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概述:戰爭的新形式

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概述:戰爭的新形式

對於法國革M和拿破崙時期戰爭形式的巨大變化,克勞塞維茨要比其他同時代的人看得更為清楚。他在著名的《戰爭論》中講到:「理論上,戰爭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力量的角逐;主力會戰中各方都會傾盡全力謀求一個決定性的勝利」。可是,1792年以前的指揮官們是不會遵循這一原則的,他們總是盡量避免決定性的會戰。變化源自法國革M。革M前,供養士兵是昂貴的。現在,他們卻變得相對廉價。因此,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主力會戰也就變得越發的可能和必要。「消滅敵軍主力」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戰爭的首要目的。1480到1790這三百一十年間,歐洲的大小戰事共有2659次。可是,1790~1820這短短30年裏,歐洲就打了713次。頻繁的戰爭帶來更大的傷亡,但是在這種以整個國家的資源為依託的戰爭中,法國及其敵對國家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恢復他們的戰爭能力,從而,投入下一場戰鬥。人類的戰爭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8世紀早期歐洲的軍隊規模不大。儘管一個大國可能會保持一支20萬人規模的軍隊,可是具體到單獨的一支軍團,人數很少超過5萬人。腓特列大帝在霍亨弗里德堡(Hohenfriedberg)戰役中曾經指揮過77000人,在布拉格指揮過64000人,可是在餘下的戰役中他指揮的人數均不超過5萬人。相比之下,拿破崙先後7次指揮過10萬人以上的軍隊——分別是:斯摩棱斯克175000人;萊比錫175000人;包岑(BAUTZEN)167000人;瓦格拉姆167000人;格羅斯•戈森(GrossGoschen)160000人;波羅底諾133000;德累斯頓100000人。耶拿會戰的時候,儘管分兵,可是其親自指揮的軍隊仍有96000人。反法聯盟方面也是旗鼓相當,查理大公在瓦格拉姆指揮過13萬人;在阿斯彭(Aspen)99000人。庫圖佐夫在波羅底諾指揮12萬人;惠靈頓在西班牙曾指揮過9萬人。而且聯軍經常是合兵共進,萊比錫會戰,聯軍共集中32萬5千人對付拿破崙。

參戰人數如此眾多,戰場範圍卻礙於武器射程而局限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里。波羅底諾戰場只有3.5英里(5.6km)見方。滑鐵盧之戰,雙方14萬人,400多門火炮全都擠在和波羅底諾差不多大小的地方。惠靈頓的英軍在MontSaintJean山脊完全展開,正面才3500碼(3200米)。因此,指揮官在制高點就可以完全掌握敵我雙方的全部動向,經由下級參謀人員騎馬傳達命令,從而控制己方行動。

不過,即使騎馬,命令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一個在指揮者看來恰當的攻擊時機,經過「傳達」;「部隊調動」等一系列時間間隔,往往會錯過那個最佳的機會。所以良好的「時間感」(senseoftiming)是一個優秀的指揮者必備的素質。

戰場能見度的問題會使情況進一步複雜。最初幾次射擊過後,黑火藥發出的煙霧,夾雜着成千上萬的騎兵和步兵揚起的塵土,便形成了所謂的「戰爭迷霧」(fogofbattle)。英軍的來複槍兵Harris回憶到:「打了幾槍之後,我就被自己制.造的煙霧籠罩了,接着我的夥伴們會進一步加強這種效果。到最後,我就只能看到我自己槍口的閃光了。」

火力更強的炮兵無疑會產生更多的煙霧。騎乘炮兵上尉Mercer在自己的滑鐵盧日記中寫道:「在我的發射陣地兩側經過的那些部隊,對於我來說,就像月球人一樣的神秘」。(Iknewnomoreofthanthemaninthemoon.)

指揮更大規模部隊的軍官們在如此環境中,甚至會失去耐性。當惠靈頓命令HarrySmith爵士(英軍來複槍部隊的指揮官)前進的時候,他不耐煩地回道:「朝哪個方向呢?閣下」。(Inwhichdirection,mylord?)

綜上所述,拿破崙時代的戰爭遠非歷史著作中描述的那樣「脈絡清晰」、「指揮得當」。

PS:我的小說由於通訊水晶球的存在,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黑甲重騎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黑甲重騎兵
上一章下一章

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概述:戰爭的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