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三國》序言

《校園新三國》序言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着。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如今這裏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裏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啦…她還在開嗎?啦…去呀!人們就像被風吹走插在了天涯…………

當這《那些花兒》略帶傷感的旋律從東漢大學校園廣播里如潺潺的泉水流出的時候校園裏很多人眼角濕潤若有所思。我們要講的那些故事也彷彿就生在昨天。但歷史的時間已經走到了建寧二年的九月。

此時的呂布是那位穿着白色蒙古袍子的天真少年即使被人用磚頭打破了頭卻還堅持「君子動口不還手」。此時的劉備剛剛在東大校園裏創業經常受到校管隊保安華雄的「騷擾」。此時的曹孟德(他原名就兩個字后一個屬被和諧的對象。這告訴網絡時代的我們:取名有風險千萬要謹慎)在政法系的軍訓連里和袁紹演繹著「望梅止渴」的黃色笑話。而此時的孫權剛如願以償地跟高中的女友協議分手。用他的話說那時大家都還小不懂愛情!

東大坐落於風光秀麗的筆架山上洛水之濱。筆架山原來在洛陽城外屬於郊區地方偏遠。但隨着東漢城市化的推進這裏漸成鬧市。依山傍水的東大現在校園裏已經滿園蒼翠。漫步其中整個城市的喧囂彷彿銷聲匿跡這裏清風可飲山色醉人儼然一個世外桃源:鳥鳴晨昏楓林向晚;梅飛櫻舞青草鋪地;丹桂飄香梧桐挺直;春山漸暖白露蒹葭;朝夕聞道日月棲霞;林蔭蔽日鳥語花香;青草蔥鬱落英繽紛。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東漢大學的正門外立了一個牌坊親筆題寫「學大漢武立國」幾個字。因為文言文沒有標點這六個字就顯得博大精深。東大每年都會為此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語言專家來學校探討這幾個字該怎麼斷句。最後官方公佈的結論是:這六個字寓意著大漢國運昌盛永遠繁榮富強。

劉秀布衣出身沒多少文化所以很少題字。於是東大的校門的牌坊成了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據傳載人來觀看該牌坊的車子每天都有一千多輛導致東漢大學門外經常交通堵塞學生們一時怨聲載道。

東漢大學大師輩出。化學院的院長蔡倫東漢科學院院士其明的「漢代造紙工藝流程」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一度傳聞蔡倫將獲得諾貝爾獎。另外東大醫學院的名譽院長華佗是有史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姿勢優美據說還有強身健體、治病防身之功效東漢教育司正在考慮在全國中小學生中推廣。

但建寧年間已是東漢末年社會環境十分複雜人們對舊的道德倫理很不滿以至於東大國家政治學院(簡稱「國學院」)的院長孔融經常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草泥馬社會**人們都不講禮義廉恥。」意思是一樣一樣的。

校長蔡邕是東漢巨為著名的大學者。蔡邕算得上當代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才年輕的時候搞流行音樂也相當成功連當年桓帝都是他的粉絲。至於文學功底辭章書法更是不在話下。他尤其喜愛書法其造詣頗為了得據說連他貼在行政樓外的「不可隨處小便」幾個字也被一些文人雅士剪接成「小處不可隨便」收藏。

蔡邕是東漢右派的代表人物非常欣賞老子的「無為而治」加上痴迷於研習書法不喜歡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用官方語言來說就是他喜歡「閑居玩書不交當世」所以東漢大學的行政大權基本上被「海龜」派的領軍人物、常務副校長董卓把持。

董卓來自西涼那個地方本來就民風彪悍加之他在美利堅酋長國西太平洋大學留學多年教育理念自然中西結合博古通今。他主張學生之間有矛盾用歐美中世紀流行的決鬥方式解決以至於東大內的學生社團林立大大小小社團15o多個。

董卓曾經跟人說「我的命就像國王。」他的側臉有幾顆排列形狀類似北斗七星的痣這讓他更加堅信命運的某種安排。傳說中董卓的私生活不檢點因而東大選英語老師年輕貌美、身材窈窕是一大標準。所以東大的班級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普遍不高。據說是因為學生們上課都光去看老師不看黑板所造成的。

東漢大學是百年名校。剛開始能考上東大的學生是鳳毛麟角。到了建寧年間經過幾次擴招東大的大學生人數急劇擴張已有3萬餘人。原則上至少6oo分才能被東大錄取。但很多據說低分高能的特長生被破格錄取也是有目共睹的。東大藝術學院書法系建寧二屆的張飛就經常向人誇耀「我就差4oo分上北大。」

初到東大的學子抬頭赫然見到光武皇帝題寫的「學大漢武立國」幾個字頓時昂闊步亢奮激揚。不想入得校園大多熱衷於花前月下談情說愛匡扶「大漢」的壯志豪情蕩然無存。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們正是建寧二屆的學生他們個性鮮明龍魚混雜。劉備、呂布、曹孟德、關羽、張飛、諸葛亮、孫權、周瑜、貂蟬、蔡文姬、大喬、小喬、孫尚香等都是從這個時間點跨入這座百年學府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建寧二年的九月從劉備在火車上的故事講起去感受一下三國少年不一樣的大學生活和愛情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校園新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校園新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校園新三國》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