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扎伊采夫

十九 扎伊采夫

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也是求之不得,他們可以安插自己的黨羽心腹(當然先決條件是斯大林總書記的首肯)。於是黨代表大會前的十一名政治局委員增加值黨代表大會之後的二十五名,原來一名政治局候補委員們變成十一名,書記處書記由六名增加到十名。

因此,當勃列日涅夫人在1952年10月中踏入這座權力的前廳是(政治局委員只有列席會議的發言權,沒有最終決定權),發現周圍的這批人相當混雜,關係並不友好。

勃列日涅夫精明強幹,對黨忠誠,並且是赫魯曉夫的一個追隨者,因此爬上了黨政機關的最高領導層。另外十名主席團候補委員也精明強幹,對黨忠誠,可是沒有一個有這樣的名聲---當然這名聲並不怎麼樣---說是全靠赫魯曉夫的恩寵才青雲直上的。而勃列日涅夫的這種名聲卻早已在件。

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的黨中央第一書記,只有三人進了主席團:烏克蘭黨中央第一書記列-格-麥利尼科夫是正式委員,白俄羅斯黨中央第一書記尼-謝-帕托利切夫和勃列日涅夫是候補委員。其他共和國的黨中央第一書記全部被似有意似無意的忽略了:高加索、波羅的海沿岸各國、中亞細亞各國。

勃列日涅夫這個最後一個加盟共和國的黨中央第一書記甚至當上了黨中央書記處書記。這顯然是背後有靠山,簡直是明顯的無法遮掩。看來馬林科夫之所以同意「選」勃列日涅夫完全是因為在他看來,在赫魯曉夫的黨羽裡面,相對來說,勃列日涅夫是最最無害的一個,馬林科夫為了使他自己的人也能夠通過,反正總要吸收幾個赫魯曉夫的黨羽進去的。

相對於稜角分明、咄咄逼人的基里琴科、或者是性情剛烈、鋒芒畢露的謝列平,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勃列日涅夫進入蘇共中央主席團更加無害一些。

甚至於好了政府本人看來也寧可要更有稜角的基里琴科。而現在赫魯曉夫在黨中央主席團裡面,尤其是在黨中央書記處里,只好滿足於讓那個勃列日涅夫在做他的主要工具。勃列日涅夫恰好也是一個通得過的人選,沒有特殊功勛、溫馴安詳、穩重老實,毫不飛揚跋扈。

「切!」想到這裡,小瓦西里不屑的切了一聲,鼻子里哼哼出一個不明含義的雜音。

那個可笑的土豆政客自然想不到,這個被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溫順安詳的第聶伯人,就將是自己政治生命的掘墓者。

也就是通過這個事件,勃列日涅夫明白了他的長處所在:就像是斯大林在悄悄地步步高升的時候一樣,勃列日涅夫也總是被人低估的。

總之一句話,勃列日涅夫潛力無限,日後必定高升。

既然鎖定了目標,那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具體的執行了。

-------------------------分割線-----------------------------------

扎伊采夫是一個狙擊手,一個在內衛部隊有神槍手稱號的狙擊手。

雖然只有不到三十歲,但是扎伊采夫已經是一個經歷了蘇芬戰爭、斯大林保衛戰的二戰老兵了。

扎伊采夫出生在烏拉爾山區,從小就跟隨祖父學習狩獵技巧,練就了一套超群的槍法。不過,要想成為一名狙擊手光靠槍法準是遠遠不夠的。合格的狙擊手必須擁有超凡的勇氣、毅力、耐心、鎮靜、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快捷的反應,時刻準備完成艱巨的使命。

他本來是近衛第一集團軍下屬第十三近衛師團的一個普通紅軍戰士(戰士:蘇軍軍銜),在偉大衛國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德國法西斯進攻狂猛,整個蘇軍西部防線全面崩潰,白俄羅斯等三大戰區轉瞬之間分崩離析。

庫茲涅佐夫將軍閣下臨危受命,回家鄉組建阿爾漢格爾斯克戰區,就在那個時候,整個第十三近衛師團被元帥閣下要了過去,以此為骨架,構建整個軍區的軍官構架。本來是一名普通紅軍戰士的扎伊采夫,也坐火箭般的連升三級,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上尉連長!

戰爭帶給軍人以無比的榮耀,這句話很適用於扎伊采夫的身上。在戰爭之前籍籍無名的一個小卒,在戰爭中卻成為了有名的戰爭英雄:他成為了蘇聯紅軍的王牌狙擊手。在整個的偉大衛國戰爭中,獨自擊殺德軍379人!

其中校級以上軍官達17人,甚至其中還有一個是德軍頓河集群某坦克師的少將師長!

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戰爭結束之後嗎,扎伊采夫就被調到了直屬於內務人民委員貝利亞的內衛精銳部隊,專門負責黨政軍機要人物的安全。而他,和另外一個狙擊手,被委以重任。

保衛黨和國家的最高領袖之一: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米高揚同志是部長會議副主席,也是偉大的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他的安危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關係到整個蘇維埃的穩定和團結,你們肩膀上的任務重大,一定不要掉以輕心。」來之前,內務部下屬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吉列尼采夫斯基的諄諄告誡言猶在耳。

自己的任務就是保護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哪怕是自己去死,也不能讓他們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這是最根本的原則。

想到這裡,扎伊采夫不禁又緊了緊手中地「莫辛-納甘」狙擊步槍。(注1)

說實話,對於米高揚同志讓自己來保護這麼個剛出生的小孩子,扎伊采夫還是有些怨言的,但是首長的命令,自己卻是必須遵守的。

而既然自己接受了這個任務,那就一定要做好!

因為我是瓦西里--扎伊采夫!!!蘇聯紅軍第一狙擊手!

扎伊采夫狠狠的握進了手中的狙擊槍!

注1:莫辛-納甘」1891/30步槍(Mosin-NagantModel1891/30),於1930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是俄羅斯1891式步槍的改進型,由俄羅斯CaptainSergeiIvanovichMosin設計製造。

「莫辛-納甘」步槍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俄羅斯/蘇聯軍隊的標準步兵裝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莫辛-納甘」步槍已經生產了超過17,000,000的數量。

「莫辛-納甘」1891/30步槍還大量裝備了北朝鮮人民軍,在朝鮮戰爭中是北朝鮮人民軍抗衡「聯合國」軍的主力步兵裝備。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1年投產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納判」步槍為基型槍,將拉機柄加長並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槍的左側安裝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將基型槍的6邊形機匣改成了圓形,使延長的瞄具座更加結實。望遠瞄準鏡是德國埃米爾.布赫公司研製的,在蘇聯也有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上的PE型瞄準鏡目鏡焦距80毫米,視場5°,分劃為1~14,每個分划100米,對應於100~1400米的瞄準距離。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配用PE型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重4.6千克,而配用結構較簡單、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PU型瞄準鏡時,全槍重4.27千克。

《兵臨城下》中瓦西里用的就是「莫辛-納甘」1891/30狙擊步槍。瓦里西後來在一次意外中踩雷受重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卻失去了那雙明亮的眼睛。那時的戰況是擊斃400多人了。

二戰末期,蘇軍進攻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時,日軍有不少機槍手和步兵死在蘇軍狙擊手的槍口下。越戰時,有不少侵越美軍被手持1944/30型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擊斃。我軍在1979--1989年的兩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就與手持莫辛.納甘1944/30型狙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交戰,並從被擊斃的越軍狙擊手身上繳獲了默辛.納甘1944/30型和SVD型狙擊步槍。莫辛.納甘型狙擊步槍的設計缺陷在於:重量大。瞄準鏡的倍數小:只有3.5倍,只適合進行600米內的狙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蘇聯之官路煙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重生蘇聯之官路煙塵
上一章下一章

十九 扎伊采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