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篇

孫權稱帝篇

曹真派費耀、曹叡派張郃,分別都去救援陳倉。曹叡親自到河南城,置酒為張郃送行。曹叡問「我們救兵是不是去得太晚了?等你到后,陳倉會不會已落入諸葛亮之手了」張郃道「不會,諸葛亮深入魏境,糧食不夠。等臣到了,恐怕早已退兵了」不過張郃還是下令晝夜進軍,爭取早日趕到。不過結果也如張郃所料,他還未趕到,諸葛亮就已因糧盡而退兵。只是在撤軍時,讓魏延斬殺了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此戰後,郝昭被賜爵關內侯。

當年遼東太守公孫康死後,其子公孫晃、公孫淵皆年幼。於是官屬們一致推舉其弟公孫恭為主。曹丕稱帝后,還專門遣使去冊封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平郭侯。但公孫恭為人劣弱,不能治國。此時公孫淵已長大,便廢了公孫恭而自立。同時上書洛陽求封。劉曄說這個不能封,而應出兵討伐。但曹叡不聽,封了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本年,孫權任命揚州牧呂范為大司馬,可惜呂范還未能接受這一任命就去世了。當初孫策曾命呂范主管財政,年少的孫權每有私求,呂范從不敢專許,必報於孫策。孫權任陽羨縣長時,功曹周谷對孫權卻向來是有求必應。待孫策去世,孫權接班后,便重用呂范而不用周谷。

本年,吳將翟丹叛逃曹魏。孫權因害怕手下將領像翟丹一樣都畏罪逃亡,特地下令「今後諸將犯下三次重罪之後,才可議刑」

229年春天,諸葛亮三出祁山,命部將陳式攻下武都、陰平二郡。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來救。諸葛亮出兵至武都郡與天水郡交界的建威。郭淮退兵,二郡就此歸蜀漢所有。因此功,後主劉禪重新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4月,曹丕之子、元城王曹禮去世。

13日,吳王孫權在群臣的擁戴下正式稱帝。大赦,改元黃龍。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兄長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孫登為太子,封孫策之子孫紹為吳侯。百官皆進爵加賞。大朝會上,孫權特地歸功周瑜。當張昭舉著笏板欲褒讚功德時,還未開口,孫權便先說道「當年赤壁之時,朕若聽了張公的話,現在恐怕已在洛陽乞食了」說得張昭大慚,伏地流汗。

孫權任命諸葛恪為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太子四友。謝景、范慎、羊衜等人為太子賓客,於是東宮號為多士。孫登曾命胡綜作《賓友目》「諸葛恪英才卓越,超逾倫匹;顧譚精識時機,達幽究微;謝景凝辯宏達,言能釋結;范慎究學甄微,游夏同科」但羊衜卻不以為然,私下裏曾道「元遜(諸葛恪字元遜)才而疏,子默(顧譚字子默)精而狠,叔發(謝景字叔發)辯而浮,孝敬(范慎字孝敬)深而狹」羊衜因此為諸葛恪等人所惡。但最後的事實卻證明:四人皆敗,正如羊衜之所言。

5月,孫權派張剛、管篤二人前往遼東。派使者前往CD,提議並尊二帝。蜀漢群臣皆以「名體弗順,宜顯明正義」主張與吳絕交。諸葛亮則力排眾議,6月,陳震出使吳國,祝賀孫權稱帝。兩家重訂盟約。並由孫權建議,兩家將曹魏的疆土預先做好了瓜分:豫、青、徐、幽4州屬吳。兗、冀、並、涼4州屬漢。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兩家平分。

張昭以老病為由,上表辭官。孫權改封張昭為輔吳將軍,班亞三司。封婁侯,食邑萬戶。張昭每次朝見,都辭氣壯厲,義形於色。經常以直言逆旨。有一次就惹得孫權很不高興,把張昭趕出朝去。後來有蜀漢使者來到,盛稱自己國家之德美,群臣莫能屈。這時,孫權又想到了張昭,嘆道「若張公在坐,彼安能自誇乎」第二天,孫權便派人到張昭家中慰問召見。張昭到來后,要行避席謝禮,孫權跪止之。張昭坐定后,說了一番心裏話「當年太后、桓王臨終前都把陛下託付給老臣,是知道老臣能夠忠心事國,而不會變心易慮、偷榮取容啊」

6月21日,繁陽王曹穆去世。

26日,曹叡追尊曾祖父曹嵩的養父曹騰為高皇帝,夫人吳氏為高皇后。

7月,魏明帝曹叡下詔:以後若有皇帝無嗣,以旁支之子入繼大宗的情況出現,必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不得復顧私親。若有大臣以佞邪導諛入繼的君王稱自己的生父為皇、生母為後的,全部誅之不赦。將此詔書寫於金策,藏之宗廟,著於令典。

9月,孫權從武昌遷都建業。留太子孫登及尚書九官在武昌,並命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鄱陽、廬陵3郡事,總督軍國。

劉廙曾寫過一篇《先刑后禮論》,謝景向陸遜推薦此文。卻被陸遜呵道「先禮后刑,才是正道。劉廙這是歪理邪說。你現在是太子賓客,以後應遵仁義、彰德音,這些東西不要去對太子講」

孫登給西陵都督步騭寫信,求見啟誨。步騭回信,詳細寫明在荊州的諸僚吏的行能。並道「人君不親小事,使百官有司各任其職而已。願太子也能明此道理,則天下幸甚」

孫權讓60歲的張紘回老家,把家屬一起遷到建業來。但張紘卻在半道上病死了。臨終前,張紘寫下遺表,讓其子張靖呈給孫權。孫權省書流涕。

10月,魏明帝曹叡下令改平望觀為聽訟觀。曹叡注重刑獄。常說「獄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斷大獄,曹叡常詣觀臨聽之。而各種律令發展到曹魏現在,已有26272條、773萬餘字。這麼龐雜的律法,使覽者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曹叡下詔:以後但用鄭氏章句。又接受尚書衛覬的建議,設置律博士。再命陳群、劉邵等人刪約漢法。最後刪定成《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180餘篇。於正律9篇為增,於旁章科令為省。

11月,洛陽宗廟建成。太常韓暨奉詔,持節往鄴城去迎高皇帝曹騰、太皇帝曹嵩、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的神主。12月10日到達洛陽,四神主被奉安於廟。

24日,大月氏王波調遣使奉獻,被曹叡封為親魏大月氏王。

12月,雍丘王曹植被徙封為東河王。

本年,諸葛亮將府營遷至終南山下原上,在漢中郡沔陽縣築漢城,在成固縣築樂城。

本年,曹丕之子、邯鄲王曹邕去世。

230年1月,曹魏在原合肥舊城西偏北不到20公里的地方築造新城。

1月,孫權下詔設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

1月,孫權不聽陸遜、全琮等人的勸諫,派衛溫、諸葛直2人率甲士萬人出海,去尋找傳說中的夷洲、亶洲。想着可以抓些人回來,以增強吳的國力。

尚書諸葛誕、中書郎鄧颺、散騎常侍夏侯玄等人結為黨友,更相題表,以夏侯玄等4人為四聰,諸葛誕等8人為八達。還有劉熙、孫密、衛烈3人雖比不上四聰八達,但憑藉其父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吏部尚書衛臻在朝廷中的權勢,也被合稱為三豫。這15人名動朝廷,京都翕然。2月4日,曹叡接受董昭的上疏建議,下詔斥浮華,將諸葛誕、鄧颺等人全部罷官。

10日,曹叡下詔:將曹丕的《典論》刻石,立於廟門之外。

15日,曹叡封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懿為大將軍、公孫淵為車騎將軍。

4月,曹魏的太傅鍾繇去世。

6月11日,卞太皇太後去世。

19日,曹叡下詔取消上庸郡。

7月,魏明帝曹叡接受大司馬曹真的建議,分兵三路,大舉伐蜀:司馬懿出魏興郡郡治西城縣,溯漢水而上;張郃由子午道;曹真由斜穀道,最後會於漢中。

8月5日,魏明帝曹叡出洛陽東巡。經過潁川郡繁昌縣時,命執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祭祀受禪台。19日,曹叡到達潁川郡治許昌。

魏兵來侵的消息傳來,諸葛亮急忙率兵趕到漢中郡成固縣的赤坂,嚴陣以待。又命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任命李嚴之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繼嚴後任(此為諸葛亮四齣祁山。六齣祁山之中,唯有這次是被動防禦;其他五次皆為主動出擊。另外《三國演義》描寫諸葛亮六齣祁山的對手都是司馬懿。其實前三次與司馬懿毫無關係。這第四次,兩人也未直接交手。兩人直接交手的,不過是第五、六2次而已。還有:諸葛亮其實只是六齣漢中,並未六齣祁山)

9月,大雨30餘天,伊、洛、河、漢水皆溢,棧道斷絕。太尉華歆、少府楊阜、散騎常侍王肅先後上疏,建議撤軍。司空陳群更是在戰前就反對此次出兵。最終,曹叡下詔,命曹真等人班師。魏延奉諸葛亮之命,在陽溪殺敗曹魏雍州刺史郭淮。

10月11日,曹叡返回洛陽。曹叡出巡時,曾命左僕射徐宣留守,總統諸事。曹叡回來后,有關部門要向曹叡奏呈文書。曹叡不看,並說了一句話「朕看與徐宣看,都是一樣的」

16日,曹叡下詔:除死刑犯外的其餘罪犯,都可納錢贖罪。12月23日,曹叡下詔:命公卿舉薦賢良之士。

因魯、梁二地都在吳蜀預分魏國疆土的吳國境內,本年,後主劉禪下詔:將魯王劉永徙封為甘陵王、梁王劉理徙封為安平王。

丞相長史張裔去世后,本年,諸葛亮任命蔣琬為丞相長史。諸葛亮每次出征,蔣琬都能做到「足食足兵,以相供給」得到諸葛亮的讚許「公琰(蔣琬字公琰)托志忠雅,可與我共贊王業」

本年,孫權欲攻打合肥,待滿寵將兗、豫諸地的魏軍全部召來后,卻突然之間直接退了兵。於是魏軍也想退兵,但滿寵不同意「吳軍大舉而來,又突然退兵,其中必定有詐。是想讓我解散部隊,放鬆警惕,然後乘虛偷襲我,所以部隊還不能解散」果然十餘天後,吳軍再次兵臨合肥城下,但因滿寵早有準備,攻城不克的吳軍只能退軍。

本年,青州人隱蕃逃奔入吳,上書孫權自薦。孫權下令召見。隱蕃對孫權的提問及當下時務一一分析,甚有辭觀。在旁侍坐的胡綜道「此人上書大語如東方朔,巧捷詭辯如禰衡,而才皆不及。未可治民,且先試以都輦小職吧」孫權認為隱蕃剛才對答中對刑獄很有心得,便任命他做了廷尉監。朱據、郝普、全琮等人皆認為隱蕃有王佐之才,與其傾心相待。隱蕃門前車馬雲集,賓客盈堂。只有羊衜、楊迪等少數人拒與其通。潘濬之子潘翥亦與隱蕃交好,甚至還饋餉之。潘濬得知后大怒,寫信去把兒子痛斥了一番。

後來,隱蕃密謀作亂,事敗之後逃走被抓,伏誅。郝普惶懼自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少年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少年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孫權稱帝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