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刺殺

第269章 刺殺

無依聞言臉上流露出一絲苦笑,猶記數年前,寒風凜冽的冰雪天裏,一名穿着破爛衣服的小女孩艱難的在風雪中挪步,凜冽刺骨的寒風直往裂縫裏鑽,凍得女孩瑟瑟發抖。

曾有詩句描寫大雪紛飛之美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則這美景對於窮苦人家的小女孩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行走在紛飛的大雪中的女孩只為了尋找一口果腹的食物,可惜如此簡單的要求在這個亂世之中卻是最為奢侈的要求。

幸而天無絕人之路,女孩在昏倒的剎那間猶記得一雙溫暖的小手握住了她的小手,自此無依便同劉赦一同拜師學藝,而正是多年前那一雙溫暖的手讓她心中時刻銘記着劉赦的名字。

「咻~」

炎炎烈日下,正當無依回憶往昔之際,身為武人的直覺讓她莫名一冷,驚回首隻見烈日下一抹森氣逼人的寒光向著唐姬的脖頸間疾射而去,無依來不及提醒唐姬右手中的棋子疾射而去,「咣當」一聲,裹着凜然殺氣的狼牙箭被生生的砸彎了軌跡,然而肅立唐姬身後的一名女兵卻軟軟的倒在地上。

「敵襲~敵襲~」

反應迅速的女兵凄厲的狼嗥一聲,鐵甲碰撞聲中,迅速將唐姬層層圍護起來,而原本略微懶散的男兵霎時間疾步而至,殺機盈露的雙眸警惕的搜尋着周圍一切可疑之人,然則一箭過後卻再無絲毫蹤跡。

「哪裏跑!」無依的武力值遠遠高於在場的任何一人,敏銳的目光早已捕捉到可疑之人的身影,伸手抓起一旁的寶劍,雙腿猛然一凳,猶如一隻飛天的大鳥一般,向著一名身材矮小正轉身離去的孩子追去。

「姐姐小心~」唐姬望着無依追去的背影,焦急的大聲的喊了一聲,然則早已遠去的無依卻並未曾做出回應,想必是離得遠了,沒有聽到。

無依武力值甚至高過徐晃,又藉著縱身一躍的慣性,其速度遠遠要高於逃跑的那名孩童,只片刻功夫,無依就追上了那傢伙,像拎小雞一樣擒了回來。

古樹下滿臉警惕之色的親兵們忍不住一聲喝彩。

稍頃,無依就去而復返,將那人隨手扔在地上,數名親兵迅速上前,殺氣森然長矛直指此人,當他抬起頭來的時候,眾人才發現這那裏是一名孩童,而是一名身材矮小的成年人,如果劉辯在這裏一定會認出來,這是一名侏儒。

「軍爺饒命,軍爺饒命,小…..小的只是一時長了色膽,多…多看了兩…位夫人一眼,軍爺饒命啊。」

這人裹着又破又爛的布衣,跪倒在地上,個頭雖矮,看起來卻像個庄稼人,然則他的那雙眸子卻出賣了他的身份,一個老實巴交的庄稼人是不可能擁有那樣骨碌碌亂團的眸子的,顯然,此人絕非是老實巴交的莊稼漢。

「你不是長了色膽,而是膽大包天!」無依嘴角綻起一絲冷笑,「嗆啷」一聲抽出利劍,直指這名漢子,冷冷的說道:「說,你究竟是何人派來行刺唐妃,否則休怪本姑娘手下無情!」

「姐姐~」唐姬畢竟性子溫婉,看着無依手中的利劍隱隱已經割破了漢子的脖頸,心軟道:「看此人老實巴交,莫不是姐姐弄錯了?」

此時的無依並沒有回應唐姬,反而神色愈加的冰冷,手中微微用力,利劍顯然已經割破了漢子的脖頸,哀嚎之聲霎時想起來,無依森然道:「最好現在說出來,否則你的下場便是被開膛破肚掏空內臟!」

「姑娘饒命,姑娘饒命!」矮個子萬萬沒想到眼前長相俊美的姑娘,竟然說出如此恐怕的手段,就連一旁的親兵們都忍不住的打了一個冷顫!

無依冷冰冰的問道:「你究竟是誰?」

「小人是山中…..不是,不是…」矮個子原本還想狡辯,可一迎上無依那雙冰冷的眸子,趕緊打消了這個念頭,連聲道,「小人什麼都說,小人什麼都說!小人是董府的一名奴才,因小人自幼善射且身材矮小,易於刺殺,是以差遣來刺殺唐妃!」

「董卓?」無依嚇了一跳,心中一凜,厲聲問道:「你們究竟有多少人?目標除了唐姬還有誰?」

春秋時期各國秉持大義絕不行刺殺之行徑,然則春秋的戰國乃至先秦時期,天下人已然拋棄了大義,屢屢有暗殺之小人行徑,當初無依可不就是行刺劉辯了嗎?而無依正是身為遊俠,知曉行刺之狠毒,心中遂生出殺機。

她是接受了劉赦的委託為刺殺劉辯,然則失手被擒,又與唐姬情如姐妹,倘若這些人暗殺劉辯則罷了,然則若要刺殺唐姬,她無疑不會答應。

矮個子明顯感受到了無依的殺心,失色道:「小人只是…只是意欲除掉唐姬!」

「還敢狡辯?」無依神色一厲,厲聲道:「來人,將此人斬首!」

「諾!」兩名凶神惡煞的親兵立即上前拎起矮個子,此時的矮個子早已嚇得臉色煞白,一邊拚命踢騰雙腿,一邊還一個勁地喊:「小人的說的句句屬實,絕無虛言哪!軍爺饒命,饒命哪……」

「撲哧~」伴隨着長矛捅入身體的聲音中,哀嚎之聲逐漸消失~

誰也沒有發現不遠處一名浣洗衣物的女子悄然離去,片刻之後奔到河流上游的一顆古樹下,那裏停著一輛雙駕馬車,女子匆匆上上前,凝聲道:「小姐,董寧失手被擒,審問之下被斬首,料想小姐的行蹤已經暴漏,請小姐速速離去~」

「知道了~董叔,咱們走吧~」悅耳的聲音自車廂內傳了出來,隨即年邁的車夫楊起馬弁,狠狠的抽在兩匹駿馬的馬背上,戰馬吃痛驟然甩開蹄子架著馬車飛奔而去,道路上之留下飛揚的黃土~

。。。。。。。。。

北海郡,北海城往西十餘里有高山,山勢險峻,南北縱橫,劉辯在曲阿、程昱、王修的陪同下登上險峰,放眼望去山影潼潼,險象環生,滿山密林猶如披上一層綠色的外衣,不時有飛鳥自林中一掠而過~

望着滿山的密林,劉辯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當他告訴程昱心中所謀的時候,程昱並未作答,只是微笑着讓他親自探查地形,直到此時他才明白,現在正值盛夏,漫山遍野的綠色植被,如何能以火燒之計殺敵?

正如諸葛亮所說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為庸才也。當然現在的諸葛亮不過是一名十餘歲的小屁孩罷了,然則程昱顯然通曉天文、知曉地理,至於後面的陰陽並未展出,不過這也足以說明程昱的謀略。

關鍵是程昱並未直接指出他計謀的破綻,而是讓他實際考察而得出結果,更能讓他深刻牢記,程昱這種教學之手段,才是讓劉辯最為佩服的一點。

「孤受教了!」劉辯沖着程昱拱手道。

「殿下使不得,使不得!」在這個君權的年代,程昱焉敢受劉辯一拜,慌忙閃身躬身道:「為人臣者,當時刻提醒君上,殿下這般可是微臣了。」

劉辯微微一笑,為君者對為臣者躬身一禮,在這個年代已經足夠了,是以並沒有繼續下去,然而他的臉上也逐漸的佈滿了憂慮之色,憂心忡忡的對程昱道:「賊軍勢大,而我軍示弱,不能以火燒之計輔之,我軍又當如何迎戰?」

程昱眼眸中出掠過一絲精光,沉聲道:「張角賊道亂天下時,從者多為流民,是以沒有根據地可言,然則張角死,黃巾賊軍節節敗退入主青州,已然拋棄了曾經的傳統,以百戰老兵為軍,以老弱為民!」

說此一頓,程昱目光逐漸陰冷起來,陰惻惻的說道:「管亥聯軍紛雜,難以同意號令,唯有卜己號令統一,紀律嚴明,為我軍心腹之患。主公何不譴心腹之將冒充管亥賊軍,率一軍前往樂安,若卜己得知消息,必定回援州郡,如此大勢可成也~」

「此計甚妙!」劉辯輕輕頷首,程昱這是圍魏救趙之計,包圍卜己的根據地,迫使卜己回師救援,而卜己與管亥本就有仇恨,很有可能他們自己先打起來,就散被識破了計策,只要雙方錯開時間,相對來說壓力也會小了很多。

商議完計策,一行人便下山來,向城內徐徐而去,一路之上災民熱火朝天的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城池上有會手藝的災民正修葺加固城牆,而城外士兵往來調度,紛紛嚷嚷卻又井然有序。

其實按理來說,這北海郡實際上應該算是孔融的地盤,只是孔融作為一名諸侯實在是失敗,如果放在其餘諸侯的地盤,劉辯想要輕易入主,恐怕着實要費一番功夫,而且很有可能甚至根本進不了誠。

如今的北海郡算是走上了正軌,原本城內的幾十萬災民也有了用武之地,而王修曾經因為工錢一事而憂心忡忡,自從上了正軌以後,有大量的銅錢流入市場,然則當他月底盤算的時候,卻發現工錢的開支不過是微乎其微,讓王修徹底的拜服劉辯的手段之下。

其實這在後世只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循環而已,不過放在這個商業極為原始的年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算得上是神乎其技了。

「殿下,殿下~出大事了!」身強力壯的陳軍氣喘吁吁的向劉辯跑過來。

「放肆~」曲阿劍眉微蹙,陳軍剛剛跑過來停住腳的時候,開口訓斥道:「胡言亂語,何為殿下出大事了?」

「呃~」陳軍一愣,隨即訕訕一笑,他喊的話的確是容易令人誤會,況且這裏正是施工地,很容易讓人誤會,而引發一系列的變動,而周邊顯然有不少災民轉過頭來,疑惑的看向這裏,這些不知有孔融更不知有大漢,而只知給他們工錢與吃穿的弘農王。

而正在忙碌的王修甚至已經走了過來!

「好了,匆匆而來,有何要事?」劉辯擺擺手,示意曲阿不必如此,陳軍是他當初在軍中最底層提拔上來的人物,對他忠心耿耿,四維屬性也算不錯,只是性格有些莽撞。

陳軍聞言神色一凜,沉聲道:「殿下設立的鳴冤鼓被人敲響了!」

正大步走來的王修腳步不覺一頓,心中一緊,一抹陰霾隱隱的爬上了他的心頭。

鳴冤鼓,是劉辯剛剛接管北海郡權利的時候設立的,本意是為百姓提供一條能夠直接上達天聽的途徑,也算是給世家大族帶個緊箍咒,也有震懾之意。

其實這玩意在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是存在的,不過這個年代還不叫鳴冤鼓,而是叫堂鼓,一般設立在縣衙門口,掠過州郡一級的門口不設堂鼓,而是京城裏專設的的登聞鼓,而且登聞鼓全國只有一個。

登聞鼓的前身實際上取自先秦時期的路鼓,任何國民對於國君、酋長有意見,都可以敲響路鼓聚民而斥,若國君果真犯錯,必須改之。

然隨着始皇帝掃蕩六國平天下,有感天子威嚴而撤路鼓,後來高祖劉邦以秦為教訓,重設路鼓,改名登聞鼓,然則隨着這個年代世家大族權力越來越大,登聞鼓的位置也越來越不容易被民眾接觸,最後桓帝時期,以陳家、袁家為首的朝臣經過努力,最終把登聞鼓搬進了皇宮,且有重兵日夜防守,從此百姓不得見登聞鼓~

然而現在劉辯雖設立鳴冤鼓,奈何官府在民間早已失去了公信,雖說鳴冤鼓的意義已經由八百里傳訊兵傳達各地,可惜卻無一人前來敲響鳴冤鼓,或許有遠路之人不及抵達,然則北海城內竟然也無人敲響。

若屬哦沒有冤情,劉辯決然不信,施粥棚之不公,可是他親眼所見,然則卻無一人前來鳴冤,這不得不讓他深慮官府之公信。

其實鳴冤鼓剛剛設立的時候,以王修為首的州郡官員極其極其反對,然則這若是放在世家掌權的雒陽甚至是河內這種地方,劉辯都有可能承受不住壓力,然則在青州這種地方,世家的權利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點,甚至是已經沒有了權力,焉能讓他低頭?

最後劉辯極其粗暴的放言,但有人妄議鳴冤鼓皆斬之,血淋淋的威脅,令整個北海郡的官員霎時噤若寒蟬,有時候劉辯覺得還真要感謝黃巾賊一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弘農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弘農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9章 刺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