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論三

卷五十三 論三

【養生論一首】

〔嵇喜為康傳曰: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藥,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

致,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若安期彭祖之倫,可以善求而得也。著養生篇。〕

※嵇叔夜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王逸《楚辭注》曰:謂,說也。

鄭玄《禮記注》曰:致之猶言至也。〕或云: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

莫非妖妄者。〔《養生經》,黃帝問天老曰:人生上壽一百二十年,中壽百年,

下壽八十年,而竟不然者,皆夭耳。〕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鄭玄《禮

記注》曰:粗,粗也。《說文》曰:粗,疏也。〕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廣雅》

曰:較,明也。〕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孔安國《尚書傳》

曰:稟,受也。夫自然者,不知其然而然。《老子》曰:道法自然。〕至於導養

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天老《養生經》老子

曰: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為限,節度護之,可至千歲。〕而世皆不精,故莫能

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漢書》

曰:上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問天下錢穀,一歲出幾

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對。顏師古曰:洽,霑也。《周易》曰:渙

汗,其大號。〕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毛詩》曰:

終朝采綠。終朝,謂從旦至食時,囂然,飢意也。《禮記》曾子謂子思曰:伋,

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

達旦不瞑。〔《韓子》曰:衛靈公至濮水之上,夜分而聞有鼓新聲者。《韓詩》

曰:耿耿不寐,如有殷憂。《漢書》劉向曰: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勁刷理

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通俗文》曰:所以理髮,謂之刷也。何休公《羊

傳注》曰:僅,劣也。〕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髮衝冠。〔《淮南子》曰:荊

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高漸離、宋如意為擊築而歌於易水之上,荊軻瞋目裂眥,

發植衝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

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焦爛,必一溉者后枯。然則一溉

之益,固不可誣也。〔種曰稼。言種穀於湯之世,值七年之旱,終歸是死;而彼

一溉之苗,則在後枯。亦猶人處於俗,同皆有死;能攝生者,則后終也。《孫卿

子》曰: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說文》曰:溉,灌也。〕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

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淮南子》曰:大怒破陰,大喜墜陽。

《養生要》彭祖曰: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賈逵《國語注》曰:肆,恣

也。〕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國語》子餘謂秦伯曰:使

能成嘉穀,君之力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

知一過之害生。〔《淮南子》曰: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

之制也。一失位,則二者傷矣。〕故脩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

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老子》曰:我獨泊然而未兆。《說

文》曰:泊,無為也。《禮記》曰:樂行血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

使形神相親,表裏俱濟也。〔《莊子》曰: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

古詩曰:服食求神仙。〕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

〔汜勝之《田農書》曰:上農區田,大區方深各六寸,相去七寸,一畝三千七百

區。丁男女治十畝,至秋妝區三升粟,畝得百斛也。一曰:謂區隴而種,非漫田

也。〕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妝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

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經方小品》倉公對黃帝曰:大

豆多食,令人身重。《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又曰:啖榆,則

瞑不欲覺也。〕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神農本草》曰:合歡

蠲忿,萱草忘憂。崔豹《古今注》曰:合歡樹似梧桐,枝葉繁,互相交結,每一

風來,輒自相離,了不相牽綴,樹之皆庭,使人不忿。《毛詩》曰:焉得萱草,

言樹之背。毛萇《詩傳》曰:萱草令人忘憂。《名醫別錄》曰:萱草,是今之鹿

蔥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養生要》曰:大蒜勿食,葷辛

害目。又神農曰:豬肉虛人,不可久食。又曰:犭屯肉損人。與豬同。《說文》

曰:蒜葷菜也。薰與葷同。豚魚無血,食之皆不利人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

而香。〔《抱朴子》曰:今頭虱著身,皆稍變而白;身虱處頭,皆漸化而黑。則

是玄素果無定質,移易存乎所漸。《本草》名醫云:麝香形似獐,常食柏葉,五

月得香,又夏月食蛇多,至寒香滿。入春患急痛,以腳剔去,著矢溺中覆之皆有

常處。人有遇得,乃勝殺取。〕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淮南子》曰:險

阻之氣多癭。謂人居於山險,樹木瘤臨其水上,飲此水則患癭。齒黃,未詳。〕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

闇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方言》曰:延,年

長也。〕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本草》曰: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

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

主養性以應人。《養生經》曰:上藥養命,五石練形,六芝延年。中藥養性,合

歡蠲忿,萱草忘憂也。〕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穀是

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法言》曰:哇則鄭。李軌曰:哇,邪

也,《周禮》鄭玄《注》曰:五穀,麻黍稷麥豆也。〕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

腸胃。〔《莊子》曰:聲色滋味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漢書》曰:五臟六

腑。《周禮》曰:凡齊事,鬻監以待戒令。鄭玄曰:鬻監,謂練化之。鬻,今之

煮字也。〕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廣雅》曰:悖,亂也。《文子》

曰:循理而動者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文子》曰:人之性

欲平。又曰:真人純粹。應劭《漢書注》曰:粹,淳也。〕

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途,〔《左氏傳》子產曰:蕞爾小國。杜預《注》

曰:蕞爾,小貌也。〕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

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素問》黃帝曰:有病心腹

滿,此何病?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病。《七發》曰:百病咸生。《漢書》

杜欽上疏曰:佩玉晏鳴,關雎嘆之,知好色之伐性短年也。〕風寒所災,百毒所

傷。中道夭於眾難。〔《莊子》曰:終天年,不中道夭者,是智之盛。〕世皆知

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方言》曰:悼,哀也。笑悼,謂笑其不善養生,而

又哀其促齡也。〕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

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莊子》曰:藏乎無端之紀。〕中智以下,

謂之自然。〔《穀梁傳》荀息曰:中智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智以下也。〕

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老子》曰:未兆易謀。〕

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韓子》

曰:扁鵲謂桓侯曰:君有疾在腠里,猶可湯熨。桓侯不信。后病,迎扁鵲,鵲逃

之,桓侯遂死。《史記》曰:扁鵲療簡子,東過齊,見桓侯。束皙曰:齊桓在簡

子前且二百歲。小白后無齊桓侯。田和子有桓公午,去簡子首末相距二百八年,

《史記》自為舛錯。韋昭曰:魏無桓侯。臣瓚曰:魏桓侯。新序曰:扁鵲見晉桓

侯。然此桓侯,竟不知何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

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

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少庶

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

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尚書》曰:濬畎澮距川。孔安國曰:一畝之

聞,廣尺深尺曰畎,廣二尋深二仞曰澮。畎澮深之,亦入海也。《莊子》海若曰: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

不虛。司馬彪曰:尾閭,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焦,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

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在扶桑之東,有一石,

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焦盡,故名沃焦。〕欲坐望顯報者,或抑

情忍欲,割葉榮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說文》云:

希,望也。《穀梁傳》荀息曰:夫人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又恐

兩失,內懷猶豫,〔《楚辭》曰:心猶豫而狐疑。《屍子》曰:五尺大犬為豫。

《說文》云:隴西謂犬子為猶。顏師古以為,人將犬行,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來迎俟。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乃豫之所以為未定也,故稱猶豫。或以《爾

雅》云:猶如麀,善登木。猶,獸名,聞人聲乃猶豫緣木,如此上下,故稱猶豫。〕

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年,然後可覺耳。〔

《淮南子》曰:豫章之生,七年可知。延叔堅曰:豫章與<木尤>木相似,須七年乃

可別耳。<木尤>音尤。〕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途,〔《老子道經》曰:聽之不

聞,名曰希。王逸《楚辭注》曰:無聲曰靜。〕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

能相終。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論語》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

者萬無一能成也。善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慾。〔《莊子》曰:

廣成子謂黃帝曰: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老子》曰:少

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左氏傳》曰:名位

不同,禮亦異數。〕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國語》單

襄公曰:厚味實腊毒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慎子》曰:

夫德,精微而不見,聰明而不發,是故外物不累其內。《莊子》曰:外物不可必。

司馬彪曰:物,事也。忠孝,內也。而外事咸不信受也。《淮南子》曰:古之人

神氣不盪乎外。《莊子》曰:虛室生白。向秀曰:虛其心,則純白獨著。〕曠然

無憂患,寂然無思慮。〔《莊子》曰:聖人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也,邪氣不

能襲也。故其德全而神不虧矣,故曰聖人不思慮,不預謀也。〕又守之以一,養

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老子》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河上公》

曰:抱,守也。守一,乃知萬事,故能為天下法式。王弼曰:一,少之極也。式,

猶則也。《文子》曰:古之為道者,養以和,持以適。《莊子》曰:古之治道者,

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老子》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河上公》曰:大順者,天

理也。鍾會曰:反俗以入道,然乃至於大順也。〕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

〔《白虎通》曰:醴泉者,美泉也,狀如醴酒也。〕晞以朝陽,綏以五弦,〔毛

萇《詩傳》曰:晞,乾也。〕無為自得,體妙心玄,〔《莊子》曰:天無為以之

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之也,孰能得無為哉,《老子》曰: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莊子》曰:天下有

至樂,無有哉?曰:至樂無樂。郭象曰:忘歡而後樂足,樂足而後身存。《莊子》

曰: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若此以往,恕可

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聲類曰:恕,人心度物也。《史記》

曰:始皇之礙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韋昭曰:羨門,古仙人也。《列仙傳》曰: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運命論一首】

〔運,謂五德更運,帝王所稟以生也。《春秋元命苞》曰:五德之運,各象

其類,興亡之名,應錄以次相代。宋均曰:運,籙運也。《春秋元命苞》曰:命

者,天下之命也。〕

※李蕭遠

〔《集林》曰:李康,字蕭遠,中山人也。性介立,不能和俗。著《游山九

吟》。魏明帝異其文,遂起家為尋陽長,政有美績。病卒。〕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墨子》曰:貧富治亂,固有

天命,不可損益。《王命論》曰:窮達有命,吉凶由人。《莊子》北海若曰:貴

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故運之將隆,必生聖明之君。〔《春秋河圖揆命篇》

曰:倉戲農黃,三陽翼天德聖明。〕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

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介,紹介也。《禮記》曰:介紹而

傳命。〕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道德玄同,曲摺合符,〔《老子》曰:知者

不言,言者不知,是為玄同。《論語比考識》曰:君子上達,與天合符。〕得失

不能疑其志,讒構不能離其交,然後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豈徒人事哉?授

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運也。

夫黃河清而聖人生,里社鳴而聖人出,〔《易乾鑒度》曰:聖人受命,瑞應

先見於河。河水先清,清變白,白變赤,赤變黑,黑變黃,各三日。《春秋潛潭

巴》曰:里社明,此里有聖人出。其呴,百姓歸,天辟亡。宋均曰:里社之君鳴,

則教令行,教令明,惟聖人能之也。呴,鳴之怒者。聖人怒則天辟亡矣。湯起放

桀時,蓋此祥也。明與鳴古字通。〕群龍見而聖人用。〔《易》曰:見群龍無首,

吉。又曰:聖人作而萬物睹。〕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於商。〔《說

苑》鄒子說梁王曰:伊尹,有莘氏之勝臣,湯立以為三公。《毛詩》曰:實維阿

衡,左右商王。毛萇《傳》曰:阿衡,伊尹也。〕太公,渭濱之賤老也,而尚父

於周。〔《史記》曰:太公望以漁釣於周西伯。《六韜》曰:文王卜田,史扁為

卜曰:於渭之陽,將大得焉。非熊非羆,非虎非狼,兆得公侯,天遺汝師。王乃

齋戒三日,田於渭陽,卒見呂尚坐茅以漁。《毛詩·大雅》曰:維師尚父,時維

鷹揚。諒彼武王,肆伐大商。〕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於虞而

才於秦也。〔《呂氏春秋》曰:凡亂也者,必始乎近而後及遠,始乎本而後及末,

亦然。故百里奚處乎虞而虞亡,處乎秦而秦霸。百里奚之處乎虞,知非遇也。其

處於秦,非加益也,有其本也。其本也者,定分之謂也。〕張良受黃石之符,誦

三略之說,〔《黃石公記》序曰: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

《下略》。《河圖》曰:黃石公謂張良曰:讀此為劉帝師。〕以游於群雄,其言

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漢書》曰:張良以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為它人言,皆不省。〕

非張良之拙說於陳項,而巧言於沛公也。〔《漢書》張良乃說項梁,立韓成為韓

王。而《漢書》,張良無說陳涉,今此言之,未詳其本也。〕然則張良之言一也,

不識其所以合離?合離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賢者,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

人,其可格之賢愚哉?〔《春秋考異郵》曰:稽之籙圖,參於泰古。《易坤靈圖》

曰:湯臣伊尹振鳥陵。《春秋命歷序》曰:文王受丹書,呂望佐昌發。《春秋保

乾圖》曰:漢之一師為張良,生韓之陂,漢以興。《春秋感精記》曰:西秦東窺,

謀襲鄭伯。晉戎同心,遮之殽谷,反呼老人,百裏子哭,語之不知,泣血何益。

《蒼頡篇》曰:格,量度之也。〕孔子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

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禮記》文也。鄭玄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謂聖人也。嗜欲將至,謂其王天下之期將至也。神有以開之,必先為之生賢智之

輔佐,若天將降時雨,山川為之出雲也。〕《詩》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

申及甫,惟周之翰。運命之謂也。〔《詩·大雅》文也。箋云:申,申伯。甫,

甫侯也。毛萇《傳》曰:翰,幹也。言周道將興,王岳為之生佐。仲山甫及申伯,

為周之幹臣也。〕豈惟興主,亂亡者亦如之焉。〔《呂氏春秋》曰:世有興主之

士也。〕幽王之惑襃女也,襖始於夏庭。〔《史記》曰:昔夏后氏之衰也,有神

龍二,止於夏帝之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也。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

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夏氏乃櫝而去

之。比三代莫之敢發。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

躲而譟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童妾既齔,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

生一女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

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於道。而鄉者後宮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

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奔於襃。襃人有罪,請入棄子以贖罪,棄子出於襃,是

為襃姒。幽王廢申后,立襃姒為後。後父申侯怒攻幽王,遂殺幽王酈山下。〕曹

伯陽之獲公孫彊也,徵發於社宮。〔《左氏傳》曰: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於社

宮,而謀亡曹。曹叔振鐸,請待公孫彊,許之,旦而求之曹,無之。戒其子曰:

我死,爾聞公孫彊為政,必去之。及曹伯陽即位,好畋弋。曹鄙人公孫彊好弋,

且言畋弋之說,悅之。因訪政事,說於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宋人伐之,

執曹伯陽以歸,殺之。〕叔孫豹之暱豎牛也,禍成於庚宗。〔《左氏傳》曰:

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過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魯人召之,所宿庚宗之

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餘子長矣。召而見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

田於蒲丘,遂遇疾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使寘饋於介而退。弗進,

則置虛器命徹,叔孫不食卒。〕吉凶成敗,各以數至。〔《春秋考異郵》曰:吉

凶有效,存亡出象。《王命論》曰:驗行事之成敗。數曆數也。孔安國《尚書傳》

曰:曆數,謂天道也。〕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親矣。

昔者聖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興者,六八而

謀。〔河,洛謂《河圖》、《洛書》也。文謂文德,即文王也。武謂武功,即武

王也。言以文德受命者,或《七世》、九世而漸衰微,以武功興起者,或六世八

世而謀也。〕及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左氏

傳》王孫滿之辭也。其世之多少,年之短長,皆天所命也。七九六八,即卜世數

也。杜預注曰:郟鄏,今河南也,武王遷之,成王定之。〕故自幽厲之間,周

道大壞,〔言自成王至於厲王,凡有八世,即應七而衰也。《毛詩序》曰:盪,

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二霸之後,禮樂陵遲。〔二霸,齊桓、晉文也。自厲王

至於二霸之卒,凡有九世,即應九而衰也。《毛詩序》曰:禮義陵遲,男女淫奔

也。〕文薄之斃,漸於靈景;〔自二霸之卒,至於景王,凡有六世,即應六而謀

也。《尚書大傳》曰:周人之教以文,上教以文君子,其失也小人薄。鄭玄曰:

文,謂尊卑之差制也,習文法,無悃誠也。靈景,周之王末者也。〕辯詐之偽,

成於七國。〔言文薄既斃,詐偽乃成也。七國,謂韓、魏、齊、趙、燕、楚、秦

也。自景王至於七國,凡有八世,即應八而謀也。〕酷烈之極,積於亡秦;〔言

詐偽既成,故加之以酷烈也。《解嘲》曰:呂刑靡斃,秦法酷烈也。〕文章之貴,

棄於漢祖。〔言周人之教以文,故漢承之以貴也。《漢書》曰:陸賈為太中大夫,

賈時上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以馬上得之,安事《詩》、

《書》也。仲長子《昌言》曰:漢祖輕文學而簡禮義。〕雖仲尼至聖,顏冉大賢,

〔《家語》冉有曰:孔子者,大聖兼該,文武並通。又曰:顏回,字子淵,以德

行著名,孔子稱其賢。又曰:冉求,字子有,以政事著名,性多謙退。〕揖讓於

規矩之內,誾誾於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論語》曰:孔子朝,與上大夫言,

誾誾如也。孔安國曰:誾誾,中正之貌。《禮記》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

於洙泗之聞。鄭玄曰:洙、泗,魯水名也。《史記》曰:甚哉!魯之衰也。洙泗

之間,誾誾如也。《桓子新論》曰:遏絕其端,其命在天。〕孟軻、孫卿,體二

希聖,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周易》子曰:君子知幾其神乎?顏氏之子,

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韓康伯曰:在理則昧,造形而悟,

顏氏子之分也。失之於幾,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遠而復,故知之未嘗復行也。

《法言》曰:睎驥之馬,亦驥之乘,晞顏之人,亦顏之徒也。顏嘗晞夫子矣。

李軌曰:希,望也。言顏回嘗望孔子也。《禮含文嘉》曰:從容中道,陰陽度行

也。〕天下卒至於溺,而不可援。〔言小人之失在薄。故孔孟所不能援也。孟子

曰:天下溺,則援之以道。〕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於魯衛;以仲尼之辯也,

而言不行於定哀;〔《史記》曰:魯定公以孔子為司寇,季桓子受齊女樂,不聽

政,孔子遂行。適衛,衛靈公置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於靈公。孔子恐獲罪,

去衛也。〕以仲尼之謙也,而見忌於子西;〔《史記》曰:楚昭王興師迎孔子,

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

無有。王之將帥,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

有。且楚之祖封於周,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

之,則楚國安得世世土方數千里乎?文王在豐,武王在鎬,卒王天下。今孔丘得

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以仲尼之仁也,而取讎於桓魋;

〔《史記》曰:孔子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

孔子弟子曰:可以速行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以仲尼之智

也,而屈厄於陳蔡;〔《家語》曰: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乎陳、

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賢聖,其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

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以

仲尼之行也,而招毀於叔孫。〔《論語》曰: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

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

逾焉。人雖自絕也,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夫道足以濟天下,而

不得貴於人。〔《周易》曰:智周萬物,而道濟天下。〕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

信於時;〔《文子》曰:養生以經世。《莊子》曰: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

與經於世亦遠矣。〕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孝經》曰: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周易》曰: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應聘七十國,而不一獲其主;

〔《說苑》趙襄子謂子路曰:吾嘗問孔子曰:先生事七十君,無明君乎?孔子不

對,何謂賢也。〕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蠻,謂蔡、楚也。《毛

詩》曰:蠢爾蠻荊。夏,謂宋、衛也。公,謂魯侯也。卿,謂季氏也,《列子》

楊朱曰:孔子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也。〕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孫子思,希聖備

體而未之至,〔《史記》曰:伯魚生伋,字子思。《孟子》曰:子夏、子游、子

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伯牛、閔子、顏回,則具體而微。劉熙曰:體者,四支

股腳也。具體者,皆微者也皆具,聖人之體微小耳。體,以喻德也。〕封己養高,

勢動人主。〔《國語》叔向曰:引黨以封己。韋昭曰:封,厚也。《魏志》高柔

上疏曰: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養高。〕其所遊歷諸侯,莫不結駟而造門。雖

造門,猶有不得賓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於室者也,退老於家,魏文侯師

之,西河之人,肅然歸德,比之於夫子,而莫敢間其言。〔《論語》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家語》曰:卜子夏,孔子卒后,教於西河之上。魏文侯

師事之,而咨問國政焉。《禮記》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

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於夫子。陳群《論語注》曰:不得有非間之

言也。〕故曰: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而後之君子,區區於一

主,嘆息於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賈誼以之發憤,不亦過乎!〔《楚辭》曰:臨

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漢書》曰:天子以賈誼任公卿之位,絳、灌之

屬盡害之,乃毀誼。於是天子亦疏之,以誼為長沙王太傅。誼既以謫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原,楚賢臣也,被讒,遂投江而死。誼追傷之,

因以自諭。楊雄《反騷》曰:欽吊楚之湘纍。《音義》曰:屈原赴湘,故曰湘纍。〕

然則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周易》曰:樂天知命,故不

憂。〕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漢書》孫寶

曰:道不可詘,身詘何傷。〕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奪。譬如水也,通之斯為川焉,

塞之斯為淵焉。〔《管子》曰:水有大小,出之溝,流於大水及海者,命之曰川;

出於地而不流,命曰淵水。〕升之於雲則雨施,沈之於地則土潤。〔《淮南子》

曰:夫水者,大不可極,深不可測,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潤澤。無公無私,水之

德也。《周易·文言》曰: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禮記·月令》曰:季夏之月,

土潤,溽暑。鄭玄云:土潤謂塗濕也。〕體清以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

不傷於清。〔《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廉正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對曰:

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其濁無不寀塗,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管子》

曰:夫水淖溺以清,好灑人之惡,仁也。〕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呂氏春

秋》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於此,則窮達一也。〕

夫忠直之迕於主,獨立之負於俗,理勢然也。〔《小雅》曰:迕,犯也。鄭玄

《禮記注》曰:負,背也。〕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廣雅》曰:秀,出也。《論衡》曰: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史記》曰:商君說秦孝公曰: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

非於世。〕前監不遠,覆車繼軌。〔《毛詩》曰:殷鑒不遠。《晏子春秋》諺曰:

前車覆,後車戒。〕然而志士仁人,猶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將以遂

志而成名也。〔《史記》司馬遷曰:《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班固《漢書》贊曰: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風波於

險途;〔《家語》曰: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也。〕求成其名,而歷謗議於

當時。〔司馬遷書曰:下流多謗議。〕彼所以處之,盡有算矣。〔《蒼頡篇》曰:

算,計也。〕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子夏曰:商聞之,死生

有命,富貴在天。〕故道之將行也,命之將貴也。〔《論語》子曰:道之將行也

與,命也。〕則伊尹、呂尚之興於商周,百里、子房之用於秦漢,不求而自得,

不徼而自遇矣。〔《論衡》曰:命吉,不求自得富貴之命。《西京賦》曰:不徼

自遇。〕道之將廢也,命之將賤也。〔《論語》子曰: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豈獨君子恥之而弗為乎?蓋亦知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

〔《莊子》曰:原憲謂子貢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憲不忍為也。司馬遷

《報任安書》曰:苟合取容。《毛詩》云:燕婉之求,蘧蒢不鮮。又曰:燕婉之

求,得此戚施。〕俯仰尊貴之顏,逶迤勢利之間。〔杜預《左氏傳注》曰:俯仰,

伏也。鄭玄《毛詩箋》曰:蘧蒢觀人顏色而為辭,故不能俯。又曰:戚施下人以

色,故不能仰。《史記》曰:蘇秦<女更>逶迤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意無

是非,贊之如流;言無可否,應之如響。〔《毛詩》曰:巧言如流。《史記》淳

於髡曰:鄒忌,其應我若響之應聲也。〕以窺看為精神,以向背為變通。〔《周

易》曰:變通者,趣時者也。〕勢之所集,從之如歸市;勢之所去,棄之如脫遺。

〔《孟子》曰:太王居豳,狄人侵之,乃逾梁山,邑於岐山下,從者如歸市焉。

《廣雅》曰:脫,誤也。《毛詩》曰:棄予如遺。鄭玄曰:如人遺忘,忽然不省

存也。〕其言曰:名與身孰親也?得與失孰賢也?榮與辱孰珍也?〔《老子》曰:

名與身孰親?得與亡孰病也?《家語》子貢曰:與其俱失,二者孰賢。鄭玄《儀

禮注》曰:賢,猶勝也。〕故遂潔其衣服,矜其車徒,冒其貨賄,淫其聲色,

〔杜預《左氏傳注》曰:冒,貪也。〕脈脈然自以為得矣。〔《爾雅》曰:脈,

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蓋見龍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飛、

廉惡來之滅其族也。〔《屍子》曰:義必利,雖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猶

謂義之必利也。《史記》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惡來,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

《說苑》,子石曰:費仲、惡來革去鼻決目,崇侯虎順紂之心,欲以合於意。武

王伐紂,四子死牧之野。〕蓋知伍子胥之屬鏤於吳,而不戒費無忌之誅夷於楚也。

〔《左傳》曰:吳將伐齊,越子率其屬以朝焉。王及列士皆饋賂。吳人皆喜,惟

子胥懼曰:是豢吳也。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

之屬鏤以死。杜預曰:改姓為王孫,欲以辟吳禍。屬鏤,劍名。又《左傳》曰:

沈尹戍言於子常曰:夫無極,楚之讒人也。去朝吳,出蔡侯朱,喪太子建,殺連

尹奢,子而弗圖,將焉用之。子常曰:是瓦之罪也。乃殺費無極鄢將師,盡滅其

族,以說其國。〕蓋譏汲黯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懲張湯牛車之禍也。〔《漢書》

曰:汲黯為東海太守,東海大治,召為主爵都尉。又曰:上以張湯為懷詐面欺,

使使簿責湯,湯自殺。諸子欲厚葬,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

葬為?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蓋笑蕭望之跋躓於前,而不懼石顯之絞縊於后

也。〔《漢書》曰:前將軍蕭望之及光祿大夫周堪建白,以為宜罷中書宦官,應

古不近刑人。由是大與石顯忤。后皆害焉。望之自殺。《毛詩》曰:狼跋其胡,

載躓其尾。《漢書》曰:成帝立,丞相奏顯舊惡,免官,徙歸故郡,憂懣不食,

道病死。〕

故夫達者之算也,亦各有盡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競於富貴,何為者哉?若

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左氏傳》:王

饗管仲,管仲曰:陪臣敢辭。杜預《注》曰:諸侯之臣曰陪臣。〕必須勢乎?則

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楊雄、仲舒之闃其門也。〔《漢書》曰:拜王莽為大

司馬。又曰:董賢代丁明為大司馬。楊雄《自序》曰:雄家代素貧,嗜酒,人希

至其門。又曰:董仲舒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文,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

必須富乎?則齊景之千駟,不如顏回,原憲之約其身也。〔《論語》子曰:齊景

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得而稱焉。又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馬融曰:克己,約身也。《家語》曰:原憲,宋人,字子思。清約守節,貧而樂

道。〕其為實乎?則執杓而飲河者,不過滿腹;棄室而灑雨者,不過濡身;過此

以往,弗能受也。〔《桓公新論》曰:子貢對齊景公曰:臣事仲尼,譬如渴而操

杯器就江海飲,滿腹而去,又焉知江海之深也。〕其為名乎?則善惡書於史冊,

毀譽流於千載。〔《淮南子》曰:三代之善,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惡,千載之

積毀也。〕賞罰懸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廣雅》曰:灼,明也。〕

將以娛耳目、樂心意乎?〔《南都賦》曰:游觀之好,耳目之娛。〕譬命駕而游

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孔叢子》孔子歌曰:巾車命駕。《漢書》曰:

王莽於五都立均官,更名雒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也。〕

褰裳而涉汶陽之丘,則天下之稼如雲矣。〔《毛詩》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公羊傳》曰:庄公會諸侯盟於柯,曹子曰:願請汶陽之田。如雲,言多也。〕

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倉,則山坻之積在前矣。〔《漢書》曰:尉佗魋結。服虔

曰:魋音椎,今兵士椎頭結。張揖《上林賦》注曰:紒,鬢后垂也。紒即髻字也。

於子正文引此而為髻字。《漢書》曰:築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又枚乘上書曰:

夫漢轉粟西向,不如海陵之倉。《毛詩》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毛萇《詩傳》

曰:京,丘也。鄭玄曰:庾,露積穀也。〕扱衽而登鍾山、藍田之上,則夜光

玙璠之珍可觀矣。〔《爾雅》曰:扱衽曰擷。《廣雅》曰:扱,插也。並初

洽切。《淮南子》曰:鍾山之玉。范子計然曰:玉英出藍田。許慎《淮南子注》

曰:夜光之珠,有似明月,故曰明月也。《左氏傳》曰:季平子卒,陽虎將以玙

璠斂。杜預曰:玙璠,美玉也。〕夫如是也,為物甚眾,為己甚寡,不愛其身,

而嗇其神,〔《呂氏春秋》曰:凡事之本,必理身,嗇其大寶。高誘曰:嗇,愛

也。寶,身也。〕風驚塵起,散而不止。〔風驚塵起,喻惡積而亹生。塵散而不

止,喻生而不滅。〕六疾待其前,五刑隨其後。〔《左氏傳》曰:昭元年,晉

侯求醫於秦。秦使醫和視之,和曰:是謂近女室。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天

有六氣,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過則為災。陰淫寒疾,

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今君不節,能無及此乎?

《書》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利害生其左,攻奪出其右,而自以為見身名

之親疏,分榮辱之客主哉。〔言奔競之倫,禍敗若此。而乃尚自以為審見身名親

疏之理,妙分榮辱客主之義哉!言惑之甚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

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義。〔《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

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人為非曰義。〕故古之王

者,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淮南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

以奉養其欲也,為天下掩眾暴寡,故立天子以齊一之也。〕古之仕者,蓋以官行

其義,不以利冒其官也。〔《論語》子曰:君子之仕,行其義也。杜預《左氏傳

注》曰:冒,貪也。〕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不恥能治而弗得也。原

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呂氏春秋》曰:眾正之所積,其福無不及;眾

邪之所積,其禍無不違。〕權乎禍福之門,終乎榮辱之算,其昭然矣。〔《爾雅》

曰:權輿,始也。《屍子》曰:聖人權福則取重,權禍則取輕。《呂氏春秋》曰:

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管子》曰:為善者有福為不善者有禍。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孫卿子》曰:先義後利者榮,先利后義者辱。〕

故君子舍彼取此,〔言舍欲利而取仁義也。《老子》曰:故去彼取此。〕若夫出

處不違其時,默語不失其人,〔《周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天動星回,而辰極猶居其所,〔言君子之性,語默出處,雖從其時,而中心常不

改其操,似天動星回,而北辰常居其所,而不改也。《論語》子曰: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鄭玄曰:北極謂之北辰。〕璣旋輪轉,而衡軸

猶執其中。〔《尚書》曰: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孔安國曰:璣衡,王者正天文

之器,可運轉者。馬融曰:璇璣,渾天儀,可轉旋。鄭玄曰:轉運者為機,持正

者為衡。《莊子》曰:軸不運而輪致千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貽厥孫謀,

以燕翼子者,〔《毛詩·大雅》文也。毛萇《傳》曰:燕,安也。翼,敬也。箋

云:貽,猶傳也。孫,順也。言傳其所順以天下之謀,以安其敬事之子孫。謂使

行之也。〕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論語》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昔者

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辯亡論上下二首】

〔孫盛曰:陸機著《辯亡論》,言吳之所以亡也。〕

※陸士衡

〔辯亡論上〕

昔漢氏失御,奸臣竊命。〔奸臣,謂董卓也。《答賓戲》曰:王塗蕪穢,周

失其御。《法言》曰:上失其政,奸臣竊國命。〕禍基京畿,毒遍宇內,皇綱弛

紊,王室遂卑。〔《答賓戲》曰:廓帝紘,恢皇綱。《劇秦美新》曰:皇綱弛而

未張。《尚書傳》曰:紊,亂也。《新序》曰:及定王,王室遂卑矣。〕於是群

雄蜂駭,義兵四合。〔《廣雅》曰:駭,起也。漢高祖曰:吾以義兵誅殘賊。又

魏相曰: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吳武烈皇帝慷慨下國,電發荊南。〔《吳志》

曰:漢以孫堅為長沙太守,董卓專權,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堅亦興兵,

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北至南陽,眾數萬人。《楚辭》曰:雷動

電發。〕權略紛紜,忠勇伯世。〔《公羊傳》曰:權者,反於經而後有善者也。〕

威稜則夷羿震蕩,兵交則醜虜授馘。〔《漢書》曰:武帝報李廣書曰:威稜怛

乎鄰國。李奇曰:神靈之威曰棱。《左氏傳》魏莊子謂晉侯曰:寒浞,伯明

氏之讒子弟也。夷羿收之,以為己相。杜預曰:夷,氏也。羿善射。《左氏傳》

曰:兵交,使在其間。《毛詩》曰:仍執醜虜。《箋》云:馘,所格者之左耳也。〕

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毛詩》曰:祝祭於祊。毛萇《傳》曰:祊,

廟門內之祭也。《爾雅》曰:冬祭曰蒸。《尚書·孔氏傳》曰:精意以饗謂之禋。

皇祖,謂漢祖也。《吳書》曰:堅入洛,掃除漢宗廟,祠以太牢。〕於時雲興之

將帶州,飆起之師跨邑;哮闞之群風驅,熊羆之眾霧集。〔《毛詩》曰:進厥武

臣,闞如虓虎。《尚書》武王曰: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豹,如熊如羆。〕

雖兵以義合,同盟戮力,〔《左氏傳》曰:諸侯同盟於亳。《國語》曰:戮力一

心,賈逵曰:戮力,并力也。〕然皆苞藏禍心,阻兵怙亂。〔《左氏傳》曰:楚

公子圍聘於鄭,鄭使行人子羽與之言曰:大國無乃苞藏禍心以圖之。又眾仲曰: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杜預曰:阻,恃也。又君子曰:史佚所謂無怙亂也。〕或師

無謀律,喪威稔寇。〔言出師之法,必以律齊之。今則不然,各恃兵怙亂,而出

師無律也。稔冠,言喪其威權,令資熟於冠也。《周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凶。

《左氏傳》萇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杜預曰:稔,熟也。〕忠規武節,

未有如此其著者也。〔《漢書》武帝詔曰:躬秉武節。〕

武烈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髮。〔《吳志》曰:權稱尊號,追謚

策曰長沙王。言桓王挺英逸之才,命世而出也。《禮記》曰:人生二十曰弱冠。〕

招攬遺老,與之述業。神兵東驅,奮寡犯眾。〔范曄《後漢書》:陳忠曰:旬月

之間,神兵電掃。〕攻無堅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誅叛柔服,而江外厎定。

〔《左氏傳》隨武子曰:君討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赦之。伐叛,

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尚書》曰:震澤厎定。〕飾法脩師,則威德翕

赫。〔《周易》曰:先王明罰飭法。趙充國頌曰:諭以威德。〕賓禮名賢,而張

昭為之雄;〔《吳志》曰:策以彭城張昭為謀主。班固《漢書》曰:班伯諸所賓

禮皆名豪。又述曰:賓禮故老。〕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吳志曰:策徙居

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咸向之。〕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

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而江東蓋多士矣。〔《周易》曰: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又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將北伐諸華,誅鉏干紀。

〔《左氏傳》曰:吳,周之胄裔也。今而始大,比於諸華。又季孫盟臧氏曰:無

或如臧孫紇,干國之紀,犯門斬關。《春秋合誠圖》曰:誅鉏民害。〕旋皇輿於

夷庚,反帝座乎紫闥。〔《吳志》曰: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謀襲許,迎

漢帝。繁欽《辨惑》曰:吳人者,以船楫為輿馬,以巨海為夷庚。臧榮緒《晉書》

司徒王謐議曰:夷庚未入,乘輿旅館。然夷庚者,藏車之所。崔駰《達旨》曰:

攀台階,窺紫闥。〕挾天子以令諸侯,清天步而歸舊物。〔《戰國策》張儀謂秦

惠王曰:挾天子以令天下,此王業也。《毛詩》曰:天步艱難,之子不猶。《左

氏傳》伍員曰:少康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戎車既次,群凶側目,大業未就,

中世而殞。〔《漢書》曰:列侯宗室,見郅都側目。范曄《後漢書》陳蕃上疏曰:

群凶側目,禍不旋踵。《周易》曰:富有之謂大業。〕用集我大皇帝〔《吳志》

曰:權薨,謚曰大皇帝。〕以奇從襲於逸軌,叡心因於令圖。從政咨於故實,播

憲稽乎遺風。〔《國語》樊穆仲對宣王曰:魯侯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諮於

故實。《史記》曰:宣王即位,脩政,法文武成康遺風,諸侯復宗周室也。〕而

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疇咨俊茂,好謀善斷。〔《尚書》帝曰:疇咨若時登

庸。班固《王命論》曰:信誠好謀。〕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途巷。〔《周易》

曰:賁於丘園,束帛箋箋。《孟子》曰:夫招士以弓,大夫以旌。謝承《後漢書》

曰:鄧道不應州郡旌命。〕故豪彥尋聲而響臻,志士希光而景騖。異人輻湊,猛

士如林。〔班固《公孫弘贊》曰:異人並出。《文子》曰:群臣輻湊。張湛曰:

如眾輻之集轂也。漢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方。《毛詩》曰:其會如林。〕於

是張昭為師傅,〔《吳志》曰:權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周瑜、陸公、魯肅、呂

蒙、之儔,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吳志》曰:呂蒙,字子明,汝南人也,為

武威將軍南郡太守。餘並已見《三國名臣頌》。《毛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

心。《尚書》曰:命汝予翼,作股肱心膂。〕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

朱然之徒奮其威。〔《吳志》曰: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少有氣力,好

遊俠,拜西陵太守。又曰:凌統,字公績,吳郡人也,拜偏將軍。又曰:程普,

字德謀,右北平人也,領江夏太守,遷蕩寇將軍。又曰:賀齊,字公苗,會稽人

也。為蘄春太守。又曰:朱桓,字休穆,吳郡人也,拜前將軍,領青州牧。又曰:

朱然,字義封,朱冶姊子也,姓施氏。初冶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啟策乞以為嗣,

為左大司馬右軍帥。〕韓當、潘璋、黃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吳志》

曰:韓當,字義公,遼西人也,遷昭武將軍,又加都督之號,又曰:潘璋,字文

珪,東郡人也,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又曰:黃蓋,字公覆,零陵人也,拜武鋒

中郎將,加偏將軍。又曰:蔣欽,字公弈,九江人也,拜右護軍。又曰:周泰,

字幼平,九江人也,拜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尚書》曰:予欲宣力四方,汝為。〕

風雅則諸葛瑾、張承、步騭,以名聲光國。〔諸葛瑾,已見《三國名臣頌》。

《吳志》曰:張昭長子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為濡須督奮威將軍。又曰:

步騭,字子山,臨淮人也。孫權為討虜將軍,召騭為主記。權稱尊號,代陸遜為

丞相,誨育門生,手不釋卷。蔡邕《陳太丘碑》曰:紆佩金紫,光國垂勛。〕政

事則顧雍、潘濬、呂范、呂岱,以器任幹職。〔《吳志》曰:顧雍代孫劭為丞相,

平尚書事,其所選用文武將吏,隨能所任,心無適莫。又曰:潘濬,字承明,武

陵人也,弱冠從宋仲子受學。權稱尊號,拜為少府,遷太常。又曰:呂范,字子

衡,汝南人也。權拜裨將軍。亮即位,遷揚州牧,又遷大司馬。又曰:呂岱,字

定公,廣陵人也。權拜上將軍。亮即位,拜大司馬。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許

慎《淮南子注》曰:幹,彊也。〕奇偉則虞翻、陸績、張溫、張惇,以諷議舉正。

〔虞翻,已見《三國名臣頌》。《吳志》曰:虞翻性不協俗,數犯顏諫爭。又曰:

陸績,字公紀,吳郡人也。孫權統事,闢為奏曹掾。又曰:張溫,字惠恕,吳郡

人也。權拜議郎,徙太子太傅,甚見信重。《吳錄》曰:張惇,字叔方,吳郡人

也。德量淵懿,清虛淡泊,又善文辭。孫權以為車騎將軍,出補海昬令。《毛詩》

曰:出入諷議。〕奉使則趙咨、沈珩,以敏達延譽。〔《吳志》曰:權遣都尉趙

咨使魏。魏帝問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對曰:

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

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

其略也。《吳書》曰:咨字德度,南陽人,拜騎都尉。又曰:沈珩,字仲山,吳

郡人也。權以珩有智謀,能專對,乃使至魏。魏文帝問曰:吳嫌魏東向乎?珩曰:

不嫌也。曰:何以知?曰:信恃舊盟,言歸於好,是以不嫌,若魏渝盟,自有備

豫。文帝善之,以奉使有稱,封永安鄉侯,官至少府。《國語》曰:使張老延君

譽於四方。〕術數則吳范、趙達,以禨祥協德。〔韋昭《漢書注》曰:曆數,

占術也。《吳志》曰:吳范,字文則,會稽人也。以治曆數,知風氣,聞於郡中。

權以范為騎都尉,領太史令。又曰:趙達,河南人也。治九宮一算之術,究其微

旨。孫權行師征伐,每令達有所推步,皆如其言。呂忱《字林》曰:禨,襖祥

也。《天文志》曰:臣主共憂患,其察禨祥。如淳曰:《呂氏春秋》曰:荊人

鬼而越人禨。今之巫祝禱祀之比也。晉灼曰:禨音珠璣之璣。〕董襲、陳武,

殺身以衛主,〔《吳志》曰:董襲,字元世,會稽人也。為偏將軍。曹公出濡須

口,襲從權赴之。襲督五樓船,往濡須口,夜卒暴風,樓船傾覆,左右散走,遠

舸乞使。襲出,怒曰:受將軍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敢復言此者,斬!於

是莫敢幹,其夜船敗,襲死。權改服臨殯。又曰:陳武,字子烈,廬江人也。累

有功勞,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喪。〕

駱統、劉基,彊諫以補過。〔《吳志》曰:駱統,字公緒,會稽人也。權召為功

曹。志在補察,苟所聞見,夕不待旦。又曰:劉繇長子基,字敬輿。權為吳王,

基為大司農。權嘗宴飲,騎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權欲殺之,威怒甚盛;由基諫

爭,翻以得免。《左氏傳》士季謂晉侯曰:詩云: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

補過也。〕謀無遺諝,舉不失策。〔《廣雅》曰:諝,智也。《東觀漢記》魯恭

上疏曰:舉無遺策,動不失其中。〕故遂割據山川,跨制荊吳,而與天下爭衡矣。

〔爭衡,謂角其輕重也。《漢書》公孫獲曰:吳楚之王,西與天子爭衡。鄭玄

《周禮注》曰:稱上曰衡。〕

魏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漢書》晁錯曰:戰勝之威,民氣百倍。〕

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孔安國《尚書傳》曰:順流曰浮。酈元《水經注》

曰:鄧塞者,即鄧城東北小山也,先後因之以為鄧塞。漢陰,漢水之南也。《庄

子》曰:子貢南遊於楚,過漢陰。〕羽楫萬計,龍躍順流,〔羽楫,言疾也。

《羽獵》曰:杖鏌邪而羅者以萬計。《周易》曰: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銳騎

千旅,虎步原隰,〔李陵詩曰:幸託不肖軀,且當猛虎步。謨臣盈室,武將連衡,

包咸《論語注》曰:衡,軛也。戎車,武將所駕;故以連衡喻多也。〕喟然有吞

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毛萇《詩傳》曰:水涯曰滸。〕而周瑜驅我偏師,黜

之赤壁,〔《吳志》曰:曹公入荊州,權遂遣瑜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初

一交戰,公軍破退。〕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跡遠遁。〔《左氏傳》曹劌曰: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鄭玄《禮記注》曰:遁,逃也。〕漢王亦憑帝王之號,

帥巴、漢之民,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陸公亦

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後濟,絕命永安。〔《蜀志》曰:孫權襲殺關羽,取

荊州。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遂乃伐吳。吳將陸遜大破先主軍。遂棄船還魚復,

改縣曰永安。先主徂於永安宮。《吳志》曰:備升馬鞍山,陸遜促諸軍四面蹙之,

土崩瓦解。馬鞍山在西陵之西。〕續以濡須之冠,臨川摧銳,〔《吳歷》曰:曹

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數千人。〕

蓬籠之戰,孑輪不反。〔《魏志》曰:張遼之討陳蘭,別遣臧霸至皖討吳。吳將

韓當遣兵逆霸,與戰於蓬籠。《楚辭》曰:登蓬籠而下隕兮。王逸曰:蓬籠,山

名也。《公羊傳》曰:晉敗秦於殽,匹馬只輪無反者。〕由是二邦之將,喪氣挫

鋒,勢衄財匱,而吳莞然坐乘其斃。〔《論語》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莞

爾而笑。何晏曰:莞爾,小笑貌。〕故魏人請好,漢氏乞盟,〔《左氏傳》曰:

隱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又曰:鄭伯乞盟請服。〕遂躋天號,鼎跱而立。

〔方言曰:躋,登也。《漢書》蒯通說韓信曰:今為足下之計,莫若三分天下,

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漢之涘,〔王逸《楚辭

注》曰:屠,裂也。〕東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蠻之表。〔賈誼《過秦》曰:南取

百越之地。薛君《韓詩章句》曰:括,約束也。〕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

〔八代,三皇五帝也。杜預《左氏傳注》曰:蒐,閱也。三王,夏、殷、周也。〕

告類上帝,拱揖群后,〔《尚書》曰:肆類於上帝。孔安國曰:類,謂攝位事類,

遂以攝告天及五帝也。《尚書》曰:班瑞於群后。《典引》曰:欽若上下。恭揖

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毛詩》曰:進厥虎臣。《左氏傳》君子曰:

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漢書》伍被曰:彊弩臨江而守。〕長棘勁鎩,望飆而奮。

〔《爾雅》曰:棘,戟也。《說文》曰:鎩,鈹有鐔也。亦曰:長刃矛刀之類

也。〕庶尹盡規於上,四民展業於下。〔《尚書》曰:庶尹允諧。孔安國《傳》

曰:尹,正也。眾官之長。《國語》召康公曰:天子聽政,近臣盡規。又曰:內

史過曰:庶人工商,各守其業,以供其上。〕化協殊裔,風衍遐圻。〔《左氏傳》

曰:天子之地一圻。杜預曰:一圻,方千里。圻,界也,言風教及遠。〕乃俾一

介行人,撫巡外域。〔《左氏傳》曰:晉人使子貢對鄭使曰:君有楚命,亦不使

一介行李告於寡君。杜預曰:一介,獨使也。〕巨象逸駿,擾於外閑;〔《周禮》

曰: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鄭玄曰:每廄為一閑。〕明珠瑋寶,耀於內府。

〔《周禮》曰: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珍瑰重跡而至,奇玩應響而赴。〔

《漢書》息夫躬曰:羽檄重積而狎至。〕輶軒騁於南荒,沖輣息於朔野。〔楊

雄《答劉歆書》曰:嘗聞先代輶軒之使。班固《漢書》述曰:戎車七征,沖輣

閑閑。《字略》作<車童>,樓也。《音義》曰:輣,兵車名也。〕齊民免干戈之

患,戎馬無晨服之虞,而帝業固矣。〔《漢書》難蜀父老曰:今割齊民以附夷狄。

如淳曰:齊等無有貴賤,故謂之齊民。《老子》曰:天下無道,戎馬生郊。《爾

雅》曰:虞,度也。〕

大皇既歿,幼主蒞朝,〔幼主,孫亮也。《吳志》曰:孫亮,字子明,權少

子也,立為太子。權薨,即尊號。〕奸回肆虐,景皇聿興,〔《尚書》曰:崇信

奸回。《南都賦》曰:豺狼肆虐。《吳志》曰:孫休,字子烈,權第六子也。亮

廢,孫綝使宗正孫楷迎休即位。薨,謚曰景帝。毛萇《詩傳》曰:聿,遂也。〕

虔修遺憲,政無大闕,守文之良主也。〔《南都賦》曰:朝無缺政。《公羊傳》

曰: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也。〕降及歸命之初,〔《吳志》曰:孫皓降晉,

晉賜號歸命侯。〕典刑未滅,故老猶存。〔《尚書》曰:尚有典刑。《毛詩》曰:

召彼故老。〕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吳志》曰:

孫皓即位,拜陸抗大司馬荊州牧。又曰:陸凱,字敬風,吳郡人也。孫皓遷為左

丞相。凱上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孔安國《尚書傳》曰:熙,廣也。《周

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史記》趙簡子曰:諸大夫在朝,徒聞唯唯,子

不聞周舍之諤諤。盡規,已見上文。〕而施績、范慎以威重顯,〔《吳志》曰:

施績,字公緒。遷將軍,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拜左大司馬。《吳錄》曰:范

慎,字孝敬,廣陵人也。竭忠知己之君,纏綿三益之友,時人榮之。孫皓以為太

尉。〕丁奉、離斐以武毅稱,〔《吳志》曰:丁奉,字承淵,廬江人也。少以驍

勇為小將。亮即位,為冠軍將軍。魏將諸葛誕據壽春降。魏人圍之,使奉與黎斐

解圍。奉為先登,黎斐力戰,有功,拜左將軍。黎與離音相近,是一人,但字不

同。〕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吳志》曰:孫皓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

為司徒司空。《吳錄》曰:初,固為尚書,夢松樹生腹上,謂人曰:松字十八公

也,后十八歲當為三公乎!卒如夢焉。又曰: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

避皓字,易焉。《楚國先賢傳》曰:累遷光祿勛,遂至三公。〕樓玄、賀劭之屬

掌機事,〔《吳志》曰:樓玄,字承先,沛郡人也,孫皓遂用玄為宮下錄事禁中

侯,主殿中事。又曰:賀劭,字興伯,會稽人也。皓時為中書令。《漢官解故》

曰:機事所揔,號令攸發。〕元首雖病,股肱猶存。〔《尚書大傳》曰:元首,

君也。股肱,臣也。〕爰及末葉,群公既喪,然後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

之釁。〔黔首,已見《過秦論》。《漢書》徐樂上書曰:何謂瓦解?吳、楚、齊、

趙之兵是也。當是之時,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助,此之謂瓦解。又曰:

何謂土崩?秦之末葉是也。人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此之謂土崩也。〕歷

命應化而微,王師躡運而發。〔曆命,曆數天命也。王師,謂晉師也。言躡其運

數而發也。干寶《晉紀》曰:咸寧五年十一月,命安東將軍王渾向揚州,龍驤將

軍王濬帥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卒散於陣,民奔於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

無溝阜之勢。〔《過秦論》曰:楚師深入鴻門,曾無藩籬之難。〕非有工輸雲梯

之械,智伯灌激之害。〔《墨子》曰:公輸班為雲梯,必取宋。《史記》曰:晉

智伯攻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不沒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楚

子築室之圍,燕人濟西之隊。〔《左氏傳》曰:楚子圍宋,將去之,申叔時曰:

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王從之。宋人乃懼,遂及楚平。《史記》曰:燕昭王使

樂毅為上將軍,伐齊,破之濟西。〕軍未浹辰,而社稷夷矣。〔《左氏傳》君子

曰:莒恃其陋,浹辰之間,而楚剋其三都。杜預曰:浹辰,十二日也。干寶

《晉紀》曰:太康元年四月,王濬鼓入於石頭。吳主孫皓,面縛輿櫬降於濬。〕

雖忠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襄陽記》曰:張悌,字臣先,襄陽人。

晉伐吳,悌逆之,吳軍大敗。諸葛靚退走,使過迎悌。悌不肯去,靚自牽之。悌

垂泣曰:今日是我死日也。靚遂放之,為晉軍所殺。韓子有《孤憤篇》。司馬遷

書曰:世又不與能死節者也。〕

夫曹劉之將,非一世所選;向時之師,無曩日之眾。〔向時,謂太康之役也。

曩日,謂昔日之曹劉也。〕戰守之道,抑有前符。〔符,猶法也。〕險阻之利,

俄然未改。而成敗貿理,古今詭趣。何哉?〔《廣雅》曰:貿,易也。《說文》

曰:詭,變也。詭與恑同。〕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異也。

【辯亡論下】

昔三方之王也,魏人據中夏,漢氏有岷益,吳制荊楊而奄交廣。〔《東都賦》

曰:自中夏以布德。毛萇《詩傳》曰:奄,覆也。〕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

其民怨矣。〔《左氏傳》曰:吳,周之胄裔也。今而始大,比於諸華。《毛詩序》

曰: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怨。〕劉公因險以飾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

《淮南子》曰:偽之生,飾智以警愚。范曄《後漢書》吳佑曰:遠在海濱,其俗

誠陋也。〕夫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叡達,懿度弘遠矣。〔

《周易》曰:古之聰明叡智,神武而不殺者夫。《莊子》許由曰:齧缺之為人也,

聰明叡智。〕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論語》曰:子曰:見善如不及。

謝承《後漢書》曰:延篤遷京兆尹,恤民如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整丹府

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吳志》曰:呂蒙年十五六,隨鄧當擊

賊,策見而奇之,引置左右。張昭薦蒙,拜別部司馬。又曰:潘濬,字承明,武

陵人也。《江表傳》曰:權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

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哽不能自勝。權慰勞與語,呼

其字曰:承明,昔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帥,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

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后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然,

未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使親近以巾拭面。濬起下地拜謝,即以為治中,

荊州諸軍事,一以咨之。毛萇《詩傳》曰:識,用也。〕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

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

之師。〔《吳志》陸機為遜銘曰:魏大司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黃鉞,統御六

師及中軍禁衛,而攝行王事。主上執鞭,百司屈膝。《江表傳》曰:曹公入荊州,

周瑜夜請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懼,不復斷其事實。今以

實較之,不過十五六萬,軍已久疲。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權曰:五萬兵難卒

合,已選三萬人,船載糧具俱辦,卿與子敬便在前發,孤當增發人眾,多載資糧,

為軍後援也。〕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論語》

曰:禹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馬融曰:菲,薄也。《漢

書·李尋傳》曰:王根輔政,數虛已問尋。〕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蒙險而致

命。〔《吳志》曰:魯肅,字子敬,臨淮人也。周瑜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

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權即召肅與語,甚說之。眾賓罷退,獨引肅還,合

榻對飲。又曰:士燮,字威彥,蒼梧人也。漢時,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

領交趾太守。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燮率兄弟奉承節度,權加燮為左將軍,燮

遣子廞入質。〕高張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之歡。〔

《吳志》曰:張昭為軍師。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嘗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

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

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日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

慚君。然猶不能已。諸葛瑾事未詳。〕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法之煩;奇劉基之議,

而作三爵之誓。〔《吳志》曰: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權報曰:

君以為太重,孤亦何利焉?但不得已而為之爾。於是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

逢齎以就遜,意所不安,令損益之。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虞翻伏

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惶遲,惟

大司農劉基起抱權,諫曰:大王三爵后,殺善士,雖翻有罪,天下孰知之?翻由

是得免。權因敕左右,自今酒後言殺,皆不得殺。〕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

分滋損甘,以育凌統之孤。〔《論語》曰:屏氣似不息者。《毛詩》曰:謂天蓋

高,不敢不跼;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吳志》曰:呂子明疾發,權時在公安,

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者賜千金。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其

勞動,常穿鑿壁瞻之。見其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

能寐。病小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后更增篤。自親臨視。凌統卒,權為之數

日減膳,言及流涕。乃列封統二子,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

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登壇慷慨,歸魯子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

之節。〔《吳志》曰:權既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

明於事勢矣,時或言諸葛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

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不負子瑜也。〕是以忠臣競盡其謨,志士鹹得肆力。

〔孔安國《尚書傳》曰:謨,謀也。又曰:肆,陳也。〕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

區者也。〔言其規略宏遠,不安茲小國也。《左氏傳》曰:初,楚靈王卜曰:余

尚得天下。不吉,投龜詬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余異。《方言》曰:厭,安

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論語》曰: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

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

初都建業,群臣請備禮秩,天子辭而不許,曰:天下其謂朕何?宮室輿服,

蓋慊如也。〔《漢書》文帝曰:豫建太子,謂天下何?賈逵《國語注》曰:謂,

告也。言何以告天下也。劉兆《穀梁傳注》曰:慊,不足也。〕爰及中葉,天人

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脩。〔韋昭《漢書注》曰:粗,略也。〕雖醲化懿綱,未

齒乎上代。〔杜預《左氏傳注》曰:齒,列也。〕抑其體國經邦之具,亦足以為

政矣。〔《周禮》曰:惟王建國,體國經野。〕地方几萬里,〔杜預《左氏傳注》

曰:幾音其,近也。〕帶甲將百萬,其野沃,其兵練,〔韋昭《國語注》曰:沃

肥善也。〕其器利,其財豐。東負滄海,西阻險塞,長江制其區宇,峻山帶其封

域。國家之利,未巨有引於茲者矣。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術。〔陳琳

《為曹洪與文帝書》曰:謂為中才處之,殆難倉卒。《論語》子張問善人之道,

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也。〕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

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左氏傳》北宮文子曰:有其國家,令問長世。

《尚書》曰:降年有永有不永。〕

或曰:吳蜀唇齒之國,〔《左氏傳》宮之奇曰: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蜀滅則吳亡,理則然矣。夫蜀蓋藩援之與國,而非吳人之存亡也。〔《漢書》項

梁曰:田假,與國之王也。如淳曰:相與友善為與國,黨與也。〕何則?其郊境

之接,重山積險,陸無長轂之徑;〔《穀梁傳》曰:長轂五百乘。范甯曰:長轂,

兵車也。〕川阨流迅,水有驚波之艱。雖有銳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詩》

曰: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舳艫千里,前驅不過百艦。〔《漢書》曰:自尋陽

浮江,舳艫千里。李斐曰:舳,船后持舵處也。艫,船前頭刺棹處也。言其船多,

前後相銜,千里不絕。〕故劉氏之伐,陸公喻之長蛇,其勢然也。〔蛇斗,以首

尾救,故銳師百萬,而無所施也。〕昔蜀之初亡,朝臣異謀,或欲積石以險其流,

或欲機械以御其變。〔《戰國策》曰:公輸班為攻宋機械。〕天子總群議而諮之

大司馬陸公,公以四瀆天地之所以節宣其氣,固無可遏之理,〔《國語》太子晉

曰:夫天地成而聚於高。歸物於下,疏為川穀,以道其氣。韋昭曰:聚,聚物也。

高,山陵也。下,藪澤也。疏,通也。〕而機械則彼我之所共,彼若棄長技以就

所屈,即荊楊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漢書》晁錯曰:匈奴之長技三,

中國之長技五。《左氏傳》子魚曰:勍敵之人,隘而不成列,天贊我也。〕將謹

守峽口,以待禽耳。逮步闡之亂,憑寶城以延強寇,重資幣以誘群蠻。〔《國語》

單穆公曰:量資幣。《戰國策》曰:荊軻至秦,持千金之幣,厚遺中庶子蒙嘉。〕

於時大邦之眾,雲翔電發。〔雲翔,言眾也。《戰國策》頓子說秦王曰:今楚、

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拔。然此雲翔,與戰國微異,不以文害意也。〕懸旍江介,

築壘遵渚,〔《毛詩》曰:鴻飛遵渚。毛萇《傳》曰:遵,循也。〕襟帶要害,

以止吳人之西。而巴漢舟師,沿江東下。陸公以偏師三萬,北據東阬。〔東

阬,在西陵步闡城東北,長十餘里。陸抗所築之城,在東阬上,而當闡城之

北,其跡並存。〕深溝高壘,案甲養威,反虜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窺生路,彊寇

敗績宵遁,喪師太半。分命銳師五千,西御水軍,東西同捷,獻俘萬計。〔《吳

志》曰: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陸抗聞之,因部分諸軍吳彥等,徑赴

西陵,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禦寇。圍備始合,晉

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詣建平,荊州刺史楊肇至西陵。抗令張咸固守其城。公安督

留慮距胤,身率三軍,憑圍對肇。肇攻至月餘,計屈夜遁。抗使輕騎躡之,肇大

破敗,胤等引還。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左氏傳》曰:僖二十年,晉侯敗

楚師於城濮,還師歸國。獻俘授馘。杜預曰:獻楚俘於廟。俘即囚也。〕信哉,

賢人之謀,豈欺我哉!〔《孟子》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

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言少有虞度之事也。〕陸公歿而潛謀兆,吳釁深而

六師駭。〔《蒼頡篇》曰:駭,驚也。〕夫太康之役,眾未盛乎曩日之師;廣州

之亂,禍有愈乎向時之難?〔《吳志》曰:孫皓天紀三年,郭馬反,攻殺廣州都

督虞授。馬自號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曩日向時,皆謂曹劉之世。〕

而邦家顛覆,宗廟為墟。嗚呼!人之雲亡,邦國殄瘁,不其然與?〔《詩·大雅》

文也。〕《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周易》革卦之辭也。〕《玄》曰:

亂不極則治不形。〔《太玄經》曰:陰不極則陽不生,亂不極則德不形。〕言帝

王之因,天時也。古人有言曰:天時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趙岐曰:天時,支幹五行王相孤虛之屬。〕《易》曰:王侯設險,

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周易》坎卦之辭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

在德不在險。言守險之由人也。〔《史記》魏武侯曰: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吳之興也,參而由焉,《孫卿》所謂合其參者也。

〔《孫卿子》曰: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合所以參,

而顛覆所參則惑矣。〕及其亡也,恃險而已,又《孫卿》所謂舍其參者也。

夫四州之萌,非無眾也,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

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功不興而禍遘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是

故先王達經國之長規,審存亡之至數,謙已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寬沖以誘

俊乂之謀,慈和以結士民之愛。是以其安也,則黎元與之同慶;〔《孝經鈎命決》

曰:天有顧盼之義,授圖子黎元也。〕及其危也,則兆庶與之共患。安與眾同慶,

則其危不可得也;危與下共患,則其難不足恤也。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

土宇,《麥秀》無悲殷之思,《黍離》無愍周之感矣。〔《尚書大傳》曰:微子

將朝周,過殷之故墟,見麥秀之{艹漸}々,曰:此父母之國,宗廟社稷之所立也。

志動心悲,欲哭則朝周,俯泣則婦人。推而廣之,作雅聲。《毛詩序》曰:《黍

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故為《黍離》之詩。〕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文選
上一章下一章

卷五十三 論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