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太子、裁軍、用兵

第372章 太子、裁軍、用兵

開元十一年正月,高句麗王室到達洛陽,舉國沸騰,洛陽百姓爭相目睹。

蘇辰在皇宮之中接見了高句麗王,當面訓斥高句麗王十大罪狀,高句麗王戰戰兢兢,誠惶誠恐。隨後蘇辰封高句麗王為高麗國公,在洛陽賜下一座大宅供高麗國公居住,無召令不得出洛陽,高麗國公領旨謝恩。

正月二十,蘇辰封賞在涼州之戰、巴蜀之戰以及高句麗之戰中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將,關羽被封為陳國公,鞠義被封為西平公,徐晃被封為鄭國公,趙雲被封為常山公,黃忠被封為長沙公,鞠演三兄弟,鞠演被封侯,鞠光鞠英也都被封了伯爵,其餘將士也都各有封賞。被封為國公的幾位將軍中,也就只有關羽被封為一等公,其餘都是二等公,由此可見,隨着四海平定,國公之位也越來越難了。

封賞完畢之後,蘇辰又召令,立楚王蘇進為太子,以華歆為太子太傅,步鷲為太子少傅,呂蒙為太子衛率等等,東宮屬官在經過父子兩的商議后,已經完全確定了人選。

同時,朝中文武官員都已經上了年齡,為了保持朝堂人員隊伍的年齡梯隊,蘇辰把司馬懿、周瑜調入了軍機處,諸葛瑾,魯肅等人也被他調入朝中任職,擔任六部主官。

就在蘇辰立下太子之後沒多久,黃忠的奏報也送到了朝廷,益州南部蜀郡平定,南蠻首領孟獲投降大燕國,只是讓蘇辰有些遺憾的是,劉備還是沒有抓到,聽聞劉備帶着殘兵敗將從永昌郡南下,再無蹤跡。

沒有抓到劉備,蘇辰有些遺憾,不過如今大燕國力強盛,一個小小的劉備也掀不起什麼浪花,他只是稍微惋惜了一會兒,就把此事拋諸腦後。

益州平定之後,剩下的就是治理了,有陸遜和諸葛亮這一文一武搭班子治理益州,蘇辰非常放心,他任命黃忠為交州大都督,接替司馬懿鎮守交州,同時任命關平為荊州大都督,對於關平的任命,不少人都頗有微詞,就連關羽本人也上奏摺說關平未經歷練,難以當此重任。

不過蘇辰卻乾坤獨斷,之所以任命關平為荊州大都督,主要是加強蘇進的實力,天下各州的文武官員,主官之中年輕人甚少,大部分都是效忠於他的,唯獨關平出自蘇進麾下,乃是蘇進的班底,以關平為大都督,也是為此考慮,畢竟荊州可是蘇進多年的根基之地。

關平倒是有自信,接到朝廷的令函之後,他上奏摺謝恩,言語之中自信非凡,尤其是最後一句「請陛下放心,末將願立下軍令狀,一定管好荊州軍務。」

如今各地大都督在各州根深蒂固,蘇辰有意來一次換血,所以老將們比如鞠義,張飛,關羽都被他調離了原本的崗位,張飛被他派派去了遼東,協助徐晃,這些年張飛雖然南征北戰,可大功卻很少,以至於到現在還沒被封為國公,不過張飛還年輕,有的是機會,征討東瀛,便是蘇辰為張飛和太史慈二人準備的一份大功。

為了加強中央軍隊的實力,蘇辰從中原各大都督府調兵,將禁軍人數擴大到一百萬人,分為東南西北四個軍團,分別駐守在洛陽周圍,四個軍團的主帥都稱之為大都督,級別比各州大都督高兩級,禁軍的大都督乃是正二品大員,各州的大都督一般是從二品或者正三品大員,比如如今的荊州大都督關平就是正三品,而交州大都督黃忠則是從二品。

孫策、張遼、鞠義、關羽四人分別擔任東南西北四軍大都督,鎮守洛陽四方,這四支軍隊乃是朝廷根本,以後會成為常備軍,四軍的士卒都是從各大都督府遴選精銳之士補充,不單獨招募。

除了四軍之外,洛陽還有幾支部隊,首先是宿衛皇宮的武衛軍,武衛軍分為左右兩軍,輪流守衛皇宮,人數在三萬人到五萬人之間,武衛軍主官稱之為大將軍,級別是從一品,比四軍大都督還要高一級。

如今高順便是左武衛大將軍,許褚乃是右武衛大將軍,二人負責宿衛皇宮,雖然高順不再擔任司隸校尉,但能被皇帝托以宿衛職責,也是對高順的信任。

如今四海平定,只有遼東和西域兩地還在用兵,中原各大都督府再保持之前的建制就有些沒必要了,要知道在平定天下之前,各地都督府的人數達到了十數萬,甚至有的地方超過了二十萬,即便調集了幾十萬大軍進入洛陽,但各地都督府的人數還是很臃腫。

蘇辰召集軍機處大臣商議此事,問道:「諸位,如今四海昇平,朕以為終於各地的都督府已經沒必要再保持這麼大的軍隊數量,一來是為了減少朝廷開支,二來這些地方少有戰事,繼續保持這麼大數量的軍隊,實無必要,今日召集大家商議,便是討論一下各地都督府應該保持多少數量的軍隊。」

其實蘇辰的顧慮也是軍機處的難題,現在的確沒有必要繼續保持這麼多軍隊了,尤其是徐州、兗州、冀州、荊州、豫州這些地區,又不在四邊四角,不需要防範異族,保持數萬甚至是十數萬的軍隊只會靡費糧餉。

蘇辰話音落下后,荀攸說道:「陛下,以微臣之見,對於中原地區各大都督府,的確應該削減軍隊的數量,臣以為中原地區各大都督府只需要保持三萬常備軍即可,此外各郡的鷹楊府也應該裁撤數量,將可戰之兵保持到三千人到五千人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量。」

「至於其它州郡,類似并州、益州,這些地方雖然屬於邊郡,但如今並沒有太大的異族困擾,各地都督府軍隊的數量可以在三萬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但也絕不需要增加得太對,以現在各地折衝府的府兵人數統計來看,即便是遇到了大戰,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調集大軍禦敵,所以常備軍的數量不需要增加太多。」

「而對於幽州、涼州、交州這些邊地,倒是可以保持一定數量的常備軍,一來是為了震懾異族,二來這些地方乃是今後燕國對外作戰的橋頭堡,這些地方不但不能裁撤,反而應該加強訓練,保持我燕軍的戰鬥力。」

「嗯,公達所言有理,那依你之見,是否應該將各地裁撤的士兵發配到這些邊郡?」

「這……」聽到這個問題,荀攸想了想,說道:「陛下,此事未嘗不可,對於裁撤的士卒,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服役時間已經過半的士卒,這些士卒裁撤之後不妨直接轉為軍戶,充實邊地,而對於那些服役時間尚短的士卒,可以令其充實邊郡,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再讓他們退役。」

「這是一大很大的工程啊,咱們也都知道,百姓故土難離,將士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我軍對普通士卒服役的年限為十年,說來也不短了,十八歲入伍,二十八歲退役,正是一個士兵最健壯的年華,燕國能夠四海昇平,都是因為將士用命,若非如此,朕與諸位何德何能享受這太平天下。」

「陛下仁慈!」

蘇辰雖然有些感慨,可也沒有繼續糾結此事,為了太平天下,總有人需要犧牲,相對來說,燕國對士兵已經非常優渥了。

商議完裁撤都督府士兵之事,蘇辰就談到了如今遼東的軍事,說道:「根據公明的奏報,朝廷對扶余用兵之事並不太順利,扶余之地相當寒冷,即便是習慣了遼東氣候的士卒到了那裏也都被凍住了手腳,去年冬天,朝廷大軍沒有任何斬獲,反而在扶余手中吃了不少虧,馬上就要開春了,開春之後便是我軍隊扶余用兵之時,對此事,諸位有什麼想法?」

提到遼東軍事,司馬懿心中有些想法,只不過幾位前輩都沒有說話,司馬懿也不出頭,蘇辰看到他的動作,問道:「仲達,你可是有什麼妙計?」

既然皇帝親自問了,司馬懿也不藏拙,說道:「回稟陛下,臣的確有些想法。」

「那你說說,讓大家都聽一聽,你在交州戍邊多年,想必肯定有些心得,軍機處之中真正文武雙全的,也就仲達和公瑾二人,你們都不要拘謹,儘管暢所欲言。」

的確,軍機處眾人都以謀略見長,無論荀攸還是郭嘉都是如此,唯獨文武雙全,既擅長智謀,還能統兵作戰的,滿朝之中也就寥寥幾人,周瑜是一個,司馬懿算一個,還有一個便是陸遜,這三人乃是真正的帥才。

相比之下,關羽等人就要差一些了,雖然他們都是名將,也有智謀,可比起這三人來說,還是差了一些,充其量也就是個大將之才。

如今軍機處的成員是:郭嘉、荀攸、徐榮、徐庶、周瑜、司馬懿、龐統、賈詡以及陸遜。

這九人中,徐庶和徐榮雖然也都不錯,不過比起三位帥才而言,還是差了不少。

司馬懿在軍機處不算新人,他鎮守交州之前就一直在軍機處待着,曾經還是蘇辰起草文書的主簿,後來慢慢參與了一些軍機處的決策,不過那時候他真是人微言輕。

如今他已經是越國公,在交州數年,戰功赫赫,這軍機處幾位大臣中,也就陸遜和周瑜的履歷比他好一些,不過他也知道郭嘉和荀攸都是皇帝的心腹老臣,所以他在軍機處中勉強能夠排進前五,比徐榮和徐庶要高上一些。

這不奇怪,軍機處九人中,五個國公,司馬懿自然排在第五,周瑜雖然比他后封為國公,可周瑜有海軍的背景,現在還兼著海軍衙門大臣的職務,當然在地位上要高於他。

眾人都想看看司馬懿能有什麼說道,司馬懿也知道,今天必須拿出點看家本領了,要不然,他這個位置也是岌岌可危,別忘了,徐庶還是兵部尚書,講道理實權比他這個軍機大臣更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武破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武破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2章 太子、裁軍、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