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第567章 心血,夢想,一切

567.第567章 心血,夢想,一切

在張東城個人專屬的辦公室里,坐着傑克,梅爾吉布森,還有阿達曼。三個人都是看着坐着大班椅上的冥思苦想的張東城,大氣都不敢出。

「耶穌受難記是部好電影,我完全確定這一點。不用擔心,一切都照常進行,阿達曼,多聯繫幾家影院,我們必須擴大上映場次!」張東城將雪茄最後一口抽完,將它按滅在煙灰缸里,然後對阿達曼說道。

這話一出,傑克與梅爾吉布森的表情都是一松,雖然他們兩是主創人員,但發行商可是東城影業,張東城更是可以說現在局勢太差,拖后個一兩年再上映……

但他這樣說來,自然是支持傑克了,也是不怕自己的公司因為這部電影而飽受猶太人組織的衝擊,這讓傑克和梅爾吉布森都是充滿了感激。

有什麼,比在彷徨困難中得到朋友的鼓勵更重要的事情呢?

而阿達曼的臉色明顯變了變,很是擔心地向張東城說道:「史密斯,你是不是太過樂觀了?要知道猶太人的勢力可不小,甚至好幾個激進組織宣稱要採取某些暴力措施阻制電影上演……」

聽了阿達曼的話,傑克和梅爾吉布森的臉色又差了起來,他說的完全是實話,確實有猶太極端組織放出話來要買掉傑克和梅爾吉布森的小命,當然力主這部電影上映的張東城也在他們的威脅之內。

電影雖然重要,小命也不輕鬆,不久前張東城還笑話羅素克勞被犯罪集團盯上,嚇得臉色憔悴,而不到三個月後他自己也是同樣如此了。

在腦海里仔細地盤算了一下,未來的資詢現在也不是太過可靠了,有些小細節因為自己的出現而變動很大,張東城可不能保證自己或是傑克他們完全不會受到攻擊,猶太極端組織說的話只是嚇嚇他們而已。

「試映會怎麼樣?」張東城向傑克問道。

這部電影太過具有爭議性,傑克也不敢隨隨便便便推出舞台,特別是現在風起雲湧的時候更需要謹慎,所以傑克在前幾天搞了場試映會,特別邀請了猶太人組織,基督教組織以及普通的影迷進行提前觀看,以便預測正式上演之後可能會遇到的事情。

「有一百多名觀眾提前看了我們的試映會,當先睹為快的觀眾離開電影院時,都有所觸動。有人批評該片的畫面過於暴力,有人認為該片有排猶的種族主義傾向,但也有人覺得看了該片非常感動。當出現耶穌被鞭打的畫面時,人群中不斷地傳出抽泣聲,在耶穌受難的過程中許多人也表現得非常憤怒。當電影結尾耶穌重生時,一個女人大叫「哈里路亞」,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掌聲。」傑克簡單地介紹著當時的場景。

「不過第二天可就沒這麼好過了,美國媒體對該片展開了「圍攻」。《洛杉磯時報》罕見地以頭版評論警告這部電影會「挑撥群眾」,而《紐約時報》的新聞稱其為一部具有暴力和排猶傾向的電影,並用「奇怪、野蠻、自戀」等字眼形容該片。那,這就是那一期的洛杉磯時報。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能夠冒險,這太過瘋狂了!我很不支持!」阿達曼身居高位,考慮的是東城影業的全盤,而現在東城影業攻城掠地,成為荷里活最大的電影公司只是時間問題,根本用不着去冒被人連根拔起的風險。

「影評人傑米?伯爾納(JamiBernard)說:「不應該讓孩子看這部影片。甚至大人也不應該冒險。這部電影是繼德國天主教會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后最惡毒的排猶電影。」伯爾納將這部電影形容為「噁心」、「殘忍」,她覺得這部電影對於普通觀眾而言與其說是娛樂不如說是教會的宣傳工具,她說:「猶太人在一部2小時7分鐘的電影里不停地被誹謗和侮辱。」彷彿是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沒錯,阿達曼還拿出太陽報,上面專欄作家的專題報道觸目驚心。

看到這樣的報道,張東城也有些猶豫了,現在的他可不是毛頭小伙,恨不得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才好,哪怕是有爭議,自己也能引導它走向好的方面,但這一次是真的不同了。

穩定是第一,東城影業近些年擴張十分迅速,也引起無數人的不滿,如果他們聯合起來,藉著耶穌受難記來向自己發難……

看着張東城躊躇猶豫的臉,從來沒有見過他如此反應的傑克明白了,長嘆一聲說道:「史密斯,我知道了,其實我也擔心耶穌受難記給你帶來麻煩。要知道我寧願自己有事,也不願意讓你受到任何損失……」

站了起來,傑克有些傷心地說道:「只不過將我的電影雪藏一段時間,沒事,沒事……」

梅爾吉布森聽了,臉色也是一陣灰敗,但他現在也是毫無辦法,他也是公眾人物,不可能對所有的罵聲諷而不見。

張東城愣愣地看着面前的傑克,看着他幾乎完全雪白的頭髮,他也是導演,自然知道傑克為了這部電影付出了些什麼。

那是心血,是夢想,是一切!

眼前,是六年前出現在自己家門口的傑克,那個看上去精神有些不太好,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如同熊貓一般,鬍子拉喳得絲毫沒有英倫男人風範的中年人。

他放下一切自尊,向當時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自己低頭,並且一手幫自己拍出完美的兩桿大煙槍。

他扔下家人妻兒,跟着自己遠渡重洋,放棄安穩的生活跟着自己只是為了夢想而努力,成為自己的御用攝像師,不離不棄。

而現在,自己卻幫不了他?

按耐下起伏不定的心,張東城也站了起來,沉聲道:「傑克,事情還沒有到最後一步,為什麼要放棄?」

聽到張東城的話,傑克只是低頭著,搖搖晃晃地有些站立不穩:「不放棄,現在,不放棄行嗎?」

「當然,當然可以!我們只看到反對我們的猶太人,為什麼沒有看到那些支持我們的基督徒?美國現在倒底是猶太人多,還是基督徒多?全世界是猶太人多,還是信耶穌的信徒多?」張東城大聲地說着,如晨鐘幕鼓,洪呂大鐘將迷茫的傑克叫醒。

傑克回過頭,只是獃獃地看着張東城,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我們是為誰拍攝的這部電影?你的夢想是通過這部電影傳達什麼?傑克,你的夢想在哪?」張東城上前幾步,抓着傑克的肩膀問道。

死灰般的眼眸中重新煥發出光彩,傑克挪動着嘴唇,有些不安地說道:「我和梅爾是為了信仰拍攝這部電影,我們想讓所有人認識到耶穌的偉大,哪怕是面對酷刑,他依然是最仁慈的主!」

「說的對!可是,你遇到一點困難便將發揚主的榮光這最重要的事扔到一邊,你還對得起你的信仰嗎?」張東城激動地說着,用力地抓着傑克的肩膀,對他喊道:「僅僅是為了信仰,為了夢想,堅持下去!我將會和你站在一起!」

轉過頭,張東城對阿達曼說道:「三件事!第一,給我聯繫影院老闆,我親自為耶穌受難記去爭取院線,另外第二件,把公關公司的老闆叫來,不管花多少錢,把輿論給我扳過來!第三,我要把這件事炒做起來,號召全體基督徒來感受主的偉大!耶穌受難記一天也不拖后,就在暑期檔的開始,五月份向全美公映!我們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張東城的話讓所有人都振奮起來,阿達曼雖然認為耶穌受難記有可能讓東城影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但張東城的話就是聖旨,他只會無條件執行。

張東城是萬能的,他是不可能失敗的,這樣的心思早就深種在阿達曼心裏,從來沒有改變。

「OK,大家各自行動吧!我們必將獲勝!」張東城與傑克重重地擁抱在一起,而那朋友間互相幫助,不顧一切的友情讓傑克的眼眸微紅。

在張東城的全力干預之下,那傾國一片的罵聲,竟然慢慢地轉向了……

在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下,即將於5月25日(美國時間)上映的《耶穌受難記》將由原定的2000家影院增加到2800家影院。同時,影片發行方東城影業也將拷貝數由原定的2500份增加到4000份。

東城影業的總經理阿達曼在接受《綜藝》採訪時說:「最近幾天該片極度升溫,很多影院跟我們說只有兩份拷貝不夠,而要增加到四份。首映肯定會是爆炸性的,影院方面希望提前做好準備。」

截至目前為止,《耶穌受難記》已經預售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電影票,票房分析家預測,該片將在上映5天內突破4000萬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突破四千萬美元預定的電影。---芝加哥太陽報。

在《耶穌受難記》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注目的焦點之時,剛剛入主白宮沒有多久的美國總統布希通過發言人表示,自己打算親自觀看這部充滿爭議話題的影片。美國時間上周五,白宮新聞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蘭向外界宣佈布希確定計劃觀看《耶穌受難記》。

據介紹,美國白宮內設有一家影院,專供總統及工作人員觀看影片,而影片來源可與院線保持同步。

這樣的消息對於前段時間被猶太人組織及不少影評家批評的《耶穌受難記》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華盛頓郵報。

銀幕上的肉體被鞭打至血肉模糊,腳上的鞋也被鮮血浸透……史密斯張的御用攝像師首次成為導演,而梅爾?吉布森做為主演的新片《耶穌受難記》不僅在美國引起了宗教和種族主義方面的巨大爭議,也引發了一場關於電影分級制的爭論。

《耶穌受難記》被列為R級,即17歲以下青少年需家長陪同觀看。但曾觀看此片的人普遍認為該片應被列為NC-17級,即17歲以下青少年禁止觀看。據部分專家認為,該片之所以未視列為NC-17級,是因為美國電影條例中規定,NC-17級電影應為暴露****鏡頭及粗口較多而不適宜青少年觀看的電影,而《耶穌受難記》中雖然有大量暴力鏡頭,卻極少****鏡頭和粗口。與之情況類似的是去年上映的《殺死比爾?卷一》,雖然該片的暴力程度令人瞠目,但仍被列為R級。暴力尺度是否也應該被列入NC-17級的衡量標準?隨着《耶穌受難記》的上映,這已經成為美國電影圈熱烈討論的話題。--紐約時報

張東城不眠不休地為了傑克而努力,他不想讓他失望,他不想自己的朋友剛剛踏上夢想的路就面臨失敗。

只為了朋友這兩個字眼,張東城便甘願面對可能讓自己遭受無妄之災的地步,而正因為他這樣的特質,才讓他在荷里活受到無數明星的追捧,任何一個和他稍稍接觸過的人都拜倒在他的人格魅力之下。

原因只是這一個,他把朋友,真正當做朋友!

今天是第二場試映會,也是耶穌受難記上映前的最後一場,張東城也來到了試映場地內,直面第一線的反應。

這裏只有大約一百個左右的座位,來的觀眾來自各行各業,大部份是基督徒,也有小部份別的教派或者乾脆就是……猶太人。

張東城在位子上坐了下來,而邊上一位看上去雖然年紀偏大,但精神健碩頭髮全白的男人轉過頭看着他,眼眸中是那樣的溫暖與平和。

「您好,請問您是?」張東城被這男人看得有些奇怪,忍不住主動向他問道,當然他看這個男人也非常眼熟,可就是一下想不起來他到底是誰。

「哦,你好史密斯先生,首先您的電影公司頂着強大壓力上映耶穌受難記,我為您的勇氣感到高興。我是葛培理。」這位把自己稱為葛培理的男人向張東城點點頭,臉上露出笑容,但這個名字卻是讓張東城全身巨震!

葛培理,葛培理牧師!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葛培理牧師(WilliamFranklinGraham或BillyGraham,1918年11月7日-),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經常擔任美國總統顧問,在蓋洛普20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7。

他是個沒有教堂的牧師,他的佈道從來不在教堂,而是在體育場,某某大道,某某廣場這樣能聚集幾萬,十幾萬人的地方。

由他主領之佈道會均統稱為「葛培理佈道大會」(TheBillyGrahamCrusade)。1954年他在倫敦的佈道會持續了12周,1957年,在紐約市麥迪遜廣場公園舉行的佈道會持續了16周。1956年1月,遠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佈道,同樣大受歡迎。至九○年代初,估計全球(在美國境外)共有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親身出席參加過他的佈道會,葛氏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大重點城市,衝破了種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礙。

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70年代在南韓漢城(首爾),當時有一百萬人出席。

2005年6月24至26日,87歲的葛培理在紐約的法拉盛草地公園主領了最後一場佈道會,超過廿四萬二千人出席,決志人數有九千多。葛培理通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絡接觸的聽眾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超過2億人,分佈於185個國家。

如果說他只是個佈道者,那麼超過2億人聽過他的佈道會也不是件偉大的事情,而葛培理還有一件與其它佈道者完全不同的事情,那便是他影響着白宮!

955年,葛培理結識了第一個真正的總統朋友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常常問他,人們怎樣才能確切知道自己死後是否能上天堂。甘迺迪總統更想知道世界如何走向末日。約翰遜總統則為自己的死亡所困擾。「他有點怕死。」葛培理說。有次,約翰遜請求葛培理陪自己乘飛機去開會,原因是當時天氣惡劣,約翰遜擔心飛機會掉下來。

美國第一家庭給葛培理一個罕見的機會,讓他成為一個家庭牧師。他給他們一個避難所,帶領第一家庭熬過困難時期。許多總統希望葛培理能陪他們度過在白宮的最後一夜。1967年,在母親的葬禮上,尼克遜總統暈到在葛培理的懷裏。2004年,里根總統去世時,南茜?里根第一個通知的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就是葛培理。20多年來,老布希夫婦每年夏天都邀請葛培理夫婦到自己位於緬因州的家中。1985年的某天,葛培理邀小布希一起到沙灘散步。小布希說,葛培理在他的靈魂里種下了一顆芥菜籽,它在第二年長了起來。葛培理把他領上了路,然後他開始行走,這是他生命改變的起點。

這是一位無與溫和的基督教首領,是影響整個美國基督徒的巨大風向標式的人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荷里活情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荷里活情人
上一章下一章

567.第567章 心血,夢想,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