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普及教育

第202章 普及教育

宋太平帶領的遠航商務艦隊遠離人族的故土,在太空戰艦上出生的孩子們,甚至沒有機會去真實行走在廣袤的森林,只能太空戰艦里的自然環境模擬艙感受各個行星上動植物樣本,人工種植的難免會有些牽強,缺少那種自然的美,更讓宋太平擔憂的是這一代人已經沒有和人族接觸,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已經淡化,他們再下去幾代人,還能融入未來人族社會嗎?

宋太平拉上沈如月、劉威和葉飛虎給孩子們講解著人族淵源文化:

古人曾子有句話說得好:「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師者王」就是領導者非常謙虛,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從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為國師,其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又用姜太公並尊為尚父。湯用伊尹,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師。

「用友者霸」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例如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苻堅先生用王猛,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順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

這是曾子體察歷史經驗而後據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

「用徒」讓自己感到快樂,「用友」讓自己受到約束,「用師」卻讓自己受到壓抑。所以,今天喜歡「用徒」的領導者遠遠多於「用師」者。

對於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當受騙的是言聽計從、順人喜好、唯唯諾諾的人,這樣的人身邊越多,其事業失敗的機率也越大;而那種脾氣不好、有真才實學的人,對於優秀領導者而言,你身邊這樣的人越多,事業成功的機率越大。

一個人若能虛心的不斷學習,那就是這個人最大的優點,但許多人並不總是能夠虛心學習的。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學,這種精神非常好,但隨着年齡越來越大,懂得越來越多,學習的勁頭卻越來越小了,尤其是當一個人爬到了比較高的位置,就像爬山一樣,他第一個爬到山頂了,看看上面沒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烏壓壓的都是人。他這時候就會有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感覺,覺得已經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學了,相反,別人都要跟他學了。於是,他開始走下坡路了。俗話說得好:「人們常常不滿足於自己的財富,卻常常滿足於自己的智慧」。

領導者爬到頂峰之後還知道不斷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靈魂深處有着一種渴望日日復新的強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來是至高無上的,但他上面還是有人,他上面有「老師」,有供他尊重和學習的人。一個領導者若是整天叫苦,說自己身邊沒有人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很是驕傲自大、剛愎用自,就是他並不尊重人才,沒有拿屬下當老師的那種胸懷和氣度,更沒有「用師」的大智慧。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兒跑了。

有句格言說得好:「博學多聞的智者,總是溫良謙遜;碩果累累的樹枝;永遠俯首躬身。」

一般來說,領導者大權在握,在組織內處於比較顯眼的位置。他受眾人關注的就必然多,所要應付的事情也必然多。這樣,就會使他把許多的時間精力分散在諸多人事的周旋、應付上。一個人如果沒有安靜思考的時間,長期處在顯眼的位置上進行領導、管理、周旋、應付。久而久之,時間、精力、健康、知識、智慧、思考力……,都會受到虧損而缺乏增長!對此,這就要求處在領導位置的人,避開眾人的焦點,避開不必要的繁雜事物,回到比較隱蔽的位置,將顯眼的位置留給下屬,將真正賢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領導人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助於自身的修身養心、學習思索;有助於他不斷反思、不斷調整,拓展自己心靈的空間,強大自己靈魂的力量;有利於加強下屬對領導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

這樣,當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時,就會獲得足夠的時間、智慧和精力去面對,運籌帷幄、統攬全局、決勝千里。

歷史,往往會驚人地重複著。我們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洞察未來;我們只有擁抱智慧,才能見證「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諦。

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有位穿着汗衫,滿身汗味的老農夫,伸手推開厚重的汽車展示中心玻璃門,他一進入,迎面立刻走來一位笑容可掬的掬的櫃枱小姐,很客氣地詢問老農夫:「大爺,我能為您做什麼嗎?」

老農夫有點靦腆地說:「不用,只是外面天氣熱,我剛好路過這裏,想進來吹吹冷氣,馬上就走了。」

小姐聽完后親切地說:就是啊,今天實在很熱,氣象局說有32攝氏度呢,您一定熱壞了,讓我幫您倒杯水吧。

接着便請老農夫坐在柔軟豪華的沙發上休息。

「可是,我們種田人衣服不太乾淨,怕會弄髒你們的沙發。」

小姐邊倒水邊笑着說:「有什麼關係,沙發就是給客人坐的,否則,公司買它幹什麼?」

喝完冰涼的茶水,老農夫閑着沒事便走向展示中心內的新貨車東瞧瞧,西看看。

這時,那位櫃枱小姐又走了過來:「大爺,這款車。

「不要!不要!」老農夫連忙說,「你不要誤會了,我可沒有錢買,種田人也用不到這種車。」

「不買沒關係,以後有機會您還是可以幫我們介紹啊。」然後小姐便詳細耐心地將貨車的性能逐一解說給老農夫聽。

聽完后,老農夫突然從口袋中拿出一張粥巴巴的白紙,交給這位櫃枱小姐,並說:「這些是我要訂的車型和數量,請你幫我處理一下。」

小姐有點詫異地接過來一看,這位老農夫一次要訂8台貨車,連忙緊張地說:「大爺,您一下訂這麼多車,我們經理不在,我必須找他回來和您談,同時也要安排您先試車……

老農夫這時語氣平穩地說:「小姐,你不用找你們經理了,我本來是種田的,由於和人投資了貨運生意,需要買一批貨車。

但我對車子外行,買車簡單,最擔心的是車子的售後服務及維修,因此我獨生子教我用這個笨方法來試探每一家汽車公司。這幾天我走了好幾家。

每當我穿着同樣的舊汗衫,進到汽車銷售廠,同時表明我沒有錢買車時,常常會受到冷落,讓我有點難過……而只有你們公司。

只有你們公司知道我不是你們的客戶,還那麼熱心地接待我,為我服務,對於一個不是你們客戶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成為你們的客戶……

顧客購買的除了商品,還有優質的服務,如果缺少了後者,再好的商品也抓不住市場。

在創業的道路上,無數的人跌倒,一部分人爬起來,越來越多的人趕上來,只有一小部分人最終到達終點。創業雖然艱辛,但還是會有成功的機會。

第1招:創意制勝。

努力開發你的創造力,圍繞你的事業讓思維不受拘束地展開聯想。經營最可靠的是創意,一個好點子、好創意往往能使你的經營之路柳安花明。

第2招:當機立斷。

要賺錢必須果斷,學會迅速地審時度勢。快速決斷能夠使你佔據領先優勢,拖拖拉拉、畏首畏尾、不敢決斷是賺錢之大忌,這會讓你一次次貽誤良機。

第3招:窮追猛打。

成功者往往是持之以恆、埋頭苦幹的人。做事有頭無尾,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要賺錢就不能怕辛苦,如此則成功可期。

第4招:眼觀六路。

善於觀察,對新觀點、新事物要保持敏銳的頭腦。可隨身攜帶一個本子,隨時記下你發現的生財之道,一有時間就加以整理,得出有價值的方案,然後開始實施你的計劃。

第5招:膽大心細。

冒險是有代價的。世界上絕沒有萬無一失的賺錢之道。盲目隨大勢,貿然作決定都是不可取的。要避免失敗,就要處處小心,躲開可能碰到的陷阱。

第6招:借雞下蛋。

借錢賺錢,借雞下蛋不丟人。賺錢的機會稍縱即逝,所以當機會來了,你一時又沒有資本時,看準了不妨借錢出擊。死守着有一分錢花一分錢的老觀念將難成大事。

第7招:動如脫兔。

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時間觀念,決定做一件事情以後,行動要迅速,絕不能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去做。時間就是金錢,拖沓的作風是賺錢的天敵,行動不敏捷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的競爭。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鱷索羅斯,華爾街的金融巨子摩根,紅色資本家哈默,報界之王普利策……猶太人作為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商人」,掌握了豐富而系統的賺錢經驗和智慧,讓我們看看這些實實在在的賺錢秘訣!

1、為女***。

猶太商法認為:要想賺錢,就必須瞄準女人。因為,男人賺錢,女人花錢。男人的興趣根本不放在保管與使用(採購家庭物資)金錢上,而是放在賺錢上;保管與使用(採購家庭物資)都是女人的事。

2、為錢走四方。

為錢走四方是猶太人天生的特性。他們不僅自己天馬行空、四處奔忙,販進賣出,而且還鼓勵別人這麼做。猶太商人聲東擊西、轉戰南北、廣為聯繫,做成了一筆又一筆的大大小小的貿易。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應該「做四方的生意,賺取八方的錢財」。

3、78∶22法則。

78∶22法則是一個自然法則,如,男人掙了這個世界78%的錢,女人則消費了這個世界的78%的錢。因此,猶太商人的傳統經營領域大多集中在餐飲、服飾、珠寶、建築、藥物方面,尤其集中在婦女和兒童用品上了。

4、為嘴巴服務。

猶太人認為經銷過程中應瞄準人們的嘴巴,做「嘴巴」生意,也就是同吃有關的生意。小而言之,猶太人主張經營蔬菜店、雜貨店、米店、點心鋪及水果店等,因為做這些生意一定會賺錢。大而言之,猶太人主張開飯店、酒吧、夜總會等。因為吃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吃也在與時俱進,只有滿足大眾基本需求的產品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5、用腦去賺錢。

只有賺錢的智慧才是真智慧。猶太人認為賺錢是天經地義、最自然不過的事。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用腦去賺錢,也就是說,能賺錢的智慧方為真智慧。我們學會做到確認消費者的價值、滿足消費者的自尊、懂得創造市場需求。

6、拓展新渠道。

財富是賺來的,而不是靠省吃儉用積攢起來的。立足於賺,是猶太商人不可動搖的信念。營銷活動的高回報需要高投入,開源是根本。一方面要制止浪費,另一方面要懂得推陳出新,開拓新資源。

7、惜時如金。

猶太人經商格言中,有一句叫「勿盜竊時間」,意思是告訴猶太人不得妨礙他人的一分一秒。時間就是生命,猶太人信奉「時間就是金錢」的信條。重視時間,它的另一層意義是抓緊一分一秒可以搶佔商機。

8、靠信息搶佔先機。

商場是個機會均等的地方,在相同的條件之下,誰能捷足先登,搶佔先機,先發制人,那麼誰就能穩操勝券了。

9、誠信是根本。

猶太人在經商中最注重「契約」。在全世界商界中,猶太商人的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猶太人一經簽訂契約,不論發生任何問題,決不毀約。太人從來都不毀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改變契約的前提下,巧妙地變通契約,為自己所用。因為在商場上,在猶太人看來關鍵問題不在於道德不道德,而在於合法不合法。

10、善於整合資源。

正如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所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藉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的組合起來。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天的父母,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

很多家庭條件一般,但是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有的夫妻一個月忙下來賺的錢抵不上一部新款手機,但是為了孩子,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孩子買,生怕孩子在外面受一點委屈。

總想着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的父母太多了。結果呢,孩子習慣要求有最好的條件,但卻吃不了一點苦。

後台有個媽媽曾經留言,她每個月給上大學的孩子1500元的伙食費,孩子很生氣,他對媽媽說:「我同學的生活費是我的好幾倍,我還是你親生的嗎?」

當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飯一食、一鞋一衣,都滲透著父母的血汗。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試着讓他幫你買買菜、擦擦車;

學校住宿條件差,鼓勵孩子接受,只有切切實實吃點苦,才明白生活的艱辛。

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才會讓他吃一輩子苦。

前兩天看到不少老師和家長在轉發《中國教育最可悲的事: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的文章,裏面提到李雙江和李天一,曾經有人問李雙江:會打孩子嗎?

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

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是啊,現在很多父母捨不得管教孩子,無論孩子闖出什麼禍,都會幫孩子善後,別說打,嚴厲說幾句都會愧疚半天。

人們常說:孩子小,不用管,大了就好了。

可是這些孩子長大了,真的就突然變好了嗎?

孩子小,調皮搗蛋是常事,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事隨心所欲,這都沒有錯,如果父母總是捨不得管,沒有底線的縱容,學壞真的特別容易。

別因為孩子小就捨不得管,「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管教孩子這件事,越早越好。

有一些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怕孩子受傷,總覺得孩子需要做什麼家務,放開玩或者搞好學習就可以了。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但自理能力特別差,以前看過新聞,大學新生因為不會洗襪子,報到時帶了上百雙襪子。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家裏人什麼都不捨得讓他干,孩子上學臟衣服按周累積,寄回家給父母洗.....

我們似乎忽略了,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幫孩子干著干那,真正能跟隨孩子一生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習慣。

在我們大人看來習以為常的家務,孩子們卻能學到很多,動手實踐的能力、獨立性、責任感,自信等等,都藏在像家務這樣的小事裏面。

父母總覺得孩子學習和成才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實我們都忽略了:無論一個人獲得多大的成功,最終都將需要回歸家庭。

放下身段,和家人做美食,一起打掃,這些點點滴滴的家庭瑣事,構建起來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責任感。

以前去朋友家做客,一下車就看到爺爺追着孩子喂飯,朋友的孩子已經7歲,每天為了孩子吃飯這事,一家人都很頭疼。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擔心孩子吃不好飯,要親手喂,擔心孩子不能自己寫作業,要陪着寫。

不僅如此,有的父母的手越伸越長,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報什麼樣的興趣班、將來要幹什麼,每一步,由父母掌舵引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這種愛不是事無巨細的大包小攬,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孩子的能力。

不要因為難,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哪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不會摔幾跤;

哪個孩子學會吃飯之前,不會弄髒幾身衣服。

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鼓勵他自己去做,有些事,也請試着讓他自己做決定。

從呱呱墜地到斷奶,從第一次上幼兒園到第一次出遠門,從遇到喜歡的人到組建自己的家庭,孩子人生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和父母的分離。

孩子註定要成長,而父母,也註定將退居幕後。捨得放手,孩子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商界巔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商界巔峰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2章 普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