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一樣的明末

第一章 不一樣的明末

七月的時節,太陽高照,天氣炎熱。

這是在崇禎九年(1636年),北直隸延慶州懷來縣的一個鎮上,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正在跟一個十六歲的英俊少年切磋過招。

中年人把劍法施展開來,猶如行雲流水,步步緊逼,少年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儘力抵擋,無奈武學修為過於懸殊,在勉力抵擋了二十多招后,左肩衣服被輕微刺中了一下。

每切磋一次,中年人就認真講解少年在武功運用中的不足之處,這少年悟性極高,是難得的練武奇才,兼且勤於練習,進步十分神速。

這次,兩人切磋了小半天,已經大汗淋漓。

中年男子對於這個資質奇好的少年十分喜愛,說道:「少爺,你的武藝又有進步了,短短半年就有如此成就,算得上是舉世罕有了。」言語中對他既是肯定又是鼓勵。

少年卻仍然對自己的武功進境不滿意,說道:「連鄧叔你這關都過不了,要把武功修鍊到絕頂高手的水平,不知要到猴年馬月。」

中年男子道:「我在武藝上可是下過三十多年的苦功,按照你絕佳的資質,只要勤加習練,加上又有兩大武學寶典,有望在幾年後趕上我的水平。」

這中年男子名叫鄧玉龍,今年四十五歲,他身材中等,留着山羊鬍子,雙目炯炯有神。在十年前,鄧玉龍江湖上名頭十分響亮,到處行俠仗義,武林人士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中原一劍」,意思是劍法了得。

由於鄧玉龍到處行俠仗義,得罪了不少邪派之徒,十年前,三十五的歲鄧玉龍,迎娶了華山派掌門之女五個月後,被邪派七煞門派出殺手突襲報復,他身懷六甲的妻子被害,鄧玉龍在奮力殺死最後一名殺手后,傷勢極為嚴重,當時已經無法自救,生命危在旦夕。恰巧被一對恰好路過的夫婦所救,這對夫婦,就是現在跟他切磋過招的少年的父母親。

由於愛妻被殺,鄧玉龍悲痛萬分,心灰意冷,為了報答恩公的救命之恩,就留在這少年的府邸里做了總管。

少年名叫趙欽衛,年方十六,長的頗為英俊,儼然就是個美男子。然而,這個趙欽衛在半年前已經換了另外一具靈魂。

在現代,一名二十八歲的陸軍士官,姓名也叫趙欽衛,在現代的半年前一場軍事演習的時候,莫名出現意外犧牲。雖然軀體死亡了,但是靈魂卻被保留下了,靈魂好像是做了一個夢,夢裏見到陰間的閻王不收留他,把《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這兩本武功絕學全部的經文,都注入他的靈魂中,並且讓他重生附身於明末跟自己同名同姓的這個趙欽衛身上。

醒來后,正是1636年過完年後不久,當時的這個趙欽衛,不僅僅發現自己真的靈魂重生了,腦海中完全清楚《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的經文,並且還保留了這副身體原主人的所有記憶,甚至連部分情感也保留下來了。

在前世的趙欽衛喜歡研究歷史,他發現,現在的這個時空,跟有原本歷史上的背景、人物事件,包括明朝、李自成、張獻忠、滿清,以及各自的文武部下、軍隊等,原本歷史上的一切,這個時空都有。他熟悉歷史,對於這些事情並不感到驚訝,令他驚訝的是,這個時空竟然還混合著武俠世界。有少林、武當、丐幫、峨眉等名門正派,也有各種邪魔外道,有各種在現代世界武俠小說中耳熟能詳的各種武功,還有一些精通特殊技能的人。

這個時空不僅僅有各種政權之間的鬥爭,也有江湖、武林中的明爭暗鬥,而江湖勢力又跟滿清、明朝、李自成等勢力交織在一起,既有朝廷、軍隊的力量,同時也存在江湖力量,令這個時空更為複雜。

在這個時空裏,趙欽衛家裏世代都是讀書人,爺爺曾經做過懷來的知縣,在幾年前已經逝世。父親曾經考上過秀才,但是沒有被分配當官,在被現代趙欽衛靈魂附體前的那個趙欽衛,也喜好讀書,家裏明明有鄧玉龍這個高手,卻對武功一點興趣也沒有,一心想讀書通過科舉考取功名。

趙欽衛的爺爺雖然已經逝世,父親沒有當官,但是家裏有大量的土地,算得上是大地主。根據朝廷的律令,有很多皇親國戚、功勛大臣世代都不用交賦稅,於是乎,家裏的土地掛靠在某位功勛大臣名下,只向那位功勛大臣交兩成的收成。而趙家對佃戶收取的佃租只有三成半,在各個地主當中算是最低的了。

其他地主一般向佃戶收取的佃租為五至七成,而那些沒有被地主豪強霸佔土地的自耕農,是朝廷徵收賦稅的對象。由於明朝基本上不向商人收稅,只對小農戶收稅,朝廷對外要跟滿清作戰,對內要鎮壓農民起義,巨大的軍費開支只能壓在小農戶身上,那些要向朝廷繳納賦稅的自耕農,日子過得甚至比有些佃戶還要差。故此,趙家在附近一帶名聲很好。

現代的趙欽衛靈魂重生后,開始注重練武,他對鄧玉龍說,夢中被仙人贈送了兩本武學寶典。鄧玉龍做了趙家十年的總管,是看着趙欽衛長大的,對待趙欽衛幾乎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趙欽衛對他的感情絲毫不亞於親生父親,對這個武林高手自然是信得過的,是以把這個事情告訴鄧玉龍。

鄧玉龍喜出望外,《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這兩本至高無上的武學寶典,江湖上無人不知,而趙欽衛被仙人託夢后,竟然喜歡上學武了,並且把《九陰真經》的經文全部背誦出來給他,一同研究習練。至於《九陽真經》,由於鄧玉龍修鍊的是陰性內功,不適合同時修鍊陽性的內功,所以趙欽衛並沒有告訴他經文。

託夢這件事本身很離奇,但是趙欽衛跟他一同研究的《九陰真經》,的確是至高無上的武學寶典,不由得鄧玉龍不信。

從半年前開始,趙欽衛跟着鄧玉龍潛心學武,因為有鄧玉龍這個名師,以及九陰真經、九陽真經這兩種絕世武功,再加上重生後趙欽衛是練武奇才,短短半年裏,武功修為就達到了一流初期的水平。

以前的趙欽衛,由於不喜歡武功,對於武學和江湖了解不多。重生后的趙欽衛,在這半年來從鄧玉龍口中了解到,這個時空的武功,分為三流、二流、一流、先天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又詳細分為初期、中期、後期、巔峰四個階段。

在十年前的鄧玉龍,武功屬於一流巔峰,最拿手的招式就是《周公劍法》,按照劍法層次而論,《周公劍法》足可躋身於當今武林最強的劍法之一,但是將此劍法施展起來,需要深厚的內功和高超的輕功相互配合,才能完全發揮其威力,故此十年前的鄧玉龍,內功修為有限,武學水平只能是一流巔峰。

這十年來鄧玉龍從未再踏足江湖,武功已經修鍊至先天初期,在半年前得到《九陰真經》經文後,為他開闢了武學的新天地,把很多參悟了三十年都沒有參透的武學道理讓他領悟了,這半年時間武功修為大進,已經達到先天中期的水平。

這半年來,趙欽衛跟隨鄧玉龍習武,除了一同研究《九陰真經》以外,鄧玉龍還把《周公劍法》傾囊相授。由於趙欽衛是武學奇才,雖然他開始時需要鄧玉龍教導,但是趙欽衛在開始習練后,時常對於學武發表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兩人搭配習武是相得益彰。趙欽衛資質好固然是一個因素,在前世武俠小說看多了也是一個因素,在這個時空裏,武學原理跟前世小說中的金庸、古老、梁羽生等武俠世界中的原理竟然大體相同,在這個時空竟然十分適用。

這天是七月十三日,兩人一早就出來習武,回想起這半個月來,兩人自覺自己的武藝頗有進境。

臨近中午十分,兩人把劍入鞘。

「少爺,後天就是你的大喜日子,明天就不要練武了,好好準備做你的新郎吧。」

「也好,反正也不差這幾天,婚姻大事十分重要。只是在上個月,滿清軍隊從長城獨石口突入關內,朝廷的軍隊也恐怕抵擋不了多久,我已經跟父親提議過,待我成親后,舉家往南方遷徙逼禍,可他不願放棄家裏的土地,總有抱有僥倖的心理,認為清兵到不了這裏。清兵所到之處,沒有百姓能夠倖免於難,哎!如果不走的話,真不知是否會發生大災難。」

「先成親吧,成親后,我跟少爺你一同勸諫老爺,這裏實在是不安全。」

說到這方面,趙欽衛是憂心忡忡。他了解明末的歷史,在1644年清兵入關之前,曾經有七八次繞過山海關殺入關內,其中三次還直逼京師城下,清兵兵鋒所到之處,百姓不是被殺,就是被擄掠到東北做牛做馬,成為八旗兵的奴隸。自己這個時空的家所在的延慶州,離長城不是很遠,一旦清兵從附近的長城口入關,很容易成為攻擊的對象。

至於成親的對象,即使是重生后的趙欽衛,由於接收了原主人一部分感情,心裏還是比較歡喜的。他的未婚妻名叫周慧玉,跟他同年,是現任懷來縣訓導(相當縣教育局長)的女兒,兩人12歲就認識,感情很好,加上兩家都是讀書人,也算是門當戶對,這門親事在一年前就定下來了。在這個時代里,十六歲正是最佳成婚的年齡,趙欽衛又接收了一部分原主人的感情,所以就服從家長的安排,兩天後就要成親了。

趙欽衛的府邸,離懷來二十多里路,周邊是自己家的土地,由幾百個佃戶耕種著。趙欽衛的父親有一妻一妾,他上面有個姐姐,在三歲的時候失蹤,下面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回到家中,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上上下下都忙着趙欽衛成親的事情,掛燈籠、貼對聯、整理傢具擺設等。這是根據這個時空的婚事流程來明媒正娶,只差後天去縣城迎接新娘回府後拜堂成親了。

在父母的眼中,兒子娶正妻是現在的頭等大事,至於清兵,他們認為打到懷來的可能性不大,渾然不知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七月十四日,懷來縣城的一座廟裏,周母帶着周慧玉來到這裏進香。

周慧玉年方十六,正是大好的青春年華,她身穿薄薄的直領襦裙,容色清秀,身材苗條。

周母自然是祈禱女兒明天出嫁后幸福平安之類的。周慧玉自然也祈禱一番。

祈禱過後,周母看着女兒,滿懷不舍之情,說道:「慧玉,我和你父親養育了你整整十六年,明日你就要嫁人,為娘還真捨不得。」

周慧玉說道:「娘親,你別難過,欽衛哥哥的府邸離咱家不遠,女兒嫁給她后,回來探望你和爹爹不也很方便嗎!」

周母說道:「看你喜歡欽衛的樣子,早就想嫁給他了吧!明日就是你出嫁的日子,為娘一直教導你,嫁人後,要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希望你能努力這樣去做。」

周慧玉說道:「娘親,你放心,我會記住你和爹爹的教導。以後做個好妻子、好媳婦、好母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明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血色明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不一樣的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