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從頭收拾舊河山

第九十八章從頭收拾舊河山

劉啟繃緊的神經終於可以放鬆了,一個歷經劉邦,劉盈,呂雉,劉恆四朝沒有被擠掉的膿包終於被自己擠掉了,他很得意。

賈誼不宜,晁錯有錯,可是劉啟卻並不這樣認為。沒有賈誼的治安策,晁錯就不會鐵了心的想削藩,沒有晁錯削藩也就不會激起吳楚七國之亂,沒七國之亂也就不能對天下的利益做重新分配,就有可能激變成天下大亂。所以,很多時候,動亂並不是壞事,當然要在可控範圍內。

劉啟有點從心眼裡感激晁錯了,順帶把賈誼也感激了一把。但是並沒有對他們的後代表示一下。

仗也打完了,就可以論功行賞了。本來,劉啟還不想對劉濞的後人然趕盡殺絕,仍然想把吳地封給吳王的弟弟劉廣,但是老太太竇太后卻不幹了,劉啟只好作罷,從此開始了西漢太后干政的先例,直到西漢滅亡。當然,你如果說太后干政始於呂后,我也沒有辦法。

首先得益的當然是劉啟的兒子,能封的都封了王,其中最有名的是膠東王劉徹,和中山王劉勝,其實劉勝出名還是因為他有個很出名的後代-劉備。可見,自己如果沒辦法出名,就努力培養後代吧,即便要等到N代以後,但只要有耐心,還是有可能的。

然後就是參與戰爭的將領,當然都獲得了「劉啟和平獎」,我們也不仔細說了,典型的代表就李廣,被封為隴西太守,從此他就和匈奴幹上了。竇嬰也被封侯了,魏其侯。

但真正得益的還是劉啟,他把天下的王從17個變成了21個,同時把自己的7個兒子都封了王(前面就封了六個,第十四個是兩年後封的)。

恩,也許你看懂了,天下就那麼大,王多了,王的地盤自然被弄小了,勢力自然也就消弱了。

但實際遠不是這樣,劉啟還藉機收回了各諸侯國的支郡邊郡,極大的增加的直轄市的數量。

同時取消了王國自行任命官吏和徵收賦稅的特權,削減了王國的屬官,王國的丞相改稱為相,國相不但監察王,掌握兵權,還代諸侯王治理民政。諸侯王只能「衣食租稅」,即按朝廷規定的數額收取該國的租稅作為俸祿,王國的地位實際已與漢郡無異。從此王爺們只好過著富翁生活,當然後來也有不怕死的,繼續想搞點叛逆,如淮南王劉安等。

嘿嘿,看到沒有,這才是削藩。

在《史記》中,司馬遷一直認為劉啟「不修君德」,同時在很多傳記中都刻意突出劉啟和大臣之間的矛盾,就連平叛吳楚之亂這個劉啟最可書寫的功績也基本一筆帶過,充滿批判色彩。而我本人也一直深受這種觀點的影響。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尤其是看到劉啟通過平叛,大力消弱諸侯王的權利,不得不重新看待劉啟的政治手段。

由於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分封制的影響,雖然秦朝沒有實行封建制,但是由於年代過短,郡縣制在人們的心中並沒有形成正統。所以,劉邦不得已選擇了封建制和郡縣制的中間路線,功臣需要照顧,對自己也要好點。

同時,為了制衡異姓王的權利,不得已封很多劉姓王。但是,到了惠帝劉盈和呂后時代,同姓王也成了尾大不掉的問題,其中劉濞就是典型代表,即便是後來的劉恆也只好望洋興嘆,毫無辦法。

而劉啟通過削藩雖然激起的七國之亂,雖然開始他也擔心過,但是由於平叛的勝利,是他終於成為削藩成功的典範。這為後來漢武帝劉徹實行「推恩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武帝征服四夷奠定了安穩的國內局勢。

試想一下如果漢武帝劉徹沒有當時安穩的內部局勢,他很可能不會窮兵黷武,很可能西漢的輝煌會延續的更長一點。

然而,歷史豈能假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煙大漢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風煙大漢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從頭收拾舊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