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枠五章傳位退隱須智愚 緣盡登仙得羽化

第枠五章傳位退隱須智愚 緣盡登仙得羽化

卻說三娘傳位太子扈宗明后,便即帶了趙嬛嬛、宋玉蓮、李師師等諸女離開了燕京,隨行護衛的便有燕青。燕青此時已經是大內禁軍指揮使,執掌著燕京內外的禁衛軍,不可謂不位高權重,三娘本意也是想讓燕青留下輔佐太子的,但燕青似乎也累了,他也想退隱,更重要的是他決定跟着李師師離開。

於是,三娘沒有勉強,三娘便將禁衛軍交給了穆弘統領,穆弘、穆春兩兄弟自此便一直擔任禁衛軍指揮使、副指揮使,直到繼武七年,穆弘才告老歸田,便回江州老家頤養天年,也得了善終。

三娘一行人離開燕京是天色微亮之時,沒有驚動任何人,三娘只知會了盧俊義一個。在燕京南門,盧俊義一個人在南門那裏送別三娘。

看着盧俊義花白的頭髮,三娘忍不住道:「師兄,你不會怪我又任性妄為了吧。」盧俊義笑着搖搖頭道:「師兄生平能信服的人不多,師妹你是第二個,第一個自然是師傅他老人家。此時咱們努力建起了一個新的王朝,大元朝正如日中天,師妹肯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師兄其實很是佩服的。只是今趟正要對吐蕃用兵,師妹不打算平定了吐蕃再走么?」

三娘笑着搖搖頭道:「宗明這孩子英武睿智,已經十八歲了,有些事不能我全都做了,留下吐蕃來,讓宗明去征服,這樣能更快的讓他坐穩皇帝的位置。還有扶桑、還有西遼、向西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會等待宗明去征服,我只是個引路人,接下來路要怎麼走,就看他自己的了。雛鷹始終要自己展翅,才能高飛,不能在我的羽翼下庇護一輩子。」

盧俊義笑了笑沒有說話,三娘嘆口氣又道:「其實更重要的是,宗明已經十八歲,朝野內外都盼着我這個女帝能儘快將皇位傳給他,雖然沒有明顯的聲音,但這股暗流始終存在。」

盧俊義微微頷首嘆口氣道:「師妹雖然是女中豪傑,經一番努力能做得皇帝,但世人始終覺得女子當朝,落了全天下男人的面子。此前宗明尚未成年,這股暗流還可壓制,隨着宗明越來越大,師妹承受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弄不好還會造成與宗明的隔閡,所以師妹索性趁著現在便禪位退隱,還政給宗明,也算是將皇權歸於正統,還是由宗明這個男子漢來當皇帝。」

三娘笑道:「還是師兄知我。」盧俊義點點頭道:「師妹的決定,師兄一定支持,師兄最佩服師妹的灑脫,拿得起,放得下,絕不留戀權勢。」三娘眨眨眼道:「還請師兄再辛苦幾年,待得宗明坐穩了位子之後,師兄再告老歸田可好?」盧俊義微微笑道:「這是自然,師妹不必擔心。」

頓了頓盧俊義又問道:「師妹退隱,可有去處?」三娘道:「天大地大,哪裏都可去,師兄今後不必找我,我要學學師傅,隱於天地之間。」盧俊義哈哈大笑道:「師妹保重!」兩人在笑聲中,灑淚而別,盧俊義交代燕青定要照顧好三娘,隨後三娘一行人便上馬南下。此後盧俊義扶持扈宗明登位,也作為託孤重臣一直到繼武八年才告老還鄉,在大名府終老。

三娘便這般走了,扈宗明看了三娘給他的留書,哭拜於地,最後群臣扶他坐了皇位,大元朝便在扈宗明手下開始了征服天下的腳步。

三娘一行人南下,先去了一趟山東水泊梁山。三娘獨自一個人上了玉皇頂,去祭拜了晁蓋墓。便在墓前,三娘喝得酩酊大醉,撫著墓碑笑道:「保正哥哥,我做到了,我做了皇帝,開闢了新朝,趙宋腐朽的朝廷被我取代了,諸位兄弟我沒折損一個,大家都得了好前程,我沒辜負你的期望,沒有對不起兄弟……」

「你一個人在下面寂寞么?我在上面有時候覺得一個人挺寂寞的。」三娘在晁蓋墓前喃喃說着醉話:「當年你去世的時候,我始終沒答應嫁給你,你會不會怨我?假如我沒有前世的記憶,或許就不會這般痛苦了,有時候我在想,我到底是個男人還是個女人?還是個不男不女的怪物?」

正在哀思時,卻聽身後一人唱道:「身雖女兒身,心是壯士心,巾幗英雄,肝膽勝鬚眉漢,敢於去肩承重任,柔中剛,當那眼淚如醇酒吞,強再驕,未怕苦雨寒霜侵,莫問愛,莫問情,過去不再尋,讓慧劍,揮開我心裏遺憾,獨自去,獨自來,笑說風裏事,絕未吐舊日悲音,不枉女兒身,光輝磊落心,巾幗襟懷,有衝天干雲志,一身去擔承責任,千秋也留下我清音。」

三娘回頭,卻見玉皇頂來路上,公孫勝踏歌而來,到了面前看着自己發笑。三娘微微一怔奇道:「道長何來?我登位后道長便飄然而去,苦尋不得,不知去了哪裏。」

公孫勝笑道:「化外之人,功成身退,豈會留戀世間?今日前來,乃是與娘子緣分未盡。」三娘也笑了笑道:「道長還是那般會打啞謎。對了,道長為何會唱這首曲子?」

公孫勝笑道:「當年師尊在開封,聽得一個女童唱過,是以便會了。那女童便是三娘你,可是如此?」三娘微微頷首道:「當年幼時離家,感懷身世,是以唱了這首曲子。」

公孫勝向晁蓋墓拜了幾拜后,起身道:「適才三娘的話,老道聽了,其實三娘不必糾結過去現在,一切本心便好,何必理會自己是男是女?晁天王豪氣干雲,其實早知道三娘你不會真心嫁他,但他還是一心一意守護於你,他這也是在堅持本心。是以三娘你不必糾結什麼,一切隨緣,一切隨本心本意便可。三娘你上尊天意,下順民心,鑲星天命,改朝換代,救民於水火,又顧全了兄弟義氣,忠義兩全,做得已經很好了,何必糾結來路與去路呢?」

公孫勝的話令三娘心頭豁然開朗起來,笑道:「還是道長看得通透,我明白了。我便是我,三娘便是三娘。」公孫勝笑道:「師尊一直都說三娘有慧根,果然如此,今日前來便是想引三娘去見師尊,不知三娘肯否隨師尊修道避世?」

三娘鼓掌叫好起來,當下便在墓前留書一封,便隨公孫勝飄然而去,至此也不知是去了何處。

燕青等人在山下等了許久也不見三娘下山來,上山去看時,只見留書一封,嬛嬛、玉蓮等女看了那信函,只見上面三娘寫了隨公孫勝修道去了,諸人勿念云云。

諸女看了信函之後,都放聲大哭起來,她們不明白三娘為何這般絕決,好在有燕青,勸了良久之後,諸女漸漸平復,下了山來,便先在濟州安頓下來。

住了幾天後,燕青決定帶諸女前往薊州,本想着既然三娘隨公孫勝修道去了,定然會去二仙山,便往薊州二仙山而去。但不想到了薊州二仙山,卻未能尋得三娘。

諸女惆悵不已,便在扈家莊住下,宋玉蓮久隨三娘,扈家莊便是她第二個家。諸女在扈家莊住了一年多,玉蓮、嬛嬛諸女每月都上二仙山,也都未能等到三娘回二仙山,諸女甚是傷感。

等了三年後,諸女漸漸平復心情,嬛嬛決定上二仙山修道,最終便在二仙山做了個女道士,此後便潛心修道,一直活到了九十餘歲。

李師師則嫁給了燕青,與燕青一直住在扈家莊,兩人在莊上逍遙快活,子孫滿堂,也得了善終。玉蓮則是出任了白蓮教第二任的聖女,一直巡遊四方,用三娘教她的醫術,四處贈醫施藥,廣傳教義,一邊又尋訪三娘下落,但一直沒有三娘的芳蹤,而後宋玉蓮一直擔任白蓮教聖女之職,直到七十餘歲,終老於終南山下,四方教眾感念其德,為玉蓮建了許多廟宇紀念。

卻說當日三娘留書遁走,走得是瀟灑絕決,便在路上,公孫勝都忍不住問道:「為何走得這般絕決?你那些紅顏知己怎麼辦?」三娘嘆口氣道:「我已經耽誤她們許久,我不能給她們一個完成的人生,不想耽誤她們一輩子,絕決對她們來說,是好事。」

公孫勝笑了笑道:「自古陰陽調和,方能滋生萬物,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三娘能參悟這一點,看來你的修為更上一層。」

隨後三娘與公孫勝遊走四方,在終南山下,收了個徒兒名喚王重陽的,三娘將自己一身本事交給王重陽,隨後王重陽在終南山建了個全真教,將道家精髓發揚光大。

三娘教導王重陽數年後,又飄然而去,這一趟卻是遠走海外,四處傳揚道家修道之事,直到一百餘歲時,三娘依舊看起來年歲只有五十多歲的樣貌。遠在燕京的扈宗明只因一直沒有母親消息,也不知道母親生死,是以就算他坐了皇帝,但一直尊三娘為太上皇,而沒有上謚號,直到扈宗明都即將病逝之前,才頒下詔書,承認三娘已經駕崩,追尊三娘為巾幗女帝,廟號太祖。

其實扈宗明病逝時,三娘都還沒有故去,次年,三娘回到安葬陳麗卿的小島之上,在陳麗卿冰棺之前靜坐了三天。這天上,紫氣東來,三娘感應天氣靈氣,便在冰棺前,羽化登仙,自此絕跡人間……(全書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襲水滸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逆襲水滸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枠五章傳位退隱須智愚 緣盡登仙得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