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匈奴又來了(6)

第七十二章匈奴又來了(6)

有一年,漢朝使者來到匈奴,見到一個漢人居然打扮的比匈奴還匈奴,自然覺得很好笑。同時,還說匈奴不尊敬老人。中行說瞪大了眼睛,輕蔑的說:「你們漢人若是奉命去打仗,他家的老人不也是省吃儉用,好吃好喝的給他們送行么。」

漢使回答說:「是的。」

中行說:「匈奴人喜歡打仗,而老弱的人又不能打,當然要把好吃好喝的給青壯年,這樣父子相保,怎麼能說匈奴人不尊敬老人呢?」

漢使:「匈奴人父子兄弟都住在一個帳篷里,老爹死了,就娶后媽,老哥死了,就娶嫂子,真是不堪入目啊。」

中行說:「匈奴這風俗多好,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還可以保持宗族的延續。你們漢人倫理道德滿天飛,反而兄弟反目,自相殘殺,那鳥禮儀有屁用。」

然後中行說開始給匈奴老闆帶高帽子了,什麼約束少可以輕車上陣,什麼君臣簡單才可以長久之類的。

漢使還想辯駁,但中行說卻大吼了起來:「你不必啰嗦了,清點下你送來的禮品吧,要是匈奴大人不滿意,待到秋高氣爽的時候,定要用鐵蹄踏平你們的莊稼。」

你看,漢奸的祖宗就這德行。

從此,中行說就整天在稽粥面前搗鼓要進攻漢朝。

終於稽粥忍不住了,在前169年,派人入侵狄道(甘肅省臨洮縣境內),掠去了大量的人畜。同時,也使一個人失去了家園,在走投無路之下,不得不選擇了從軍。可就是這個人後來成來匈奴人的夢魘,他就是李廣。

漢文帝非常不高興,就派人責問稽粥失約,但稽粥卻置之不理。

漢文帝非常的鬱悶,非常的無奈。只好發布詔書,大作宣傳。這宣傳還真有效果,一時間狄道的民眾義憤填膺在一個官吏的帶領了居然打了一場勝仗,還殺了匈奴的一個王,於是舉國翻騰了。

但是「恐匈症」卻並沒有煙消雲散,原因很簡單,匈奴歷來就打游擊的,這裡打不過就跑那裡打,反正邊境長著呢,不愁沒地方搶劫。文帝一時間顧此失彼,弄的狼狽不堪。

這時候有個猛人開始上書了,準備為皇上分憂。誰啊?就是那個著名的晁錯。

晁錯是潁川人(今河南禹縣),年輕的時候,跟隨張恢學習法家的學術。估計學的不錯,就在太常寺做個掌故(中央黨校的小官)。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來又實行「挾書令」(就是不允許老百姓藏書),很多典籍都只好口傳相授。漢文時代,天下人都快沒有會《尚書》的了,漢文帝著急了,這可是經典中的經典啊,絕對不能失傳,就派人到處去找,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濟南找到一個叫伏生的人,是以前秦朝的博士,專業研究《尚書》。

文帝很高興,立即派人去請,可是人到那裡卻傻眼了,原來這個伏生聽起來好像很年輕,但實際已經九十多歲了。從濟南到長安何止千里,要是在路上死翹翹了,這《尚書》可就永久失傳了。文帝沒辦法,只好讓太常寺推薦個青年才俊去跟他學《尚書》。

帥小伙晁錯就被選中了。

於是,晁錯就跟伏生學習《尚書》去了。但是,語言卻成了問題,因為伏生只會說山東土話,又有點口齒不清,聽他講話,跟聽天書沒兩樣。還好,伏生有個女兒叫羲娥,在一旁幫著翻譯,我們的晁錯才順利完成了學業。

當時伏生所傳的尚書其實只有二十九篇,後來在漢武帝的時候,從孔家老舍中又找到了二十九篇,就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五十八篇《尚書》,只不過,很多都是靠記憶寫出來的,真實的面貌已經有些模糊了。

學成歸來的晁錯,兼顧法儒,說起話來摘章引句,頭頭是道,很快就被任命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博士,成了正處級幹部。後來,又被任命為太子家令(就是太子家的大管家)。這個官職意味著什麼,就不必多說了吧。

同時,太子也很倚重他,凡事都找他商量,一時間晁錯有太子「智囊」之稱。

正是由於晁錯在太子家的這段經歷,所以在太子繼位后,他青雲直上,最後位列三公,寵極人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煙大漢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風煙大漢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匈奴又來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