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二章 架構(續)

第一六八二章 架構(續)

送走了一群老臣,林覺放聲大笑。這些人來此的目的很明顯,他們其實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他們清楚的很,但他們不肯讓自己這麼干。道理其實很簡單,根深蒂固的對皇權的崇拜是原因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利益攸關。

說白了,這一批人是既得利益者,是左右逢源的人物,手握資源,立於不敗之地。無論誰當皇上,他們都混跡在最頂端,享受着既得利益。只要皇權猶在,當皇帝的人便不會得罪他們,便會和他們合作。在士大夫階層,豪門階層,他們是有話語權的。他們知道自己要對皇權下手,他們擔心地位不保,所以今晚才急着來找自己。外邊的風聲越來越對皇上不利,他們便坐不住了。但這並非是因為對郭昆的忠心。

這一批人只是代表,他們的背後是一大群現在驚慌失措的人,他們現在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對於這一類人,林覺之前的想法是拉攏和安撫為主,盡量穩定他們的情緒,爭取他們的支持。但今晚,林覺忽然明白了,對這幫人不能慣着,必須要讓他們明白,他們是無法左右局面的發展的。如果他們強行反對,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所以林覺用的是不講道理的霸道作風,故意以奪位殺人這種極端的手段作為要挾。讓他們明白變革勢在必行,否則便是更壞的結果。正所謂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你要給屋子開窗戶,一大群人來說窗戶開不得,曆數各種壞處,跑出來反對。但你若要掀了屋頂毀了屋子的話,這群人便會同意開窗戶了。因為掀了屋子,他們便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這便是林覺的策略。

事實證明,一番破罐子破摔的撒潑恐嚇之後,袁先道陳之亮等人意識到必須和林覺合作,否則林覺掀了飯碗砸了鍋灶,誰都沒飯吃。雖然他們的內心是極為憤怒,甚至要怒罵林覺的山賊作風的,但是他們卻也知道,眼下對着干是沒有前途的。

陳之亮等人離開的時候雖然沒有表態,但林覺知道他們一定會和自己合作的。不看自己的面子,他們也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合作。況且林覺在他們離開之前給了他們兩點保證,第一點便是不會廢了郭昆,皇權猶在。第二點便是不會動他們的利益,只要他們肯積極的合作,依舊可以在朝廷中佔據要職,享有特權。林覺心裏也明白,一口吃個胖子是不可能的,要想實現自己的想法,必須爭取最多人的支持,建立一個共同的統一戰線。包括陳之亮袁先道這一類人,盡量照顧他們的感受,滿足他們的需求,只要他們能支持自己的行動。

說白了,林覺要的不是翻天覆地的顛覆,他要的是一種積極的改良。在目前大周的民智和生產力的水平之上,改良是一種最為現實和明智的作法。這也是林覺深刻思考後得出的一個結論。

送他們離去時,林覺有意的給了他們一個默許的承諾。那是當陳之亮詢問可否允許他們見一次皇上的時候,林覺不置可否。林覺知道,他們一定會去見郭昆的,而且他們會勸說郭昆就範。郭昆多日以來一直保持着沉默,保持着他最後的倔強,不肯提出要和自己見面,其實便是抱着最後的希望,不肯最後低頭交出權力。林覺知道這一點,所以便一直晾着他,也不去主動見他。雙方其實此刻便是一種無聲的角力。而只要陳之亮等人去見了郭昆,一旦他們勸說郭昆接受現實的時候,郭昆便會徹底崩潰。因為他知道他最後的希望已經破滅了。

接下來的數日裏,林覺接待了一波波的人。他們中有的是林覺忠實的擁護者,他們來見林覺的目的是勸說林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自立的。這些人大多為林覺的老部下,落雁軍軍中的將領。林覺不怪他們見識不夠,畢竟並非人人看得清天下的形勢。也並非人人懂的天下一亂,萬民塗炭,一己之私慾將會帶來萬民之痛苦的道理。說林覺優柔寡斷也好,說大帥魄力不夠也好,甚至有的吹鬍子瞪眼紅著臉跟林覺吵,說大帥太過婦人之仁。林覺一概微笑以對,能解釋的解釋幾句,不能解釋的陪着喝酒吃菜安慰一番。但對於這些人,林覺是不忍苛責他們的。或許將來他們會明白自己這麼做的意義所在。

還有的人前來求見林覺也是主張林覺廢帝自立的,但他們的動機卻是不純的。每一次重大的變革,每一次轉折之時都不乏大量的投機者乘勢撈取政治資本,以混取利益。這些人信誓旦旦的對林覺說着效忠的話,心底里想的卻是如何博取信任,獲得最大的利益。林覺對這些人見的太多了。就像當初方敦孺和嚴正肅主持變法之時,大量的投機分子湧入新法變革的隊伍里,當新法轟轟烈烈推行的時候,他們飛揚跋扈不可一世,風光無限。趁機撈取了不少權力和油水。但是當新法遭遇阻礙的時候,這一批人是最先倒戈,撇清干係,甚至是成為反誣方敦孺和嚴正肅的人。這一批人的嘴臉,林覺當初便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這一次,林覺是絕對不可能讓這一類人得逞的。

鑒別他們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這一類人的內心只需簡單的交談便知一二。以林覺如今的道行,他只需三言兩語便知這些人的目的。對於廢立的後果,帶來的天下的局勢的變化,這些人避重就輕,或者應答的辦法簡單粗暴。他們根本沒有明白林覺要做什麼。在連續斥退了幾波投機分子之後,林覺的耳根也清靜了許多。

另有一撥人是務實派。他們來見林覺倒不是關心林覺到底要怎麼做。他們只為目前朝廷面臨的困境而來。按照理政程序,重大事務需得皇上批複方可實行。目前的情形下,郭昆形同被囚禁,自然無法行使皇帝的權力。幾大衙門的軍政大事積壓了不少。比如邊鎮募兵之事,北方三路百姓回歸故土的賑濟以及相關便利扶持的措施。各地城池重建的規劃以及費用,南方几路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等等。這些事情已經形成了方案和辦法,也經過了主官衙門的批准。現在就缺最後皇帝批複下來,頒佈旨意執行了。卻因為程序問題卡了殼。林覺當然也可以直接下令無需郭昆批准而實行,但是於程序法理上不合,便會造成局面上的被動。

林覺也意識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時機已經逐漸的成熟,蟄伏了近二十天,朝廷上下,大周各地軍民其實都在盼望着事情能有個了局。如果在拖延下去,消磨的是百姓的耐心,拖延的是朝廷的大事。政體政務上的改良必須要立刻進行推進了,不管輿論是否完全的倒向自己,也不管上下各派勢力是否已經決定支持自己,這一切都必須要開始了。

七月二十三,陳之亮再次來見林覺,帶來了郭昆想要見林覺的口信。如林覺所料,林覺默許了陳之亮等人去見郭昆之後,陳之亮等人連續兩日進宮見了郭昆,也不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麼,總之,郭昆終於傳來了口信,希望能見一見林覺。

林覺知道,這場和郭昆的無聲角力終於結束了。其實連日來,不止陳之亮和袁先道等人,包括郭採薇以及落雁軍舊部的將領,馬斌沈曇梁七等人也都進宮去見了郭昆。郭昆應該是徹底的失去了幻想了,他不得不要求和林覺見面了。

當日午後,林覺應邀進宮去見郭昆。這還是林覺自回京以來第一次進宮。

午後的皇宮安靜的很。正午的陽光照射在殿宇飛檐琉璃屋瓦上,反射著刺目的金碧輝煌的光芒。陽光灼熱,但宮裏綠樹蔥鬱,除了殿宇前的大廣場上炙熱難當,過道樹叢之間卻是涼風習習,陰森之處甚至有些讓人發冷。

林覺一行穿過綠蔭和蟬躁之聲從延福宮正門進入,一路往東來到了延福宮麗景殿前的一處後宮小園之中。這裏有一處小小的荷花塘,此刻正值盛夏,荷花開得正盛,荷葉也正是濃密之時。荷塘四周高樹蔥鬱,迴廊蜿蜒,是一處安靜涼爽的所在。

遠遠的踏上長廊,林覺便見到了荷塘中間小亭之中坐着的一個人。那人獃獃的坐在亭子裏發愣,林覺知道,那必是郭昆了。

「林相,皇上就在那邊亭子裏。」親自帶人將郭昆從翠微殿帶來此處,並且派了大量人手在周圍保護的沈曇迎上前來,拱手稟報道。

林覺點點頭道:「有勞了,人都撤下吧,我和皇上單獨說話。」

沈曇點頭道:「遵命。」

林覺沿着迴廊快步走向池塘中間的小亭,郭昆似乎有所感應一般,回過頭來朝迴廊上看來。當他看到林覺的身影時,猛地站起身來,雙目直勾勾的瞪着林覺,拳頭攥的緊緊的,牙齒緊緊的咬着,雙目似乎要噴出火來。

「臣林覺,參見皇上。」林覺快步上前,在郭昆要吃人一般的眼神中拱手行禮,大聲叫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周王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周王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六八二章 架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