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天人三策對劉徹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天人合一」就是他七次改元的理論基礎,「獨尊儒術」後來也變成了實際行動。但是,此時的劉徹雖然對老董同志有點刮目相看,但他清楚的意識到現在還不是實行這些理論的時候,原因很簡單,他頭上有一座無法移去的大山,他準備學習愚公的精神,慢慢來。

這座大山就是太皇太后竇老太。這老太太既不吃齋也不念佛,而是成天在搗鼓「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要是把她老人家給惹毛了,後果很嚴重。

幸虧另外個人也比較識趣,看見老闆對儒家學說很感冒,就上書表態:這些應聘的,用法家陰陽縱橫雜家等擾亂國政的,都應該趕回老家。這個人就是丞相衛綰。這個老實巴交的人居然提出了一個非常滑頭的建議,既迎合了皇上,也不得罪竇太后。只要這個建議得到實施,天下能被任用的人基本就是出自道家和儒家了,其他的學說都成了「亂國政」的。

劉徹很高興,雖然不能對儒家做到一步到位,但來個按部就班還是可以的,這樣既能逐步實現自己尊儒的想法,也不會惹著那座大山。於是,他立即表示同意。

但是,老董怎辦,他這一統,其他學說都沒了地位,竇老太肯定不能答應。

老董同志啊,現在真不是時候,對不起您了,你先到邊上涼快去,我對奶奶還是要表明下心意的。

於是,董仲舒被封為江都相,享受正部級待遇,即日上任。

江都王劉非是劉徹的哥哥,此人很彪悍,15歲就主動請纓征討吳楚,所以戰功卓著,被封為江都王后,《漢書》記載「素驕好勇」。可見這個劉非是有點難打交道的。

所以,董仲舒被外放去和這老兄拍拖,顯然是有原因的。

但是正史沒有記載,我們只好猜測一下嘍。

猜測一:漢武帝劉徹想試試他的斤兩,能否把劉非給擺平了。但是這個不太象,因為後來的董仲舒跟劉非的關係搞的還可以,《史記》記載:仲舒以禮儀匡正,王敬重焉。後來關係還好到劉非對他說:「寡人訣疑於君。」即便是這樣劉徹對他一點表示都沒有,所以這個猜測不太成立。

猜測二:竇老太在後宮中聽說,有個儒學青年居然連黃老都不要了,自然雷霆震怒,立即扔出了一枚小李飛刀,把董仲舒直接給打了出去。我個人感覺這個猜測比較靠譜。因為後來這個老太太對尚儒的竇嬰,田蚡和趙綰(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貶官的貶官,砍頭的砍頭,手段狠著呢!

外放到江都的董仲舒實在很無聊,除了幫助劉非治理國家,他玩起了一門很高明的學問-求雨,而且居然很靈,基本到了每求必應的地步,算是對「天人感應」的一個理論結合實際。

求雨在古代可是一件大事,那就能直接表明老天爺罩不罩你,當然也極具風險。最早記載求雨的大師應該就是儒家的聖人之一商湯,據說這哥們當政后,連續七年乾旱,洛水枯竭,那擺明了老天爺對他有意見。於是乎,商湯剪掉了自己的指甲和頭髮,以自己的身體為犧牲,在桑林向老天爺求雨,也許是太有誠意了,感動了老天,大雨立刻傾盆而下,全世界都得到了滋潤。

但是,董仲舒的求雨可是一門技術含量相當高的學問,他運用了《春秋》的精神,雜糅了陰陽五行的觀點,還專門寫了一篇操作指導書-《求雨篇》。雖然有操作指導書,但是這個過程還是挺複雜的,比如在春天求雨禁止上山砍伐,把侏儒都聚在一起,把女巫在太陽下曝晒等等。

也許是董仲舒對這個過程太享受了,也許是觸動了別人的利益,反正劉徹就不能忍受這一套,直接把他的待遇砍了一半(中大夫),以示警告。

有一年,遼東高廟和長陵高園相繼失火,老董同志就在家裡亂七八糟的推算起來,還洋洋洒洒寫了一篇《變異之記》。但是這個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主父偃手裡,這個主父偃是搞縱橫家學問,也就是屬於老董的異說之列。他見到儒學是如此的吃香,自然非常的嫉恨。一看到老董的這篇文章,他就高興的跳了起來,飛也似地向老闆劉徹報告。劉徹就把這個文章交給大家來討論,最後的一致意見是:他這是諷刺我們偉大的**社會。

審判結果下來了:當死。還好劉徹心有不忍,就保留了這顆偉大的頭顱。

從此,董仲舒再也不敢搞什麼求雨啊災異啊之類的,一心研究《春秋》,寫下了十多萬字的研究報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春秋繁露》,當然他又提出了一個《春秋》應用上的操作指導書《春秋決獄》(這個我們後面再講),用現在的話就是《春秋》**的司法解釋。

最後,終老在家,享年65歲。

在如今一個人如果能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他必然會成為一個偉人,如果能提出一個命題的一部分,那就能獲得諾貝爾獎,可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和「春秋大一統」兩個哲學命題,所以,董老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這麼有名也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煙大漢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風煙大漢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