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破不立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破不立

弘光元年十一月,倭國,九州島,薩摩城。

李宏宇和山下櫻子在一眾將士的簇擁下來到了薩摩城外,薩摩藩藩主、太宰宮太宰大貳島津鳴雲跪在城前,雙手托著家傳倭刀乞降。

經過一年多的圍困,九州島的倭軍不戰自潰,紛紛向明軍投降,島津鳴雲是最後一個投降的大名,薩摩城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再不投降的話城裏的人就要餓死了。

自此,李宏宇歷經數年終於成功攻下了倭國四島,以大明太師之名監國,成為了倭國的最高統治者。

為了能使得倭國的局面穩定下來,李宏宇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就是廢除幕府,然後以崇禎皇帝的遺詔封倭國的天皇為日本王,遷往小琉球居住。

其次,李宏宇廢除了倭國的大名制度,在倭國實行縣府省三級政權,被廢的大名可以保留一定的財產,失去原先的特權。

再次,李宏宇將大名佔有的財物和土地分給普通的倭國百姓,宣佈他們在自己這個監國的庇護下,勿需再被大名們壓榨。

在李宏宇的這三條核心改革措施中,第三條的影響力無疑最大,不僅收買了人心而且還打擊了大名的勢力。

李宏宇的想法很簡單,他要在倭國扶植起一個新的階層來對抗原先的大名貴族階層,而且倭國的各級官員準備從倭國的平民階層選拔,如此一來誰還會給那些失勢的大名賣力?

島津命運投降的當天晚上,李宏宇舉行了盛大的晚宴來歡慶此次攻倭之戰的勝利,他的聲東擊西之計成為了戰爭史上的經典案例,將倭國的主力兵力圍困在了九州島,活活地將那些倭軍拖死。

「太師,南京緊急公文!」酒宴的氣氛十分熱烈,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名衛兵急匆匆地趕來,把幾封密封的緊急公文遞給了李宏宇。

李宏宇見狀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這個時候南京來的緊急公文絕對沒什麼好事。

沉吟了一下,李宏宇準備從日期最近的公文開始查看,由於從大明到倭國路途不易,因此朝廷的公文並不是即時發送的,需要等待一個適當的日子出海,否則一旦遇上海難可就什麼都完了,故而一下子積累了幾封公文。

李宏宇之所以要先看日子最近的那封公文,是因為那封公文所講的才是江南近一段時間來的情況。

「唉!」

等查看了那封公文,李宏宇不由得嘆了一口氣,把一旁酒桌上的酒水一飲而盡。

「相公,怎麼了?」這時,坐在李宏宇身旁的山下櫻子看出李宏宇心情不佳,知道南京那邊出了事,於是低聲問道。

「建奴攻破了揚州和南京,史可法在南京戰死,皇上被叛徒出賣送給了建奴,恐怕凶多吉少。」李宏宇把手裏的公文遞給了山下櫻子,神色有些黯然地說道。

「皇上手裏可有着數十萬大軍,怎麼這麼快就被建奴擊敗?」

山下櫻子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再怎麼以南直隸的兵力配置都能抵抗了兩三年,況且還有長江天險。

「唉!」說着,山下櫻子仔細查看着手裏的戰報,良久苦笑了一聲,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南明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敗亡,自然離不開朝堂上的黨爭。

李宏宇走後,弘光皇帝自然重用從龍有功的馬士英和阮大鋮等人,馬士英等人排斥東林黨一系的官員,對東林黨的官員大力打壓。

鎮守長沙的寧南侯左良玉雖然不是東林黨人,但提拔他的侯恂卻是東林黨的大佬,故而左良玉與東林黨人走得非常近,屬於東林黨陣營的將領。

由於馬士英等人大力打壓東林黨官員,再加上擁兵自重的左良玉不甘心只是一名侯爺,故而於弘光元年四月從長沙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目標直指馬士英和阮大鋮等人。

馬士英被迫急調江北四鎮的主力去迎擊左良玉,導致面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結果滿清豫親王多鐸趁機南下攻打,短短一個月清軍就攻破了亳州和徐州等城,渡淮河后直奔最為富庶的揚州而來。

此時,坐鎮揚州的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雖有督師之名,卻實無法調動南直隸的兵力,尤其是作為精銳的江北四鎮之兵。

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包括江北四鎮在內,南直隸的兵力逃的逃,降的降,有的還充當起了清軍的馬前卒攻打明軍的城池,這使得清軍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多鐸本想兵不血刃地拿下揚州,可誰成想在揚州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揚州軍民在史可法的率領下奮勇抵抗。

這使得清軍遭遇到了入關以來的最大傷亡,清軍高級將領斃命者數人,導致多鐸在攻破揚州城后大開殺戒,屠城十日作為報復。

南京城的守軍並沒有抵抗就潰敗,南京官員獻城降清,弘光皇帝本想逃向上海地界,前往海關司所在的海城避難,結果半路被隨行的人員出賣,以至於被俘。

至於事情的始作俑者,左良玉沒能與江北四鎮開戰就病死在了九江的船上,其子左夢庚於是率部投降了滿清。

「相公,既然擁兵數十萬的南直隸這麼快就淪陷於建奴之手,那麼大明南方諸省也很難堅持住,不知相公準備何時回去?」

放下手裏的公文後,山下櫻子神色關切地問向了李宏宇,誰能想到那些明軍竟然如此不濟,連跟清軍一戰的膽量都沒有。

「有句話說的好,叫不破不立,大明如今已經日薄西山,相公對此是有心無力,不如將其徹底打破,而後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李宏宇聞言皺了皺眉頭,然後低聲向山下櫻子說道,「因此,相公準備等他們打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收拾殘局。」

山下櫻子的眼前頓時亮了一下,雙眸有着無法抑制的興奮,她自然清楚李宏宇所說的「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的意思。

李宏宇的心情顯得有些失落和黯然,默默地喝着悶酒,他不想面對的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為了能使得百姓們以後能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他現在必須要等待出手的機會。

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倍感煎熬,只能坐視無辜的百姓們死於戰火的屠戮,但這就是戰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便是再殘忍他也要面對和接受,難不成讓他趕走滿清,中興大明?

即便他這樣做了,挺多也是使得暮氣沉沉的大明多撐個幾十年,屆時還會再度出現亂世。

南京的失陷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使得原本還算團結的南明政權立刻四分五裂,再也沒有一個能發號施令的人,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紛紛自立,先後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撫州的益王朱慈和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宣佈監國。

不過這些政權沒有根基,不過曇花一現而已,數天後就被推翻,淪為了笑柄,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大明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李宏宇的手裏,在各地自立的宗室里,出現了兩股強大的勢力,唐王朱聿鍵福州監國稱帝,改元隆武,取得了不少南明官員的支持。

由於消息隔絕,魯王朱以海隨後監國於紹興,如此一來,南明的地界上就出現了兩個並存的政權。

這個時候,滿清為了維護統治再次宣佈發令,這使得江南一帶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清鬥爭,清軍一時無力繼南進。

原本,這是南明發動反攻一舉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可由於南明內部嚴重的黨派鬥爭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再加上且隆武政權與魯王政權為爭大明的正統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為戰。

因此,南明錯過了奪回江南的機會,當清軍平定了後方的動亂再度南下時,隆武政權與魯王政權先後為清軍所滅。

隆武政權滅亡后,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監國,隆武帝之弟朱聿援引「兄終弟及」自立於廣州,改元紹武,隨後朱由榔也稱帝,改元永曆。

與隆武政權與魯王政權一樣,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也因為爭大明正統地位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動干戈,互相攻伐。

結果,紹武皇帝在位四十餘天就被清軍俘虜,最後絕食而死,也算是保全了氣節和尊嚴,而永曆皇帝在清軍的脅迫下逃入了廣西,過上了東躲西藏的日子。

原本失去容身之所的永曆皇帝想要投靠襄陽的襄王或者武昌的楚王,但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在大明的地方藩王中,如今也就只剩下襄王和楚王擁有重兵,雄霸長江以北的湖廣地區,使得滿清不得不繞開他們的地盤。

可話又說回來了,襄王和楚王作為地方上實力最強的藩王,兩人都沒有在弘光皇帝死後自立,但也沒有承認弘光皇帝以後那些自立的藩王,因此永曆皇帝去投奔這兩位王爺豈不是自尋麻煩?

不過,永曆皇帝的運氣比較好,在廣西的時候遇到了一支南下的大順軍殘部,結果得到了其擁護,以此有了自保的力量。

之所以說是大順軍殘部,是因為清軍用紅夷大炮轟開了潼關後攻佔了大順的國都西安,李自成不得不率軍南下,結果半路上心情沉鬱的李自成還沒過長江就病死在了軍中,這使得大順軍分為了兩支,分道揚鑣。

其中一支大順軍過了長江找到了永曆皇帝,另外一支大順軍則在紅娘子和李岩、宋獻策的勸說下投降了襄陽府的襄王,使得襄王的實力大增。

恐怕崇禎皇帝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攻破京城滅了大明的大順軍有朝一日竟然會向大明投降,而且還成為了自立的永曆皇帝賴以依仗的力量,着實可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權馭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權馭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破不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