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7.第2923章 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

2997.第2923章 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

第2923章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青州(上)

第2919章: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青州(上)

明國的齊系不比其他派系,那是軍政大權一手抓的實權軍門,說是小軍閥也不為過,對於朱棣的王權是存在一定威脅的。

當初齊國併入明國時,本身就有不少將領不同意,畢竟除了朱明之外,已經並融入大秦的張明,也是他們的一個選擇。

所以,在很多黃巾餘孽眼中,朱棣這個明王,未必就有大秦血統純正。

只是當時的齊王朱天蓬,更加心向朱棣這個明王,他非要讓齊國併入明國,並其他人也根本反對不了,這才有了之後的齊明合併。

兩國最初也只是國土上的合併,政法體系還都是原來的一套,屬於是國並但軍政卻依舊分家,所以之後朱棣才會幾次三番的想要讓齊系徹底融入明國,從而徹底掌握齊系軍陣大權。

這麼做必然會動到很多人的利益,阻力自然很大,而朱棣敢這麼做的底氣就是朱天蓬的支持,只是他也沒想到的兩國合併正進行的如火如荼時,朱天蓬這個最大的支持者卻突然失蹤了。

朱天蓬的失蹤,對朱棣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畢竟朱天蓬不但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推動齊明徹底合併的最大依仗,他一失蹤不但合併大業無法繼續,情況反而可能會比合併前更糟糕。

當時朱棣也是許下了很多承諾,除了軍權之外,並且還將政權下放,這讓安撫住了原齊系的那幫驕兵悍將,但也因此造就了如今軍政大權一手抓的齊系軍門。

朱棣會這麼做也是被逼無奈,畢竟當時那種情況,若是不許下重利的話,肯定會有大量的將領率軍叛逃。

但讓他們當太守且軍政大軍一起抓的話,那他們就是朱明大旗下的小諸侯,自身利益和朱明高度捆綁之下,自然也就不會叛逃了。

至於大秦那邊?眾所周知大秦在敵國將領的策反方面,在金錢方面的付出極為大方,但在權利方面的許諾卻頗為吝嗇。

要麼給軍權要麼給政權,絕不可能軍政大權一起給,而且還會降兩級。

這自然不是嬴昊小氣,而是大秦升遷自有體系,若僅僅只靠叛個變,就能凌駕到自己人之上的話,那顯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況且大秦就算是再怎麼大方,也不可能跟朱棣一樣,讓自己的手下當小軍閥,所以若是僅靠利誘的話,自然是無法打動齊系將領的。

當然,朱棣這麼做也有着很大的隱患,那就是這些小諸侯依附於朱明吸血,時間久了的話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甚至倒反天罡。

不過這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大秦的威脅卻是近在咫尺,所以朱棣才會用隱患如此之大的辦法。

事實證明朱棣的判斷是正確的,正是因為他當初的果斷放權,之後大秦征討大明時齊系才會如此團結一致對外,否則的話肯定會被策反走一大批的人。

但如今在諸葛亮的連環離間計下,齊系將領對朱棣的不滿日益激增,而這也直接打在了朱棣的七寸上。

朱棣人雖不在青南前線,但對於前線的情況卻是了如指掌,他本來還想趁著秦軍轉攻為守之際,乘機擴大戰果進一步削弱秦軍呢,結果都還沒來得及行動呢,僅被諸葛亮一個離間計給搞得灰頭土臉。

面對這種人心不穩的突發情況,朱棣在徹底穩定軍心,顯然是不敢輕易開戰的,為此他不但親臨前線進行解釋,指天發誓稱朱天蓬的失蹤跟他沒關係,而且大手一揮補上了齊系的損失,這才讓暫時消除齊系將領心中的懷疑和不滿。

就這樣,青南戰場陷入僵持,朱棣忙着團結內部,既無心也無力開戰,而秦軍則因改變戰略而停止進軍。

不過這樣的和平終究是暫時,所以在修整的同時,諸葛亮和蘇定方也都在做開戰的準備。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一個月,而在這一個月里也同樣是大事頻發,但最主要的還是四件事:

一是白起攻破濮陽,魏國大都督樂毅自刎,繼而兵鋒直指定陶。

二是嬴昊攻破許昌,俘虜曹彬,從南北兩路對兗西魏軍形成包夾之勢。

三是經過反覆爭奪的定陶城,最終還是落入白起之手,西線十餘萬魏軍的退路被斷,曹操僅率一萬五千騎兵逃回兗東。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被四面合圍的曹仁,內外交困之下,最終還是被迫開城投降,兗西的十萬魏軍也都投降了秦軍。

曹仁的被迫投降,不但對曹魏是晴天霹靂,對於明宋來說也同樣是個巨大的打擊,尤其是防線存在巨大漏洞的明國。

宋國的防線雖也有漏洞,但總體來說問題不大,並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明國可就不一樣了。

明國北部的青南戰線上,足足分佈了三十多萬明宋聯軍人,其餘的兵力大多又分佈在東部沿海,防備周瑜的水軍,以至於徐州東部的兵力相對空虛。

曹魏兗西的這十萬魏軍一投降,曹魏雖還有十餘萬大軍,而但多為新兵,顯然沒辦法將秦軍擋在兗東。

秦軍若是不計後勤、不計後果的深入腹地的話,完全可以直接殺穿兗東、徐東,既然迂迴至徐北地區,然後對青南的宋明聯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真這樣的話,那青南的三十萬宋明聯軍,可就也步了陳留十萬魏軍的後塵。

所以,在收到白起攻破濮陽,繼而揮師南下攻打定陶的消息時,朱棣就被直接嚇出了一身冷汗。

很顯然,朱棣不但意識到兗西曹軍的末日要來了,也意識到自家更大的麻煩也要來了,於是連夜召集范增、姚廣孝、李岩等謀士進行商議。

「諸位軍師,你們說,曹操能不能抗過這一劫?」

朱棣看着眾人發出詢問,而范增和姚廣孝相視一眼后,姚廣孝率先開口道:「主公,這次曹操怕是難了。」

朱棣聽到這話卻是急了,連忙道:「可情報上不是說,曹操已親率兩萬鐵騎,前去救援定陶了嗎?以曹操之能,想來不至於守不住定陶吧。」

「可是主公,許昌也被攻破了,秦軍已對陳留形成南北西三面夾擊之勢,就算曹操能守住定陶,恐怕也難以在嬴昊眼皮底下將大軍撤走,結局不會有多少變化,只是全軍覆沒和十餘一二的區別罷了。」范增嘆息道。

聽到此言,朱棣直接愣住了,繼而無力的跌坐在了椅子上。

朱棣是真心的希望曹操能渡過此劫,畢竟曹操要是扛不住的話,接下來他恐怕也很難抗住,所以才會不留餘力的支援曹魏,不但派兵,還將最強的牛莫忘也派了過去,卻沒想到兗州戰場還是惡化到了這種程度。

「好不容易重創了周瑜的水軍,又破解了諸葛亮的離間計,這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呢,曹操那邊卻又出事了,難道我大明真的就躲不過這一劫了嗎?」朱棣苦笑着說道。

曾經幾時,他被一場異常及時的大雨,從贛榆火海中救了一命時,還以為自己和大明氣數未盡呢,卻不想這麼快就要被打回原形。

現在曹操眼看着就要扛不住了,而一旦兗西的魏軍全軍覆沒,秦軍又大舉東進的話,那在青南被諸葛亮和蘇定方死死拖住的三十幾萬聯軍可就危險了。

青南的大軍若是有個閃失的話,那明國被滅國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朱棣自然不甘心就這麼認輸,而最好的破局之法,就是讓陳留的曹軍撤出來,但如此絕境之下,哪怕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任何辦法來。

「主公,曹魏已經沒救了,但我大明卻還有救。」姚廣孝沉聲道。

朱棣聽到此言,頓時精神一震,連忙問道:「軍師可有計謀教我?」

「主公,事已至此,只能棄車保帥了。」

姚廣孝的臉色前所未有的嚴肅,而朱棣的心卻不斷地往下沉。

他自然明白姚廣孝口中棄車保帥的意思,但這在他看來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是早死晚死的區別罷了。

姚廣孝見朱棣沉默,雖明白對方也知道自己的意思,但還是說道:「所謂棄車保帥,就是趁著現在定陶還未落入秦軍之手,我軍主動捨棄青南三郡,以空間換時間,將前線大軍全部撤入徐州北部的琅琊郡佈防,從而避免遭到秦軍的南北夾擊……」

朱棣知道姚廣孝說得對畢竟諸葛亮和蘇定方都不好對付,現在他們不出兵也只是遵從秦軍先西后東的大戰略,可一旦兗西的魏軍被消滅的話,青南秦軍必定會伺機而動,到時就不是他想撤就能撤走的了。

可話雖如此,但真要放棄青南三郡,朱棣也還是捨不得。

哪怕青南三郡已淪為一個個的小軍閥,軍政大權也都不在朱棣手上,但終究還是尊他這位明王為主,可要是都落入秦軍之手的話,他今後恐怕就再也奪不回來了。

而且之前諸葛亮的連環離間計,就讓他和齊系將領起了間隙,之後雖然都安撫了下來,但不代表就沒有裂痕,若是他主動捨棄了青南三郡的話,那幫齊系將軍知道了還不得集體炸鍋啊。

朱棣沉思良久后,嘆息道:「可是軍師,就算本王願意捨棄青南三郡,前線的將軍們也未必肯吶。」

姚廣孝聽到這話,就知道朱棣已下了決心,但棄車保帥的最大阻力卻不是帥,而是被棄的車,也就是朱棣口中的將軍們,他擔心這麼做會逼反那些齊系將領。

「主公大不可不必為此擔憂……」

在姚廣孝看來,那些軍政大權一手抓的齊系實權將領們,若是想反的話早就反了,可在諸葛亮千方百計的拉攏下,他們也都沒有反,說明他們野心膨脹之下,已經看不出大秦許諾的利益了。

換而言之就是他們更想當軍閥、土皇帝,而非富豪和普通官員將領。

若是因為軟弱而捨棄三郡,從而讓他們利益受損的話,那他們自然會竭力反對。

但要是為了大局,戰略性的暫時放棄話,還有軍權還在手中,將來擊敗秦軍奪回來失地的話,這樣的代價和風險他們也願意承受。

就這樣,在姚廣孝的勸說下,朱棣為了避免因後方空虛,從而遭到先秦軍的突襲,決定主動放棄青南三郡,收縮兵力,縮短戰線。

為此,朱棣再度親赴前線,逐個的對麾下將領做思想工作,從而將撤軍的阻力降到最低。

可是這時又傳來了定陶失守,曹操率殘軍退入兗東的消息,這也讓朱棣意識到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加快速度才行。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巔峰召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巔峰召喚
上一章下一章

2997.第2923章 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

%