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行狀、弔文、祭文

卷六十 行狀、弔文、祭文

◎行狀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祖太祖高皇帝、父世祖武皇帝)】

※任彥昇

南徐州南蘭陵郡縣都鄉中都里蕭公年三十五行狀。

公道亞生知,照鄰幾庶。〔《論語》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

次也。傅季友《脩張良廟教》曰:道亞黃中,照鄰殆庶。〕孝始人倫,忠為令德,

〔《毛詩》曰:成孝敬,厚人倫。《左氏傳》君子曰:忠為令德。〕公實體之,

非毀譽所至。〔《論語》子曰:吾之於人,誰毀誰譽,如有所譽。高誘《呂氏春

秋》注曰:體,行也。《莊子》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天才博贍,學綜該明。〔郭子曰:孫子荊《上品狀王武子》曰:天才英博,亮拔

不群。潘岳《任府君畫贊》曰:學綜群籍,智周萬物。〕至若曲台之《禮》,九

師之《易》,〔《七略》曰:宣皇帝時行射禮,博士后倉為之辭,至今記之:曰

《曲台記》。又曰:《易傳·淮南九師道訓》者,淮南王安所造也。《漢書·音

義》曰: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樂》分龍、趙,《詩》

析齊、韓。〔《漢書》曰:雅琴,趙氏七篇,名定,渤海人,宣帝時丞相魏相所

表。又曰:雅琴,龍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也。又曰:詩,魯、齊、韓三家。

應劭《漢書注》曰:申公作魯詩,韓嬰作韓詩,后倉作齊詩也。〕陳農所未究,

河間所未輯,〔《漢書》曰: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又曰:河間獻王德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

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有一於此,罔不兼綜者

與!〔謝承《後漢書》曰:劉靚方筴所載,靡不必綜。〕昔沛獻訪對於雲台,東

平齊聲於楊史,〔《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永平五年秋,京師少雨,上御雲

台,召尚席取卦具自卦,以《周易》卦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集。

明日大雨。上即以詔書問輔曰:道豈有是邪?輔上書曰:案《易》卦震之蹇。蟻

封穴戶,大雨將集。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出云為雨。蟻穴居而知雨,

將**,蟻封穴者,故以蟻為興文。詔報曰:善哉。王次序之。又曰:上以所自

作《光武皇帝本紀》示東平憲王蒼,蒼因上《世祖受命中興頌》。上甚善之,以

問校書郎:此與誰等?皆言類相如、楊雄前代史岑比之。〕淮南取貴於食時,陳

思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漢書》:淮南王安,上使為《離騷傳》,旦受

詔,日食時上。《世說》曰:魏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灶下然,豆

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初,沈攸之跋扈上流,稱亂陝服;〔沈約《宋書》曰:沈攸之,字仲達,為

荊州刺史。順帝即位,攸之帥武義至夏口反。《毛詩傳》曰:無畔換,猶跋扈也。

《西京賦》曰:睢盱跋扈。《尚書》曰:非台小子,敢行稱亂。臧榮緒《晉書》

曰:武陵王令曰:荊州勢據上流,將軍休之,委以分陝之重。〕宋鎮西晉熙王、

南中郎邵陵王,並鎮盆口。〔沈約《宋書》曰:明帝第六子燮,字仲綏,封晉熙

王,進號鎮西。沈攸之舉兵,鎮尋陽之盆城。又曰:邵陵殤王友,字仲賢,明帝

第七子也。年五歲,出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邵陵王。〕世祖毗贊兩藩,而任

揔西伐。〔沈約《宋書》曰:齊王太子奉晉熙王燮,鎮尋陽之盆城。〕公時從

在軍,鎮西府版寧朔將軍、軍主、南中郎版補行參軍,署法曹。〔沈約《宋書》

曰:除拜則為參軍事,府版則為行參軍。〕於時景燭雲火,風馳羽檄。〔言云火

之多,如景之照;羽檄之疾,若風之馳。《太公六韜》曰:雲火萬炬以防夜。

《四子講德論》曰:風馳雨集。《漢書》高祖曰:以羽檄徵天下兵。〕謀出股肱,

任切書記。〔魏文帝《與吳質書》曰:元瑜書記翩翩。〕遷左軍邵陵王主簿、記

室參軍,既允焚林之求,實兼儀形之寄。刀筆不足宣功,風體所以弘益。〔《文

士傳》曰:太祖雅聞阮瑀名,辟之不應,連見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

得瑀,送至,召入。太祖時在長安,大延賓客,怒不與語,使就伎人列。瑀善解

音,能鼓琴,遂撫弦而歌,因造歌曲曰:弈弈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

在西東人怨;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玩;恩義苟潛暢,他人焉能亂。為曲既捷,

音聲殊妙,當時冠坐。太祖大悅,署為記室。何法盛《晉中興書》曰:王永,字

安期,司空東海王越以為記室參軍,雅相敬重。敕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

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

之表,汝其師之。《史記》,張釋之曰:秦任刀筆之吏。〕除邵陵王友,又為安

南邵陵王長史。東夏形勝,關河重複,〔東夏,會稽也。《尚書》王曰:爰建爾

於上公,尹茲東夏。《漢書》田肯曰:秦,形勝之國也。韓康伯《王述碑》曰:

述遷會稽太守,此蓋關河之重複,泱泱大邦。〕選眾而舉,敦悅斯在。〔《論語》

子夏曰: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左氏傳》曰:晉搜於被廬,

謀元帥。趙衰曰:卻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君

其試之。〕除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諸軍事,輔國將

軍、會稽太守。

太祖受命,廣樹藩屏,〔《左氏傳》富辰曰:昔周公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室。〕公以高昭武穆,惟戚惟賢,〔《漢書》韋玄成曰:父為昭,子為穆,孫復

為昭也。《漢書》文帝詔曰:右賢左戚。〕封聞喜縣開國公,食邑千戶。又奏課

連最進,號冠軍將軍。〔《漢書》曰:兒寬為農都尉,大司農奏課最連。韋昭曰:

最連,得第一也。〕越人之巫,睹正風而化俗;〔范曄《後漢書》曰:第五倫,

字伯魚,京兆人也,拜會稽太守。會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

財產,以之困匱。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筮祝有依託鬼神,詐怖愚民,

皆案論之,有妄屠,吏輒行罰。於后遂斷絕,百姓以安。〕篁竹之酋,感義讓而

失險。〔《漢書》淮南王上書曰:臣聞越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范曄《光武紀

贊》曰:金湯失險。〕邪叟忘其西昊,龍丘狹其東皋。〔范曄《後漢書》曰:劉

寵拜會稽太守,徵為將作大匠。山陰有五六老叟,自若邪山谷出,送寵曰:聞當

見棄,故自扶奉送。潘安仁《楊經誄》云:日昊景西,望子朝陰。范曄《後漢書》

曰:任延,字長孫,南陽人,拜會稽都尉,年十九。吳有龍丘萇者,隱居,志不

降辱,四輔三公,連辟不到。掾史白請召之,延曰:龍丘先生躬德履義,有原憲、

伯夷之節,都尉灑掃其門,猶懼辱焉,召之不可。使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

吏使相望於道。積一歲,萇乃乘輦詣府門,原得先死備錄,延辭讓再三,遂署議

曹祭酒。阮籍《奏記》曰:將耕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會武穆皇后崩,公星

言奔波,泣血千里,〔蕭子顯《齊書》曰:武穆裴皇后,諱惠昭,河東人,父璣

之,後生子良。《禮記》曰:惟父母之喪,見星而行,夜見星而舍。《毛詩》曰:

星言夙駕。仲長子《昌言》曰:救患赴急,跋涉奔波者,憂樂之盡也。《禮記》

曰:高子皋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水漿不入於口者,

至自禹穴。〔《禮記》曾子謂子思伋曰:吾執親之喪,水漿不入於口七日。《漢

書》曰:司馬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逮衣裳外除,心哀內疚,〔《禮

記》曰:親喪外除。鄭玄曰:日月已竟,哀不忘也。嵇康《幽憤詩》曰:心焉內

疚。《爾雅》曰:疚,疾也。〕禮屈於厭降,事迫於權奪。〔《禮記》曰:有從

有服而無服,公子於其妻之父母。鄭玄曰:凡公子厭於君,降其私親,女君之子

不降也。《晉起居注》宋公表曰:情由權奪也。〕而茹戚肌膚,沈痛瘡距。〔

《廣雅》曰:茹,食也。《禮記》曰: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

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故知鍾鼓非樂雲之本,縗粗非隆殺之要。〔《論

語》子曰:樂雲樂雲,鍾鼓云乎哉?馬融曰: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也,非謂鍾

鼓而已。《左氏傳》曰:齊晏桓子卒,晏嬰粗衰斬,寢苫枕草。《孫卿子》曰:

喪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鄭玄《禮記注》曰:

有隆有殺,進退如禮。《莊子》曰: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

鍾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哭泣縗絰,隆殺之服,哀之末。〕改授征虜將軍、

丹陽尹。良家入徙,戚里內屬。〔《三輔黃圖》曰:宣帝為杜陵徙良家五千戶,

居於陵。《漢書》曰:《萬石君傳》曰:徙其家長安中戚里,以姊為美人故也。〕

政非一軌,俗備五方。〔《漢書》曰:秦地五方雜錯。〕公內樹寬明,外施簡惠,

〔范曄《後漢書》,馮衍說鮑永曰:幸逢寬明之日,將值危言之時。臧榮緒《晉

書》:吳隱之為晉陵太守,布政簡惠。〕神皋載穆,轂下以清。〔《西京賦》曰:

實惟地之奧區神皋。《漢書》谷永上疏曰:薛宣為御史中丞,執憲轂下。胡廣

《漢官解故注》曰:轂下,喻在輦轂之下,京城之中也。范曄《後漢書》曰:楊

璉為零陵太守,郡境以清。〕

武皇帝嗣位,進封竟陵郡王,食邑加千戶。復授使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諸

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遷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兗、徐、北兗、青、冀五

州諸軍事、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兗徐接壤,素漸河潤,〔《漢書》武帝詔曰:

淮南衡山,兩國接壤。《東觀漢記》曰:拜郭及潁川太守,召見辭謁。帝勞之曰:

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遠,河潤九里,冀京師並蒙福也。〕未及下車,仁聲先洽,

〔《漢書》曰:班伯為定襄太守,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玉關靖柝,北門寢

扃。〔《漢書》曰:龍勒有玉門關。《周禮》曰:凡軍事聚<木橐>。鄭玄曰:擊

<木橐>,兩木相敲,行夜時也。<木橐>與柝同。《史記》曰:齊威王曰:吾吏有黔夫

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裴駰曰:齊之北門。《說文》曰:扃,外關門之

關。〕朝旨以董司岳牧,敷興邦教,〔《晉起居注》宋公表曰:董司乖方,過實

引罰。孔安國《尚書傳》曰:董,督也。潘岳《關中詩》曰:岳牧慮殊。《禮記》:

司徒明七教以興民德。《尚書》曰:司徒掌邦教。〕方任雖重,比此為輕。〔山

濤《啟事》曰:方任雖重,比此為輕。〕徵護軍將軍,兼司徒、侍中如故;又授

車騎將軍,兼司徒、侍中如故;即授司徒,侍中又如故。上穆三能,下敷五典,

〔《漢書》曰:三能色齊,君臣和。蘇林曰:能音台。《尚書》帝曰:契,汝作

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又曰:五典克從。孔安國曰:五典,五常之教。〕辟玄

闈以闡化,寢鳴鍾以體國。〔玄,謂道也。《太玄經》曰:玄門混沌難知。孫放

數詩曰:一往縱神懷,矯跡步玄闈。范曄《後漢書》曰:桓榮《為五更贊》曰:

待問應若鳴鍾。〕翼亮孝治,緝熙中教,〔《孝經》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

也,不敢遺小國之臣,司徒故曰中教。〕奪金恥訟,蹊田自嘿。〔《呂氏春秋》

曰: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之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捕而

束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左氏傳》申叔時謂楚子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

矣;而奪之牛,罰以重矣。〕不雕其朴,用晦其明。〔《呂氏春秋》曰:賢不肖

各反其質,行其情,不雕其素。高誘曰:素,朴也。《周易》曰:明入地中。明

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王弼曰:藏明於內,乃得明。〕聲化之有倫,繄公

是賴。〔潘元茂《九錫文》曰:故周室之不壞,繄二國是賴。〕庠序肇興,儀形

國胄;師氏之選,允師人范。〔《禮記》曰: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夏后氏養國

老於東序。鄭玄曰:皆學名也。《毛詩》曰:儀刑文王。袁山松《後漢書》曰:

李膺風格儀刑,皆可師範。《尚書》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周禮》曰:

師氏中大夫,以三德教國子。《法言》曰: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

以本官領國子祭酒,固辭不拜。八座初啟,以公補尚書令,〔陳壽《魏志評》曰:

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晉百官名》曰:尚書令、尚書僕射、六尚書,古

為八座尚書。〕式是敷奏,百揆時序。〔《尚書》曰:敷奏以言。又曰:納於百

揆,百揆時敘。王隱《晉書》詔曰:今之尚書令,皆古之百揆之任也。〕夫國家

之道,互為公私,君親之義,遞為隱犯。〔《禮記》曰: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

有犯而無隱。有諫諍之義。〕公二極一致,愛敬同歸,〔《國語》欒共子曰:臣

聞之,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母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

非教不智。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矣。《孝經》曰:資於事父

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亮誠蓋規,謀猷弘遠矣!〔《國

語》召康公曰:天子聽政,近臣盡規。《晉中興書》,冊陶偘曰:公經德秉哲,

謀猷弘遠。〕又授使持節都督楊州諸軍事、楊州刺史,本官悉如故。舊惟淮海,

今則神牧,〔《尚書》曰:淮海惟楊州。《地理書》曰:崑崙東南地萬五千里,

名曰神州。〕編戶殷阜,萌俗繁滋,〔《漢書》呂后曰:諸將故與帝為編戶。〕

不言之化,若門到戶說矣。〔《周易》曰: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孝經》曰:

君子之教以孝,非家至而日見之。鄭玄曰:非門到戶至而日見也。《楚辭》曰:

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頃之,解尚書令,改授中書監,餘悉如故。

獻納樞機,絲綸允緝。〔《兩都賦序》曰:日月獻納。《周易》曰:言行君子之

樞機。《禮記》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武皇晏駕,寄深負圖。〔應劭《風

俗通》曰:宮車晏駕。謹按《史記》曰:王稽謂范雎曰:夫事有不可知者,有不

可奈何者。一日宮車晏駕,是事不可知也。君雖恨於臣,是無可奈何,謂秦昭王

以天下終也。昔周康王一日晏起,侍人以為深刺。天子當夜寢早作,身省萬機,

如今崩殞,則為晏駕矣。《家語》:孔子觀於明堂,睹四門之墉,有周公相成王,

抱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公仰惟國典,俯遵遺託。府擗天倫,踴

絕於地,居處之節,復如居武穆之憂。〔《穀梁傳》曰:兄弟,天倫也。何休曰:

兄先弟后,天之倫次也。《禮記》曰:婦人擊心爵踴。鄭玄曰:爵踴,足不絕地

也。〕

聖主嗣興,地居旦奭,〔蕭子顯《齊書》曰:郁林王昭業,文惠太子長子。

世祖崩,太孫即位。〕有詔策授太傅,領司徒,餘悉如故。坐而論道,動以觀德,

〔《周禮》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禮記》曰:樂行而民向方,可以觀德矣。〕

地尊禮絕,親賢莫貳。〔《晉中興書》恭帝詔曰:大司馬地隆任重,親賢莫貳。

班固《諸侯王表序》曰:親親賢賢,褒功表德。〕又詔,加公入朝不趨,贊拜不

名,劍履上殿,蕭、傅之賢,曹馬之親,兼之者公也。〔《漢書》曰:上賜蕭何

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又曰:上欲自行擊陳豨,周綜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

曾自行。今上常自行,是無人可使者乎?上以為愛我,賜入殿門不趨。而綜與傅

寬同傳,寬無不趨之言,疑任公誤也。《魏志》曰: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明帝即位,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晉公卿禮秩》曰:汝南王亮、

秦王東、吳王晏、梁王彤,皆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復以申威重道,增崇德統,

進督南徐州諸軍事,餘悉如故。並奏疏累上,身歿讓存,〔王隱《晉書》曰:武

帝贈羊祜詔曰:身歿讓存,遺操益厲。〕天不慭遺,梁岳頹峻;〔《左氏傳》曰:

孔丘卒,公誄之:旻天不弔,不慭遺一老。《禮記》曰:孔子蚤作,負手曳杖,

逍遙於門,歌曰:太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某年某月日薨,春秋三十有五。

詔給溫明秘器,斂以袞章,備九命之禮,遣大鴻臚監護喪事,朝夕奠祭,太官供

給,禮也。〔《漢書》曰:大將軍霍光薨,賜東園溫明秘器。服虔曰:東園處,

此器象如桶,開一端,漆畫,懸鏡其中,置屍上,斂並蓋之。《周禮》曰:三公

自兗冕而下。又曰:上公九命。〕故以慟極津門,感充長樂,〔《東觀漢記》曰:

東海王彊薨,上發魯相所上檄,下床伏地,舉聲盡哀。至長樂宮,白太后,因出

幸津門亭,發喪。〕豈徒舂人不相,傾鄽罷肆而已哉?〔《史記》曰:趙良謂商

鞅曰: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莫不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劉縚《聖

賢本紀》曰:子產治鄭二十年卒,國人哭於巷,商賈哭於市,農夫號於野。〕乃

下詔曰:「褒崇庸德,前王之令典;追遠尊戚,沿情之所隆。〔《禮記》曰:禮

樂之情同,故明王相沿也。鄭玄《注》曰:沿,猶因述也。〕故使持節都督楊州

諸軍事、中書監、太傅、領司徒、楊州刺史、竟陵王、新除進督南徐州,體睿履

正,神監淵邈,道冠民宗,具瞻惟允。〔《毛詩》曰:民具爾瞻。〕肇自弱齡,

孝友光備。〔《毛詩》曰:張仲孝友。〕爰及贊契,協升景業。燮和台曜,五教

克宣。〔台曜及五教,並已見上文。〕敷奏朝端,百揆惟穆,〔《尚書》曰:敷

奏以言。《晉中興書》謝石上疏曰:屍素朝端,忽焉五載。《尚書》曰:百揆時

敘。〕寄重先顧,任均負圖。〔先顧,則顧命也。《尚書》曰:成王將崩,命召

公、畢公相康王,作顧命。負圖,已見上文。〕諒以齊徽《二南》同規往哲,

〔《毛詩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也,故系之周公。鵲巢、騶虞之德,

諸侯之風也,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方憑

保佑,永翼雍熙。〔《東京賦》曰:上下共其雍熙。〕天不慭遺,奄見薨落。

〔慭遺,已見上文。《方言》曰:奄,遽也。《尚書》曰:帝乃殂落。〕哀慕抽

割,震動於厥心。今先遠戒期,龜謀襲吉,〔《禮記》曰:喪事先遠日。《尚書》

曰:謀及卜筮。孔安國曰:龜曰卜。又曰:乃卜三龜,一習吉。襲與習通。〕茂

崇嘉制,式弘風猷。可追崇假黃鉞、〔《尚書》曰:王左杖黃鉞。孔安國曰:鉞,

以黃金飾斧。〕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宰、領大將軍、楊州牧,綠綟綬,

具九錫服命之禮。〔《魏晉官品》曰:相國丞相綠綟綬。九錫,已見潘勖《九

錫文》。〕使持節、中書監、王如故。給九旒鑾輅,〔《甘泉鹵簿》曰:游車九

乘。《禮記》曰:乘鑾輅,駕蒼龍。〕黃屋左纛,轀輬車,〔《漢書》曰:紀

信乘王車,黃屋左纛。李斐曰:黃屋,天子車,以黃繒為蓋里。纛,毛羽幢,在

乘輿衡左方上注之。《漢書》曰:載霍光屍以轀輬車。文穎曰:如今喪轜車。〕

前後部羽葆鼓吹,輓歌二部,虎賁班劍百人。〔《漢書》:韓延壽給羽葆鼓車歌

車。張晏曰:羽葆,幢也。服虔曰:如今鼓吹歌車也。《晉公卿禮秩》曰:諸公

及開府位從公者,給虎賁二十人,持班劍焉。〕葬禮一依晉安平獻王孚故事。

〔王隱《晉書》曰: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封安平王,薨謚曰獻。詔喪事一

依漢東平獻王蒼故事。〕

公道識虛遠,表裏融通,淵然萬頃,直上千仞。〔范曄《後漢書》郭林宗曰:

黃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魯連子》曰:東山有松,千仞無枝,非為正直,無枉

自然。〕仆妾不睹其喜慍,近侍莫見其傾弛。〔《晉中興書》曰:衛玠,終身不

見其慍喜。王隱《晉書》曰:王邵為丹陽尹,善禮儀操,人近習,未嘗見其墯替。〕

他人之善,若己有之;〔《尚書》穆公曰:人之有伎,若己有之;〕民之不臧,

公實貽恥。〔《屍子》曰:見人有過,則如己有過,虞氏之盛德也。〕誘接恂恂,

降以顏色。〔《論語》曰: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王肅曰:恂恂,

溫恭之貌。〕方於事上,好下規己。〔《魏志》劉實曰:王肅方於事上,而好下

接己,此一反也。〕而廉於殖財,施人不倦。〔《左傳》叔向曰:齊桓施捨不倦,

求善不厭。〕帝子儲季,令行禁止。〔《文子》曰:夫抱順效誠者,令行禁止。〕

國網天憲,寘諸掌握,〔范曄《後漢書》劉陶曰:今權宦手握王爵,口含天憲。

《淮南子》曰:執節於掌握之間。實,致也。〕未嘗鞠人於輕刑,個人於重議。

〔《東觀漢記》曰:袁安為尹十餘年,政令公平,未嘗以賊罪鞠人。常嘆曰:凡

士之學,高**宰相,下及牧守。錮人於聖代,尹不忍為也。〕人有不及,內恕

諸己,非意相干,每為理屈。〔《晉中興書》曰:衛玠常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任天下之重,體生民之俊,〔《孟子》曰:伊尹其自任

以天下之重也如此。《東觀漢記》郅鄲曰:天生俊士,以為民也。〕華袞與縕

糹著同歸,山藻與蓬茨俱逸。〔潘岳《密陵侯鄭公碑》曰:公雖違華袞,猶朱其

紱。《韓詩》子路曰:曾子褐衣縕糹著夫嘗完。《論語》曰:臧文仲山節藻梲。

包咸曰:節者,栭刻鏤為山。稅者,樑上楹,畫以藻文。《聖主得賢臣頌》曰:

長於蓬茨之下。〕良田廣宅,符仲長之言;〔范曄《後漢書》曰:仲長統,字公

理,山陽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每州郡召命,輒稱疾不就,欲卜居清曠,以

樂其志。嘗論之曰: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足以息

四體之役。〕邙山洛水,協應叟之志。〔應璩《與程文信書》曰:故求遠田,在

關之西,南臨洛水,北據邙山,託崇岫以為宅,因茂林以為蔭。〕丘園東國,錙

銖軒冕,〔以東國若丘園,輕軒冕猶錙銖者。鄭玄曰:言君分國以祿之,視之輕

如錙銖矣。〕乃依林構宇,傍岩拓架,清猿與壺人爭旦,緹幕與素瀨交輝。〔劉

公幹《贈五官中郎將詩》曰:明月照緹幕。《楚辭》曰:戲疾瀨之素水。〕置之

虛室,人野何辨?〔《莊子》曰:虛室生白。《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所

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劉熙曰:當此之時,舜與野人相去豈遠哉?殷仲文

《入剡詩》曰:野人雖雲隔,超悟必有比。〕高人何點,躡屩於鍾阿;徵士劉虯,

獻書於衛岳。贈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禮,〔蕭子顯《齊書》曰:何點,字子

晢,廬江人也。隱居東離門,下忠貞墓側,豫章王命駕造門,點後門逃去。竟陵

王子良聞之曰:豫章王命尚不屈,非吾所議。遺點,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鎗以

通意。虞孝敬《高士傳》曰:何點常躡草屩時乘柴車。蕭子顯《齊書》又曰:劉

虯,字靈豫,南陽人也。豫章王為荊州牧,辟虯為別駕,遺書禮請。虯脩箋答,

不應命。子良致書通意,虯答書。后以江陵沙洲人遠,乃徙居之。《魏志》曰:

太祖賜毛玠素屏風素憑幾。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賜以古人之服。干寶《晉紀》

何曾謂太祖曰:阮籍如此,何以訓世?太祖曰:度外人也,宜共容之。〕屈以好

事之風,申其趨王之意。〔《戰國策》曰:先生王叔造門,欲見於齊宣王。宣王

使謁者迎入,王叔曰:叔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叔為好士,於王何如?使者復還

報。宣王曰:先生徐入,寡人請從。宣王因趨而迎之於門。〕乃知大春屈己於五

王,君大降節於憲后,致之有由也。〔范曄《後漢書》:井丹,字大春,扶風人。

建武末,沛王輔等五王居北宮,皆好賓客,更遣請丹,不能致。信陽侯陰就,光

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貴盛,乃詭五王,求錢千萬,約能致丹,別使人要劫之。丹

不得已,既至,就故為設麥飯蔥菜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來

相過,何其薄乎?更致盛饌,乃食。《東觀漢記》曰:荀恁,字君大,雁門人也。

永平中,驃騎將軍東平憲王蒼辟恁署祭酒,敬禮焉。后朝會,上戲之曰:先帝徵

君不至,驃騎辟而來,何也?對曰:先帝秉德惠下,臣故不來。驃騎將軍執法檢

下,臣故不敢不來。〕其卉木之奇,泉石之美,公所制《山居四時序》言之已詳。

文皇帝養德東朝,同符作者,〔蕭子顯《齊書》曰:文惠太子懋,字雲喬,

世祖長子。昭業即皇帝位,追尊為文皇帝。山濤《啟事》曰:保傅不可不高天下

之選。羊祜秉德義,克己復禮,東宮少事,養德而已。《論衡》曰:治國之道,

一曰養德。養德者,養名高尚之人,亦能敬賢。《禮記》曰:作者之謂聖,述者

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爰造《九言》,實該百行。〔《竟陵王集》有

皇太子《九言》:言德、言賢、言親、言生、言靜、言昭、言真、言節、言義。

孔藏《與從弟書》曰:學者所以飾百行也。〕導衿褵於未萌,申炯戒於茲日,

〔衿褵,於衿結褵也。《儀禮》曰:女嫁,母施衿結悅,曰:勉之敬之。《毛詩》

曰: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毛萇曰:離,婦人之幃也。《幽通賦》曰:既邡爾以

吉象,又申之以炯戒。〕非直旦暮千載,故乃萬世一時也。〔《莊子》曰:萬世

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命公註解,〔《竟陵王集》有

皇太子《九言註解》。〕衛將軍王儉綴而序之。〔竟陵王集云:衛將軍王儉為

《九言序贊》。〕山宇初構,超然獨往,〔淮南王《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

山谷之人也,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司馬彪注曰:獨往自然,不復顧世。〕

顧而言曰:死者可歸,誰與入室?〔《國語》曰:趙文子與叔向,觀乎九原,曰:

死者若可作,吾誰與歸?〕尚想前良,俾若神對。〔《思玄賦》曰:尚前良之遺

風。王隱《晉書》劉琨曰:神爽忽然,若己之侍對也。〕乃命畫工圖之軒牖,既

而緬屬賢英,傍思才淑,〔賈逵《國語注》曰:緬,思貌。〕匹婦之操,亦有取

焉。有客游梁朝者,從容而進曰:未見好德,愚竊惑焉!〔《論語》孔子曰:吾

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即命刊削,投杖不暇。〔《禮記》曰:子夏喪其子而喪其

明,弟子吊之。子夏曰:天乎?予之無罪。曾子怒曰:喪爾親,使人未有聞。喪

爾子,喪爾明,汝何無罪?子夏投其杖而拜之。〕公以為出言自口,驥騄不追,

〔鄧析書曰: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聽受一謬,差

以千里。〔《易乾鑿度》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所造

箴銘,積成捲軸,門階戶席,寓物垂訓。〔李尤《集序》曰:尤好為銘贊,門階

戶席,莫不有述。《家語》南宮敬叔曰:孔子作《春秋》,垂訓後嗣。〕先是震

於外寢,〔《左氏傳》曰:震夷伯廟,罪之。〕匠者以為不祥,將加治葺。〔

《吊屈原》曰:逢時不祥。杜預《左氏傳注》曰:葺,覆也。〕公曰:此天譴也,

無所改修,以記吾過,且令戒懼不怠,〔《左氏傳》曰:晉侯求介之推不獲,以

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從諫如順流,虛己若不足。〔《王命

論》曰:從諫如順流。《莊子》曰:人能虛己以游於世,其孰能害之?《老子》

曰: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至於言窮藥石,若味滋旨,〔《左氏傅》曰:孟

孫卒,臧孫入哭甚哀,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信必由中,貌無外悅。〔

《左氏傳》曰: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貴而好禮,怡寄

《典墳》,〔《論語》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左氏傳》楚子曰:

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雖牽以物役,孜孜無怠。〔《孫卿子》

曰:是謂以己為物役矣。《尚書》曰:禹,予思日孜孜。又曰:無怠無荒。〕乃

撰《四部要略·凈住子》,〔《凈住序》云:《遺教經》云:波羅提木義,是女

大師,若住於世,無異我也。又云:波羅提木叉住,則我法住;波羅提木義滅,

則我法滅。是故眾僧於望晦再說禁戒,謂之布薩。外國雲布薩,此雲凈住。亦名

長養,亦名增進。所謂凈住,身口意身絜意如戒而住,故曰凈住。子者,紹繼為

義,以沙門凈身口七支,不起諸惡,長養增進菩提善根,如是脩習,成佛無差,

則能紹續三世佛種,是佛之子,故云凈住子。〕並勒成一家,懸諸日月,〔《漢

書》曰: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缺藝,成一家言。楊雄《方言》曰:雄以

此篇目煩示其成者張伯松。伯松曰: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弘洙泗之風,

闡迦維之化。〔《禮記》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鄭玄曰:洙

泗,魯水名也。《瑞應經》曰:菩薩下當作佛,託生天竺迦維羅衛國。〕大漸彌

留,話言盈耳,〔《尚書》曰: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說文》曰:

話,會合善言也。《論語》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黜殯

之請,至誠懇惻。〔黜殯,已見《演連珠》注。〕豈古人所謂立言於世,沒而不

朽者歟?〔《左氏傳》曰: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

而不朽,何謂也?穆叔對曰: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也。〕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禮記》曰:公叔

文子卒,其子戍請謚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弔文

【吊屈原文(並序)】

※賈誼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韋昭曰:謫,譴也。〕及渡湘水,

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

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應劭

《風俗通》曰:賈誼與鄧通,俱侍中同位,數廷幾之,因是文帝遷為長沙太傅。

及渡湘水,投弔書曰:闒茸尊顯,佞諛得意,以哀屈原離讒邪之咎,亦因自傷為

鄧通等所愬也。〕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張晏曰:恭,敬也。《越絕書》曰:恭承嘉惠,

述暢往事。《琴操》伍子胥歌曰:俟罪斯國,志原得兮。〕側聞屈原兮,自沈汨

羅。〔韋昭曰:皆水名。羅,今為縣,屬長沙,汨水在焉。《列子》曰:吾側聞

之。〕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言至湘水託流而吊。〕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張晏曰:讒言罔極。罔極,言無中正。《周書》文王曰:惟世罔極,汝尚助予。〕

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胡廣

曰:闒茸不才之人,無六翮翱翔之用,而反尊顯,為諂諛得志於世也。《字林》

曰:闒茸,不肖也。〕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胡廣曰:逆曳,不可順道而行

也。倒植者,賢不肖顛倒易位也。植,《史記》作值。〕世謂隨夷為溷兮,〔服

虔曰:殷之賢士,卞隨也。韋昭曰:夷,伯夷也。溷,濁也。《史記》隨字作伯。〕

謂跖、蹻為廉。〔李奇曰:跖,魯之盜跖。蹻,楚之庄蹻。〕莫邪為鈍兮,

〔《吳越春秋》曰:幹將者,與歐冶同師,俱作劍。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幹將

造劍二枚,一日幹將,二曰莫邪。莫邪,幹將妻之名也。〕鉛刀為銛。〔《漢書

·音義》曰:銛徹,謂利也。〕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應劭曰:默默,不得

意也。臣瓚曰:先生,謂屈原。鄧展曰:言屈原無故遇此禍也。《毛詩》曰:吁

嗟鳩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如淳曰:斡,轉也。《爾雅》曰:康瓠謂之

甈。李巡曰:大瓠瓢也。〕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戰國策》汗明曰:大驥服鹽車上太行,中坂遷延,負轅不能上。〕章甫薦履,

漸不可久兮。〔冠當加首而以薦履,到上為下,故漸不可久也。《儀禮》曰:士

冠章甫,殷道也。〕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應劭曰:嗟,咨嗟苦。勞苦。屈

原遇此難也。〕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張晏曰:訊,《離騷》下竟亂辭也。〕獨壹

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

〔《音義》曰:襲,覆也,猶言察也。《莊子》:千金之珠,必九重之淵而驪龍

頷下。張晏曰:沕,潛藏也。鄧展曰:音昧。〕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

蝦與蛭螾?〔應劭曰:蟂獺,水蟲害魚者。偭,背也。蘇林曰:偭音面。

服虔曰:蟂音梟。韋昭曰:暇,暇墓。蛭,水蟲,食人者也。螟,丘螟也。

偭然自絕於蟂獺,況從蝦與蛭螾也。暇音遐。螟音引。〕所貴聖人之神德

兮,遠濁世而自藏。〔《莊子》曰:宣尼見蛾丘之將,是聖人仆也。是自埋於民,

自藏於畔。郭象曰:進不榮華,退不枯槁也。〕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

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李奇曰:般,久也。紛,亂也。應

劭曰:般音班。或曰:般桓,不去。紛紛,構讒意也。犍為舍人《爾雅注》曰:

尤,怨大也。李奇曰:亦夫子不如麟鳳不逝之,故罹此咎。善曰:言般桓不去,

離此愆尤,亦夫子自為之故,不可尤人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言知時之亂,當歷九州。相賢君而事之,何必思此都而遭放逐。〕鳳凰翔於千

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如淳曰:鳳凰曾擊九

千里,絕雲氣。遙,遠也。曾,高高上飛意也。鄭玄曰:擊音攻擊之擊。李奇曰:

遙,遠也。曾,益也。《史記》擊字作翮。《文子》曰:鳳凰飛千仞,莫之能致

也。《禮記》曰:德輝動乎內。險徵,謂輕為徵祥也。〕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

容夫吞舟之巨魚?〔應劭曰: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善曰:《莊子》曰:弟子謂

庚桑楚曰: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鰍為之制也。〕橫江湖之鱣鯨兮,

固將制於螻蟻。〔晉灼曰:小水不容大魚,而橫鱣鯨於洿瀆,必為螻蟻所見制,

以況小朝主闇。不容受忠迕之言,亦謂讒賊小人所見害也。鱣或作鱘。《史記》

鱘音尋。《莊子》庚桑楚謂弟子曰: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螻蟻能苦之。《戰國

策》齊人說靖郭君曰:君不聞海大魚乎?盪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

【吊魏武帝文(並序)】

※陸士衡

元康八年,機始以台郎,出補著作,游乎秘閣,而見魏武帝遺令,氣然嘆息,

傷懷者久之。〔《毛詩》曰:嘯歌傷懷。〕

客曰:夫始終者,萬物之大歸;死生者,性命之區域。〔《家語》孔子曰:

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必有終矣。《屍子》老萊子曰:人生於

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是以臨喪殯而後悲,睹陳根而絕哭。〔《國語》

曰:楚子西嘆於朝,藍尹亹曰:吾聞君子思前世之崇替,與哀殯喪,於是有嘆,

其餘則否。《禮記》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鄭玄曰:宿草,謂陳根也。〕

今乃傷心百年之際,興哀無情之地,意者無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識情之可無乎?

機答之曰: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於朽壞,亦云數而已矣。〔《左氏傳》

曰:秋七月壬午朔,日有蝕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

至二分,日有蝕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至,相遇也。其他日則為

災,陽不克也。《國語》曰:梁山崩,伯宗問絳人曰:若何?對曰:山有朽壤而

崩,將若何。〕然百姓怪焉者,豈不以資高明之質,而不免卑濁之累;〔《尚書》

曰:高明柔克。高明,謂日月也。〕居常安之勢,而終嬰傾離之患故乎?〔《穀

梁傳》曰:沙麓崩。林屬於山為麓。沙,山名。無崩壞之道,而雲崩,故志之也。〕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內;〔范曄《後漢書》曰:左回天,貝獨坐。

謂中官左悺、貝瑗也。《淮南子》曰:魯陽公與韓遘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

日為之反三舍。《莊子》曰:申徒,兀者也。謂子產曰: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

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濟世夷難之智,而受困魏闕之下。〔崔實《政論》曰:

及其出也,足以濟世寧民。《呂氏春秋》公子牟曰:心居魏闕之下。許慎《淮南

子注》曰:魏闕,王之闕也。〕已而格乎上下者,藏於區區之木;〔《尚書》曰:

格於上下。《左氏傳》楚靈王曰:是區區者,而不畀余也。〕光於四表者,翳乎

蕞爾之土。〔《尚書》曰:光被四表。《左氏傳》子產曰:諺曰:蕞爾之國。杜

預《注》曰:蕞爾,小貌也。〕雄心摧於弱情,壯圖終於哀志,長算屈於短日,

遠跡頓於促路。〔算,計謀也。跡,功業也。《思玄賦》曰:盍遠跡以飛聲。〕

嗚呼!豈特瞽史之異缺景,黔黎之怪頹岸乎?觀其所以顧命冢嗣,貽謀四子,

〔顧命,已見上文。《爾雅》曰:冢,大也。《左氏傳》裏克曰:太子奉冢祀社

稷之粢盛,故曰冢子,謂文帝也。《毛詩》曰:貽厥孫謀。〕經國之略既遠,隆

家之訓亦弘。又云: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善乎,

達人之讜言矣。〔《聲類》曰:讜,善言也。〕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

以累汝。因泣下。〔《魏略》曰:太祖杜夫人,生沛王豹及高城公主。四子,即

文帝已下四王也。太祖崩,文帝受禪,封母弟彰為中牟王,植為雍丘王,庶弟彪

為白馬王。又封支弟豹為侯。然太祖子在者尚有十一人,今唯四子者,蓋太祖崩

時,四子在側。《史記》不言,難以定其名位矣。〕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

愛子託人。〔自任,已見上文。《列子》相室謂東門吾曰:公之愛子也。〕同乎

盡者無餘,而得乎亡者無存。〔言人命盡而神無餘,身亡而識無存。今太祖同而

得之,故可悲傷也。鄭玄《禮記注》曰:死,言精神盡也。〕然而婉孌房闥之內,

綢繆家人之務,則幾乎密與?〔班固《漢書·哀紀述》曰:婉孌董公。《毛詩》

曰:綢繆束薪。毛萇曰:綢繆,猶纏綿也。杜預《左氏傳注》曰:幾,近也。〕

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爵台。〔《魏志》曰:建安十五年冬,作銅爵台。〕

於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帳,〔鄭玄《禮記注》曰:凡布細而疏者謂之繐。〕朝晡

上脯糒之屬,〔《漢書》,東方朔曰:乾肉為脯。方武切。《說文》曰:糒,乾

飯也。〕月朝十五,輒向帳作妓。汝等時時登銅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

「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舍中,謂眾妾。眾妾既

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之。《晏子春秋》曰: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組,連

以珠。〕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

分之。既而竟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違,求與違,不其兩傷乎?〔令

衣裘別為一藏,是亡者有求也。既而竟分焉,是存者有違也。求為吝而虧廉,違

為貪而害義,故曰兩傷。〕悲夫!愛有大而必失,惡有甚而必得,智惠不能去其

惡,威力不能全其愛。〔言愛是情之所厚,故雖大而必失之;惡是行之所穢,故

雖甚而必得之。故智惠不能去其惡,威力不能用其愛,故可悲也。《屍子》曾子

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咎。然則愛與惡,其於成孝也無擇,

令人雖未得愛,不得惡矣。〕故前識所不用心,而聖人罕言焉。〔《老子》曰:

前識者道之華。《論語》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又曰:子罕言利。〕若乃

系情累於外物,留曲念於閨房,亦賢俊之所宜廢乎!〔《慎子》曰:德精微而不

見,是故物不累於內。〕於是遂憤懣而獻吊雲爾。〔《白虎通》曰:天子崩,臣

子哀痛憤懣。〕

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東都賦》曰:系唐統,接漢緒。《答賓

戲》曰:王途蕪穢,周失其馭。蔡邕《釋誨》曰:王途壞,人極弛。《漢書》元

帝詔曰:政令多違。〕佇重淵以育鱗,撫慶雲而遐飛。〔以龍喻太祖也。重淵,

九重之淵也。楊雄《釋愁》曰:懿神龍之淵潛,竢慶雲而將舉。《史記》曰:若

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運神道以載德,乘靈風

而扇威。〔《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國語》曰:《祭公謀父》曰:奕世

載德。載,猶行也。〕摧群雄而電擊,舉勍敵其如遺。〔《左氏傳》子魚曰:君

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成列。天贊我也。杜預:曰勍,強也。《漢書》梅福上

書曰:高祖取楚如拾遺。〕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後綏。〔《淮南子》曰:八

紘之外,乃有八極也。〕釐三才之缺典,啟天地之禁闈。〔三才,已見頭陀寺碑

文。范曄《後漢書》曰:梁太后詔曰:周舉在禁闈,有密靜之風。〕舉脩網之絕

紀,紐大音之解徽。〔《老子》曰:大音希聲。許慎《淮南子注》曰:鼓琴循紘

謂之徽。〕掃雲物以貞觀,要萬途而來歸。〔雲物,喻群凶也。《左氏傳》曰:

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周易》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來歸,歸之於己也。〕

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禮記》曰:

天無私覆。《淮南子》曰:為帝異道,而德覆天下。《楚辭》曰:與天地兮比壽,

與日月兮齊光。宏,普也。〕濟元功於九有,固舉世之所推。〔《史記》太史公

曰:惟祖元功,輔臣股肱。《毛詩》曰:奄有九有。《老子》曰:天下樂推而不

厭。〕

彼人事之大造,夫何往而不臻,〔《左氏傳》呂相曰:我有大造乎西也。杜

預《注》曰:造,成也。〕將覆簣於浚谷,擠為山乎九天。〔《論語》孔子曰: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孔安國《尚書傳》曰:擠,墜也。《司馬兵

法》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苟理窮而性盡,豈長算之所研。〔《周易》曰: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鄭玄曰:言窮其義理,盡人之情性,以至於命。吉凶所定。

又曰:研,喻思慮也。〕悟臨川之有悲,固梁木其必顛。〔《論語》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梁木,已見上文。〕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大命,謂天

命也。《尚書》曰:天監厥德,用集大命。〕雖光昭於曩載,將稅駕於此年。

〔《史記》李斯曰:當今可謂富貴極矣!吾未知稅駕也。《法言》曰:仲尼之駕

稅矣。李范曰:稅,舍也。〕

惟降神之綿邈,眇千載而遠期。〔降神,謂生聖智也。千載一出,故曰遠期

也。《毛詩》曰:惟岳降神。《桓子新論》曰:夫聖人乃千載一出,賢人君子所

想思而不可得見者也。〕信斯武之未喪,膺靈符而在茲。〔茲,此也。此,太祖

也。《論語》曰: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未喪斯文也,匡

人其如予何?曹植《大魏篇》曰:大魏膺靈符,天祿方茲始。《春秋孔演圖》曰:

靈符滋液,以類相感。〕雖龍飛於文昌,非王心之所怡。〔《周易》曰:飛龍在

天,大人造也。《東京賦》曰:龍飛白水。《漢書》: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

次將,三曰貴相。〕憤西夏以鞠旅,溯秦川而舉旗。〔《魏志》曰:建安二十四

年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劉備固險距守。五月,引軍還長安。陳思王《述征賦》

曰:恨西夏之不綱。《毛詩》曰:陳師鞠旅。魏明帝《自惜薄佑行》曰:出身秦

川,爰居伊陽。〕逾鎬京而不豫,臨渭濱而有疑。冀翌日之雲瘳,彌四旬而成災。

〔《毛詩》曰:宅是鎬京。《答賓戲》曰:周望兆勛於渭濱。《尚書》曰:既克

商二年,王有疾,不豫。公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公歸,王翌日乃瘳。孔安國曰:

翌日,明日也。瘳,差也。〕詠歸途以反旆,登崤澠而朅來。〔《魏志》曰:建

安二十四年十月,還洛陽。《東京賦》曰:乃反旆而回復。《漢書》曰:王莽冊

命王奇曰:崤澠之險,東當鄭衛。《新序》大臣曰:洛陽西有崤澠。《思玄賦》

曰:回志朅來從玄謀。〕次洛汭而大漸,指六軍曰念哉。〔《魏志》曰:建安二

十五年正月,至洛陽。庚子,王崩。《尚書》曰:東至於洛汭。大漸,已見上文。

《尚書》曰:帝念哉。〕

伊君王之赫弈,實終古之所難。〔《楚辭》曰:長無絕兮終古。〕威先天而

蓋世,力盪海而拔山。〔《周易》曰:先天而天弗違。《漢書》項羽歌曰:力拔

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田邑《與馮衍書》曰:欲搖太山而盪北海。〕厄

奚險而弗濟,敵何彊而不殘;每因禍以禔福,亦踐危而必安。〔《難蜀父老》

曰:遐邇一體,中外禔福。《說文》曰:禔,安也。〕迄在茲而蒙昧,慮噤

閉而無端,〔《楚辭》曰:口噤閉而不言。〕委軀命以待難,痛沒世而永言。

〔《鶡冠子》曰:從祀委命。《鵩鳥賦》曰:縱軀委命。《論語》子曰:君子疾

沒世而名不稱焉。〕撫四子以深念,循膚體而頹嘆。迨營魄之未離,假餘息乎音

翰。〔《楚辭》曰:我營魄而登遐。《老子》曰:抱一,能無離乎?鍾會曰:經

護為營,形氣為魄。〕執姬女以嚬瘁,指季豹而漼焉。〔《孟子》曰:嚬蹙而言。

嚬蹙,謂人頻眉蹙<鼻頁>,憂貌也。漼,泣涕垂貌。〕氣沖襟以嗚咽,涕垂睫而

汍瀾。〔蔡琰詩曰:行路亦嗚咽。《桓子新論》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

君淚承睫,涕出。《漢書》息夫躬絕命辭曰:涕泣流兮萑蘭。臣瓚曰:萑蘭,涕

泣欄干也。萑與汍古今字同。〕

違率土以靖寐,戢彌天乎一棺。〔《毛詩》曰:率土之濱。古詩曰:潛寐黃

泉下。毛萇《詩傳》曰:戢,聚也。彌天,喻志高遠也。《尚書·五行傳》曰:

雲起於山,彌於天。《淮南子》曰:吾死也朽,有一棺之土。〕咨宏度之峻邈,

壯大業之允昌。〔周易曰:富有之謂大業。〕思居終而恤始,命臨沒而肇揚。

〔《穀梁傳》曰:先君有正終,后君有正始也。〕援貞咎以惎悔,雖在我而不臧。

〔言為履組及分香,令藏衣裘,是引貞吝之道,教為可悔之行也。《周易》曰:

自邑告命,貞吝。《毛詩》曰:何用不臧?〕惜內顧之纏綿,恨末命之微詳。

〔《西京賦》曰:嗟內顧之所觀。張堅《與任彥昇書》曰:纏綿惠好,庶躡高蹤。

《尚書》曰:道揚末命也。〕紆廣念於履組,塵清慮於餘香,結遺情之婉孌,何

命促而意長?陳法服於帷座,陪窈窕於玉房。〔《孝經》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

服。《毛詩》曰:窈窕淑女。《漢書》郊祀歌曰:神之出,排玉房。〕宣備物於

虛器,發哀音於舊倡。〔《禮記》曰:孔子謂盟器者,備物而不可用。《說文》

曰:倡,樂也。謂作伎人也。〕矯戚容以赴節,掩零淚而薦觴。〔《家語》曰:

子貢問居父母之喪。子曰:慼容稱其服。《楚辭》曰:長太息以掩涕。〕物無微

而不存,體無惠而不亡。〔言服玩雖微而必存,儀形無善而必逝,言物在而人亡

也。《家語》,孔子謂哀公曰:君入廟,仰視榱桷,俯察機筵。其器皆存,而不

睹人。君以此思哀,則意可知矣。〕庶聖靈之響像,想幽神之復光。〔響像,音

影之異名。《魯靈光殿賦》曰:忽縹緲以響像。《孫卿子》曰:下和上,譬響之

應聲,影之像形。〕苟形聲之翳沒,雖音景其必藏。〔音以應聲,景以隨形。形

聲咸已翳沒,影響故亦必藏也。《鶡冠子》曰:景則隨形,響則應聲也。〕徽清

弦而獨奏,進脯糧而誰嘗?悼繐帳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毛詩》曰:宅殷

土茫茫。〕登爵台而群悲,貯美目其何望?〔《字林》曰:貯,長眙也。《博雅》

曰:貯,視也。貯與貯同。《毛詩》曰:美目盻兮。〕既晞古以遺累,信簡禮而

薄葬。〔禮繁則易亂,厚葬則傷生。能遵簡薄,所以遺累。詩緯曰:齊數好道,

廢義簡禮。宋均曰:簡,猶缺也。《漢書》劉向曰:賢臣孝子,亦命順意而薄葬。

《史記》曰:因其俗,簡其禮也。〕彼裘紱於何有,貽塵謗於后王。〔言裘紱輕

微何所有,而空貽塵謗而及后王。〕嗟大戀之所存,故雖哲而不忘。〔言情苟存

乎大戀,雖復上聖亦不能忘,故可嗟也。〕覽見遺籍以慷慨,獻茲文而凄傷。

◎祭文

【祭古冢文(並序)】

※謝惠連〔沈約《宋書》曰:元嘉七年,惠連為司徒彭城王義康法曹參軍,

義康脩東府城,城巉中得古冢,為之改葬,使惠連為祭文,留信待成也。〕

東府掘城北巉,入丈餘,〔《丹陽記》曰:東府城,西則簡文會稽王時第,

東則孝文王道子府。道子領楊州,仍住先舍,故俗稱東府。〕得古冢。上無封域,

不用磚甓。〔毛萇《詩傳》曰:甓,瓴甋也,今謂之磚。〕以木為槨,中有

二棺,正方,兩頭無和。〔《呂氏春秋》,惠公說魏太子曰:昔王季歷葬渦山之

尾,欒水嚙其墓,見棺之前和。高誘曰:棺題曰和。明器之屬,材瓦銅漆,有數

十種,《禮記》曰:孔子曰:明器者,神明之器也。〕多異形,不可盡識。刻木

為人,長三尺,可有二十餘頭。初開見,悉是人形;以物棖撥之,應手灰滅。

〔《說文》曰:棖,杖也。然南人以物觸物為棖也。《廣雅》曰:撥,除也。〕

棺上有五銖錢百餘枚,〔《漢書》曰:武帝罷半兩錢,行五銖錢也。〕水中有甘

蔗節,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爛壞。〔《爾雅》曰:瓠犀,瓣。《說文》

曰:瓣,瓜中實也。一作辯字,音練。瓣與練字通。〕銘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

知也。公命城者改埋於東岡,祭之以豚酒,既不知其名字遠近,故假為之號曰

「冥漠君」雲爾。

元嘉七年,九月十四日,司徒御屬領直兵令史統作城錄事臨漳令亭侯朱林,

具豚醪之祭,敬薦冥漠君之靈:

忝揔徒旅,板築是司。窮泉為巉,聚壤成基。二槨既啟,雙棺在茲。舍畚

凄愴,縱鍤漣而。〔《左氏傳》曰:宋災,陳畚挶。杜預曰:畚,簣籠也。畚

音本。《爾雅》曰:鍬謂之鍤。《周易》曰:泣血漣如。杜預《左傳注》曰:而,

助語也。〕芻靈已毀,塗車既摧。〔《禮記》曰:途車、芻靈,自古有之也。〕

几筵糜腐,俎豆傾低。盤或梅李,盎或醢酰。〔《爾雅》曰:盎謂之缶。又曰:

肉謂之醢。郭璞曰:肉醬也。音海。《說文》曰:酰,酸也。〕蔗傳餘節,瓜表

遺犀。〔犀,已見上文。〕追惟夫子,生自何代?曜質幾年,潛靈幾載。〔《寡

婦賦》曰:潛靈邈其不反。〕為壽為夭,寧顯寧晦;銘志湮滅,姓字不傳。今誰

子后?曩誰子先?功名美惡,如何蔑然?

百堵皆作,十仞斯齊。〔《毛詩》曰:百堵皆興。〕墉不可轉,巉不可回。

黃腸既毀,便房已頹,循題興念,撫俑增哀。〔《漢書》曰:霍光薨,賜便房黃

腸題湊各一具。蘇林曰:以桓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如淳曰:便房,冢壙中室也。《埤蒼》曰:俑,木送人葬也。俑或為偶。偶,刻

木以像人形。〕射聲垂仁,廣漢流渥。〔范曄《後漢書》曰:曹褒遷射聲校尉,

射聲營舍有停棺不葬百餘所,褒親履行,問其意。故吏對曰:此等多是建武以來,

絕無後者,故不得埋掩。褒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祭以祀之。《東觀漢記》

曰:陳寵,字昭公,沛國人也。轉廣漢太守,先是雒陽城南,每陰,常有哭聲,

聞於府中。寵使案行,昔歲倉卒時,骸骨不葬者多。寵乃敕縣葬埋,由是即絕也。〕

祠骸府阿,掩骼城曲。〔《禮記》曰:孟春之月,掩骼埋胔。鄭玄曰:骨枯曰骼。〕

仰羨古風,為君改卜。〔《孝經》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輪移北隍,窀穸東

麓。〔《說文》曰:城池無水曰隍。音皇。《左氏傳》楚子曰:窀穸之事。杜預

曰:窀,厚也。穸,夜也。厚夜,長夜。葬為埋也。《說文》曰:穸,葬下棺也。

《穀梁傳》曰:林屬於山為麓。〕壙即新營,棺仍舊木。〔鄭玄《周禮注》

曰:壙,謂冢中也。棺或為<土遂>,非也。〕合葬非古,周公所存。〔《禮記》武子

曰:合葬非古,自周公已來,未之有也。〕敬遵昔義,還祔雙魂。〔《禮記》孔

子曰:魯人之祔也合之。鄭玄曰:祔,謂合葬也。〕酒以兩壺,牲以特豚。幽靈

彷彿,歆我犠樽。嗚呼哀哉!〔魏太祖《祭橋玄文》曰:幽靈潛翳。李康《髑髏

賦》曰:幽魂彷彿,忽有人形。《禮記》曰:祀周公於太廟牲用白牲,尊用犠象

也。〕

【祭屈原文】

〔沈約《宋書》曰:少帝即位,出延之為始平太守,之郡,道經汨潭,為湘

州刺史張邵作祭屈原文,以致其意。〕

※顏延年

惟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吳郡張邵,〔沈約《宋書》曰:張邵,字茂宗,

吳郡人也。〕恭承帝命,建旟舊楚。〔賈誼《吊屈原》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

沙。《周禮》曰:州里建旟。鄭玄《毛詩箋》曰:謂州長之屬。陸機《高祖功臣

頌》曰:舊楚是分。〕訪懷沙之淵,得捐佩之浦。〔《楚辭》曰:懷沙礫而自沈

兮,不忍見之蔽壅。又曰: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灃浦。〕弭節羅潭,艤舟汨

渚。〔《楚辭》曰:路漫漫其悠遠,夕弭節而高厲。《漢書》曰:烏江亭長艤舡

待。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舡向岸曰艤。〕乃遣戶曹掾某,敬祭故楚三閭大夫屈君

之靈:〔王逸《楚辭序》曰: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為三閭大夫。〕

蘭薰而摧,玉縝則折。〔《語林》曰:毛伯成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

折,不作蒲芬艾榮。《管子》曰:夫玉折而不撓,勇也。《禮記》孔子曰:君子

比德於玉焉,縝密以栗,智也。鄭玄曰:縝,致也。〕物忌堅芳,人諱明潔。

〔堅芳,即玉及蘭。劉熙《孟子注》曰:白玉之性堅。蔡邕《度尚碑》曰:明潔

鮮白珪。〕曰若先生,逢辰之缺。〔賈誼《吊屈原文》曰:嗟若先生,獨離此咎。

《楚辭》曰:悼餘生之不辰,逢此世之匡攘。〕溫風怠時,飛霜急節。〔溫風長

物,飛霜殺物也。《周書》曰:小暑之日,溫風至。京房占曰:三月建辰風衰怠。

桓麟《七說》曰:飛霜厲其末,梠風激其崖。〕

嬴芋遘紛,昭懷不端。〔嬴,秦姓。芋,楚姓。王逸《楚辭序》曰:是時秦

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懷王請與俱會武關,遂脅與俱歸,拘留

不遣,卒客死於秦。《大戴禮》曰:太子處位不端,受業不敬,此屬太保之任也。〕

謀折儀尚,貞蔑椒蘭。〔《史記》曰:楚懷王既絀屈平,秦乃令張儀事楚。秦昭

王欲與懷王會。欲行,屈平曰:秦不可信。王問子蘭,蘭勸王行。秦因留懷王。

王逸《楚辭序》曰: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譖毀之。《楚辭》曰:椒專

妄以慢諂兮,極又欲充夫佩緯。王逸曰:椒,大夫子椒也。《楚辭》曰:余以蘭

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害長。王逸曰:蘭,懷王之少弟,司馬子蘭也。〕身絕郢闕,

跡遍湘干。〔郢,楚都也。毛萇《詩傳》曰:干,崖也。〕比物荃蓀,連類龍鸞。

〔《韓子》曰:連類比物,見者以為虛而無用。荃蓀,香草也。王逸《楚辭序》

曰:善鳥香草,以配忠貞。虯龍鸞鳳,以託君子。〕

聲溢金石,志華日月。〔金石,樂也。金曰鍾,石曰磬。《吳越春秋》樂師

曰:君王之德,可刻之於金石。《史記》太史公曰:屈原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

埃之外。推此志也,與日月爭光可也。〕如彼樹芳,實穎實發。〔《毛詩》曰:

實發實秀,實穎實栗。〕望汨心欷,瞻羅思越。〔吳質《答東阿王書》曰:精散

思越。〕藉用可塵,昭忠難缺。〔《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為

物薄,而用可重也。《左氏傳》君子曰:風有采蘩采萍,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

也。〕

【祭顏光祿文一首】〔顏光祿即顏延年也〕

※王僧達

維宋孝建三年,〔沈約《宋書》曰:孝建,孝武年號也。〕九月癸丑朔十九

日辛未,王君以山羞野酌,敬祭顏君之靈:

嗚呼哀哉!夫德以道樹,禮以仁清。〔《尚書》曰:樹德務滋。孔安國曰:

樹,立也。清,明也。〕惟君之懿,早歲飛聲。〔《思玄賦》曰:盍遠跡以飛聲。〕

義窮機彖,文蔽班楊。〔機彖,謂《周易》。班,班固。楊,楊雄也。郭璞《三

倉解詁》曰:楊音盈,協韻。〕性婞剛潔,志度淵英。〔《楚辭》曰:鯀婞

直以亡身兮。婞,猶直也。〕登朝光國,實宋之華。〔班固《漢書述》曰:弱

冠登朝。蔡邕《陳太丘碑》曰:紆珮金紫,光國垂勛。《國語》季文子曰:吾聞

以德榮為國華。韋昭曰:為國光華。〕才通漢魏,譽浹龜沙。〔《漢書》曰:龜

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尚書》曰:被於流沙。《漢書》李陵

歌曰:經萬里,度沙漠。《說文》曰:北方流沙。〕服爵帝典,棲志雲阿,〔言

服爵雖依帝典,而棲志實在雲阿。言高遠也。《管子》曰:將立朝廷者,則爵服

不可貴也。張華《勵志詩》曰:棲志浮雲。〕清交素友,比景共波。〔共波,猶

連波,以喻多。〕氣高叔夜,嚴方仲舉,〔叔夜,嵇康字也。司馬彪《續後漢書》

曰:陳蕃,字仲舉,汝南人也,出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賓客。〕逸翮獨翔,

孤風絕侶。〔郭璞《遊仙詩》曰:逸翮思拂霄。《廣雅》曰:風,聲也。〕流連

酒德,嘯歌琴緒。〔《漢書》班伯曰:式號式訁虐,大雅所流連。劉靈有《酒德

頌》。《毛詩》曰:嘯歌傷懷,琴緒。緒,引緒也。〕

游顧移年,契闊燕處。〔何敬祖《雜詩》曰:惆悵出遊顧。《毛詩》曰:死

生契闊。〕春風首時,爰談爰賦;秋露未凝,歸神太素。〔《列子》曰:太素者,

質之始。明發晨駕,瞻廬望路,《毛詩》曰:明發不寐。〕心凄目泫,情條雲互。

〔李陵詩曰: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涼陰掩軒,娥月寢耀。〔姮娥掩月,

故曰娥月。《周易·歸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微燈動光,幾牘誰炤?衾衽長塵,絲竹罷調,攬悲蘭宇,屑涕松嶠。〔《楚辭》

曰:涕漸漸其如屑。〕古來共盡,牛山有淚,〔《晏子春秋》曰:景公游於牛山,

北臨其國,流涕曰:若何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泣,唯晏子獨笑。公收淚而

問之,晏子曰:使賢者常守,則太公、桓公有之;使勇者常守,則庄公有之。吾

君安得此泣而為流涕?是曰不仁也。見不仁之君一,諂諛之臣二,所以獨笑也。〕

非獨昊天,殲我明懿。〔《毛詩》曰:彼蒼者天,殲我良人。〕以此忍哀,敬陳

奠饋,〔《蒼頡篇》曰:饋,祭名也。〕申酌長懷,顧望歔欷。嗚呼哀哉!〔范

曄《後漢書》曰:劉陶上疏曰:喟爾長懷,中篇而嘆。〕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文選
上一章下一章

卷六十 行狀、弔文、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