

至於那些黨爭,天災,與這些比起來,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不論是起義,還是外侵也好。都只不過是這種時代下的一個必然的產物而已。

所以,明朝的滅亡並不是來源於外侵,而是內患。

……

在來說說清朝吧,清朝始源與后金,天聰十年(明崇禎九年)努爾哈赤第八子,后金可汗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為大清。

同年六月,清兵入關。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成為了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入關的皇帝。

至於剃髮令,大屠殺……大家去度娘百科一下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朕的江山要亡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朕的江山要亡了
上一章下一章

前言:明末清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