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88

第八十八章

俗話常言,國不可一日無君。

大唐現下雖說盛世,可一直交由太后處理朝政難免有人心生不滿,待李賢謚號初定,便有朝臣上奏要求太后冊立新君,以安天下民心。

嗣聖元年四月四日,冊立英王顯即帝位。

同月滕王元嬰去世。改封畢王上金為澤王,葛王素節為許王。

李顯生性軟弱,並無帝王之相,只因兩位嫡兄離世這才繼位。他人知曉只是不敢言明,李顯自己更是看得清楚,所以自從登基之後便想方設法的累積自己勢力。只是不想李顯才剛開始這麼打算,李顯宣召裴炎入宮,想將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確得到了裴炎的極力反對。

李顯聽此大怒,「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

裴炎聽此也是啞口無言,尋了借口退下之後便將李顯此話原封不動的回稟太后,太后聽此大為惱火,與次日朝會之上將李賢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遷徒均州。

兩日之後冊立豫王李旦為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文明。太后仍舊臨朝代行政務,十八日,廢皇太子重照為庶人,常卿兼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之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顯離開長安當日分外凄涼,朝中大臣因迫於太后威嚴無人敢來相送,也就只有他的長姐小妹敢趕來為其送行。「顯兒,此次是你太過了。」李思即便久居公主府對政務毫不上心,可對李顯當日所言也是有所耳聞,加之李博李藝在崇文館讀書,他們聽到的怕是比李思自己還多。「阿娘如今正在氣頭上,等過些日子阿娘消氣了,我與令月進宮勸慰勸慰估計也就沒事了。不過你去了均州也得做出些成績為好,不然阿娘好不容易消下去的火怕又會燒起來。」

「阿姐說得是,顯兒記下了。」

「你此行外出路途遙遠,阿姐為你準備了些你平日里最喜歡的糕點帶著路上吃吧。」李思深知太后這次怕是真的動了怒火,顯兒雖說不必五哥與賢兒,可才學還是有的,只是有了兩個優異的哥哥在前擋著,性子也是弱了些,若是經此變得強硬一些,說不定還是一件好事。「這裡還有太醫配好的安胎藥,蓮兒如今身懷你的子嗣,平時也要多擔待一些。」

「顯兒知道,讓阿姐費心了。」

李思也是真不知該如何說這個七弟,只盼望自己所說的他能聽進去,到時自己與令月勸說阿娘時也能多些底氣。

李令月給李顯準備的東西自然就沒有李思思慮的那麼周全,不過唯一帶對的東西其實就是那一壇的好酒,專為李顯踐行帶來。

「阿姐,令月,此行離去不知何時歸來,珍重。」

「路上小心。」

「七哥保重。」

李顯喝了那碗踐行酒後便頭也不回的上了馬車,揚長而去。

至於李思與李令月則是站在原地,看著車隊漸行漸遠,直至瞧不見為止。

李思嘆息一聲,「令月,如今長安城內一母同胞的也就只剩下我們三個了,也不知顯兒今生是否還有機會返京團聚。」

「自然是會的!阿娘向來都是個嘴硬心軟的,只要七哥做的好,阿娘心裡定然也是欣喜,皆時再加上我們為七哥說話,我想阿娘肯定心軟。」

「如此最好了。」

九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宅。旗幟改從金色,以紫色裝飾,以雜色文采圖畫。改東都為神都,又改尚書省及各司官名。置右肅政御史台官員。同月李家諸王謀划反抗太后,與當月起兵,諸王兵馬佔據揚州,自稱恢復大唐名義,擁戴廬陵王李顯稱帝。

李貞起兵之前,禮部尚書武承嗣再次進言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絕宗室之望。太后詢問宰相之意,除裴炎極力反對之外其餘他人一言不發。揚州叛變之後,裴炎策劃以武力劫持,逼太后還政陛下,只因連日大雨太后並未出行。

同月禮部尚書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追封先祖為王,裴炎得知消息后入宮反對,並取漢朝呂氏下場比喻。

李顯抵達均州之後,聽聞此事時內心惶恐不已,他本想聽阿姐的建議努力改頭換面讓阿娘對他刮目相看,只是沒想到這兵禍來得這麼快,若是阿娘惱怒之下怕是要讓他求生不能。韋蓮兒見李顯終日惶恐不安,便開口安慰,好在搬出了安定公主與太平公主兩位,這才讓李顯稍稍放心。

十月,楚州司馬司馬李崇福率領所管轄的三縣以響應。太后得知消息之後,便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大總管,率兵三十萬討伐。

同月裴炎與朝會上再次諫言,請太后還政與陛下,遭御史官員彈劾,直言裴炎身為顧命大臣,不思討平叛亂,卻讓太后還政,必懷有異心。太后聽此將裴炎關入牢獄,由御史台審問,同月斬殺與洛陽。

李貞起兵叛亂持續兩月有餘,平復之後,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垂拱元年。

楊祈涵身在孝陵,對外界消息並不靈通,加之她與李思通信時並不涉及朝政,以至於等她得知李貞起兵之時已是次年二月,廬陵王李顯從均州遷徒至房州安置。同月太後下詔歸政與李旦,李旦堅決辭讓。

太后把持朝政,李旦自登基之日起猶如傀儡,居與東宮之內甚少外出,最常做的便是召集侍衛與他一塊打馬球。李令月曾入宮探望,見李旦如此玩物喪志,當場就被李旦氣得不行,最終憤而出宮。

李旦所生皇子依次冊封,長子成器已是太子,成義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范為衛王,隆業為趙王。

垂拱四年摧毀乾元殿,就其原址建造明堂。時年山東河南飢荒,詔令司屬卿王及善、司府卿歐陽通、冬官侍郎狄仁傑巡視安撫賑貸救濟。

三月,楊祈涵所寫奏疏遞送洛陽宮內,奏疏言明孝陵已修建完畢,可從崇敬寺迎章懷皇帝入皇陵。太后得知此消息,連忙命人去將章懷皇帝李賢棺槨從崇敬寺迎出,由太子成器,邠王李守禮,臨潼王李博三人扶靈前去孝陵。至於楊祈涵那兒也收到太后懿旨,準備章懷皇帝下葬一事,待事後完畢之後駙馬都尉楊祈涵返回神都。

李賢停靈約有五年之久,孝陵工期本就浩大,若不是近年時刻撥了數以百計的工匠前來,想要完成這一項工程怎麼還得數年才可。如今孝陵內外無比莊嚴,衛兵無一不是案首挺胸,等太子等人前來。

待見到車架到時,禮樂齊奏,由李賢次子守禮扶靈身入地宮,與棺槨行父子之禮,隨行軍士行君臣大禮,待時辰到時李守禮退出地宮。

「見過姑父/父親。」

「你們此行一路辛苦了,先好好歇息吧。」這三個孩子除去李博這個是從小看著長大以外,其餘兩個也就見過幾次並不熟悉。

李成器與李守禮向著楊祈涵行了禮后便回去歇息,至於李博則是留了下來。

「你也長大了,越加的俊俏了。」楊祈涵見李博站在原處,眼睛眨都不眨的盯著楊祈涵看,這都讓楊祈涵有些不適了。「你此次出來,藝兒有沒有與你鬧騰?」

「藝兒被皇祖母帶在身邊,只有崇文館休沐之日才會回府。」

「再過幾日這兒便也要散了,許久不見你與藝兒,怪想念的。」

「父親……母親很想你。」

楊祈涵臉上一紅,「小孩子家家的,不要說這種話。」

李博不解,他這話不是很正常嘛?怎麼就不能說了,明明小姨總是這樣對姨父說的。

「等你什麼時候成家了再與你的髮妻說這話知道嗎。」

「博兒知道了。」

三日之後,楊祈涵等人啟程返回神都,待到洛陽之時城內正閑聊,博州刺史、琅笽王沖佔據博州起兵造反,武后命金吾大將軍丘神責力為行軍總管討伐。

楊祈涵在府內休息一日,隔日入宮向太后請安。

「涵兒可算是回來了。」

「讓阿娘擔憂了。」

李藝聽聞楊祈涵回來,心裡愉悅,就連崇文館的課都被她丟至一邊硬是要見見楊祈涵。等瞧見楊祈涵時更是開心,抱住就不肯撒手。

太后見此也是無奈,自己將這個孩子放在身邊也有三四年了,平日里抵多就是撒嬌耍賴,如今見到楊祈涵了就全然像個不講理的小強盜一樣。若不是見到楊祈涵一臉呆泄模樣,太后都忍不住想要調侃兩句,最終還是讓李藝跟著楊祈涵回府,團聚一番。

載初元年正月,太后祭獻明堂,大赦天下。依照周制建子月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改舊正月為一月,大宴飲三天。神皇自己以「明空」字為名,於是改詔書為制書。

一月,蘇良嗣為特進,武承嗣為文昌左相,岑長倩為文昌右相,裴居道為太子少傅,並且依舊任同鳳閣鸞台三品。鳳閣侍郎武攸寧為納言,邢文偉為內史。

二月,李旦上書請辭帝位。

三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年號為天授,大赦天下,賜宴飲七天。十二日,加尊號曰聖神皇帝,李旦降為皇太子,成器為皇太孫,其餘諸子降為郡王。十三日,與神都洛陽建立武氏七廟。追尊神後父贈太尉、太原王武士彟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兄之子文昌左相武承嗣為魏王,天官尚書武三思為梁王,堂侄武懿宗等十二人為郡王。司賓卿史務滋為納言,鳳閣侍郎宗秦客為內史。給事中傅遊藝為鸞台侍郎,仍舊任鳳閣鸞台平章事。

楊祈涵自孝陵監督之後便甚少參與朝政,每日陪著李思縱情山水,遊樂民間。待假期期滿,楊祈涵便上書奏疏,請辭侍郎一職。神皇不準,楊祈涵只好硬著頭皮繼續上朝,只是甚少開口進言。

作者有話要說:載初元年歷史上就是690,文內為688年,提前兩年登基了~

更新最近恢復日更166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安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盛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